文化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6:07:29

文化风险

文化风险范文篇1

关键词: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分类形成原因规避措施

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学的重要工作之一,规避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成功的必要步骤。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及其规避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指:广告传播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国家或地区受众或社会的观念、道德、情感、信仰、风俗和法律相矛盾或不协调,使当地受众或社会对广告主(品牌)产生,或者可能产生消极情绪、消极行为,甚至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的危险。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通常表现为:品牌美誉度降低;消费者拒绝购买;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退出市场。所以,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实际上是广告传播的文化与受众的文化发生矛盾或者不协调而产生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低效、无效等危害。那么,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有那些呢?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进行划分。

按文化风险的危害程度划分。负面效果风险:广告伤害了受众或者当地政府的感情、危害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违反了相关法规导致反感、愤怒和遭到禁止。“丰田”越野车广告就属于此类。低效或无效风险:广告传递的信息因文化差异不被受众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导致广告无效或者低效。

根据文化风险的内容划分。观念风险:国际广告传播者的价值观念与接受者的价值观念差异导致受众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甚至反感而导致国际广告低效、无效,甚至负面效果。民族风险:广告信息伤害了地区、国家受众的民族自尊、民族感情而导致的危害。“丰田”RAV4多功能运动车2001年在美国广告,因种族歧视惹的麻烦就属于此类风险。风俗与宗教风险:国际广告传达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地受众的风俗和宗教禁忌相违而导致受众抵制和反对的危害。索尼录音机在泰国的广告因亵渎了佛祖而违反了崇敬佛的禁忌遭到泰国人的普遍反对。翻译风险:采取标准化策略的国际广告主在异文化国家广告,因翻译使广告受众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而产生广告低效、无效或者负面效果。“福特”把“Comet”(慧星)汽车引进给墨西哥取名为“Caliente”,此词在墨西哥的行话术语是“streetwalker”(妓女),这必然妨碍人们购买,甚至拒绝购买这样的车。

可见,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风险也是影响国际广告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形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文化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文化距离(CulturalDistance)。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距离是客观存在的,文化风险的产生则是广告主体漠视、不尊重广告地的文化差异或者违背广告地文化的主观和客观相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从主客观范畴去探究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成因。

文化风险意识缺乏或者不强

广告主体缺乏文化风险意识或者文化风险意识不强,是造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的原因。广告主体文化风险意识的缺乏,就不可能事先发现文化风险和规避文化风险,而文化风险意识不强就容易忽视风险,更谈不上防范风险。所以,文化风险意识不强或者缺乏是导致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的原因。“丰田广告风波”后广告公司出来解释道歉,丰田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的致歉,也证明此点。从广告主的利益和广告的利益来看,以伤害消费者来做秀品牌知名度的分析是错误的。因为,国际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丰田”既不可能如此愚蠢,更没有这个必要。

对异文化认识不够

国际广告是跨文化的传播与沟通。广告主体要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必须迈过两道坎,一道是认识的坎,另一道是表现的坎。认知心理学揭示,人认识新事物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的。广告主体以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异文化现象和异文化受众。所以,广告主对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客观上存在距离,也容易出现偏差。国际广告商拥有的国际广告运作的经验有助于减少认识上的偏差,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以有限的、特定的文化去认识差异的、多变的和无限的异文化的客观现实。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有限的。另外,即使是本土的国际广告,由于自恃对文化的熟悉,在文化风险意识不强的条件下,往往容易产生麻痹的心理倾向,从而丧失了对文化风险的警惕。广告主对本土或国际广告的信任和广告的局限与麻痹心理妨碍了广告主体深入认识异文化。因此,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的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是易出现的现象,也是导致文化风险的重要原因。广告表现是国际广告沟通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由于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的认识、理解不深,运用的表现符号容易出现异文化人群不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的问题。中国“丰田广告风波”和美国“丰田广告风波”,也证明了这种认知心理倾向性的存在。另一方面,异文化人群受认知心理规律的作用,他们不可能站在广告主体的文化角度,以广告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和与广告主体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国际广告的表现。所以,国际广告主体与广告受众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和心理距离,它增加了广告表现沟通的难度。这也是造成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认识不深、理解不透的又一客观原因。

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不强

“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观是现代营销观在广告领域的反映。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从认识论上看,是广告主体该观念不强,“广告主体中心意识”发生支配作用的必然结果。“广告主体中心意识”是“以受众为中心观念”的对立形态,它是广告主体企业“由内向外”经营观在广告上的反映,它在广告活动中往往表现为广告主体对产品考虑得多,对受众考虑得少;对自我目的实现考虑得多,对受众的要求考虑不够;对自我感受考虑得多,对受众的体验考虑得少。正是如此,作为广告主的丰田投资公司才在审查广告时没有发现问题,国际广告商在策划广告时也没有能够发现广告隐藏的风险。所以,广告主体“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不强是产生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重要认识原因。

缺乏防止文化风险机制

观念的错误以及认识不深刻必然导致在作业和组织环节上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国际广告作业和组织环节上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从广告策划、制作和实施等环节上,发现并过滤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减少或杜绝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

创意的智慧容易忽视对文化风险的知觉和防范

好的创意是国际广告沟通的利器,但创意效果的追求不应以增加风险为代价。国际广告创意是产生风险的高发环节。ROI是最有影响的创意哲学之一。国际广告创意也讲究ROI,即相关性、原创力、冲击力。伯恩巴克的ROI没错,但三者的效力都依赖于对广告受众及其文化的深刻把握。国际广告创意仅靠ROI是不够的,因为它没有考虑跨文化问题,自然不会强调规避文化风险。另外,广告主的异文化特点决定了他们了解广告国文化和消费者是有限的,因此对广告创意的文化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就更难。从心理上看,创意时大脑里形成的注意中心是创意,广告文化风险处于注意的边缘而容易被忽视。所以,现行的创意理论容易忽视对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知觉和防范。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规避

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文化风险应做好如下工作:

牢固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

国际广告的沟通是以跨文化为特点的,广告主体只有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才能从思想上规避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国际广告的受众对广告主体而言是异文化受众。以异文化受众为中心的观念就要求广告策划、创意和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异文化受众的需要、价值、情感和习惯特点。树立正确的国际广告沟通观,要求放弃广告“请消费者注意”的倾向,转为“注意消费者”,使国际广告沟通以异文化受众为出发点和归属点,以他(她)们受尊重和满足为中心。坚持以正确的广告沟通观,广告主体必须从根本上肃清“广告主体中心观念”、“由内向外的观念”、“产品中心观念”和“以创意为中心的观念”。所以,坚持和落实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是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措施。

加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研究

营销的全球化是现代国际营销的重要特点,国际文化的趋同倾向虽然是一种潮流,但国别文化差异仍然是文化主体和主流。国际广告沟通是以对异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为前提的,是以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研究为基础的。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直接表现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缺乏认识或认识不深,所以,加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的研究是从知识上和认识水平上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重要措施。深入研究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根据不同文化差异的特点和对文化刺激反应的不同敏感与激烈程度建立全球国别文化差异分类体系,以便广告主体更好地策划和实施跨文化广告,减少文化风险。第二,建立全球国别文化禁忌和文化风险核对表,为减少和消除国际广告文化风险提供方便。第三,建立全球国别文化风险评价体系和确立国别文化风险等级,为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打造预警系统。

建立风险作业和实施上的规避机制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在作业上的规避机制指的是,国际广告在主题和创意表现领域必须设立文化风险的检查环节。检查者按照异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禁忌和民族情感等具体指标进行专项的反思与评估,以便查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国际广告制作完成后,必须组织各方代表观看并进行文化风险查找,清查潜在的文化风险;在正式之前,还可以将广告在一定范围试验,对观众进行文化风险的专项检测,在更大的范围查找隐藏的文化风险,把它消除在未发之前。广告正式后,建立风险的适时监控机制,随时检测风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在异文化沟通条件下,由文化因素而导致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广告低效、无效;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广告主体错误观念、认识不深、风险意识不强和缺乏科学的防范措施;有效的规避文化风险的科学措施,一方面是彻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研究和甄别体系,再者就是建立从广告生产环节到环节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完整的规避体系。

