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0:29:07

计算机课

计算机课范文篇1

一、考试考核

(一)正常考核

考试考核总评成绩采取百分制,满分为100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卷面成绩构成,二者比例为50%:50%。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由学生到课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含期中测验和平时小测验)三部分组成,三者比例为40%:20%:40%。具体评定办法如下:1.到课情况:从未缺课和迟到者按满分(40分)记。缺课1学时扣5分,迟到1次扣1分,扣止0分按0分记。2.课堂互动情况:凡具有下列之一者,按满分(20分)记。正确回答老师提问1次以上者;围绕重点、难点向老师提问1次以上者;课堂讨论积极发言者。从不参与课堂互动者按0分记。不属于此两种情况者酌情记5-15分。3.作业完成情况:按时交作业并且完成情况良好者按满分(40分)记。缺交作业1次扣10分,扣止0分按0分记;抄袭作业的视为缺交处理。不属于此两种情况者酌情记25-35分。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缺课学时累计达授课总学时的1/3;缺交作业次数累计达布置作业次数的1/3。

(二)补考考核

补考考核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卷面成绩构成,二者比例与正常考核相同,即50%:50%。补考总评成绩在70分以上者按70分计,70分以下者据实登记。在正常考核中被取消考试资格者,补考总评成绩在60分以上者按60分计,60分以下者据实登记。

(三)毕业清理性考核

毕业清理性考核仅由清理性考核卷面成绩构成。清理性考核总评成绩在60分以上者按60分计,60分以下者据实登记。

二、考查考核

(一)正常考核

考查考核总评成绩采取由百分制转化为等级制。百分制满分为100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卷面成绩构成,二者比例为70%:30%;等级制分为5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百分制与等级制的对应关系是: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70分以上为中等、60分以上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平时成绩评定、取消考试资格认定均与考试考核相同。

(二)补考考核

补考考核总评成绩与正常考核相同,也采取由百分制转化为等级制。百分制满分为100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卷面成绩构成,二者比例为70%:30%;等级制分为5级。总评成绩由百分制转化为等级制后,只记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三等。在正常考核中被取消考试资格者,补考总评成绩只记及格和不及格两等。

(三)毕业清理性考核

毕业清理性考核仅由清理性考核卷面成绩构成。总评成绩由百分制转化为等级制后,只记及格和不及格两等。

三、实习考核

(一)正常考核

实习考核总评成绩采取等级制。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优秀:服从安排,纪律性强,工作积极主动。能很好地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出色地完成实习任务。

2.良好:服从安排,纪律性强,工作较积极主动。能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3.中等:服从安排,纪律性较强,工作积极主动性一般。能基本完成实习任务。

4.及格:服从安排,纪律性一般,工作积极主动性差。能在督促下基本完成实习任务。

5.不及格:服从安排,纪律性差,工作积极主动性差。缺习时间达到规定时间1/3者。

(二)补考考核

实习补考考核随下一级实习进行,成绩只记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三等。在正常考核中被取消考试资格者,补考成绩只记及格和不及格两等。

(三)毕业清理性考核

毕业清理性考核随考核的当年或次年本专业实习进行,成绩只记及格和不及格两等。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应用,我们在教学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能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起到检查、调整、强化授课内容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计算机课范文篇2

1当前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重视,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实践,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改善。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仍然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且普遍忽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虽然目前计算机已经高度普及,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仅仅停留在QQ聊天和网络游戏等,在基本的office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水平层次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一些学生认为他们会利用计算机上网娱乐就已经足够了,完全没有意识到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往往不上心。二是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手段陈旧单一。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学生听课时间长、操作时间短,学习积极性不高,实操效果低下。三是软硬件资源更新较为滞后。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很难跟上社会的更新换代,硬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使用的教材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也就都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这就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发展,实用性不强。

