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4:02:03

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范文篇1

一、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新形势

(一)入境旅游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带动和促进作用日渐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取得了显著成绩。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7%,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9%。*年,预计全年入境旅游人数可达1.24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9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35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外汇收入居全球第六位。入境旅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并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这为“*”期间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发展态势良好,客源全球化进程加快。港澳台基础市场增长日趋稳健,已逐步进入稳定增长期;外国人市场高位增长态势日益明显,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欧洲、北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加快成长,南美、中东、非洲等潜在市场日见端倪。

2、需求空前活跃,市场成熟度明显提高。观光市场平稳增长,休闲度假市场加快发展,专项市场日益扩大;散客市场持续增长,商务市场蓬勃发展,高端市场日趋繁荣;消费结构开始提升,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增长快于人数增长,入境旅游市场日渐成熟。

3、带动和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综合功能日渐显现。入境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等接待设施建设,促进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我国旅游整体供给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旅游市场中发挥了先导、示范和促进作用;增加了国家外汇收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交往,促进了对外开放;进一步宣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国家整体形象,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

1、世界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全球旅游市场逐渐向相互融合和互动的方向推进,世界旅游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0亿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55万亿美元。作为世界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最活跃的入境旅游市场之一,我国入境旅游必将随之不断增长。

2、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发展入境旅游的宏观环境良好。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以及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和谐世界建设,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入境旅游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国际航线不断增多,人员交往更为便捷,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3、我国在世界上的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将日益提升,现代化建设成就日新月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奥运”、“世博”将拉动入境旅游市场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大全球性盛事的举办,将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游客来华旅游,直接拉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国际经验表明,在奥运、世博综合效应中,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是受益最直接、最显著、最持久的领域,这为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三)入境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妥善应对。

1、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和地区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纷纷加大对客源市场的争夺,不断采取大规模、高投入的宣传攻势,与我国构成激烈竞争。周边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促销力度,客观上将使部分潜在市场发生消费转向、客源分流。

2、影响入境旅游市场的不利因素增多。自然灾害、局部动荡、恐怖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影响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局部存在,对全球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带来不利影响,加大了全球旅游市场的变数,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

3、保持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困难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持续较快增长,已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困难增大。特别是约占我国入境旅游总人数80%的港澳市场,经过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已逐渐进入平稳增长阶段。预计今后大幅增加入境旅游人数的困难仍较大。

4、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措施有待加强。同与我国构成竞争态势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入境旅游宣传促销整体投入不足;促销方式、工作手段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客源市场需求,难以应对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有待完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尚待全面发挥;专业营销人才队伍严重不足。

二、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开放,坚持互利合作,以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宣传促销、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建设为重点,依托政治、外交、经贸、文化交流等多种平台和渠道,动员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促进我国入境旅游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位次。“*”时期争取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跃居全球第三位,旅游外汇收入跃居全球第四位。

2.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游客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外国人市场的增幅和比重有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提升,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休闲度假产品和高端旅游产品大幅增长,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质量效益型增长明显增强。

3.入境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策环境更为有利,人才队伍建设达到新的水准,入境旅游迈入健康有序、持续较快发展的轨道。

4.入境旅游综合功能更为显现。在提升国家整体形象,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经贸发展和民间友好交往等方面,入境旅游的积极作用更加显现。

5.全面实现“*”时期入境旅游发展指标。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6亿人次,年均增长6%;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6880万人次,年均增长8%;旅游外汇收入达470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三、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市场研究,及时掌握国际旅游市场发展变化趋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准确把握主要客源市场、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的需求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国家旅游局将制定入境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有条件的省区市也要研究制定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增强市场开发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要及时跟踪和研究国际旅游市场新需求、新业态的发展变化,指导和促进入境旅游产品开发。要进一步加强入境旅游市场信息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国家旅游局将召开年度入境旅游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入境旅游工作。

(二)加强宣传促销,强化国家整体形象宣传。要继续加强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更加注重对欧美等中远程市场的开发,要大力开发欧洲、北美、澳新、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积极培育南美、中东、非洲等潜在市场。要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推动各级政府增加宣传促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市场营销投入。要主动加强与外宣、外交、外事、经贸、文化等部门的联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以旅游为载体,搭建多种平台,强化国家整体形象宣传。要认真组织开展旅游主题年活动,制定和实施“奥运—旅游”计划和“世博—旅游”计划,在主要客源国家、地区和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较大影响的宣传促销高潮,提高市场影响力。各省区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研究确定主打市场和主打品牌,有针对性地加强市场促销。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整合促销力量,改进促销方式,提高促销效率。

(三)提升旅游供给水平,增强入境旅游吸引力。要适应国际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以世界遗产和优秀旅游城市为龙头,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中国国际旅游精品库”。要充分发挥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山川秀美的优势,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彰显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观光产品内涵,加快推进休闲度假产品和高端产品的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会议展览、邮轮游艇、温泉滑雪、科考探险、健康体育等有潜力的旅游产品,鼓励整合力量、集中培育大型旅游节事活动。要进一步提升宾馆饭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注重培育国际化品牌。要提高导游服务水平,丰富导游语种,提升导游素质,满足入境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要进一步推动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口岸等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增开国际航线、简化签证手续,推动对有条件的客源地实施免签证、口岸签证,对符合条件的散客实行多次往返签证,为入境旅游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将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纳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内容。要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快建设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中外文标识系统,推动完善适应入境旅游需求的信用卡支付、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安全、保险工作,推动建立健全旅游紧急救援体系。

(五)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加快推进“金旅”工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等旅游信息化建设。办好中国旅游网和各省区市旅游专业网站,加快建设中国旅游网络营销总平台*。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建设多语种旅游网站,构建无纸化宣传平台。支持利用国际网络预定系统,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上交易,支持举办网上旅游博览会。

(六)加强政策引导,创造有利于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有条件的省区市出台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措施,鼓励对入境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奖励。鼓励旅游企业开展入境旅游包机(船)业务。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为入境旅游拓展市场。国家旅游局将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对为入境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继续向为我国入境旅游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外旅游机构和个人颁发“中国旅游金质奖章”。

(七)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拓展入境旅游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开展与国际旅游组织,各国和地区旅游部门,境外旅游团体以及国内各部门、地方、企业、机构的沟通、联系和合作,通过参加或共同举办旅游展销、国际会议、节庆活动等不同方式,建立多种合作管道,搭建多方合作平台,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促进入境旅游发展。进一步加强中日、中美、中俄、中韩、中印、中非及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欧盟、内地与香港澳门、大陆与台湾的旅游合作与交流,深化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积极利用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有利条件,采取市场互换、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互动等方式,推进入境旅游发展。进一步发挥驻外使领馆、对外友好城市、对外友好团体的积极作用,并适时增开中国驻外旅游办事处,为入境旅游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入境旅游范文篇2

一、我国入境旅游概述

入境旅游是指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等海外游客来我国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并且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二、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存在的问题

我国入境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或不足,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漫延,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我国入境旅游创汇战略地位下降。

二、解决我国入境旅游贸易问题的对策

1.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我国在旅游目的地海外营销推广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举办各种推介会、旅游年等活动或推行各种促销优惠措施,扩大在旅游客源国的宣传力度,重点培育外国人入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对于美国市场则应着力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从产品质量上让美国居民感觉到物有所值,抵消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竞争劣势。同时,亚太地区的旅游竞争异常激烈,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及韩国等纷纷加大促销力度,争夺客源市场。因此,我国和周边国家在旅游发展上的合作不应该再局限于市场推广这一范畴,汉文化圈内各国各地应该跳出各自的区域框架,在整体旅游发展策略和规划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和合作,达到产品优势的互相补充,市场推广的共同合作及客源市场的共同分享,从而取得多赢的局面,为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2.提高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

缺少深度和有效的开发,和周边国家(地区)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以及单一的旅游目的地使我国入境旅游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首先要借助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和增加整个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要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做到内容丰富、健康、环境文明、清静,基础设施配套较好,餐饮娱乐具有当地特色,各重点旅游城市都有档次较高的与餐饮结合的晚间娱乐场所,从而满足入境旅游者的较高需求。其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大旅游精品的开发。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方针,在文化观光、度假休闲、会议旅游、特色旅游等方面力争多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再次,要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秀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创造个良好的旅游整体环境。做好整体规划,做到设施配套,协调发展,以优化整体旅游环境。