参考文献:

文化风险范文篇2

(一)在经营指导思想上未落实“两手抓”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上级下发的有关文件及规定讲了,也相应制定了落实措施,但许多时候没有认真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只注重业务发展而松懈了严格的内部管理;没有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致使职工中防风险意识差,是非观念差,严重违反了规章还认为是为了业务发展,认识不到违规的危害性。同时,没有对职工的行为进行认真排查分析,每年的“排查”活动都是走过场的。

(二)串岗操作,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违规行为客观上为案件当事人作案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基层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职,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营业网点负责人对出纳柜台工作的检查仅限于例行检查库存现金和重空,对各岗位工作人员的日常操作程序,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心中无数,也没有严格落实内外帐核对制度。

(四)上级行主管部门的管理不到位,业务主管部门对业务工作及各项规章制度指导、检查、监管不力,平时转发文件多,督促完成业务指标多,强调规范经营多,但下功夫抓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够,对检查出的问题有批评,也责成整改,但对整改效果的后续督查不落实,对违规操作的事没有按规定处理责任人,起不到检查的警示和促进规范作用。尤其是个别部门检查不全面,除检查库存现金和重空外,长期没有进行全面的会计业务检查,使问题长期发现不了,违规违纪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制止。

金融是现代经济工作的核心,而基层金融机构又是全部金融工作的基础和风险的高发地。要把基层银行办成“好银行”,基层组织建设、干部职工队伍的能力、素质至关重要,只有政治过硬、作风正派,具有现代金融知识和较强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坚持规范经营,自觉防范风险的干部、职工队伍,才能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要通过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从实际看,基层的干部、职工队伍政治意识是比较淡薄的,绝大多数职工认为只要把工作干好,政治与己无关,干部队伍中也普遍存在只要业务指标上去就行了,政治指标是软的,可有可无,厌倦时事政治教育,不学政治理论,马列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党员队伍中也普遍淡薄。因而,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下大力气纠正干部、职工重业务发展,轻政治思想教育问题,明白各种案件、尤其是经济案件不断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有些单位放松甚至放弃了抓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提高政治素质最核心的是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群众意识。政治意识,就是要引导干部、职工从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级行的具体工作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大局意识,就是引导干部、职工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都要有全局观念,善于把本单位、本岗位及当前的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大格局和本行工作的总目标下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去实践。增强领导观念、自觉服从改革需要,严格按照授权和业务政策、规章制度办事,严格依法规范经营、减少诱发风险的因素。群众意识,就是树立金融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归根结底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念,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改进服务工作质量,提高经营效益,促进金融改革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多创利润,努力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民管好“钱”,用好“权”,服好“务”。

二是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对一线拟上岗人员要先培训合格后上岗;要加强对专业技术干部的管理,鼓励职工参加经济、会计、统计等系列职称资格考试,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竞聘上岗的重要依据;坚持经常进行以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不断丰富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以此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懂政策、守规矩、通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懂政策,就是要教育干部、职工深刻认识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觉、坚定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指示、决定,认真贯彻上级行和本行关于各项业务工作的具体要求,确保各项业务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守规矩,就是要教育干部、职工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坚持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抵制一切违犯法规、制度的做法。通技术,就是要教育干部、职工适应金融工作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业务发展迅速的特点,刻苦学习现代经济、科技和金融知识,掌握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信息,通晓最新的金融技术,及时提高运用先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经营,就是要教育干部、职工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电子化的趋势,谨慎经营,勇于创新,开拓金融服务领域,增加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经营效益,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会管理,就是要教育干部在工作中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和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坚持严格的要求,建立严格的制度,实施严格的监督,实行严格的奖惩。

三是培养良好的作风。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必须发扬光大。结合基层行的实际,重点要抓好三条:第一,坚持实事求是。要下决心克服形式主义和“三假”歪风,一定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地把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上级行的具体工作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要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第二,坚持群众路线。面对加入WTO和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基层金融机构当前的工作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而而这些矛盾和困难不仅事关单位的生存,也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面对种种新的考验,要解决矛盾推动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各级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工作实际,深入职工之中,做好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发动职工参与行务管理,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和职工责任心。第三,坚持艰苦奋斗。金融系统个别职工沦落犯罪的沉痛教训,应当成为我们的警示教材。尤其贫困地区的基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十分弱小,资产质量非常差,历史包袱十分沉重,决定了必须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培养良好的作风,还要按中央金融工委的要求在社会上树立起一个良好的行业形象,基本的就是副总理提出的十个字: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严格就是继承发扬金融业“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精神,严禁造假帐、假数字和设立帐外帐;规范就是按照金融法规、制度办事,合规经营,规范服务,严禁违规、违纪、违法经营;谨慎就是对国家的金融资产高度负责,谨慎经营,确保金融资产安全,防范金融风险;诚信就是要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职业信誉,讲信用,守承诺,忠诚老实,对人民高度负责;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开拓,不断地进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

四是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要按金融工委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营业网点要按党员人数的多少,按党章的有关规定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党员在3人以上的,原则上成立党小组,不足3人的要与其他网点联合成立党小组,每一个营业网点都必须配备党员。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工作,注意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抓住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和效果。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使每一个党员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基层机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广大党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大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防范案件和风险的力度,减少资金风险和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五是进一步抓好一线营业单位负责人的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要统一规划,分批落实,有计划的对基层机构和网点负责人按规定进行交流,并加强对干部的考核,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任期考核相结合,考核要注意德、能、勤、绩全面看,尤其要突出抓业务发展和抓管理防风险的实绩;要坚持排查制度,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每年对一线单位负责人及员工进行一次排查,并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排查分析的重点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工作职责及日常行为,对有“情况”的必须坚决及时调离要害岗位;要坚持群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职代会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参与行务管理和对干部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对群众的举报,纪检监察部门有关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进行核查,对核查属实的严重违纪问题要严肃处理;坚持对一线营业单位及机关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离任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全面检查制度和对基层机构负责人先审后任的原则,对审计或检查出有严重违纪违规违法行为的人,不能任职,还要按规定及时查处。

我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一)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部门、网点都必须按照责任分工的要求和任务,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抓源头列入主要工作日程,与本部门、网点的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总结,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抓源头各项规定和任务在本部门(网点)及“一条线"的落实,确保本部门不发生违风廉政建设规定的行为和各类案件及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要在各部门、各工作环节、每一位职工中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十个严禁》以及各级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规定,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重要岗位职工,不论是信贷部门,还是储蓄、会计部门,或者综合部门,每一位职工都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法合规用好手中的权力,为国家和人民管好钱用好权,绝不允许以贷谋私、以权谋私,以工作之便谋私,不允许以工作之便搞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时刻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做好安全防风险工作,要按照反腐败抓源头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的业务规章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用职业道德育人,用法纪规章制度管人,使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程序都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不准从事第二职业和参与黄赌毒黑等专项治理活动,在管好职工“八小时以内"的同时,加强对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管理,既要管理行内的工作,也要管在社会上的交往,防止职工参与黄、赌、毒、黑,禁止职工从事第二职业,铲除滋生腐败、风险的土壤;要加大对科以上干部和会计、出纳、储蓄、科技、枪弹管理、印章、重空管理等岗位人员的监管力度;认真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严格规范权力运作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凡能公开的事项都要及时向职工公开,以便广泛接受职代会及全分行职工的监督,防止权钱交易以及其他腐败行为发生;坚持干部任前公示、交流和重要岗位人员轮换、强制休假等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出风险隐患。