2微课应用于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微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或在教学中围绕某个单一的知识点或技能开展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微课突破了以往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具体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教学时间短。通常情况下,一个微课教学视频的时间大概在5到8分钟,只对一个主要的知识点或技能进行教学,短小精悍,更符合中学生的学习规律。二是教学资源容量小。微课教学视频支持网络传播,既能在线播放,又能下载至终端,使用方便。三是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教学视频在设计和制作时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或知识点展开的,精简教学内容,对于知识的阐述更为详细具体,教学指向十分明确。中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于初学计算机的中学生而言,知识点与技能点显得多而散,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讲授+演示”的教学方式,学生先听,而后再跟着教师的演示一步一步操作,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后遗忘速度快,教学质量低下。而微课在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图、文、声三位一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知识点更加形象生动、详细具体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于一次没有掌握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能够缩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一而导致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3微课在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是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设置教学内容与设定教学目标。首先,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此以OfficeWord2010为软件环境,选取中学计算机课程中“Word排版”部分的“插入和编辑图片”这一个知识点,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根据设置的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本节微课中,笔者先为学生创设了“制作班级电子板报”的任务情境,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在完成“版面编排”和“格式设置”的基础上,在该Word文档中插入班级相关的图片和文本框,设置图片格式,并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Word排版技能,提高Word操作水平。3.2微课的制作。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主要采取“PPT录屏+声音+字幕”的方式进行,应用到的软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PPT软件、Word软件、话筒、耳麦、微课录制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等。首先,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搜集并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一个“班级电子板报”的范本,并制作好相应的PPT教学课件。其次,根据教学设计方案,以文字的形式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教学语言。然后,打开微课录制软件和PPT课件,带上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与音量大小,试录30秒确定无误后进入正式的微课录制。在正式的微课录制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PPT课件的演示速度,同时在相应的环节打开Word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演示,边演示边进行细致的讲解,进而确保教学的趣味性。最后,保存好录制完成的微课教学视频,并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进行合理地完善,在必要的部分加上字幕。3.3微课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微电影”、“微视频”等微作品的接触逐渐增多,学生对于微作品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把微课视频作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不好或计算机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很难迅速掌握一些知识点或技能点,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技能,教师又可以把微课视频作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为了提高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星期把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与资料上传至学生们的班级群中,以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自主练习。同时,微课视频存储在网络共享平台中,学生可以随时下载,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与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笔者针对“Word排版”内容制作了一系列的微课视频,形成相应的知识专题,通过专题教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康锦春.探究提高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J].现代交际,2017(20):141+140.

[2]冯玉平,高勇,李鹏飞.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133+183.

计算机课范文篇3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ehdstophereolumbusLangdell教授创立,普遍被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用来教授他们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内在原理和技能。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工作。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场出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地位,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独立分析研究为主,教师的传授、指导应配合学生进行.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案例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引导学生做好独立分析研究工作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教学的准备、教师的指导都是为学生的分析研究服务的.例如,本文作者在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计算机专业课时,首先向学生讲授了如何使用DrealnweaverMX网页编辑工具将图片插入网页中和在网页中如何设置字体格式等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然后将一个真实的表现欢庆圣诞节节日的网页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这张网页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方法,在上机的时候,学生按照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方法进行网页制作,结果教学效果很好.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

案例教学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是只有注重其流程并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案例”教学法基本流程大致是:设计教学案例一>组织案例讨论->实现案例并总结.

1.设计教学案例

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并充分备课,讲授并解析与案例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应对。设计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案例必须典型。教学案例要能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二、案例要具有实践性。要求设计的教学案例要和现实相吻合,能够被学生理解.三、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四、案例必须具有系统性.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并要由易到难地编排.

2.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案例的关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若干条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关键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想方设法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在宏观上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的主角,同时又不至于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要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3.实现案例与总结.

案例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讲评,并再次讲授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学生上机实践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按照课堂上讨论的方案来实现案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要求掌握的知识记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案例”教学法从问题入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的交互,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做出反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本文作者在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出了一个实际的课题一一制作个人求职网站,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网页设计制作知识,根据设计任务,分析求职素材,独立作出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沛出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实现.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本文作者在讲授HTML语言中的<MARQUEE>标签时,先给学生讲解移动文字的案例,再提出移动图像的设计要求,让学生自由探讨可行的实现途径.

“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不会要求他们强记内容,但必须积极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从而实现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个人单独练习,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刚开始介绍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工具时,由于学生对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还比较生疏,可以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案例讲解法,等学生熟练使用DreamweaverMX后,教师则可以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往往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来引出带有普遍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而言,是“做中学”,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因而能立即被用到解决处理类似学习情境中的现实问题,以减少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

四、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足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学生没有信心和意识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归纳和探索,尊重学生的意见,因而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而要科学地运案例教学,就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只有双师型的教师才能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学生的探讨获取知识很可能费时过多,若没有高水平的双师型的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教师的责任心要求相当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既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

2.案例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由于担心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不高可能导致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而使得不少教师不敢采用案例教学。实际上只要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在课程的开始阶段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承担起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的职责,而不能教师处处包办代替,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计算机课范文篇4

一、公共计算机课程改革背景

公共计算机课程是我国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信息类必修课程,其开设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各专业大学生的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目前,地方本科高校通常针对文理专业的不同需要,选用两套不同的教学内容。文科类本科专业所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通常选用高级办公自动化作为授课内容,该课程实用性强,能够满足文科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处理技能的基本需要,根据课后对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授课内容满意度较高。相较于文科专业学生对文字处理的需求而言,工科学生更需要了解、掌握各类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知识,因此,目前工科专业所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通常选用C程序设计作为授课内容。然而,在对工科专业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缺乏后续课程支撑,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在本专业后续学习中运用程度较低,导致不少学生认为公共计算机课程对本专业学习帮助不大,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经过对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调查后发现,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宁波工程学院作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之一,其培养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的特色十分鲜明。学校为切实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研究。在一项旨在突出为“卓越计划”各专业服务为目的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中,课题组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工科专业学生认为,目前的授课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意义不大,对以后的专业学习也没有太大帮助。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在其授课内容上没有体现出工科专业的实际需要,片面强调编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思维和技能。