3.优化旅游消费结构

为了实现促进旅游商品销售的目的,可以多管齐下,其中重要的措施是引入入境旅游者购物退税制度。另外,我国入境旅游产品应当强调在整合自然人文资源的基础上,以国际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优质的旅游产品既要符合入境旅游者消费理念,又能突出我国文化底蕴。

4.优化旅游产业区域结构

针对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严重,整体呈“东重西轻”的区域结构特点,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首先,通过体制创新,促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优势旅游资源向优势旅游产品的转换。第二,通过政策倾斜和市场化运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第三,增加对外开放的口岸和国际航线数量。

入境旅游范文篇3

关键词:文献综述;美国旅华市场;入境旅游

美国是世界出境游大国,2001年到2010年,年均出境旅游人数6130万人次[1]。2017年美国出境旅游人数8770万人次,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比韩国、日本和俄罗斯三国出境旅游总数多308万人次[2]。2017年,美国国际旅游支出1739.2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的12.0%,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美国人海外旅游比例高。中国旅游舆情传播智库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67%的美国人有海外旅游经历,超4成美国人有3次以上海外旅游经历[3]。美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集中于周边国家、欧洲。美国出境旅游流主要流向墨西哥、加拿大,两者合计份额超过50%。位置毗邻的墨西哥和加拿大仍是最主要目的地,欧洲是传统重要目的地,亚洲地位逐渐上升[4]。长期以来,美国是中国入境旅游第三或第四大客源国,中国最大的远程客源国。2018年美国旅华人数248.46万人次,仅次于韩国、日本,位列第三[5]。但中国接待的美国游客占美国出境旅游人数比重较低。2017年,中国接待美国游客230.93万人次[6],占美国出境旅游总人数8770万人次的2.63%。美国旅华市场有巨大潜力。重视美国出境旅游市场,开发适合美国游客的旅游产品,吸引尽可能多的美国游客来华旅游,对提升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影响美国游客来华旅游的因素

1.1美国游客对中国的积极认知

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是客源市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认知促进选择。1.1.1认知途径据中国旅游舆情传播智库2014年调查,互联网是美国游客获取中国旅游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其次是电视。各省市在美国举办的推广活动,对美国游客感知有重要影响,接触率高的省市,感知程度高。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广告植入,对提升认知有明显作用。1.1.2认知内容中国旅游形象“美丽中国之旅”传播活动获2成以上认知。从城市来看,知名度前五名依次是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南京。从景区来看,知名度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长城、故宫、天坛、兵马俑、明十三陵。最感兴趣的旅游带有长城旅游带、长江旅游、丝绸之路、滨海城市度假游、京西沪桂广旅游。1.1.3旅华前后认知对比吴晋峰[7]研究发现,美国人的中国刻板形象、情感形象和独特形象正面积极且入境后较入境前更具体、积极和贴近事实。入境前,美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形象丰富多样,积极评价居多,不乏消极评价。人气最高的前三位是“长城”“街道拥挤”“人口众多”。入境后,刻板形象发生显著变化,词汇更少,评价更客观。人气最高的依然是“长城”,第二位是“兵马俑”(入境前无人提到该词),“历史悠久”“美丽”“美食”并列第三位,中国人热情好客也给美国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入境前,美国人对中国的情感形象词频最高的三个词是“忙碌”“友好”“发展很快,拥挤”,入境后,词频最高的三个词是“友好”“非常愉快”“令人兴奋”,说明中国人的“友好”有口皆碑,来华旅游之后,情感体验更加积极。独特形象方面,入境前最高词频是“长城”“庙”“紫禁城、宫殿建筑、北京”,入境后的最高词频“长城”“兵马俑”“紫禁城”,其他形象更丰富更具体。这说明,长城和紫禁城在美国游客心目中有很高的认知度。

1.2其他积极影响因素

(1)目的地吸引力。中国与美国距离遥远,文化差异巨大。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中国对美国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2014年影响美国游客来华旅游的因素中,悠久历史占比超过5成,自然风光占4成。美国游客对当地历史景点和文化遗产有较为浓厚的兴趣。(2)积极的双边关系促进美国旅华市场增长。胡平[8]认为,中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会影响美国旅华游客的人口结构,商务客人、女性客人、年轻客人比重会增加;美国来华旅游绝对人数会增加,但相对数量会减少;不但可以减少季节性影响,2021年5月www.cnzgsl.comConsumerMarket还可以削弱突发性因素的不利影响。2016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旅游合作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了旅游交流,促进了两国旅游业的发展[9]。(3)重大节事活动对美国旅华有积极促进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入境旅游市场出现大幅增长。2010年,美国旅华游客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达到200.96万人次,同比增长17.53%[10]。

1.3双向影响的经济因素

双向影响的经济因素包括美国人均GDP、美国经济周期、美国人收入水平、旅游价格、汇率、替代目的地旅游价格、双边贸易额等。这些经济因素的波动,会导致美国旅华需求正向或反向的波动。刘志勇、黄建山[11]研究了1980—2002年数据,得出结论:美国旅华需求对在华生活相对价格变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都缺乏弹性,对美国总人口变化和美国人均收入变化率的变化非常敏感,美国经济大起大落会引起旅华需求的巨大波动。王纯阳、黄福才[12]研究认为,美国旅华需求受自身需求波动的影响最大,美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对旅华需求产生显著影响。替代目的地旅游价格上涨会增加美国旅华需求,中国旅游价格上涨会降低美国旅华需求,但影响不显著。杨丽琼、李娟娟[13]指出,美国人均GDP、相对CPI与美国旅华人数成正比关系,汇率与旅华人数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对CPI和汇率变化不大,因此影响不大。张根能、李玮、邹雪[14]研究认为,美国人来陕西旅游需求受收入水平、汇率和消费价格的影响。收入水平提升,需求提升;消费价格上涨,需求下降;汇率影响不明显。王瑜铬、汪永旗[15]认为中美双边贸易额是影响美国旅华需求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汇率变动,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影响,美国失业率对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显著性较低。

1.4消极影响因素

美国与中国距离遥远,根据距离衰减规律,离旅游目的地越远的客源地到访率越低。因远距离而产生的交通成本会提高旅游价格,抑制旅游需求。美国公众对中国了解不够,成为制约美国旅华市场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16]。美国游客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会影响旅华选择。美国公众对中国治安状况的担忧是影响其旅华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来华旅游后,美国游客对中国治安满意度达63%[17]。中国的负面印象会阻碍美国游客旅华。阻碍因素中,游客的个人经济原因第一位,其次为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语言不通。重大事件会对美国旅华市场产生影响。1997年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中国SARS事件,对美国旅华需求有显著不利影响。

2美国游客在华旅游特征

2.1人口统计特征

从性别看,男性居多。2012年男性占65%,女性占35%;2014年调查显示,旅华美国男女比例接近7∶3,男性远多于女性。从年龄看,中老年人居多。2012年25~44岁旅游者占31.4%,45~64岁占44.5%。30~39岁年龄层比例接近5成。

2.2目的及花费

美国旅华以观光度假为主。2012年休闲度假占53%,会议商务占26%。美国游客来华目的,观光占7成以上,度假约5成。美国出境游客人均花费较高。2017年,美国人均国际旅游支出1983美元,远高于日本的1016美元、韩国的1258美元。2014年一次来华旅游花费以1500~2000美元最为普遍,约30%花费2500美元以上,平均值约为2100美元。男性普遍高于女性。美国游客消费能力较强,尤其是在餐饮和购物方面。如何满足美国旅游者的美食和购物需求,值得中国旅游从业者深思。