(二)要特别重视和加强会计出纳安全管理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会计部门负责人要责任落实,全体会计出纳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必须严格执行“四双"制度,严禁出现混岗操作以及出纳业务“一手清",不得以任何借口出现一人临柜上岗的现象。科技部门应密切配合,尽快实现现金收款使用机打凭证。严格会计柜台操作代码管理,确保操作人员互相制约,凡是会计人员调离本会计柜台,其操作代码应及时向后台中心申请撤销,新上岗会计人员需申请操作代码的,必须按规定经会计负责人、分管行长签字,加盖有权印章后方能申请操作代码。加强通存通兑等挂帐资金的清理核对工作,认真负责地按规定做好各项内外帐务核对工作,对挂帐科目中非正常挂帐事项要及时查明原因后,按相关制度规定进行正确帐务处理,对不能处理事项应说明情况报上级行。要严格重要物品的领取、保管、使用和销毁手续,对暂时不用的或作废的印章、重空凭证等,要及时收回封存或上交上级行妥善保管。在开展上门收款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严禁单人上门收款,严禁携带加盖印章的空白进帐单上门收款。稽核人员在进行稽核工作时,要把握重点,要确认每一笔会计事项借贷双方对应关系的真实准确,并关注资金流向有无异常,对异常情况要跟踪查实。切实加强会计检查工作,各基层网点要经常进行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业务自查,营业网点负责人要按规定审核报表,定期核对库存现金、重要单证,并在相关登记簿上登记签字,上级行会计部门每季度至少对全部对公柜台和储蓄会计业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大力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会计部门对基层网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时,要从严掌握验收标准,确保营业网点内控制度严密,会计核算合规。加强出纳、营业场所及金库安全管理,严禁出纳人员擅自换岗、替岗、混岗操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营业场所及金库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要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按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急能力。金库钥匙要按规定保管,不得随意存放。现金押运(或上门收款)要做到双人押运,双人收款,确保安全。要落实双人管库、双人值守制度,金库必须有两名守库员共同24小时不间断守库,夜间守库实行坐班制,分管行领导要按照查库制度查库,会计主管每周至少检查库存现金、重要单证一次,会计部门负责人每月应至少检查库存现金、重要单证一次,并在相关登记簿上登记签名以示负责。

(三)要加强储蓄管理工作。对储蓄业务实行授权管理,对大额存取款、挂失、冻结、止付、没收、存款证明、错帐冲正、调帐、重打单折、帐户修改、退汇解付等特殊业务,要加强审核和授权管理,规范操作,杜绝违规操作或越权行为,对不同等级储蓄网点的柜员、综合柜员、网点负责人按规定实行授权控制。加强联网业务的事后监督工作,特别是强化事后监督的及时与同步监督,对重要业务和内部管理薄弱的储蓄网点要优先监督和重点监督,包括异地大额取款、同一网点当日存款和异地取款业务超常增长的预警监控等。加强检查辅导工作,加强对储蓄所人员的动态监督和储蓄网点的检查频率,切实发挥储蓄检查辅导员在规范业务操作,防范经营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要组成顶岗工作小组巡回顶岗检查,在办理正常业务的同时对储蓄网点的内部帐户进行稽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严格执行操作员代码、权限的管理制度,储蓄员操作代码由后管中心统一编排、设置,一人一码,严格操作员代码的申请、使用、修改程序,特别是操作员权限变更要严格控制,突出对操作员权限的监控管理,使不同的业务岗位设置不同操作权限,并与计算机后台主机操作权限保持一致,实现计算机对操作人员操作授权的控制。严格挂失操作手续,对客户办理挂失业务,要认真核对存款人、帐户资料及存款人身份证件。

(六)要加大安全防护设拖尤其是营业网点、金库、运钞车达标建设。严格落实营业网点、金库、押运钞、枪弹管理等重点部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各种处置突发情况的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安全营运。

文化风险范文篇3

关键词:行政文化;文化危机;文化重建

所谓行政文化,是指行政主体内的信仰、价值观念、行政意识、行政理想、行政道德以及来自行政主体之外对其产生影响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行政习惯、行政准则等要素的综合有机体。它是社会文化在行政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是整个行政体系的“软件”。相对于医院的其他文化,它有着政治性、发展性、模式性、示范性等特征。然而,面对医院转型期所面临的诸方面的重大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行政文化建设已成为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深层次矛盾问题,必然处于一种危机与重建之间的状态。

一、新形势下的行政文化危机

1.行政理念错位。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率,行政理念的错位或步入误区,直接造成行政效率的精神动力不足,是形成行政效率不高的“瓶颈”。目前行政管理工作依旧或多或少地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表现出一些行政职能部门对新形势下转变行政职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创新理念。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现象依然以不同形势和程度存在于行政管理活动中,一些同志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

2.行政信念与信仰的失落。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生活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不良风气对干部的影响也日益凸显,致使一些行政人员的信念与信仰状况正处在一个活跃与混乱并存的时期,其中清醒者有之,但困惑者、动摇者、盲目者乃至堕落者也有之。信仰迷茫者必淡化对实现一流管理目标的追求,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要求,结果是荒于公务,职能亏欠。更有金钱主义信仰者,本人思想滑坡,觉悟降低,以至身在腐蚀中不知受腐蚀,有的甚至把腐朽的东西,当做新潮来推崇。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其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畸变,以医谋私,以权谋私。

3.实事求是的行政作风和奉献意识淡化。当前行政作风上存在着心浮气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为“四话”现象比较突出,即说空话、大话、废话、假话。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行政决策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此外,行政责任淡化、行政意识落后等也都在深层次上制约着行政效率的提高。有些行政官员热衷于制定政策、命令,缺乏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意识,对医生、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心态与思维漠不关心,办事拖拉,纪律不严,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不良行为实际上已将“主动为临床一线服务”成为挂在嘴边的空话。从一些院内外的矛盾、纠纷看,许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医院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引起的连锁反应。

二、我院行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体会

1.培育正确的行政理念。正确的行政理念指导着正确的行政行为。我院的行政理念确立为: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接受监督。既充分体现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机关的精神应是“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尊重群众和尊重首创精神、引导竞争精神”的要求,又与医院精神融为一体。我院在近年来先后总结和凝练出“以人为本、德先于行、科教兴医、勇于创新,注重实践、严谨治学,团结进取、奉献为荣”的办院精神,以及“团结、创新、优质、高效、低耗”的办院宗旨,“向服务要市场,向人才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的新时期办院理念等等,时时构建着我院行政的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民主观念。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行政观念的转变已构建出了我院高效、统一、民主、科学、更具特色的行政管理系统,有效地推进医院的全面建设。医院也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多次获得先进集体、服务满意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药物维持门诊自2008年12月成立以来,分别于2009年、2010年荣获省优秀门诊、全国优秀门诊。

2.完善行政管理运行制度。制度建设是行政文化的硬件部分,有利于理顺内部工作秩序,严明组织纪律,规范干部言行。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精良的队伍必须有科学的制度来管理。为此,我院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并编印成《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制度汇编》、《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岗位说明》等,发至医院各科室各部门,内容包括:行政组织架构,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设置与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行政程序等,具体规定了工作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应该是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去做等,起到了指导与规范作用。在制度篇中从“党政会议制度”到“党支部工作条例”和“党员管理制度”;从“医德医风规范”到“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的有关规定”等等,都作为行政自律的基本依据,自觉遵守,让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界约束有机结合,变人治为法制。坚持各科室制定年度计划、月计划,并在半年、年终对各科室进行考核。在目标制定上主体明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目标分解上,按照层级负责的原则,将目标逐一分解到个人,量化到岗位,确保工作无缺席;在目标落实上,坚持人人按规范操作,按程序实施;在工作监督上,坚持绩效考核制度;在工作态度上,各职能部门都确立了自己的服务理念,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还建立健全了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制度以及各种奖励与表彰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保障了我院的职能管理在统一全院职工意志、鼓励士气、协调关系、提高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建立学习型组织。行政工作人员是行政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行政素质。这些素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通过行政文化的培育将基本的行政道德、行政知识、行政技能、行政规范、行政观念传授给行政个体,使其懂得行政的意义和规程,树立正确的行政观,成为合格的行政人。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加强执政能力,努力建立学习型团队,我院举办了科级干部管理理论学习班,坚持每周脱产半天学习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医院党委还把对科级干部培训的目标确立为,实际、实用、实效,注重学,突出用,坚持学用结合并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考核制度。另外,还曾选派了两位同志赴欧美国家培训、四位同志赴新加坡培训,每一位职能部门负责人相继参加医院管理培训。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培训干部,极大地提高我院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