二、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及调查

目前,针对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有不少高校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2]。C语言作为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其有着良好的语法兼容性,掌握C程序设计后,学生能够非常容易地继续学习C++、C#、JAVA、PHP等各种C类语言,为日后进行知识扩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C语言作为一种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知识。其丰富实用的函数功能,则为训练学生掌握大型任务的分解能力和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简便的操作。然而,尽管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种非常适合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信息化知识,但是,本次调查显示,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并且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本专业后续学习意义不大。部分调查数据如下。本次调查对象为宁波工程学院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2009级学生,该批学生于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修完公共计算机课程。调查样本共193份,其中有效样本186份。

1.在统计修完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后续使用情况时,选择“频繁用到”一项的仅有5人,占2.69%“;经常用到”有13人,占6.99%;“很少用到”多达136人,占73.12%“;完全不用”的有32人,占17.20%。

2.在对本课程是否对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有所帮助的调查选项中,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有9人,占4.84%;认为“帮助不大”的有64人,占34.41%;选择“有些帮助”的61人,占32.79%;“比较有帮助”的43人,占23.12%;认为“很有帮助”的仅9人,占4.84%。

3.对于大学本科生进行科研、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电子期刊库使用情况统计中,96人选择“从未使用”过任何电子期刊库,占样本数的51.61%;68人选择“偶尔使用”,占36.56%;仅16人选择“经常使用”,占8.60%;能够“熟练使用”的只有6人,占总数的3.23%。

4.在对信息素养含义是否有基本了解这一问题上,仅27位学生选择“了解”,占14.52%,159人选择“不了解”,占85.48%。

5.在对工程素养含义是否有基本了解的问题上,仅24人选择“了解”,占总数的12.90%;选择“不了解”的有162人,占总数的87.10%。从上述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多达90.32%的学生认为公共计算机课程所授知识在后续课程中很少被用到,只有不到10%的学生因从事网页开发或软件编程等类工作,才会经常用到本课程所授知识。72.04%的学生在“本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否有帮助”的选项中,选择“帮助不大”、“有些帮助”或“完全没有帮助”,从这项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是不认可的,认为本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对于本科生而言,电子期刊库的使用标志着其对专业文献、信息的获取能力,在本次调查中,能够“熟练使用”或“经常使用”电子期刊库的学生不足一成,更多的学生“从未使用”或仅仅“偶尔使用”。但是,由于部分专业开设有文献检索课程,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期刊库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对“信息素养”“、工程素养”等重要知识、概念有所了解的学生不足两成。通过本次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工科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公共计算机课程当前所授知识的使用率较低,而对“信息获取”、“信息素养”和“工程素养”等一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严重不足。如果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不能融入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之中,则很难实现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服务的培养目标。

三、原因分析

在对修完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工科专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进行的多次座谈调查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缺乏后续课程支撑,课程相对独立

目前,针对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以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主要授课内容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通常缺乏后续课程支撑,课程相对孤立。绝大多数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在后续课程中将不再开设编程、软件开发等相关的课程,这就直接导致C语言程序设计所授知识在后续课程中基本上得不到运用。在本次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公共计算机课程对专业课程学习帮助不大,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二)教学内容、计划与计算机专业区别不大

目前,公共计算机课程所讲授的C程序设计,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授课进度安排上,与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C程序设计区别不大。而这两门课程所针对的授课对象、教学目的却有着天壤之别。以指针为例,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熟练掌握指针知识对后续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习意义重大,而且在很多软件开发中,指针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具。然而,对于工科非计算机专业而言,指针仅仅是一种编程工具,学好指针需要花费较大代价,而实际使用意义却不大。针对工科非计算机不同专业的特点,重新修改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授课进度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三)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较困难

目前,公共计算机课程在授课时所使用到的例题和课后布置的练习题也体现出计算机专业特征,这导致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将课程所授内容与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果能够在设计授课用例和课后习题时,更多地体现出相关专业的自身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如何将C程序设计运用到本专业简单问题的解决中,那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将十分有利。将公共计算机授课内容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工科非计算机各专业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由于授课内容过多参照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进行安排和设计,使得本课程过于突出编程能力的培训,没有体现出为工科不同专业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的专业特点,同时也忽视了对相关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我国地方高校一年级新生普遍缺乏系统的工程素养和信息素养知识基础的现状,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诸多不便,同时也对大力推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当不利。因此,现在迫切需要通过对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改革,实现以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工具,以培养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工程素养为目标,使修完本课程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工程任务分解能力、工程调试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后续的工科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工程和信息基础。