2.3旅游偏好

用亲景度来衡量旅游偏好。马耀峰、梁旺兵[18]通过美国游客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昆明、桂林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亲景度的研究,发现美国游客大多选择那些跟他们生活环境差异较大,有浓郁中国特色和悠久历史的目的地,如北京、西安、桂林。苏衍慧[19]分析了美国对60个主要旅游城市的亲景度,大于2(最偏好)的城市有福州、南昌、九江、武汉、长沙、湛江、重庆、拉萨,1~2的(偏好)有西安、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24个城市。2012年美国旅华出团量最高的线路是停留时间较长的经典线路,如北京-上海-西安10日游、北京-西安-桂林-上海12日游、北京-苏州-无锡-杭州-上海8日游等。热门产品还有四川大熊猫之旅和青藏铁路之旅等。2.4时空结构美国来华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2001—2010年,旅华美国游客主要从北京和上海出入境,入境后旅游流分布较广,集中于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四大地区,以长三角地区最为密集,总体上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征。有“向丰性”特点,多流向北京、西安、桂林、杭州等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旅游流主要分布在北京-南京-杭州-苏州-上海、北京-西安-桂林-上海-北京、北京-苏州-上海、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北京等几条旅游线上[20]。2006—2015年,接待美国游客前10位省份主要有两类,经济发达、国际知名度较高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垄断性旅游资源、旅游业比较发达地区如云南、广西、四川等。美国游客出境旅游的季节性差异不大。假期时间较长的6—7月、12月和3月是美国人出境旅游的旺季。2006—2015年,3、6、10月为美国来华高峰期,2月为低谷,主要是因为2月美国寒假刚结束,中国正处于春运高峰。2017年,美国旅华人数按月份统计,接待人数前三位依次是10月22.57万人次、4月22.45万人次、6月21.32万人次;接待人数后三位依次是2月14.67万人次、1月16.53万人次、8月16.68万人次。

3对美国的旅游营销

3.1提高中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加强“美丽中国”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提升中国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中国旅游目的地宣传网站,提供网络游戏和娱乐活动,加深旅游者对中国的了解。构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旅游宣传平台,开通网站、微信、微博等宣传平台,宣传中国旅游形象。通过CNN电视广告、“今日美国”报旅游版块、户外广告等,进行中国旅游形象宣传。必须注意有效传递“美丽中国”的真实信息,纠正潜在市场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错误认知。加强与大型旅行商合作。第一,走出去,向美国旅行商介绍中国旅游产品;第二,请进来,积极配合每年的中国国际交易会,邀请美国旅行商来华洽谈考察;第三,拓展合作范围,鼓励尚未开展旅华业务的旅行商开展旅华业务。

3.2深入研究美国市场,提高美国来华旅游质量

逐步走出单纯重视人次规模的模式,重视旅游消费质量,提高美食购物比例,改善产品以适应男性比例高和自由行比例高的市场需求。要深入研究美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变化,研究美国旅华市场的最新特征,加强对中老年和犹太人市场的研究,加大促销力度。

3.3发挥热点城市的辐射作用

入境旅游范文篇4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全民旅游崛起的历史新阶段。适应这个阶段性转变,旅游行业管理的对象、重点和思路也需要做出战略性调整,就是适应全民旅游迅猛发展的趋势,在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为国家创取外汇的宗旨下,旅游行业管理工作需要从以入境旅游供给主体的发展、引导和管理为重点,转向把入境旅游和国民旅游供给主体通盘考虑,实施大管理,调控大市场,发展大产业。旅游住宿和旅行社两个行业的状况可以充分说明这一战略性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旅馆、个体旅馆成为旅游住宿业的主体,实施旅游住宿业全面行业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旅游业发展是在入境旅游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这种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旅游涉外饭店也是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合资饭店建设、国际著名饭店管理公司引入、旅游涉外定点制度、星级标准的实施,都是实现这一发展和管理目标的产物。旅游涉外饭店是我国旅游生产力中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在北京市申奥的过程中,住宿成为评估较高的一个项目,充分证明了这一行业的实力。现在,有过出国经历的人都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国家的饭店从硬件到软件与国外同等级饭店相比毫不逊色,而且价格更加优惠。

但是,目前,就住宿要素而言,大量的生产力尚未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范围,因此在规范化发展方面也就缺乏必要的保障。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1》,全国有星级饭店6029家,这个数量只占全国旅游住宿单位的2.3%,也就是说,星级标准的实施只涵盖了旅游住宿经营单位2%的面,98%的经营单位未纳入管理。

星级标准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是以入境旅游为目标的,而现在客源市场结构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是国内旅游增长迅猛,旅游饭店的价格难以为大多数国内游客所承受,旅游饭店本身出租率不高;另一方面却是国内游客在旅游旺季难以找到价格合理、卫生条件良好、服务规范的住宿场所,社会旅馆、个体旅馆成为游客的投诉热点之一。从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来说,长期以来的星级管理概念已经使部分管理者习惯地将社会旅馆排除在行业管理的范围之外;而从旅游消费者的理念来说,只要是发生在旅行当中的服务质量问题,不管是什么方面的问题,都应该由旅游部门来解决,他们没有必要了解这个行业是否属于旅游部门管理、更不会关心旅游部门是不是已经对这个行业实施了有效管理,这正是发展现状和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199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中,把旅游住宿设施(包括固定住宿设施和游船、汽车等流动性住宿设施)的规范管理统一划归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这对旅游住宿业的全面规范管理提供了权威性的依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经济型、文化型住宿设施不但适应了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也为许多入境游客所热衷。随着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大量招待所性质的住宿设施也必将加入到旅游住宿设施市场体系中。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通过立法、标准两个渠道,对于旅游住宿设施全面管理的战略性调整时机已经成熟了。

需要指出的是,旅游住宿设施全面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并不是要削弱星级标准的实施,而恰恰是通过结构性调整,进一步突出星级概念。依靠对旅游住宿业实施全面行业管理,扩大旅游行业管理的规模;依靠星级的实施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住宿业的质量提升。全面管理是普及,星级管理是提高、是要打造精品。

二、公民旅游服务成为我国旅行社业务的主体,构筑并畅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旅行社行业将在为全民旅游做好服务的战略性调整中摆脱困境

比较旅游住宿设施,我国旅行社业在发展初期以入境旅游为导向的特征更加明显,国、中、青三大系列的旅行社基本上也是基于入境旅游发展起来的。而对于绝大多数国内旅游消费者来说,即使是现在,对旅行社还感到比较陌生和有过多的不信任顾虑“要旅游、找旅行社”的国际通行旅游理念在我国远没有形成。因此,一边是旅行社的经营困难,只听吆喝声,市场反映不强烈;一边又是巨大流量的国内游客为了交通、住宿等而自行奔波,投亲靠友型的旅游在我国国内旅游中还占很大比例。2000年,全国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44亿人次,而其中由旅行社接待的比例不及6%。构筑并畅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已经成为摆在旅游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实际上,从我国旅行社目前的发展格局来看,基于国内、出境两项业务的公民旅游服务已经成为旅行社业务的主体。2000年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结果充分反映了这一事实。2000年,全国共增加旅行社1638家,其中国内社的增长数量是1606家,占净增旅行社总数的98%。从经营收入看,入境业务、国内业务和出境业务分别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收入总数的30%、56%和14%,也就是说,我国旅行社经营收入的70%来自公民旅游业务,这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格局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发展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衡量企业信誉的市场品牌,因此也就造成整个行业的市场信誉不高。没有市场信誉的保证,自然难以拓展发展空间。在公民旅游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旅行社作为一个行业,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办法,使得企业能够鲜明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旅游者很容易据此选择信任的购买对象。

事实上,我国旅行社为了树立起自身的市场形象,一直经历着艰难的探索。最早的旅行社分成一类社、二类社、三类社。一类社、二类社只能为国有或集体经济投资,入境旅游的外联权只能为一类社所有,二类社到海外招徕客户属违规经营,这是由1985年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所确定的框架,能否接待海外游客、是否具有外联权成为衡量旅行社优劣的核心。这期间,还有9家旅行社试办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而港澳游业务则为中旅系统独家经营,这些旅行社及其分支社依靠业务垄断,成为当时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1996年,随着《旅行社管理条例》和保证金制度的实施,一、二、三类旅行社并轨,取消了以前"不伦不类"的二类社,国内社、国际社成为两大系列,仍然只是业务上的划分,整个行业的市场形象没有得到显著改善。1997年,随着《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暂行办法》的实施,新的一批出国旅游组团社、社产生,港澳游业务也向部分旅行社逐渐放开,剧烈地调整了原有的旅行社市场格局,不同的旅行社又在新的一轮市场重组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但是,通过业务许可经营对旅行社进行类别划分,解决的是"能"和"不能"的问题,而不能衡量"好"与"不好"的市场形象问题。事实证明,具有出境游组团业务授权的一些国际旅行社违章经营、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时有发生;而一些规模有限的国内旅行社照样生意兴隆,具有很强的市场感召力。