4.加快实现行政技术现代化,提高行政效能。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仅仅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较为熟练的行政技能。我院在行政技术现代化建设方面实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建立了院内局域网、公共信息平台、管理平台,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简化了工作程序,大大提高了行政信息的准确性和行政工作的效率。

三、行政文化建设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1.塑造行政文化,领导是关键。行政文化建设首先是领导干部观念、意识的塑造与统一。因此要以开放的观念不断丰富行政思想体系,无疑需要领导的统率、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和引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领导干部的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他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带领干部群众自觉地进行文化建设。而如果领导人具有先进的观念与意识,他就会自觉地组织本单位的文化建设,使先进的观念、意识迅速向机关内扩散、泛化,吸引、凝聚干部群众,促使其焕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文化风险范文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构建

现代商业银行追求的价值最大化,从来就不应是简单的最大化收益,而是在其自身风险承受范围之内的合理化收益。面对频频发生的风险事件,越来越多的银行人已经意识到,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文化作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先进与否,将对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把风险管理上升到文化层次,就是要超越目前的风险管理理念,把各种风险管理手段进行一次全面的整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从而追求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化的风险管理效果。

l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通过在员工中培育、灌输风险意识和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提炼、形成的集风险理念、风险价值观和风险防范的行为规范于一体的人文文化,主要由知识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所组成。风险管理文化的知识层面是指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具体来说,它包括商业银行对各种风险的评估能力、辨识能力、在风险一收益上的权衡艺术以及对风险管理模型开发运用的技术能力等,主要内含在商业银行的客户营销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及高级管理层的能力中。风险管理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商业银行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完整的内控制度由内部组织结构控制、财务系统要避免出现只重视业务发展,不重视风险的倾向。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层面是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成员统一于风险管理方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精神因素。作为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态比制度具有更长远的效应。这种观念的继承可以超越制度本身,不受时问和空间的限制。因此,风险管理不仅要寻求行为及组织上的知识和制度层面,而且要寻求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文化。

2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对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意义

2.1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其具有持久性等特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文化培育、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

2.2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控制能力。国际先进银行一贯重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将风险控制和利润创造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强调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使风险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中成熟的文化像一张无所不在的网,会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困银行业来讲,风险管理文化的成熟、升华、锤炼,对于提升银行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2.3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商业银行是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防范和化解风险,避免和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确保业务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具备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才能实现商业商业银干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构建成败的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的因素众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1管理层的积极倡导与策划

没有比将风险管理的价值观深深根植于银行高级管理层的大脑中这一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了。对于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银行高级管理层应该保持足够的热情、敏锐的大局观,做好风险管理文化的策划。在日常业务经营过程中,最高管理层不但要直接领导、组织、参与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并且要身体力行,不做违反风险管理原则的事,从而维护风险价值观的权威性。

3.2科学合理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现代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各种风险特别是内部风险与其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有相当大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约束机制的先进性可以有效控制和弱化风险,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不能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割裂开来。积极的态度是不回避风险,而是积极地去经营风险。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使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业务得到有效地发展。同时,在对业务部门、人员的奖励安排上,应该尽量避免出台短期行为导向的激励措施,以免埋下风险隐患。

3.3信息获取和共享的水平

风险来自预期损失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也来自于对信息的错误理解。现代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交流的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国家政策导向、有关行业发展、市场变化以及同业竞争的研究和交流,建设中心数据仓库和信息平台,建设风险分析、预警、防范和处理机制。

4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着力点

4.1构建风险管理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文化发展和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来支撑。管理水平一旦滞后,即使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最后的结果还有可能是事半功倍。二是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质量始终都应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应引人质量管理理念、标准、方法,切忌搞表面文章。三是处理好企业和员工利益的关系。要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出发点要落在实现员工利益最大化。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是为了满足银行发展的苦婴,但细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员工的认感和参的积极性。四是处理好制度建设和风险管文化的关系度建设能有力地推进风险管理文化构建,滞后性和被动性,因此,制度在为文化发腱提供保障的时,必须随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而断创新和完善。

4.2构建风险管理文化要有明确的原则

一是突出个性原则。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必须,结合普遍发展原则和监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突Ⅲ本行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特点,塑造出具有本色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统一和差别原则。单对一家来说,其风险管理文化的理念、主旨应是统一的。但鉴于地区、业务的差别化,在实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时,应允许采取不¨的险管理模式和手段。三是求实和完善原则险管义化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提理念、喊口号的阶段,婪提倡务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风险管理文化建没的成,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补充和完善。

4.3构建风险管理文化观念要强化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进步的体现,没钉创新的观念,就不会有创新的企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能否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杈,首先在于观念的创新。只有确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在创新思想观念、完善风险管价值念体系的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脱为指,并借拾日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吐故纳新,计现仃的风险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对比、检验、衡毓,凡是符合要求的,要坚定地贯彻执行;不完全符合的,妥快进行修改、完善;不符合的,要坚决加以纠正。

4.4构建风险管理文化贵在坚持不懈

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是持续动态的过,并不足·劳永逸的。它需要商业银行在保持卡埘稳定的核心险价值观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改进、提高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进行融合。尤其要因应银行临的现实环境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成为一个对各种风险进"防范的动态防护网。因此,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领导埘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认知必须具有连续性,只仃这样,才能使风险管理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意识沉淀米,根植于楚个商业银行的运作行为之中。

4.5构建风险管理文化需要全员参与

风险存在于每一项业务和环节之中,商业银行的这种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个员工的行为,银行[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崽识和自觉性、为』,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商业银行一般部设有的风险管理部门,专司风险控制之职。不足,风险控制绝不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无论是高级管理还是基、工务人员,无论是风险管理部门还是业务拓展邪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应负责衡量银行的总体风险敞口,保险管承担总的、最终的责任。而独立于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判断和决策。

4.6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应与股份制改造相适应

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和理念基础之一。对于正在或即将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来说,更需要实施新的、高层次的文化战略,抓紧构建与其发展相适应的、高度吻合的风险管理文化。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应当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将股份制改造这一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大事与个人的工作和责任联系起来,将全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真正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股份制改造及深化综合改革的支持者、促进者,自觉按照上市银行的高标准来衡量、检验各项工作,坚持用新的标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策略,着力培育新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准,不断丰富和创新风险管理文化内涵和功能,大力推动观念、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与突破。

文化风险范文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企业,其业务的风险程度必然要远远大于其他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国外先进银行的巨大冲击,中国银行业要想在这场博弈中不被打败,甚至处于上风,就必须要全方位地提高自己在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势在必衍,而培育、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则首当其冲:

一、风险管理文化的含义及重要性

1.风险管理文化的含义。所渭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和风险道德标准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商业银行要通过理念、制度、行为、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大力发展风险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并内化为全行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使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金融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由于风险管理文化具有的渗透性、一致性、激励性和延续性等特性,深刻地影响着银行员工的风险态度、风险反应(风险信息反馈模式)、行为模式,从而影响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营成绩效。可以说,如果没有为所有员广泛认可并愿意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文化.那么商业银行的一切风险管理技术无论是多么地先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多么地完善.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随着全球金融的大力发展,我们要认识到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只有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才能增加收益。风险管理义化不仅能使银行全体人员具有一致的共同行为目标,而且还关系到商业银行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增强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而促进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二、银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颁布,全球银行业进入了全面风险管理时代,风险管理文化发挥的重要性作用逐渐增强,但目前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文化方面还有待提高,主要面临着如下问题:

1.不能正确看待银行、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扩大业务发展成为衡量一个银行经营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准。所以.一些商业银行的领导片面轩、盲目地追求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以此作为自己在职在位的业绩.严重地忽视了对相关业务的风险控制,为以后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r巨大的隐患。也有的银行过分强调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畏手畏脚,错误地认为通过少发展经营业务来逃避风险,以求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根本没有深刻理解风险管理的内涵,严重地阻碍商业银行发展的脚步:

2.员工风险意识薄弱,过于形式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只是单单将一些标语、领导人的语录、口号、制度规章等张贴在银行内部的各个明显地方或者要求员工熟记,以为这就是营造了风险管理文化,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完全使风险管理文化成为一种形式。这严重地影响了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使员工对风险管理文化理解不深,不能使全体员工产生一致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不能使风险管理文化成为一种习惯,不能使风险管理文化潜移默化地在全体成员中生根发芽。