四、为“卓越计划”服务的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在进行“卓越计划”相关专业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时,首先必须明确,以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公共计算机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对纳入“卓越计划”的相关工科专业是合适的。C语言作为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各行业的、高效的结构化编程语言,能够对工科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工程任务分解能力、工程调试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具备将对工科专业的后续学习起到积极支撑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工科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其教学目标并非要将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进行软件开发、设计的程序员,之所以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是因为利用C语言这一种良好的工具,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和信息素养,熟练掌握基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能力,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必须对现行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部分修改,使其所讲授的知识更符合“卓越计划”工科非计算机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

(一)需要增加或强化的课程内容

1.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的培养。尽管大多数高校新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信息搜索能力,但是,鉴于信息获取的复杂性,该部分内容仍有必要作为一种知识增强,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信息搜索技能。2.专业文献查阅能力的培养。对于本科生而言,专业文献的查阅能力是一项基本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非常重要。3.工程调试思想的培养。在目前的授课过程中,调试的讲解仅仅是针对排除程序错误进行的。其实,调试思想广泛存在于各类工程实施之中,通过本课程向学生灌输基本工程调试思想,能够非常好地体现为“卓越计划”服务的教学目标。4.工程任务分解思想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函数作为核心知识点一直是本课程的重点。但是,在讲授时,几乎没有提及函数所体现出来的工程任务分解思想,因此,增强函数的应用培养,对实现“卓越计划”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需要删除或减少的课程内容

1.指针。指针内容是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指针及其运用本身是内存数据操作的一种技巧,其思想和技能只用于程序设计工作中,对于工科学生而言,花费相当多时间和精力掌握的指针知识,换来的却是在后续课程中可能再也用不到。2.文件。文件操作只有在实现具体的应用程序设计时才需要使用到,对于以C语言作为工具,以培养学生基本信息、工程素养为目的的工科教学,则完全可以将文件操作知识剔除。3.基本算法知识。在完成程序设计工作时,算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对于不以培养程序设计能力为目标的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算法知识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三)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

计算机课范文篇5

1课程特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在工业应用中日益发展成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计算机软硬件内容的介绍以及硬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则涉及相关的工业控制方面的理论知识,如PID算法、大林算法、Smith预估算法以及最少拍等理论知识的介绍,这些知识在工程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掌握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等。

2PBL教学法的应用

2.1新课中的应用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之源,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新课导入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在讲授新课中,导入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对所学的基本内容一一进行掌握。具体做法:实例引导→教师精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

2.1.1选择实例恰当地选择实例对PBL教学至关重要,编写的实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如在引入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时可以举常见的打印机、绘图仪电机为例。针对实例所设计的问题要求能够很好地导出教学内容,问题不宜太难,由浅入深能够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2.1.2授课过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典型实例,围绕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以打印机、绘图仪电机的技术要求为例引出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原理、步进电机与微机的接口及程序设计等问题。学生依据掌握的知识开展讨论,要求学生踊跃提问、发言,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思维,一般在下课前,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共性问题、难点、重点作出分析与总结,并及时纠正一些常见错误、模糊观点,给出正确的思路和答案。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以巩固教学效果。

2.2复习课中的应用完成一章教学后,引入实例进行讨论,对所学章的内容进行总复习。具体做法:实例引导→课前准备→课堂讨论→教师总结。

2.2.1课前准备从生产实际中收集典型实例,加以修改。在每堂课前提出与此节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去预习和查找相关资料。关键在于问题的选取,选取的问题应以重要性、趣味性为原则。如讲授综合设计与应用这一章时,先提出问题:“恒温控制系统的设计除了常用的PID控制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哪些其他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控制方法及其特点等方面去思考,自学后在课堂讨论,最后教师给予指导总结。此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积累和更新知识。教师提前一周将实例资料及问题告知学生,并督促他们预习相关课本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2.2.2授课过程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在讲课中将有关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并在讲课内容方面注意不断引进新理论和新技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每展示一个实例,学生都针对实例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由于展示给学生的实例是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实例,所以要求学生要横向和纵向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既是对授课内容的复习,也是对知识融会贯通、总结提高的过程。

2.3实验课中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只提出实验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系统的设计与实验过程等所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鼓励学生提问、设想,并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在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上紧密结合专业,以实际应用为主,安排闭环控制系统硬件构成、采样与保持、数字滤波、积分分离PD控制、最小拍控制系统、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等实验内容,在一些实验中可以应用Matlab软件仿真配合教学[2]。同时,布置一些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3]。