与此同时,中外合资旅行社成为我国旅行社行业中新的角色。特别是随着国家政企脱钩工作的深入,2000年,原来属于中央单位的80多家国际旅行社划归北京市实行统一的地属管理,长期寻求政府权威取得市场信誉的"中央一类社"及其延伸的"中央部委国际旅行社"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处于扶持品牌旅行社的设想,自1993年以来,每年通过旅行社年检排列出国际旅行社100强、国内旅行社100强(一开始是50强),但这种按旅行社经营业绩绝对数量指标的排序办法,主要反映的是旅行社的经营规模,只能称为旅行社的规模形象,反映了"大的就是好的"这一命题,没有为"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中小旅行社提供树立市场形象的舞台,因而不是旅行社质量形象的全面反映,尤其是忽视了实施特色化、专业化经营的中小旅行社的利益。因此,有的旅行社连续多年入选后,对于"百强"的品牌也逐渐失去兴趣。

综上我们看到,长期以来,通过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的实施,逐步调整原有旅行社行业格局中的一些不合理成分,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这种调整较多的是在旅行社内部,通过政府的业务授权或叫特许经营,鼓励部分旅行社入境业务的开拓和国有大型旅行社的发展,难以在全社会形成旅行社行业的整体市场形象。特别是旅行社根据国家法规实行前置性审批,使得旅行社经营本身就是一定的垄断。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行社业内的市场经营体系也会逐步建立,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形势确实是发展越来越快,国家正在逐步取消政府的审批项目和权限。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随着公安部门、外汇部门在护照、换汇方面的改革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注册方面的手续简化,特别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合法化、规范化发展,旅行社行业的整体发展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旅行社行业作为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组织,要求具有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对它的监督管理也应当采取相应的市场经济手段。已经酝酿多年的在旅行社行业实行资质等级管理制度,就是市场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建立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旅行社资质等级制度的建立,就是进一步突出旅行社质量和信用形象,淡化企业类别、打破垄断经营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利用市场性的手段,引导旅行社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经营管理,从依赖政府政策获取垄断利润,转向依靠开拓市场获取品牌利润,从价格竞争转移到质量竞争上来。

入境旅游范文篇5

入境旅游收入、接待旅客人次、人均天消费、旅游停留时间是反映一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

1.1接待人次与旅游外汇收入

1996)2010年,四川省的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得到了迅速发展(图1),入境旅游人数从1996年的45.47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04.93万人次,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126.78万人次,增长了130.8%,年均增长6.15%;旅游外汇收入从1996年的1.623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541亿美元,累计外汇收入33.685亿美元,增长了118.2%,年均增长5.73%。除了2003年和2008年下降外,四川省入境旅游其他年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1.2人均停留天数

从表1可见,总体上四川省入境游客的人均停留天数呈现出波动式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2.1天下降到2010年的1.89天,增长率为-10%,年均增长率为-0.75%。与全国均值相比较,四川省历年的入境游客人均停留天数远远低于全国均值。

1.3人均天花费

1996)2010年,四川省人均花费整体上呈上升增长趋势(表2)。人均花费由1996年的145.36美元/天增加到2010年的175.45美元/天,增长率为20.7%,年均增长率为1.35%。较之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省入境游客的人均花费历年来均低于全国均值。

2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2.1入境旅游市场国别(地区)分析

表3显示了1996年、2000年、2005年、2010年4个年份四川入境旅游16个主要客源市场,各年度客源市场依入境人数降序排列。1996年,日本、台湾地区、港澳特区、美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排名较前的客源市场;2000年,台湾地区超过日本,成为四川第一大客源市场;泰国入境游客激增,由1996年的第十位上升为第五位;2005年,新加坡和韩国入境人数增长较快,成为四川第四位和第七位客源市场;2010年,美国、韩国、英国在四川入境旅游市场排名前五,排名分别为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日本游客的比例急剧下降,排名降为第十三位。从绝对数量上看,1996年各入境客源市场都未超过10万人次;2000年,仅台湾地区超过10万人次;2005年入境旅游人数超过10万人次分别为台湾地区、日本和香港特区3个客源市场;2010年则为2个,即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

2.2入境旅游市场地理集中指数分析

引入地理集中指数对四川入境旅游市场进一步分析,地理集中指数是用来形容客源市场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示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与分散程度[1,2],计算公式为:G=100@2ni=1(XiT)。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某年接待的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某年旅游目的地接待的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G值越接近100,说明客源空间分布越趋于集中,旅游经营的稳定性就越差;G值越接近于0,说明客源地越多,客源空间分布越趋于分散,旅游经营的稳定性就越好。但如果客源空间分布过于分散,将不利于主体客源市场的确定,从而给市场营销带来困难,所以G值以适中为妥。四川省除2000年G值超过50外,其他3个年份的G值基本稳定在30)39,其入境客源市场相对分散,说明四川入境旅游客源空间分布趋于分散,这一方面表明四川入境旅游经营的稳定性较好,另一方面也给四川的入境旅游市场营销带来困难。

2.3入境旅游消费构成

旅游消费包括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0,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3]。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表4),15年来四川入境游客的基本消费和非基本消费分别占63.5%和36.6%,各子项降序排列为长途交通、购物、住宿、餐饮、其他、娱乐、游览、邮电通讯、市内交通。

3四川省入境旅游发展问题

3.1外部竞争处于劣势

15年来,四川入境旅游整体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与全国相比,其接待人次和旅游创汇两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全国水平。2010年,四川省接待人次及旅游创汇在西部12省中均排名第6位,在西部属中等水平。与同处西部地区的云南、广西、陕西和重庆相比,其旅游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东部旅游业发达的广东相比,2010年广东入境旅游人次是四川的29.94倍,旅游创汇收入是四川的34.98倍;云南入境旅游人次是四川的3.14倍,旅游创汇是四川的3.74倍。随着近几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速趋缓和四川地震灾害的抑制作用,四川入境旅游市场面对的外部压力显著增加。

3.2消费结构不合理

以2010年为例,四川省入境旅游花费构成中非基本消费支出比例较小,旅游消费结构调整缓慢。入境游客用于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长途交通、住宿、餐饮、市内交通、游览)占总花费的63.5%,非基本旅游消费仅占36.6%。在消费总额中,物质资料消费多,精神资料消费少。吃、住、行消费几乎占所有消费的60%,用于游、购、娱的支出分别占总支出的5.4%、24.4%、4.8%,说明在旅游设施建设上,旅游景区对配套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重视不够,旅游中的娱乐活动较少。

3.3外延式增长

入境旅游收入、接待人次、人均天消费、平均停留时间是反映一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其中,入境旅游收入=接待人次@人均天消费@平均停留时间。借用政治经济学中/外延扩大再生产0和/内涵扩大再生产0概念,把入境旅游人次看成是生产要素的数量,入境游客停留时间与消费水平看成是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把因人次增加的旅游收入增长称为/外延增长0,把因游客消费水平提高与停留时间延长的旅游收入增长称为/内涵增长0[4]。由于入境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为实际统计量,而人均花费和平均停留时间为抽样调查量,因此这里只对入境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次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16.0软件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得到r=0.983>0.8,双侧显著性检验概率P=0.000<0.01,呈高度正相关,说明四川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接待人次的增长,属于/外延扩大式0增长。

3.4客源市场结构有待优化

四川省的入境客源市场结构相对分散。近几年美国、韩国、英国等重点目标市场迅速增长,但仍存在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我国主要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不足上。在接待量方面,俄罗斯、菲律宾、加拿大等我国传统主要客源国在四川的接待量较少,俄罗斯、菲律宾甚至没有进入前15名;日本在四川入境旅游市场的地位急剧下降。