3.风险管理文化相关“软件”落后,缺少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等相关方面还比较落后。我们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还停留在定性等落后的方法,缺少科学的、系统性的分析手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所采用技术手段很难适应现代金融业的高速发展,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相应风险的发生。同时,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数量较少,不能真正地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的业务发展中去。

三、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措施建议

提倡和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基础,但是要想在商业银行推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要结合银行自身实际状况,根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快培育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让整个银行业更新观念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新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才能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1.正确看待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和经营业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风险问题,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商业银行在其运营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大大小小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银行就是靠着经营风险来获得收益,如果让我们的商业银行通过过度控制风险业务、影响业务的适度发展,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这样我国商业银行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不能单纯地强调快速发展业务,不顾及业务的风险大小,从而导致高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这些过度的行为发展都是不对、不合理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事前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控制,来有目的地达到降低风险的管理过程。我们应该找到防范风险的风险控制点,以此来对任何风险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在规避、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创造收益,这才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真正目的、精髓所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艺术性就在于能够找到风险业务与利润的均衡点,通过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银行创造更多的利益。

2.构筑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文化风险管理文化需要全面、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框架还很不完善,我们应该逐步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制度框架一方面,在完善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全面的把各个组织部的规章制度系统地联系起来,形成上、下联动一体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全面的风险管理,不使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使各项措施切实的为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真正地发挥作用。另外在激励、考核制度方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办法和业务考核办法。要着眼于长期的风险管理效果,尽量避免制定短期的激励办法。因为激励办法若仅与短期的业务收入挂钩,就会助长过度承担风险的短期行为,不可避免地产生经营风险,很有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所以风险管理的激励办法应该结合一定期限长度的绩效评价,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的实际执行效果。通过形成全面的、统一的制度体系,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完全透明的办事制度,这样才能逐渐地让银行每一位职员都能够自觉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降低业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使风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银行要通过不断强化对风险认识的文化导向逐步形成全行员工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和价值标准,并渗透到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各项业务过程及每一个操作环节中。0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还不是以风险为导向的,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殊性,每项业务都存在风险,这就不仅仅需要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还要求全行的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增强风险意识。因此,需要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作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使每位员工在做每项业务的同时都能考虑风险因素,在所有员工中营造一种“风险无处不在,防范人人有责”的风险管理文化。另外,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要使银行的整体收益及风险与每个员工紧密相连,要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感觉到银行的经营、风险防范效果好坏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员工自觉地付诸行动,使员工真真切切地感到银行是自己家,银行的资产就是自己的资产,银行的资产才能真正受到保护。只有全体员工广泛认同了风险管理文化,才能做到个体文化转变成群体文化,进而产生合力,以达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的。

4.力口大培养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力度,建立学习创新型银行。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又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进程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和国外先进银行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在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风险管理的控制点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不断充实这些方面的知识,争取迎头赶上。我们要培育一批纪律性强、专业文化水平高、素质过硬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只有人才的专业能力水平上去了我们才能拉近和世界先进银行的管理水平,才能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与此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不可生搬硬套,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国有商业银行要想长久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金融业务知识管理,共享智慧、共同提高.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的综合素质。

文化风险范文篇6

关键词: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分类形成原因规避措施

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学的重要工作之一,规避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成功的必要步骤。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及其规避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指:广告传播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国家或地区受众或社会的观念、道德、情感、信仰、风俗和法律相矛盾或不协调,使当地受众或社会对广告主(品牌)产生,或者可能产生消极情绪、消极行为,甚至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的危险。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通常表现为:品牌美誉度降低;消费者拒绝购买;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退出市场。所以,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实际上是广告传播的文化与受众的文化发生矛盾或者不协调而产生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低效、无效等危害。那么,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有那些呢?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进行划分。

按文化风险的危害程度划分。负面效果风险:广告伤害了受众或者当地政府的感情、危害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违反了相关法规导致反感、愤怒和遭到禁止。“丰田”越野车广告就属于此类。低效或无效风险:广告传递的信息因文化差异不被受众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导致广告无效或者低效。

根据文化风险的内容划分。观念风险:国际广告传播者的价值观念与接受者的价值观念差异导致受众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甚至反感而导致国际广告低效、无效,甚至负面效果。民族风险:广告信息伤害了地区、国家受众的民族自尊、民族感情而导致的危害。“丰田”RAV4多功能运动车2001年在美国广告,因种族歧视惹的麻烦就属于此类风险。风俗与宗教风险:国际广告传达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地受众的风俗和宗教禁忌相违而导致受众抵制和反对的危害。索尼录音机在泰国的广告因亵渎了佛祖而违反了崇敬佛的禁忌遭到泰国人的普遍反对。翻译风险:采取标准化策略的国际广告主在异文化国家广告,因翻译使广告受众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而产生广告低效、无效或者负面效果。“福特”把“Comet”(慧星)汽车引进给墨西哥取名为“Caliente”,此词在墨西哥的行话术语是“streetwalker”(妓女),这必然妨碍人们购买,甚至拒绝购买这样的车。

可见,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风险也是影响国际广告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形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文化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广告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文化距离(CulturalDistance)。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距离是客观存在的,文化风险的产生则是广告主体漠视、不尊重广告地的文化差异或者违背广告地文化的主观和客观相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从主客观范畴去探究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成因。

文化风险意识缺乏或者不强

广告主体缺乏文化风险意识或者文化风险意识不强,是造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的原因。广告主体文化风险意识的缺乏,就不可能事先发现文化风险和规避文化风险,而文化风险意识不强就容易忽视风险,更谈不上防范风险。所以,文化风险意识不强或者缺乏是导致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的原因。“丰田广告风波”后广告公司出来解释道歉,丰田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的致歉,也证明此点。从广告主的利益和广告的利益来看,以伤害消费者来做秀品牌知名度的分析是错误的。因为,国际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丰田”既不可能如此愚蠢,更没有这个必要。

对异文化认识不够

国际广告是跨文化的传播与沟通。广告主体要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必须迈过两道坎,一道是认识的坎,另一道是表现的坎。认知心理学揭示,人认识新事物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的。广告主体以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异文化现象和异文化受众。所以,广告主对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客观上存在距离,也容易出现偏差。国际广告商拥有的国际广告运作的经验有助于减少认识上的偏差,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以有限的、特定的文化去认识差异的、多变的和无限的异文化的客观现实。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有限的。另外,即使是本土的国际广告,由于自恃对文化的熟悉,在文化风险意识不强的条件下,往往容易产生麻痹的心理倾向,从而丧失了对文化风险的警惕。广告主对本土或国际广告的信任和广告的局限与麻痹心理妨碍了广告主体深入认识异文化。因此,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的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是易出现的现象,也是导致文化风险的重要原因。广告表现是国际广告沟通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由于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的认识、理解不深,运用的表现符号容易出现异文化人群不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的问题。中国“丰田广告风波”和美国“丰田广告风波”,也证明了这种认知心理倾向性的存在。另一方面,异文化人群受认知心理规律的作用,他们不可能站在广告主体的文化角度,以广告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和与广告主体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国际广告的表现。所以,国际广告主体与广告受众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和心理距离,它增加了广告表现沟通的难度。这也是造成国际广告主体对异文化认识不深、理解不透的又一客观原因。

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不强

“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观是现代营销观在广告领域的反映。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从认识论上看,是广告主体该观念不强,“广告主体中心意识”发生支配作用的必然结果。“广告主体中心意识”是“以受众为中心观念”的对立形态,它是广告主体企业“由内向外”经营观在广告上的反映,它在广告活动中往往表现为广告主体对产品考虑得多,对受众考虑得少;对自我目的实现考虑得多,对受众的要求考虑不够;对自我感受考虑得多,对受众的体验考虑得少。正是如此,作为广告主的丰田投资公司才在审查广告时没有发现问题,国际广告商在策划广告时也没有能够发现广告隐藏的风险。所以,广告主体“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不强是产生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重要认识原因。