2.4考核评价改变考核评价比例督促学生扎实掌握知识,使学生平时成绩和实验动手能力也在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对于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或课程实验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其平时成绩能给予较大幅度的加分。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40%左右,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机课范文篇6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方法

21世纪作为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国内发展愈加迅速,这也推动了计算机专业及其课程的发展。云计算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衍生品,可以快速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当今各大企业对云计算技术的依赖非常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可以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云计算发展态势进行教育创新,不断推动学生思想发展,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人才配置质量,提高毕业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云计算应用于教学的现状

云计算作为新的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结合精神,要求高校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其中就包括应用云计算技术。从教学现状来看,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在云计算技术应用中属于初期阶段,普遍涉及较少,没有充分结合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在课堂上依然是以教师、教材为核心,无法融入大数据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较为死板,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机课程本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性,未来计算机教学中会进一步融入云计算和大数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二、云计算语境下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知识载体的变更。对于计算机教育来说,计算机学科作为时代的前沿,计算机网络也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近些年“云端”成为了热门关键词,云技术可以分为多种,包括云计算、云存储等,所以书本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同时也可以将云端作为载体。通过云存储,用户可以采用云计算直接挖掘云端数据,大大提高了信息查询效率,这对提高计算机教育便捷性、丰富性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载体的变更促进了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二)推动全学分制落实,提高学生素养。当今高校多数都是采用年学分制,这种传统评价方法削弱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学者在早期就提出了完全学分制理念,但是受到技术上的限制,导致该细想没有完全被落实。但是在云计算语境下,人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运用到云计算技术,这也恰好的解决了学分制问题。云计算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展开学分计算,并且通过云端可以分享知识文本、教育素材,方便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素养。近些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很多高校都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全学分制度,鼓励学生自主积累知识,并结合计算机网络开展学分制教育,在近些年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三)实现更加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在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先讲述基础知识,再演练一次操作流程,最后带着学生操作。但是在云计算语境下,计算机教育知识来源不仅仅是教师,还有互联网,学生可以展开自主学习,网络云端成为了知识主要传输体,可以让学生实现自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登录到云平台学习即可让学生自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计算机课程教育的改革。

三、云计算语境下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方法

(一)以云端为载体,开展微课教育。云计算作为一种网络工具,高校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微课平台,方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在学校构建微课平台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一个学校微课平台框架,同时组建一个微课建设团队,微课团队主要是负责微课管理以及搜集学习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分类之后,即可让微课平台知识更加合理,对于微课教学体系当中空缺素材,校内教师可以自己录制,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可以说利用云计算构建微课平台十分符合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可以一边自主学习、一边操作计算机,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构建“双微”教学模式,也就是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展开计算机教学,作为当今学生应用最为普遍的两大平台,可以通过手机来信息、参与讨论、分享知识,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双微”平台展开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教学模式,如某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好意思询问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展开一对一教育,不仅可以确保教育的隐秘性,还可以保护学生自尊心。还可以利用“双微”平台对课外知识进行延伸,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分享互联网相关知识。(二)注重实践学习。计算机课程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特点,需要在教育中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普及,高校需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针对性展开课程创新,确保人才培养能够符合时展需求。在教育中,需要将实践教育作为重点,理论知识甚至可以完全让学生在云端中自主学习,并且还可以在学习中涉及到一些其他领域知识,也就是通过微课平台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以探究性教育为主。此外,计算机课程教材也要与时俱进,云计算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了教材的作用,需要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云计算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云计算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计算机教育质量与价值。(三)创新教学方法。新型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核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里推荐一种支架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相吻合,需要教师结合教育内容构建一个概念框架,包括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容框架和重难点问题。在教学中需要将知识内容分解,划分为各个层次,之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展开学习。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就近发展区”,由于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同,所以要以开放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以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为例,教师在框架中需要先引导学生复习office中Word软件相关知识。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Word相关知识,而“PowerPoint”制作和Word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可以凭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可以率先为学生布置一个框架任务,让学生登录云端、利用云计算技术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任务,在学生自主探究中会不断思考,如怎样修饰、预览、输入本文等,遇到难点可以在云端中查找资料。待到学生完成“PowerPoint”制作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创造出的代表作进行展示和分析,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关于“PowerPoint”的基本元素。通过引导和布置任务,学生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掌握“PowerPoint”相关知识,对于一些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进行讲解,并通过云计算提出一些自动以动画、超链接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为计算机教学提供大量的资源,由于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针对教材知识上的不足或漏洞,通过云计算可以有效、及时进行补充,并且查找十分便捷。学生可以凭借自身的学习侧重点查找资源,并且所查找的资源还可以在云端上进行分享、利用。云计算除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外,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效率。云端可以提供大量的免费教育素材,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成本,还可以降低学校负担。云计算的出现推动了教学模式继续演化和发展,构建云计算教学体系,让教学平台和大数据结合,构建开放式网络、移动学习等,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体系成为核心要素,科学制定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性、互动性、协作性,这都是云计算服务的良好体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课程教育中应用云计算,可以有效推动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该项技术可以让计算机网络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伴随着云计算技术更加成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会进一步发展,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会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张玲.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新通信,2016,18(14):63-64.