4建议

4.1加大宣传,扩展海外客源市场多元化

四川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截止2013年,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78个、世界遗产地5处,其中文化遗产1处、自然遗产3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1处。然而,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川的知名度远远不够。文化异质性是吸引外国旅游者的重要因素[5]。外国旅游者对以华夏文化为背景的景观尤感兴趣,文化趋同的华裔则对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感兴趣。故海外营销中不仅要强调/天下四川,熊猫故乡0的自然旅游景观,同时还应重视对巴蜀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以及众多的文化遗产的利用和挖掘。

4.2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

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旅游消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6]。从四川省入境旅游者的消费结构分析来看,存在着基础消费比重过高问题。1996)2010年,四川入境游客的年均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消费支出达63.5%,而购物等非基本支出仅占36.5%,这与发达国家非基本消费支出占60%以上的水平相距甚远。一般而言,非基本消费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大,其增长潜力也就越大;而非基本消费支出比例偏低,则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切实提高/娱、游、购0在入境旅游消费中比重,加强景区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提高入境游客旅游消费中精神消费的水平;加大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力度,大力开发具有四川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创新旅游服务,增加服务项目,以弥补旅游消费水平低的缺憾。

4.3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应对新趋势

就当前全球国际旅游需求的潮流而言,旅游活动类型由文化猎奇式的旅游观光演变为追求务实性的身心享受的非观光目性旅游活动[6]。四川省的旅游产品构成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的供给市场结构较为单一,产品供应与当前国际旅游需求市场的发展方向不一致。因此,四川省入境旅游必须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相接轨,改变当前单一的旅游产品供给结构,谋求旅游产品供给多元化,推进旅游产业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康体、商务会展等复合型旅游提升。

4.4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

云南入境旅游发展历年来在全国排名前十位,且在西部排名居首。四川和云南的旅游资源地域相近,且世界知名品牌/香格里拉0、/泸沽湖0属于两省共有的资源,因此川滇旅游合作发展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此外,加强与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等周边省市合作,资源整合,客源互送。西南区域旅游合作可借鉴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模式和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从而使四川旅游产业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受益。

4.5规划旅游线路,延长停留时间

入境旅游范文篇6

1.1陕粤两省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旅游资源丰富,广东是我国入境旅游的口岸城市,两省均是我国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汇总统计,从2001-2011年的11年间,陕西省共接待入境游客1363万人次;广东省共接待入境游客23708.48万人次.11年间,旅游外汇收入陕西从2001年的3.09亿美元到2011年的12.95亿美元,增长419%.广东从2001年的44.84亿美元到2011年的139.06亿美元,增长310%.总体来看,两省在过去11年间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均呈增长态势,陕西增长速度大于广东.但陕西接待入境游客人数从2001年不足广东的6%到2011年仍不足广东的9%.外汇收入从2001年不足广东的7%到2011年仍不足10%.两省差距悬殊.

1.2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来源于2002-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16个入境客源国(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

1.3研究方法

1.3.1Excel分析利用Excel分析陕粤两省入境港澳台和外国人客源市场结构变化.1.3.2位序度模型位序度模型是用于研究某一旅游目的地长时间序列各主要客源国的位序变化情况,可以全面了解某一客源市场在目的地客源市场中的地位.计算某一旅游目的地的位序度,首先对第t年的各客源市场进行排序,然后按排序(排名越靠前赋值越大)进行赋值得第t年第i个市场的位序值Xti,最后把时间序列内的所有赋值相加得到该旅游目的地的位序度P=∑t=1nXti.式中:Xti为第i个市场第t年的位序值.1.3.3竞争态模型客源市场竞争态是孙根年提出的客源市场分析模型[18-19],它是各客源市场在市场占有率(αi)和市场增长率(βi)双指标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记为Ω(αi,βi),其模型为:αi=è÷Xti/∑t=1nXti×100%;βi=Xti-Xt-1iXt-1i×100%.式中:Xti为第i个市场第t年的旅游统计量.如果以α=p,β=q为界,可以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类型(图1).确定p,q的常用方法是:将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的平均值分别确定为p,q,再结合竞争态坐标图的分布特征,对平均值进行修正,以保证竞争态划分均衡.客源市场竞争态模型能反映客源市场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结果与分析

2.1陕粤两省入境客源市场构成

通过对2001-2011年11年的数据分析,陕西接待入境游客中外国人比例明显高于港澳台.11年间,陕西接待入境外国人人数占接待入境客源总数的76%.陕西接待入境旅游游客呈明显的“倒二八”结构.广东接待入境游客中外国人比例明显低于港澳台,11年间,广东接待入境外国人人数占接待入境客源总数的23%.广东接待入境旅游游客呈典型的“二八”结构.陕西接待的13个外国人客源市场中,美国、日本和韩国占据前三,其总和达55%.广东接待的13个外国人客源市场中,日本、美国和韩国占据前三,其总和达62%.日本是广东最重要的客源国之一,其比例高达35%.

2.2陕粤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国位序度对比对

2001-2011年陕、粤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国位序进行整理,排列顺序,对排第1的赋分值1,第2赋分值0.9,依次类推第10赋分值0.1,对排第11,12和13的客源国做统一处理赋分值0.整理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通过对表1、表2位序度结果对比,绘制图2.从图2可以看出,除日、美、韩在两省排序都较靠前,俄、菲排序靠后,澳居中外,其余各国排序差别较大.旅陕的英、法、德、加分别排第4,5,6和8,排名靠前,但在旅粤客源国中分别排第7,10,9和11.旅陕的马、新、泰分别排第9,10和11,排名靠后,但在旅粤中分别排第3,5和6,排名靠前,两省差异显著.

2.3陕粤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对比

以陕、粤两省16个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2001-2011年的演变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绘制客源国市场竞争态散点图(图3,其余图略),对散点图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4、图5(图4和图5在进行趋势框图(线)的划分的时候有意避开2003和2008年,以确保趋势框图(线)更客观真实).从图4可以看出,陕西的入境旅游客源明星市场从研究初期的日、韩、泰、美、英、法、德演变为港、澳、台.在这10年间,日、韩2003和2004年沦为金牛市场,2006年后彻底沦为瘦狗市场并一直保持至今.美、英、法、德这些欧美国家也经历了从明星市场到瘦狗市场的过程,但这些国家的衰退进程较慢.相反,港澳台则从研究初期的瘦狗市场慢慢演变为明星市场.在这10年中,陕西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主要处于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从图5可以看出,广东的入境旅游客源明星市场从研究初期的日、美、菲、台到研究末期演变为没有明星市场,日本和台湾市场从初期的明星市场演变为瘦狗市场.韩国和菲律宾市场变化较剧烈,10年间经历了从瘦狗到幼童又到明星再到金牛又到瘦狗的剧烈摆动.与此相反,香港、澳门经历了从瘦狗市场到明星市场的华丽转身,但在研究末期的2011年市场增长率有所下降演变为金牛市场.在这10年中,广东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变化复杂,经历了2002—2003年以幼童和瘦狗为主到2004—2007年以明星和金牛为主,最后到2008—2011年以金牛和瘦狗为主的市场变化过程.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1)陕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呈现典型的“倒二八”结构,广东呈“二八”结构.2)陕、粤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国位序度对比分析表明,两省在入境客源市场存在较大差异.陕西更受欧美游客偏爱,广东更受亚洲游客偏爱.3)陕西经历了从研究初期的日、韩、泰、美、英、法、德明星市场被香港、澳门、台湾取代的过程.这10年间陕西的主要客源市场形态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相反,广东市场变化较剧烈,各客源市场变化起伏较大,明星市场从日本和台湾逐步演变为香港和澳门,但港澳近期又有所回落.广东市场竞争态从研究初期的以幼童和瘦狗为主到明星和金牛为主最后到以金牛和瘦狗为主.