缺乏防止文化风险机制

观念的错误以及认识不深刻必然导致在作业和组织环节上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国际广告作业和组织环节上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从广告策划、制作和实施等环节上,发现并过滤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减少或杜绝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

创意的智慧容易忽视对文化风险的知觉和防范

好的创意是国际广告沟通的利器,但创意效果的追求不应以增加风险为代价。国际广告创意是产生风险的高发环节。ROI是最有影响的创意哲学之一。国际广告创意也讲究ROI,即相关性、原创力、冲击力。伯恩巴克的ROI没错,但三者的效力都依赖于对广告受众及其文化的深刻把握。国际广告创意仅靠ROI是不够的,因为它没有考虑跨文化问题,自然不会强调规避文化风险。另外,广告主的异文化特点决定了他们了解广告国文化和消费者是有限的,因此对广告创意的文化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就更难。从心理上看,创意时大脑里形成的注意中心是创意,广告文化风险处于注意的边缘而容易被忽视。所以,现行的创意理论容易忽视对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知觉和防范。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规避

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文化风险应做好如下工作:

牢固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

国际广告的沟通是以跨文化为特点的,广告主体只有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才能从思想上规避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国际广告的受众对广告主体而言是异文化受众。以异文化受众为中心的观念就要求广告策划、创意和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异文化受众的需要、价值、情感和习惯特点。树立正确的国际广告沟通观,要求放弃广告“请消费者注意”的倾向,转为“注意消费者”,使国际广告沟通以异文化受众为出发点和归属点,以他(她)们受尊重和满足为中心。坚持以正确的广告沟通观,广告主体必须从根本上肃清“广告主体中心观念”、“由内向外的观念”、“产品中心观念”和“以创意为中心的观念”。所以,坚持和落实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沟通观”是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根本措施。

加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研究

营销的全球化是现代国际营销的重要特点,国际文化的趋同倾向虽然是一种潮流,但国别文化差异仍然是文化主体和主流。国际广告沟通是以对异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为前提的,是以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研究为基础的。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直接表现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缺乏认识或认识不深,所以,加强对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的研究是从知识上和认识水平上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重要措施。深入研究异文化和国别文化差异,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根据不同文化差异的特点和对文化刺激反应的不同敏感与激烈程度建立全球国别文化差异分类体系,以便广告主体更好地策划和实施跨文化广告,减少文化风险。第二,建立全球国别文化禁忌和文化风险核对表,为减少和消除国际广告文化风险提供方便。第三,建立全球国别文化风险评价体系和确立国别文化风险等级,为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打造预警系统。

建立风险作业和实施上的规避机制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在作业上的规避机制指的是,国际广告在主题和创意表现领域必须设立文化风险的检查环节。检查者按照异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禁忌和民族情感等具体指标进行专项的反思与评估,以便查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国际广告制作完成后,必须组织各方代表观看并进行文化风险查找,清查潜在的文化风险;在正式之前,还可以将广告在一定范围试验,对观众进行文化风险的专项检测,在更大的范围查找隐藏的文化风险,把它消除在未发之前。广告正式后,建立风险的适时监控机制,随时检测风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在异文化沟通条件下,由文化因素而导致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广告低效、无效;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广告主体错误观念、认识不深、风险意识不强和缺乏科学的防范措施;有效的规避文化风险的科学措施,一方面是彻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研究和甄别体系,再者就是建立从广告生产环节到环节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完整的规避体系。

参考文献:

文化风险范文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是与商业银行相伴生的产物,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最具决定意义的管理实践之一,也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通过国内外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训说明,加强风险管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近年来,在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严格风险准则的迫切要求,逐步确立了“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全额的风险计量”的大风险管理战略,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全面推进,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已现雏形。然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目前依然滞后,从而使风险管理体系“徒现其形而未具其神”。同时,随着机构改革和业务拓展,各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将是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为一体的综合性风险,风险管理形势严峻,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要求迫切。

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子系统,是指以银行企业文化为背景,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凝炼并通过由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知识层面共同体现、为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价值观念和风险管理行为规范。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有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家银行倡导的文化,决定了这家银行在市场上能够走多远。银行采取什么样的业务发展战略,风险偏好,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是否顺畅,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银行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在重大的风险问题上达成基本的共识,规章制度是否充分合理并得到贯彻执行,出现了例外情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能体现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银行经营理念的影子。

因此,搞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银行治行之本、动力之源、持续发展之基,只有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使风险管理由高深抽象的理论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健康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作为银行企业文化重要子系统的风险管理文化应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组成。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和表现形式,四者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全部内涵。通过四个层次的建设,形成理念科学、制度完善、“四位一体”的健康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

提升风险管理精神文化,强化风险意识

现代银行经营观念认为,风险具有双重性,它既包含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形成收益的来源。金融学的核心原则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匹配。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取风险收益,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额外报酬,这是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必然反应。在当今平均利润率不断降低的银行业,高效的风险管理与递增的规模效益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它应该被看作是为产生利润而承担的业务活动风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强化对风险认识的文化导向,赋予风险管理以明确的价值取向。

作为高级管理层应坚信,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银行带来价值,增进运行质量,降低波动性。高层管理者应在机构内部创造一种文化,向各层次工作人员强调风险管理人人有责,增强其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自觉性,并充分参与这一过程。

对于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银行,要树立和推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意识绝非易事,文化的根系要触及思想和观念。通过持续宣传、培训、研讨,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以资本对风险的约束为基础、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成本与风险收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基本原则,让整个银行更新观念和认识,统一思想和步调,为科学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做好思想和舆论准备。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文化,完善制度框架培育风险管理文化要求商业银行牢牢抓住制度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层面,构建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机制,让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并通过制度的运行来发扬和发展风险管理理念。

保证制度制定的科学性首先,在制度体系的规划层面,划分层次,明确确定各项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执行效力高低顺序。其次,在制度制定的过程层面,针对各个环节和阶段,建立全过程管理,形成固有的流程和权限。第三,在制度效果的反馈层面,完善信息收集和传导反馈机制,针对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度的修订收集信息。第四,在制度的完善层面,要有周期性评审、梳理、清理和修订制度,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保证制度持续有效。

强调制度执行的严肃性首先,必须推行管理问责制,使每位员工作为责任、权力、利益的集中点,带有约束地去负责任;其次,要建立对违规违纪事项的举报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强化激励机制,做到约束和激励并举;第三,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深入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性,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制订具体防范措施,从治本上解决问题。总之,要以制度的刚性来保障银行经营活动的依法合规。

形成规范的风险报告机制应高度重视事后的整改,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来提高和升华管理水平,避免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被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相应负责的管理人员,使其了解事件发生真相;根据事件发生的性质和损失程度确定相应的负责层级,制定整改措施并定期检查、反馈整改效果;对事件全过程做好记录,根据事件性质分门别类,统计发生频率和损失情况,为计量损失和配置资本提供基础数据。

形成风险管理行为文化,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目前,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构刚刚建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仅局限在不良贷款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资产的保全处置上,属于损失管理而非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动态风险管理此外,在风险控制的责任认定上,认为风险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关联度不强。这些都与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要提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突破目前意识上的局限,拓展风险管理的范围,实现风险管理关口前移,源头监测、主动出击,建立系统化、上下联动、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预警、分析、报告、处置及后续评价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应树立全局观念,将风险管理工作始终寓于全行业务的发展之中、服务之中、协作之中,通过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主动管理风险,推进各项业务的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夯实风险管理物质文化,提升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注重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定量分析技术缺乏;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足的影响,市场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落后;风险控制技术和工具缺乏;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技术运用上严重滞后,信息的缺失和失真,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加了困难。

从各商业银行目前和今后的业务发展来看,建立风险管理知识体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贷款风险监测和控制手段,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二是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借综合业务系统上线之机,建立电子化、远程化、实时化的风险管理模块和数据库,搭建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信息科技平台,建立透明高效的风险信息报告体系;三是研究系统、科学的资产风险量化和评级技术,从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向积极引入现代风险管理方法、模型和技术转变。

参考文献:

1.叶永刚,顾京等.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文化风险范文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构建