[2]王军锋,张亚斌.云计算环境中的“四学”远程开放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59-61.

[3]董萍.基于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协作学习教学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6,38(5):119-123.

计算机课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计算机教育;培养兴趣

一、引言

小学的计算机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并不是很多,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始终保持着热爱,才能让学生学好计算机。现如今,英语和计算机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所以说,一定要在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就让他们产生兴趣,让他们对此好奇,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计算机中,提高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有多种方式方法,教师要综合加以运用。

二、利用计算机的本身优势

计算机是高端产品,其本身就是科技的前沿,因此学生天生就会对计算机这种新奇的东西产生好奇。计算机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其功能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教师一定要将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产生疑问,这种疑问就能催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画图,视频,音频等,学生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都有接触,但是图片修改,音乐编辑等较为高级的计算机技术,学生并不知道,教师可以将这些东西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看到这之后,一定会感到新奇,也想自己通过动手也制作一些图片之类的,从而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这是教师通过计算机本身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玩结合

计算机除了可供学习之外,还有许多娱乐功能。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之外,也要让学生适当地利用计算机娱乐休闲,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计算机这门课产生爱好。如果教师仅仅是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习的话,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因为计算机课上学到的知识,一般在小学阶段很难应用在生活上,所以学生渐渐不喜欢计算机课,从而也就降低了对计算机的热爱。如果教师在上计算机课上,拿出一段时间来让学生娱乐的话,学生就会感到计算机课上教师会让他们玩,他们就会喜欢上计算机课,一旦学生喜欢上了计算机课,渐渐地也就会对计算机教师有好感,这样,学生们就能在计算机课堂上听计算机教师的指挥,渐渐地也会对计算机课产生兴趣。学玩结合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利用教学游戏,就比如许多打字游戏,学生可以用这些游戏来提升计算机水平。学生在玩这一些教学游戏的时候,渐渐地就会有得分差距,学生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养成羞耻心理了,他们会觉得分数比别人低不是一件令人感到光荣的事,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学游戏的分数,渐渐地也会从中提升计算机能力,养成对计算机的爱好。

四、由浅入深,先易后难

许多教材都是根据一定的顺序编排计算机课程,这其中的顺序就一定有排序的理由。教师在教育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先从硬件讲起,先讲计算机的鼠标,键盘等,在介绍键盘的时候,许多知识都不是学生能直接了解的,就比如shift键,alt键等,学生在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对计算机的一些常识可能都不知道,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些知识留在之后再讲。不仅仅是键盘,还有许多知识都应该是这样,先将简单的知识,浅显易学的知识教给学生,一些较为复杂,学生一时难以接受的知识留在之后再讲解,这样就能让学生一直感到计算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所以就会对计算机一直保持兴趣。而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接触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和难懂的知识,学生可能不仅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知识,反而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知识有些困难,离自己很遥远,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看得见却摸不着,这样学生们就会渐渐地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五、让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

如果计算机课堂跟语文数学课堂一样,仅仅是计算机教师一个人讲课的话,那么学生就难以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因为计算机课一般都不是学期考试中必考的科目,所以学生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与语文数学课程一样的教育的话,学生就更对计算机课不关注了,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机的乐趣,让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就会感到轻松,学生也就会喜欢计算机课程。再者,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进行浇灌式的教育的话,学生就会感到枯燥,而且对知识渐渐就会养成惯性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创新。

六、进行竞赛和成果展示

教师在教育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竞赛和成果展示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给学生相关的练习方向,让学生在家里或者计算机课堂上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训练和相关知识查阅,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进行检测,可以设置竞赛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计算机练习状况。学生在这一阶段已经有了竞争意识,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和资料查询过程中,会找到许多的相关知识,感受到计算机的其他方面的魅力和奥秘,这也是引起学生好奇心的一大重要措施。再者,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进行成果展示,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如果所做方法跟展示的学生不一样的话,内心就会产生好奇之感,就会想,原来这也可以,原来这样也能完成任务的想法,就会渐渐地产生好奇,然后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演练一番,就会发现其中的原因,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七、总结

计算机学习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一大科目,教师必须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好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计算机方面有所成就。当前,科学技术的不先进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计算机技术作为较为高端的现代化技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就有学习兴趣,以后更要通过对计算机的研究来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达娃普尺.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J].读书文摘,2016(20):128.

[2]谷小东.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5(1):124-124,125.