3.2对策

入境旅游范文篇7

由于地缘优势,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交往甚密,故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在边境贸易的促进下自发成为我国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从2002年至今,俄罗斯来华旅游入境人次数一直保持在127万人以上,并且逐步增长一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2007年和2008年,俄罗斯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300万以上,但是,这之后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俄罗斯旅游受灰色清关事件和中国护照政策的影响,俄罗斯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入境旅客量数量整体下降,2008年之后就呈不稳定增长,所以我国需要寻找新的促进俄罗斯来华入境旅游的途径来刺激俄罗斯入境旅游人数稳步增长。

二、中俄文化的差异

由于历史、地域、外部发展环境等各因素差别巨大,中俄两国文化差异悬殊。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光辉璀璨,接受西化历史较为短暂;俄罗斯文化历史大约一千年,相对发展时间不长,但却十分繁荣兴盛。中俄地理环境的南北之别直接导致两国文化起源各不相同。东方的古中国幅员辽阔,在数千年的演变中,形成了以儒学思想为主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儒学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九大核心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优越,故中国古代闭关锁国,西方文化长期难以渗入,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原生文化。而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接地带,与亚洲、欧洲的文化交流都较为顺畅,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交融甚至是冲击之下,俄罗斯形成了典型性结合东西方文化的边际文化。中俄两国气候条件不同,从而文化结构亦有所不同。中国气候四季分明,南方北方气候南辕北辙,中国多种多样的气候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产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表明在中国,各种文化都可以共存和发展,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多维结构。而俄罗斯的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稍长,春秋季节不明显而短暂。这也体现了俄罗斯文化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两极性和矛盾性,俄罗斯人民能够把东西方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融合并吸收,反映了俄罗斯文化的对立性和两极性。中俄宗教信仰不同导致两国文化中精神追求不同。中国宗教以佛教为代表几乎都是外来引入,由于中国古代皇权至上,推崇独尊儒术,儒家的道德伦理是百姓们待人处事的准则。宗教在中国并未作为统治阶层的精神代表,也更不可能发生宗教与皇权的纷争。而俄罗斯则是全民崇尚宗教的国家,东正教的教义是民众生活的行为准则,是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础,所以,俄罗斯文化部分程度上是东正教精神文化。

三、从文化交流方面审视俄罗斯入境旅游问题

俄罗斯本国的出境游客中,目的地最多的仍然是欧洲各国。除去地域东西差异,俄罗斯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原因,俄罗斯来中国入境旅游的游客多集中于远东地区,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远不及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为首的西部地区,而这一部分游客往往经济实力强,喜欢选择欧洲作为目的地。除此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上,俄罗斯游客对欧洲文化比较向往和认同,认为欧洲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如出一辙,他们对欧洲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俄罗斯游客对东方文化不甚了解,缺乏最基本的熟悉感,很难让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产生向往的感情和出游的动机。文化宣传不足,俄罗斯游客对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了解。近些年,中俄两国交往越来越紧密。尤其是2006年开始,中国两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活动,俄罗斯人对中国已经有了最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客观上来看,俄罗斯人对中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依然知晓的很少。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来中国入境旅游的意愿。中俄两国语言交流困难,俄语人才缺乏。跟俄罗斯来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接待的人数相比,我国的俄语导游和俄语翻译数量稀少,存在严重的结构不足,而且即使个别的旅行社配备俄语导游或翻译,也只能做基本的背诵讲解,能自如地与游客进行俄语沟通的人才匮乏,这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入境旅游的服务质量。

四、以文化力量促进俄国入境旅游发展

面对以上在俄罗斯来中国入境旅游中出现的文化交流问题,我们应该寻求一些途径来解决或改善它们。把前往欧洲旅游的俄罗斯游客进行分流,吸引他们来中国旅游,是开拓俄罗斯来华入境旅游市场的重点。俄罗斯西部地区即欧洲部分地区和远东地区在地理位置、居民经济收入、旅游目的地意愿等差异明显。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游客大多经济收入较高,游客的综合素质也高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俄罗斯来华入境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关键是吸引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游客来中国。这部分游客对出境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比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游客更关注服务质量和品质。这些游客大多愿意选择去在埃及、芬兰、西班牙、土耳其等欧洲国家度假。这些国家大都历史悠久,拥有美丽的海岸线或者阳光和沙滩。但是,我国的沿海旅游城市对这部分俄罗斯出境游客的吸引力不强。想要争取俄罗斯欧洲部分来华入境旅游游客市场,海滨旅游还不够成熟。从文化方面观察,俄罗斯游客反而对中国的文化旅游更加好奇和有兴趣。例如,对俄罗斯来华游客来说,北京、西安等具有浓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特征的古都旅游城市更加具有吸引力。我们可以专门为这部分俄罗斯游客,打造便捷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线路,对他们进行中国文化旅游的广告宣传,把中国璀璨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介绍到俄罗斯,让俄罗斯人更倾向于选择中国旅游产品。中国应大力发展中俄旅游文化市场宣传。调查显示,俄罗斯游客了解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大部分是通过网络、旅游相关报刊广告以及朋友亲人从中国旅游回国后的介绍而得知。俄罗斯游客能够获得的实际有用的来中国入境旅游的信息较少,途径和渠道也较少。针对这些情况,中国旅游政府部门和旅行社等旅游相关企业可以建立俄文版网站,目前中国只有携程网这种大网站拥有俄语操作界面。这类型的网站应该更多的出现,让俄罗斯游客不仅能用俄语操作网站,还能读到用地道俄语撰写的中国旅游文化的相关介绍和旅行线路游记。这样做不仅使中国旅游业更加国际化,关键能方便更多的俄罗斯游客的访问和使用。其次,俄罗斯游客大多数是自助游,所以中国的旅游相关企业应该多制作一些中国旅游俄语宣传资料和交通住宿图册。中国应大力加深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应更加重视俄罗斯游客的文化需求,这才是吸引俄罗斯游客入境旅游的根本之道。中国的旅游产品亟需提升文化档次,以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意蕴作为旅游吸引物。中国的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往往忽视俄罗斯游客的文化需要,安排的中国入境旅游线路中,购物等项目变成简单的逛商场购物,而不是去文化旅游圣地欣赏过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后去自行购买一些相关的文化产品。这种现象不应继续下去,中国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要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要提升文化情趣,丰富文化特色,提高文化档次。应尽快开发出具有艺术价值、文化鉴赏价值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开发具有地方民俗特色、文化保存价值和民族资源色彩等的各类新颖的文化旅游产品,以此在从文化本身将俄罗斯游客吸引进来。重视中国国内俄语人才培养,建立中俄旅游文化及语言交流中心等机构组织。近年来,我国对俄语语言教育投入不足,尤其是参与高考的考生中将俄语作为外语语言的考生越来越少,初中、高中开设俄语课程的学校愈来愈少,使得俄语人才在近几年缺失更加严重。作为睦邻友好国家,中国应重视与俄罗斯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存进俄语语言教育发展,让中国有充足的俄语语言学习环境,从而为提供俄语人才建立基础。同时,中国应多建立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尤其是俄罗斯游客入境的边境地区,这将会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通过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增进两国的互相了解,为俄罗斯游客了解中国并来中国旅游创造有利的条件。从政治方面,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这样友好的氛围下,以中俄文化交流中心来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刺激俄罗斯前往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增长,会有直接成效。

五、结论

入境旅游范文篇8

四川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本身入境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国际竞争力不足,旅游品牌不多。四川省地处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较为落后。虽然我省拥有无与伦比的世界级旅游吸引物,但是由于开发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远不能满足入境游客的旅游需求。比如交通因素,过去严重制约着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与旅游品牌的塑造不多,服务管理水平滞后也影响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发展。四川省为西部内陆省份,区位优势不明显。从全国来看,我省既不靠近沿海,又不靠近边境,在区位上难以与上海、广东、江浙等地相比。四川省外汇收入在全国一直处于第14位至16位左右,2008年受地震影响,降低到25位,2011年为第19名。四川省不在我国传统的入境旅游国家线路上。国家旅游局为了大力推进我国的入境旅游发展,早期制定了中华精华游的国家旅游线路(北京-杭州-苏州-上海-桂林-西安-北京),并在海外进行重点营销与推介。在这条国家入境旅游线路上,并没有四川省,致使在入境旅游发展早期,四川省相对处于被动地位。