现代商业银行追求的价值最大化,从来就不应是简单的最大化收益,而是在其自身风险承受范围之内的合理化收益。面对频频发生的风险事件,越来越多的银行人已经意识到,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文化作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先进与否,将对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把风险管理上升到文化层次,就是要超越目前的风险管理理念,把各种风险管理手段进行一次全面的整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从而追求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化的风险管理效果。

1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通过在员工中培育、灌输风险意识和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提炼、形成的集风险理念、风险价值观和风险防范的行为规范于一体的人文文化,主要由知识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所组成。风险管理文化的知识层面是指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具体来说,它包括商业银行对各种风险的评估能力、辨识能力、在风险一收益上的权衡艺术以及对风险管理模型开发运用的技术能力等,主要内含在商业银行的客户营销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及高级管理层的能力中。风险管理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商业银行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完整的内控制度由内部组织结构控制、财务系统要避免出现只重视业务发展,不重视风险的倾向。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层面是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成员统一于风险管理方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精神因素。作为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态比制度具有更长远的效应。这种观念的继承可以超越制度本身,不受时问和空间的限制。因此,风险管理不仅要寻求行为及组织上的知识和制度层面,而且要寻求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文化。

2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对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意义

2.1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其具有持久性等特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文化培育、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

2.2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控制能力。国际先进银行一贯重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将风险控制和利润创造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强调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使风险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中成熟的文化像一张无所不在的网,会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困银行业来讲,风险管理文化的成熟、升华、锤炼,对于提升银行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2.3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商业银行是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防范和化解风险,避免和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确保业务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具备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才能实现商业商业银干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构建成败的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的因素众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1管理层的积极倡导与策划

没有比将风险管理的价值观深深根植于银行高级管理层的大脑中这一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了。对于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银行高级管理层应该保持足够的热情、敏锐的大局观,做好风险管理文化的策划。在日常业务经营过程中,最高管理层不但要直接领导、组织、参与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并且要身体力行,不做违反风险管理原则的事,从而维护风险价值观的权威性。

3.2科学合理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现代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各种风险特别是内部风险与其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有相当大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约束机制的先进性可以有效控制和弱化风险,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不能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割裂开来。积极的态度是不回避风险,而是积极地去经营风险。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使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业务得到有效地发展。同时,在对业务部门、人员的奖励安排上,应该尽量避免出台短期行为导向的激励措施,以免埋下风险隐患。

3.3信息获取和共享的水平

风险来自预期损失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也来自于对信息的错误理解。现代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交流的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国家政策导向、有关行业发展、市场变化以及同业竞争的研究和交流,建设中心数据仓库和信息平台,建设风险分析、预警、防范和处理机制。

4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着力点

4.1构建风险管理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文化发展和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来支撑。管理水平一旦滞后,即使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最后的结果还有可能是事半功倍。

二是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质量始终都应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应引人质量管理理念、标准、方法,切忌搞表面文章。

三是处理好企业和员工利益的关系。要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出发点要落在实现员工利益最大化。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是为了满足银行发展的苦婴,但细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员工的认感和参的积极性。四是处理好制度建设和风险管文化的关系度建设能有力地推进风险管理文化构建,滞后性和被动性,因此,制度在为文化发腱提供保障的时,必须随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而断创新和完善。

4.2构建风险管理文化要有明确的原则

一是突出个性原则。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必须,结合普遍发展原则和监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突Ⅲ本行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特点,塑造出具有本色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统一和差别原则。单对一家来说,其风险管理文化的理念、主旨应是统一的。但鉴于地区、业务的差别化,在实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时,应允许采取不同的险管理模式和手段。三是求实和完善原则险管义化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提理念、喊口号的阶段,婪提倡务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风险管理文化建没的成,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补充和完善。

4.3构建风险管理文化观念要强化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进步的体现,没有创新的观念,就不会有创新的企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能否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先在于观念的创新。只有确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在创新思想观念、完善风险管价值念体系的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脱为指,并借拾日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吐故纳新,计现仃的风险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对比、检验、衡毓,凡是符合要求的,要坚定地贯彻执行;不完全符合的,妥快进行修改、完善;不符合的,要坚决加以纠正。

4.4构建风险管理文化贵在坚持不懈

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是持续动态的过,并不足·劳永逸的。它需要商业银行在保持卡埘稳定的核心险价值观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改进、提高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进行融合。尤其要因应银行临的现实环境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成为一个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的动态防护网。因此,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领导埘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认知必须具有连续性,只仃这样,才能使风险管理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意识沉淀米,根植于楚个商业银行的运作行为之中。

4.5构建风险管理文化需要全员参与

风险存在于每一项业务和环节之中,商业银行的这种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个员工的行为,银行作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意识和自觉性,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商业银行一般部设有的风险管理部门,专司风险控制之职。不足,风险控制绝不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无论是高级管理还是基、工务人员,无论是风险管理部门还是业务拓展邪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应负责衡量银行的总体风险敞口,保险管承担总的、最终的责任。而独立于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判断和决策。

4.6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应与股份制改造相适应

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和理念基础之一。对于正在或即将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来说,更需要实施新的、高层次的文化战略,抓紧构建与其发展相适应的、高度吻合的风险管理文化。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应当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将股份制改造这一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大事与个人的工作和责任联系起来,将全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真正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股份制改造及深化综合改革的支持者、促进者,自觉按照上市银行的高标准来衡量、检验各项工作,坚持用新的标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策略,着力培育新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准,不断丰富和创新风险管理文化内涵和功能,大力推动观念、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与突破。

文化风险范文篇9

【关键词】风险投资;文化创意产业;高回报率;评估困难

风险投资毫无疑问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徘徊,而面对着文化创意产业这样一个已经日趋完善的产业却并没有吸引足够多的风险投资者参与进来。因为在风险投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一、风险投资的意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

1、风险投资的意义。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而风险投资的重点就在于风险二字,因为是对新兴的,迅速发展的企业,所以不论其今后是否会带来巨大收益,至少当前是没有的。所以投资的重要特点就在于风险,因为一些今后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所以那些投资家们愿意冒这样的风险,愿意对这些新兴有潜力的公司进行尝试。风险投资更多的像一场,只不过是在进过了仔细考量观察且进过精密计算使之失败率降至最低但仍有可能失败的。2、文化创意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所强调的是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者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理念。其表现的一种通过文化思想进行碰撞和共鸣的模式在当前也是非常受欢迎且十分有发展前景的。包括动漫、传媒、工艺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通过强烈的市场回馈说明了其潜力和今后的发展能力,再加上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自然也就越来越大,所能带来的利润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难以达到高回报率

1、发展迅速成为了文化创意行业的优势也同时产生了劣势。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迅速并且也有不少的公司展露除了它们的发展潜力,但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优势反而形成了他们的劣势。因为发展迅速并且效果显著,所以整个市场都还处于一片混乱,公司前仆后继的成了然后倒闭,即便当前优势极强的公司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取代。因为归根究底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其固有的产品优势性,独有的产品技术含量太少。文化创意行业主营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且不说这样的东西是否能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和喜好,就以其模仿性而言,很多公司都能很快的进行仿照甚至是超越,核心竞争力太低。2、没有一个高回报率难以吸引进行高风险投资。正是因为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较低使得其辉煌和落寞的间隔太短,因此回报率太低。任何一个风险投资者看中的都是可能产生的巨大利益,只要有这个可能,他们就愿意一搏。他们会通过专业的人才进行考察评估,然后进行计算,最终看结果是否在自身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风险投资者不惧怕风险,他们唯一惧怕的是在高风险之下难以带来高回报,性价比太低的投资他们是一定不会做的。可想而知,当一个投资者冒着巨大的风险最终盘算回报率时却差强人意,这样的风险投资自然是不会考虑的了。