计算机课范文篇8

关键词:微课;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

极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非常高效地促进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在实际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真正地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完成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就必须对目前的课程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微课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代表性作品之一,其出现和发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并开创了崭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创造了新的学生计算机学习模式,教师也能够使用它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授课效率。不过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微课的概念以及作用并没有被部分教师和学生充分且明确的认识,所以它的应用效果不算理想。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应当以实际为依据,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微课确切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

一、微课的涵义、长处以及其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涵义解释。微课即是微小玲珑且精巧的教学课程,在现实情况中微课主要以短视频为基础媒介来实现知识的传递过程,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把微课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素材,使学生能够确切有效地完成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进一步吸引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的注意力,训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良好习惯行为。另外,微课还能促使学生快速有效地突破计算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使其更加深入透彻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内涵。因而,微课的核心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课程相关内容视频,包括有教学重点的课程设计、教师积极准备的相关课堂资料和习题测试等教学资源。微课是以精彩短视频为主要的课堂内容的基本载体,重点展示某个重要内容,它们就像精彩的微电影,把教学材料情景化,从而更容易做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求的因材施教。(二)微课的长处分析。第一,微课的教学时长精短。因为微课教学将某一知识点作为中心重点,进行细化精讲,整个时间花费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所以微课不管是在课堂中应用,还是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自学都十分便捷,通过微课学习,教学主旨和重点知识内容被着重表现出来,促使学生在难以理解的部分展开透彻分析,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将散乱的知识点整理通顺,快理解把握相关计算机知识,发挥其补缺查漏的作用,使学生达成学习效果的提高。第二,微课的教学主题玲珑精悍。因为微课是围绕某一个重点知识展开讲解,所以这样一来微课的课堂重点以及目的也十分了然明确,教师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也会为了围绕中心知识而精心准备,这样一来便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攻破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除此以外,通过微课,教学内容展现出更加鲜明的知识多样性和深化主题性的特点,学生也可以自由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弥补自己的计算机知识短板,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培养目的。第三,微课的教学功能十分强大且精细。在信息技术高速向前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整合计算机资源以后,对计算机的网络教学材料也进行充分的发掘使用,微课教学功能在一步一步地增强,甚至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其广泛深入地传播和使用,学生也可以凭借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或者家庭电脑,达到云课堂学习的成果,在微课的选择上,学生也可以考虑自身实际知识基础展开,从而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大大的提高。第四,在如今疫情的影响之下,展开非面对面的、及时的线上微课学习十分的有必要,这样一来,学生不至于受疫情影响而拖累自己的计算机学习进度,既能做好疫情防护,也可以保障自身的计算机学习进度。综上所述,微课不管是从时间控制、授课方式、内容设计已经当今时势来看,都十分适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需求,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灵活应用微课教学,能够确切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三)目前微课应用实践存在的问题。第一,部分教师忽略微课应用的重要性。微课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拥有相当的创新意识,也需要教师对于微课的组成和使用有明确的认知。但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才可以确保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正确传递,因此他们会压榨每一节课的分分秒秒,以强迫灌输的方式要求学生接受相对晦涩的知识,而不是利用方便快捷的微课。第二,部分教师没有搞懂微课的应用技巧,使得学生在线上计算机学习中有机可乘,怠学懒学。微课的使用需要教师学会相关的技巧,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技能。另外,也有部分教师因为过于重视微课,将微课视为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中心重点,使得中职计算机课程演变为毫无意义的纯粹视频欣赏课,学生也以为缺乏教师定期定量的监督考察,怠学懒学,因此失去了学习微课计算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一来,微课本身的优势便无法得到最大效果的发挥,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被拖了后腿。

二、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一些实践应用方法

(一)优势结合微课创新与传统教学。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其教育成果受到了教育界一致的好评,不过,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微课来说依然有其突出的优势,所以教师不能把微课当做唯一教学模式用在课堂上,而是应当整合微课与传统教学二者的优点,将微课当做传统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用在教学课堂上。因此,教师只需预留十五分钟以内的时长,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在学生看完视频以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并且分析视频中出现的内容知识,然后教师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理解程度为基础,明确下一步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结构的理解,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记住计算机知识重点。(二)重视微课计算机教学中的监督管理除了合理运用微课去。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时上传微课的预习内容,拓展计算机知识,还有针对课后复习测试习题。在微课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部分同学,因为线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过程中,教学监督相对薄弱的缺点去“钻空子”,未做到尽心尽力地做完教师在线上布置的学习问题或者任务,导致自己本身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进步和提升。教师应采取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相关办法与措施。如今已经出现了可以打卡,签到的微课软件,教师可以凭借软件统计、检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确保学生们可以保证质量保证效率、高效地完成计算机学习任务,使微课计算机教学最大效益化。

三、结语

通过微课这个学习媒介,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了保障中职计算机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制造出更多专业计算机人才,微课应该推广开来。微课百变多样,应用方法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对微课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障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最大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峰.关于就业大形势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方法的几点思考.科普童话.2020(28):30.