四川入境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建立政策保障建议推动由省委或省政府制定出台旅游发展相关的政策,把入境旅游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推动实施。从省政府层面出台关于促进入境旅游发展的文件是在2005年,期间,2009年国务院了第41号文件与44号文件,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强化了入境旅游发展的要求。在“十二五”建设的形势下,借助于国家层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政策机遇,统一思想认识,制定新的政策文件,进一步重视入境旅游发展,充分发挥入境旅游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进行战略合作,向外借力借智,加强对入境旅游的持续跟踪分析和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的需求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促进入境旅游和旅游业的整体发展。1、从战略定位上,推进灾区旅游产业“两个转变”,一是立足把现在的震后新貌区加快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转变;二是立足把灾后重建旅游先导产业向灾区可持续发展特色优势和支柱产业转变。2、从战术实施上,提升灾区旅游产品竞争力。更加重视灾区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恢复与保护,针对细分市场,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升灾区旅游要素层次。在现有新建好的乡村、城镇、居住点上,按照旅游发展规律和游客需要,完善停车场、标识标牌、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提升灾区旅游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师资、导游讲解员、农家乐经营业主、特色旅游商品制作、从业人员等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升灾区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3、从强化灾区旅游精品的打造上,加大对跨区域的龙门山地区、大熊猫栖息基地、藏羌民族村寨及地震遗址遗迹等资源的整合,立足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将现有成都大熊猫基地、都江堰大熊猫基地与卧龙基地、成都熊猫基地进行联合,并与九黄线共同整合成为一条以熊猫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一体的主题精品旅游线和产品。大力开发吸引入境游客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附加值在旅游收入中的构成。促使文化消费、购物消费、娱乐消费快速增长。1、对现有的旅游营销渠道进行转型升级。比如旅行社在产品业务上的转型升级,应加强与境外专业旅行社对专项、主题产品的营销,瞄准商务、会议、专项市场,适应细分市场需求,实现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政府应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旅行社对商务市场、会议市场的营销,并将这一市场进一步转化为入境旅游者。加强与境外航空公司的合作,鼓励其组织到川线路,在航班上设置四川旅游图册等。2、支持并鼓励民间机构、社会团体组织、公司企业、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等积极举办国际研究性论坛与学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3、海外旅游营销渠道要尽量将营销工作深入到市场易见的地方。通过与国外营销机构、旅行社及民间机构进行长期对接。在对目标市场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将四川旅游营销深入到各类大型商场、社区、购物超市以及市政广场等市场直接面对的地方,扩展、强化单一的旅游展览会、旅游推介会等营销宣传形式。4、充分利用网络,从日常的灌输式营销转化为事件营销和故事营销,形成多样化的营销渠道组合。如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加大营销受众面。就境外市场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持续性的连载、报道。对于故事细节、发展情节、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连载报道,有助于目的地形象的传播和市场认知、兴趣的形成。及时四川省内旅游景区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最新旅游资讯,实现四川灾区旅游信息的透明化,消除入境游客的安全顾虑等等。总之,入境旅游虽是我省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但也是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潜力所在,加快发展入境旅游,是实现我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资源强省跨越的关键。

本文作者:王如罗杨工作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入境旅游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四川旅游;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营梢战略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数亿年的地质运动,沧桑巨变,造就了四川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色;四川省历史文化悠远,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堪与古埃及的金字塔文化媲美;四川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四方游客来到天府之国旅游。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四川在中国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旅游资源多样性、品味高的形象闻名中外,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号称“风景省”。但是作为全国资源大省的四川,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发展不平衡,人境旅游市场尤其薄弱,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研究四川国际旅游市场,特别是各国政府列为优先发展战略的人境旅游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划和营销战略,是发展四川旅游、提高四川旅游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外汇收人比重小

与全国旅游市场相比,四川省人境旅游外汇收人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很小。2005年,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总收人72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但是四川省旅游外汇收人仅有3.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4%亿元,占总收人的3.46%。而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全国人境旅游外汇收人293亿美元,占旅游总收人30.5%,由此可见,四川国际旅游收人在其旅游总收人的比重很小,国际旅游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国内外游客比重失衡

四川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数与人境旅游人次数比例也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2005年四川省接待游客总量1.3亿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5%,但接待人境旅游者仅有106.28万人次,占四川省游客总人次的0.8%;而全国国内旅游人次数与人境旅游人次数比例约为10:l,四川省的比例高达124;1,悬殊之大,可见一斑。

以上数据表明,四川作为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役有得到充分利用,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和品质与其应有的旅游市场容量远远不符,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四川省人境旅游不仅不能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国际旅游强市、强省相比,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四川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四川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1月,四川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人境旅游发展的通知”,并制定了发展四川人境旅游市场的相关政策,要求四川省、市、地、州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强四川人境旅游市场的研究和市场营销的力度。

二、四川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四川省人境旅游市场可分为香港、台湾市场、周边国家旅游市场和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三部分。其中,周边国家的东北亚市场主要有日本和韩国,东南亚市场则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主要是欧美客源市场,美国是四川最重要的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其他国际客源市场有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但人数较少,暂时还未能成为四川省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

(一)香港、台湾市场分析

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港、澳、台虽然是我国的省和特别行政区,但由于其办理相关旅行手续符合国际游客的特征,港、澳、台来大陆旅行的游客,习惯上被统计为国际游客中的人境旅游者,其旅游消费记人外汇收人,因此我国将港、澳、台地区定位为人境旅游市场或国际旅游客源地区。

香港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场。2001年来川旅游的香港游客人次数为8.0万,较2000年增长了113.3%,涨幅很大,但2002年下降了31.3%,_2003年,香港来川的旅游人次数并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反而上涨29.3%,来川旅游人次数为7.1万。2004年,香港游客来川人次数继续增涨,旅游人次数为13.0万,涨幅高达82.5%02005年,来川人数较2004年有所下降,下降了2.6%,但来川旅游者人数仍然有12.7万之多。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香港来川旅游人流呈不稳定态势,起伏较大,但总体来讲,香港来川游客流量仍然呈增长上升趋势。从历史文化渊源和区位分析来看,香港居民多为广东人后裔,加上广东距离香港很近,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多数香港居民将广东作为首要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四川省观光型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与广东省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四川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对香港居民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实际上,四川已经成为香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香港则是四川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场中,香港旅游人次数名第二。

台湾是四川省另一个重要的客源市场。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呈波动增长态势。2001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为20.5万,2002年旅游人次数为19.4万,2003年“非典,,期间降至最低,为13.1万。“非典”之后,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迅速回升,2004年旅游人数达到25.4万人。2005年来川台湾游客较2004年的旅游人数有所下降,增长率为一5.5%,但仍有24.0万之多。总的来说,除“非典”影响外,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相对比较稳定。2000年到2005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总计达124.2万人次。台湾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人高,与大陆经济文化关系密切。台湾同胞在四川有大量投资,建有海峡两岸科技园,解放前有不少的四川人和其他地区的人从四川前往台湾谋生。因此四川省与台湾的经济文化关系较为密切,许多台湾人怀念故土,将四川省作为在大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旅游局统计表明,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场,多年来来川旅游人次数名列第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外国客源市场分析

国外游客是四川省重要的客源。四川省客源国市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我国周边国家,主要是由东北亚和东南亚构成的国际近距离客源市场;二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国际远距离客源市场。四川国际近距离客源国主要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拉西亚、泰国等国;国际远距离客源国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我国周边国家是四川省主要的国际人境旅游客源国,市场规模相对较大,总体增长趋势明显。

日本是四川省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居民可自由支配收人和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出行能力较强,与中国不仅距离近,两国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和丰富多村、品位很高的自然景观符合日本人的旅游偏好。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场。2000年到2002年三年间,日本游客来川数量一直持续上涨02003年受“非典”影响,日本来川游客为6.5万,下降了57.7%,但是数量仍然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04年“非典”过后,日本来川的人数迅速上涨,有15.0万来川旅游,比上年增长了131.2%0。2005年,日本来川旅游人数达到15.5万人次,高出排名第二的新加坡的100%。