三、评估困难且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

1、当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估较为困难。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卖点是文化或者思想,而很少有实体的产品,所以在风险投资者进行评估时就非常的头疼。房地产有地皮,有房屋楼层,制造厂有实际的生产制造产物,有机器有厂房地皮,这些即便不是实际的资金也几乎可以算作是固定资产。那么对于这些固定资产还是能很好的换成成资本,再加上相应的生产技术、专利、当前市场占有率、营业额等,都能很好的对企业进行较为准确的风险评估。但对于文化创意行业,一个想法,一种文化,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这就让人难以估算出其准确市场价值。2、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除了评估较为困难的同时,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完全不够成熟。因为市场发展竞争的原因使得极少有公司看重对发展体系的建立,都忙着占领市场,拉动现在客户群从而得到短期效益,这样一来使得其发展模式反而不够完善和成熟。风险资本最看重的是企业是否有清晰合理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是否在行业内部处于领先地位。而当前大多数文化产业都没有一个良好完善的发展模式,自然就难以让风险投资者冒着巨大的风险以及不均衡的回报率来进行风险投资了。综上所述,对于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发展态势还是非常迅猛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发展方向就完全正确了。一个公司只有建立起了坚定的目标再加上良好科学的管理和发展体系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而不被市场所淘汰,那些只抓住眼前的利益而完全不顾及企业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最终也只能直接被市场和客户所慢慢遗忘直至淘汰出局。

作者:杨惠兰 单位:杭州博闻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冯雨,金青梅,胡瑞柱,李倩.秦岭北麓文化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文化风险范文篇10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环境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节选。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具备独有的四季变化,降雨量,无霜期,季风,温度,土壤酸碱性及其他动植物情况等,无一不影响到单棵树木的生长,而每棵树木生长,同时也会影响森林的生态,再会影响到外部生态。如果企业是一片森林,员工就是一棵棵树木,企业文化会影响到每一棵树木的生长,而员工的行为,员工成长也会直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生态。内部环境规定了企业的纪律和结构,影响着管理目标的确立,塑造了企业文化氛围和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设定组织的基调。它为员工如何识别和处理风险奠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理念和风险管控能力,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运营的业务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及经营理念的统一,具有组织的特征,受到员工的认可和遵守。它在以往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在未来不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基石。

二、企业文化与风险管理的共性

(一)无时不在。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流动于主体中的过程,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的,不断发展,并面向未来。风险管理应融于企业文化之中。(二)无人可免。风险管理由各个层级的人员实施;企业文化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每个员工应当熟悉公司文化,了解职责中有关风险发生频率及重要性水平,并在工作实践进行管理和控制。(三)源头活水。企业有自身的使命及愿景,在此基础上制订战略,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订,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与风险管理有着共同的源头。(四)无处不在。企业风险管理在各个层级和单元应用,贯穿于企业。企业文化是生产经营实践、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如空气”,公司制度和企业文化就如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如网格,总会有漏洞,而道德是无处不在的。(五)未雨绸缪。风险管理旨在识别将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并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企业文化包含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及管理理念。(六)合理保证。风险管理能够向管理当局提供合理保证;企业文化不能保证消除所有风险,另外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也有风险,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减少风险可能性,并降低损失。(七)有的放矢。企业风险管理力求实现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交叉目标;企业文化可保障多个目标的实现。(八)做事为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做事,企业文化是为人,做事先做人。应将风险管理的模型—各业务层级—战略、经营、报告及合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与监督嵌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去。

三、风险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风险管理的前提—共赢价值观。企业存在都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及社会)提供价值,所有利益相关者都面临不确定性。企业风险管理者需要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和机会,以提高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利益相关者需要树立共赢价值观,管理当局要促使相关者利益与风险的平衡。无论是股东、客户,还是员工、供应商及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可视为人际关系。“商道也即人道也”,它含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当你作一个决定,你是否能接受;第二层次,“己欲利,先利人,已欲达,先达人”,即让某一方先受益,最终实现共赢;第三层次,“爱人如己”,即热爱他人,如同爱自己一样。(二)企业文化与风险管理理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风险管理理念包含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而企业文化又包含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应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考虑到有哪些风险以及如何管理它们,从而形成对风险统一的偏好和态度,在做任何决定时都考虑风险。风险管理理念可以通过企业口头或书面政策、各种规章制度影响风险文化的形成,使得个人及团队价值观、行为态度及处世方式在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上趋同,避免不同的部门风险策略有的激进,有的保守。(三)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当然也依托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与母文化系统相互影响。欧美外资企业在中国显然受到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长期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员工应该会有深刻的感受。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会对其他企业及社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持续经历着快速的市场变革、技术颠覆、商业模式创新及地缘政治新趋势。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企业针对宏观、行业及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面对风险和机遇,制定适当的策略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外部环境变化要有警惕。理解在新环境中需要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开发和真正的使用这些技能。从战略上预测外部环境可能带来什么,并将这一预测转化为内部行动,以取得先机。(四)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也就是企业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的能力。它包含三个要素:能给客户创造价值,与竞争对手相比有优势以及很难被复制或模仿。企业文化作为一项无形资源,难以被竞争对手了解、购买、模仿或替代。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企业文化包含于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控制系统中,是企业实现目标的经营风格或行为方式,决定企业内个人互动、协作和决策的方式。企业的内部资源条件决定了其能否和如何有效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均等并消除可能的风险威胁,从而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起到激励员工持续创新,不断改善,才能在相关领域保持领导力。(五)企业文化的主要风险。没有积极的企业文化,员工就失去了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缺乏开拓和创新的团队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员工有可能损公肥私,贪污腐败;企业有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当前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将战略与风险及机遇融合是每个公司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竞争态势和风险环境的需要,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是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增长及可持续发展,企业风险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管理者应当将其嵌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及组织架构中、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在商业流程里运行实施,并聚焦于关键风险。(一)设立目标,树立风险意识。企业没有愿景,如同人没有理想,有愿景就会定目标,有目标,就会有风险,有风险就必须有风险管理。明确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处忧患指风险意识及管理理念。企业应当积极提炼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包含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及安全生产等内容,从而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最终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中来。采用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包括目标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二)战略实施采用文化模式。战略是带有数量特征及时间界限的目标。应当采用文化模式实施战略,企业高层在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上,动员全体员工都参与战略实施活动,管理当局运用企业文化手段,不断向全体成员宣贯战略思想,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业准则,使所有成员在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参与战略的实施活动。由于该模型打破了战略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界限,使每个员工都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使企业全体员工都在共同的战略目标下工作,企业战略得以快速实施,风险较低。企业发展迅速。(三)员工与企业关系。“人往高处走”。追求成功及卓越,是人的天性。企业的卓越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及服务上,由于技术由人开发,产品由人生产制造,服务由人来提供,需要员工在知识、技能、经验上的积累及提高,以及在素质、修养及文化上升华。与人一样,公司也有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组织意识驱动组织内个人的行为,组织中的个人需要从根本上确立自己在公司中的目标,并使其与自己在组织中的行为保持一致。作为一名员工应当明确在公司的定位:“我为什么在这里”,“我想达到什么目标”,“我的责任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帮助公司成功”。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为什么我要做这项工作”,“为什么会做(出)错”,“它会怎么影响我和他人”,“它发生有怎样的可能”,“我可以为应对它做些什么”。(四)管理者榜样。企业文化被称为“老板文化”,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密切相关。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在企业文化中发挥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其卓越品质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影响整个团队,共同构建创新卓越、把控风险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在内部推进文化建设,在各级有效沟通,来加强企业文化的推广和实施,确保全体员工的遵守。(五)美好的心灵。澳大利亚作家朗达•拜恩(RhondaByrne)被《时代》杂志选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在她的《秘密》一书中提出了“吸引力法则”(thelawofattraction)。我们世界中有无形的能量。当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头脑有良好的意识,我们接触的事物,甚至我们生活的世界将变得更好。以此类推,企业必须“修炼”提升其意识及觉悟,以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有良好的心态,并对周围的环境释放正能量。不仅在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所能涉及到的广义空间,包括客户、供应商以及社会等。在吸引力法则下,当外部环境接收并感受到这些正能量,也会和这些企业、企业员工进行良好的互动,以积极的方式来驱动企业采取行为,这是企业文化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冯传明.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经营环节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7.

[2]王海兵.企业文化建设三大路径——以海底捞为例(上)[N].财会信报,2018-06-25(B05).

[3]曹鸿骅.区域职业教育战略实施的基本内涵、原则和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21):5-7.

[4]潘虹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舞弊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