计算机课范文篇9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新兴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的矛盾,了解这些矛盾,并逐步解决这些矛盾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之前提。

一、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猛增与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的矛盾

面对迅猛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且有一定的流失。实践证明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曾明确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在配机之前。这样可避免先购机再培训所造成的机器搁置,甚至购了一种机器还没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是很大的浪费,自然就没有效益可谈。为了教师培训有所遵循,国家教委已制订下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对计算机学科教师、非计算机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据此编写了培训教材。但如何将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

稳定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由其它学科改行而来的,这使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如课时的计算、职称评定没有计算机系列等)。长此以往导致了一部分多年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对此国家教委在9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已有明文规定,并在历次会议的讲话中加以强调,但至今在有些地方没有得到解决。随着计算机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在中小学职称评定中增加计算机学科系列已势在必行,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二、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与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时的矛盾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只讲BASIC语言的课程模式向基础知识、基本应用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组合的课程模式过渡。几年来,《纲要》对规范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BASIC语言一统天下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计算机课仍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保证不了,有的只讲BASIC语言;有的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有的在没有其它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使学生受益少、兴趣小,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没有高效益可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短,各方面不规范、不成熟;二是受认识程度、设备、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三是不是必修课,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的课时,在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挂不上号,当然多学、少学没人干涉;四是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计算机课没有评估考核。尽管无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已耳闻目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之迅猛,应用之广泛,但都不得不因升学不考而忍痛割爱。这种状况与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失去了现代人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课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前进。从我省课时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都将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开设,但课程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机课课时,这是一个矛盾。虽然目前无机少机学校很多,但这些学校也应程度不同的开设计算机课,因此应考虑将计算机课列入课程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并逐步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这对已经开课的学校可促其规范发展、提高效益;对没开课的学校也可促其创造条件开课。

三、辅助教学亟待发展与质量高的辅助教学软件少的矛盾

辅助教学作为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它的应用和推广将大大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效益。目前,软件市场上CAI软件琳琅满目,但销售的教学软件大部分是习题集、单元练习、同步训练等书籍的照搬,这种应试教育的软件面孔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激不起太大的兴趣,体现不了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点。而配合大纲、教材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辅助教学特点的高水平的辅助教学软件较少。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方面,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中小学计算机的利用率,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发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因此下大力气研究辅助教学的开展,将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重要方面,也是最难的一方面。

四、计算机教研课题多与计算机教研网络没形成的矛盾

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东西层出穷,使得学校计算机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计算机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计算机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国家与各省市之间的教研网络已经形成,但各省与地、市、县级的教研网络还没有形成,个别地市配有专职计算机教研员,少数地市配有兼职计算机教研员,这种状况显然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顾及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另外关系没有理顺,各地市主管计算机教研工作有的是教研部门,有的是电教部门,这对教研工作的协调、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教研网络的现状,与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任务和众多的教研课题不相适应。

计算机课范文篇10

如前文所述,在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计算机专业均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各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较弱等现象,因此,在目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尚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重视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多,长期以来大部分计算机操作技能均是在平时的使用中自学获取的。因此,很多学生认为“上计算机课用处不大”或“自己学也能学会”,从而产生了对计算机课不重视的心理。而作为校方,特别是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院系,往往把对学生的考核重点放在专业课程的考评中,忽略了所谓“与专业课联系不大”的计算机教学。这成为阻碍很多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1.2计算机教育与计算机科学发展脱节

计算机技术属于当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高、更新换代快,而由于许多高校长期沿用一套教学方案,多年不作大规模改动,因而使得计算机课堂上所传授的部分内容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例如讲解常用的office的使用时,许多学校机房仍在使用OFFICE2003版本而不更新,导致许多先进的操作技巧无法向学生传授,不利于学生操作水平的提升。此外,由于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悉,因此对教师传授的“过时的”知识点十分敏感,不免因此对计算机课产生厌倦,而这种不满情绪无疑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2计算机教育改革措施建议

2.1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师思路的更新,同时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现象,为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采取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将重实践、重创新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例如,部分高校在计算机课堂中尝试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即在完成了必备理论知识教学环节之后,由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相关案例,并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利用所学知识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山西省某高校计算机课堂上教师提出的“让我的大学生活动起来”主题案例为例,教师在完成Flash软件教学后,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动画短片,展示自己的大学生活。学生通过自主配色、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得自身对Flash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同时亦提升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2提升教师薪资待遇,定期开展教学培训

为将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引入到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团队之中,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各高校教师薪资经费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使高校教师成为越来越多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理想就业选择。同时,对于已有的教学队伍,各高校应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