韩国自1991年同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便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之一。除1998年韩国由于金融危机而导致出国旅游人数大幅度减少外,韩国到中国旅游的人次数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1991年韩国旅华人数近8.1万人,2005年达到了354.5万人次,增加了43倍之多,超过了日本。但是,韩国来川旅游人次数与日本相比差距较大。2005年,韩国到四川旅游人次数为6.3万人次,仅相当于日本来川旅游人次数的40.8%。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韩国人境旅游市场,因为韩国游客来川旅游的增长速度增幅很快,超过日本,同比增长了66.0%。随着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韩国无疑将成为四川最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之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除了日本和韩国而外,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是四川重要的客源市场。新加坡2005年来川旅游人次数为7.4万人次,同比增长巧8%,是四川省第二大客源市场。马来西亚2005年来川旅游人次数为6.8万,但增长率很快,增长速度为40.8%,近期很有可能超过新加坡,成为四川省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客源市场。泰国2005年来川旅游的人次数为5.8万,不及马来西亚,而且增长速度仅为5.8%,这主要是泰国政治和经济动荡对出境旅游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泰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之泰国距离四川较近,泰国游客人数将会不断增加。东盟国家与我国交通便利,有大量华侨和华人,与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联系。他们的收人较高,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很强的追溯和认同感。除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外,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游客来川的旅游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东盟国家是四川省不可忽视的新兴国际游客客源市场。

在国际远距离客源市场中,美国是四川最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场。2000年到2005年间,美国市场比较稳定,除受“非典”影响之外,基本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2005年,美国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次数为7.0万人次,居四川外国客源国第三位,而且增长速度较快,同比增长23.0%。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来川旅游人次数不多,各国约有2万人次数到四川观光旅游,但同比增长率较高(英国增长率为14.4%,加拿大为39.0%,法国为32.6%,德国为63.4%)。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欧洲国家人境旅游市场含金量较高,欧美游客可自由支配收人高,购买力强,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对四川省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与美国旅游市场一样,也是四川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目标市场。

三、入境旅游者在川旅游时空分布和消费分析

(一)境外游客时间分布

通常情况下,每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境旅游者人数相对较少,是四川人境旅游的淡季。从四月份开始,人境人数逐渐增多。从八月到十月,人境人数增长率较高,十月份人数达到顶峰。.2005年,十月份来川人境人数占全年总人数的19.1%,而一月份仅占1.4%,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省相比,作为内陆省份的四川人境旅游,旅游的季节性更为明显。人境旅游季节性的产生通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假期以及客源地的自然环境对游客的旅游倾向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出游会付出时间和经济成本,国际旅游,尤其是远距离国际旅游,可自由支配时间更是至关重要的川。(表3)

(二)境外游客地域分布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来川旅游的入境游客主要分布在成都市、阿坝州、绵阳市、乐山市、甘孜州,其中成都市和阿坝州是香港、台湾和外国游客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2005年成都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接待总人次数的46.6%,阿坝州接待的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总接待人次数的30.4%,两地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接待量的77.0%02005年,乐山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11.2%;绵阳市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4.3%;甘孜州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占5.4%。三个地市州共接待人境旅游人数占全省的20.9%,其余城市所占比例仅为2.1%。由此可见,四川省人境旅游者在省内的分布情况的特点是旅游流的空间流向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成都口岸城市、成都一乐山旅游黄金通道和成都一九寨沟旅游环线景区。这些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人境旅游流的聚集效应”。

(三)境外游客消费特点

四川省人境旅游人均消费高于全国人均消费,但是从2001年到2005年增长速度较慢,而全国的人均消费由2000年的137美元人增长到2005年的154.2美元人,增长速度较快。四川人境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四川境外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始终保持在1.8天左右,而全国的平均停留天数在6天左右。影响国际游客停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游客的出行目的、游客的经济收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质量等。四川国际游客在川停留时间较短,说明来川旅游的游客多为观光客,而不是度假旅游者。旅游者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旅游者在目的地活动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消费支出的多少,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游客在川消费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旅游创汇却远不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市,仅名列全国第11位的原因。

四、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一)人境旅游客源市场目标定位

首先,四川人境旅游市场应当巩固传统的香港和台湾市场。由于香港和台湾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场中占的份额很大,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是四川省重要而稳定的人境旅游市场,也是重要的出境旅游市场,市场联动关系很强。

其次,应当加强韩国、日本、东盟国家市场的营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居民出行能力不断增强,来川旅游增长速度很快,优越的地缘优势使这些国家成为四川省人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这也符合近距离出国旅游先于远程出国旅游发展的国际旅游一般规律。

第三,在巩固和发展香港和台湾市场和周边国家市场的同时,四川省也应当加强距离较远的欧洲国家和北美洲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是世界主要的旅游支出国,旅游的含金量较高。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大大削减境外游客长距离旅行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四川省相对于其他省份不利的距离劣势会逐渐弱化。

(二)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四川省旅游产品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国外游客基础消费所占比例较高,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高低是反映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国际上规定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最低警戒线为30%,低于30%表明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研究表明,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而四川省2005年人境旅游者的非基础消费所占比例仅29.4%,这表明四川人境旅游消费结构比例严重失调。针对境外游客在川消费结构不合理这一弱点,四川省应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引导游客消费,使国际游客在旅游的消费结构有利于四川省外汇收人的增长。现代旅游者越来越追求旅游消费方式的娱乐性、趣味性、综合性,娱乐的个性化越来越突出。因此,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省,要根据国际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发展适合国际游客需求的新产品。

入境旅游范文篇1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从长期来看,高经济增长水平是推动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量;然而在短期内,我国入境旅游业增长又受到实际汇率和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入境旅游业经济增长实际汇率突发事件

一、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回顾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经20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国际旅游大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三个市场”相互驱动、相互补充的好局面。1998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26.02亿美元,世界排名窜升到第七位;2002年国际旅游收入达203.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五,又向前靠近了两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除了个别年份(1989、1998、2001、2003)以外,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远远高出世界平均增长率。

二、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增长水平。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以直面服务、产销合一为主要行业特性,推动和刺激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显然,旅游业是一项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如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不能保证旅游开发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对此,我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梁艺桦等人(2006)运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旅游发展的因子进行研究后认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量因子的灰关联程度最高;其次是旅行社数、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人均GDP、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5个因子(关联度0.99);最后是国际铁路和公路客车、民用航空飞机拥有量。和红等人(2006)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脉冲相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呈现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从各地区旅游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和人均旅游收入的相对水平来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是: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东部地区旅游业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落后。叶护平等人(2005)研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对旅游业的支撑。

2、实际有效汇率。本国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被称作名义有效汇率,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进出口贸易,而且也影响着与非贸易外汇有关的旅游业。它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通过旅游产品价格、出入境旅游客流量,以及旅游收入等一些综合指标表现出来。下面主要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旅游收入的影响。

虽然,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将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然而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将具有抑制国际旅游收入上升的作用;反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将具有促进国际旅游收入上升的作用。这是因为,如果人民币贬值时,来中国旅游的价格将随之下降,境外旅游者所花费的纯旅游外汇支出也将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旅游人数的增加一定会带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相反,当人民币升值时,境外旅游者所花费的纯旅游外汇支出将相应增加,入境旅游人数有可能减少,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也将减少。当然,在实际研究中,还要注意汇率变动的幅度,因为汇率变动的幅度直接影响对外旅游价格变动的幅度。

3、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入境旅游业除了受到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作用。

在1989年政治骚乱时期,我国入境旅游业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入境旅游人数相比上一年下降22.7%,国际旅游收入也下降了17.2%。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当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相比上一年下降了6.4%,国际旅游收入则下降了14.6%。即便是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突发事件,也可能对我国入境旅游业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受“9-11”恐怖事件影响,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年增长率从2000年的15.4%下降到了2001年的6.7%,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则从2000年的15.1%下降到了2001年的9.7%(见表1)。

4、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的回归模型。下面利用表1中的数据,以国际旅游收入为因变量,经济增长率、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自变量,构建一个简单的入境旅游业增长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TR=0.0686GDP-0.5465RE

(24.16270)(-6.238073)R-squared=0.963828

其中,TR代表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GDP代表修正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十亿元人民币),RE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以1985年为基年)。由模型可知,如果不考虑突发事件,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000亿人民币,大约可以带来6.86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上升1,可能使国际旅游收入下降0.5465亿美元。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从1978年的世界第41位,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排名第五。从长期来看,高经济增长水平是推动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同时,在短期内,我国入境旅游业增长又受到实际有效汇率和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J].人文地理,2006,(2)。

[2]和红、叶民强: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动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