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0:40:14

国有范文篇1

《经济管理》特约评论员认为,减持国有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与全面发展;(2)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稳妥地实现退出目标;(3)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资源配置效率;(4)有利于国有企业调整财务结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5)有利于吸引社会投资者进入国家垄断产业,建立企业战略联盟;(6)有利于建立起一种长期的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不断积累调控经验;(7)适应于法律规范的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减持办法上不拘一格。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国有股减持”课题组认为,国有股减持必须坚持公平、稳定、效率三项基本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国有股减持方案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所有股东而言应当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说要使各方利益分配相对公平。稳定原则是指任何成熟的减持方案都必须切实考虑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不能伤及市场的稳定性。效率原则是指在考虑公平和市场稳定的同时,应兼顾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设计减持方案时,必须要考虑行业、地区差距,让市场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尽量避免政府行政命令对市场机制的替代。

陈湘永、金永忠认为,减持国有股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点。(1)坚持“三公”原则,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使其能在国有股减持中获取与强者一样的获利机会;(2)要采取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不可只求“被减部分立即全部流通”;(3)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以市场的稳定发展为前提,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

三、国有股减持的思路和方案

在讨论中,理论界和证券界提出了十多种国有股减持方案,对国有股减持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然而,由于对国有股减持基本含义的理解不同,因而提出的减持方式和途径就会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完整的国有股减持概念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减让、变现、流通和充实社保基金。减让是指国有股按一定比例地减少;变现是指被减持的国有股由实物资产形态或金融资产形态转为货币形态;流通是指被减持的国有股由不流通状态转为流通状态;充实社保基金是指被减持的国有股变现后部分划给社保

基金,以解决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社会保障补偿问题。国有股减持概念应是以上四个内容的完整统一,缺一不可。按照我们对国有股减持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国有股减持方案分为以下四类。

(一)第一种思路:直接减持方案

种思路是让国有股直接进入二级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国有股减持的减让、变现、流通和充实社保基金四项基本要求。该思路主要有三种具体方案。

1.配售上市方案

国有股配售方案的操作要点是:上市公司将一定比例的国有股优先配售给该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如有余额再配售给证券投资基金。流通股股东的配售部分可以立即上市,证券投资基金的配售部分在两年内上市。配售价格在净资产之上、市盈率10倍以下的范围内确定。国有股配售方案已经在中国赢陵和黔轮胎的国有股减持试点中试行,是目前被中国证监会推行实施的主要方案。然而,由于中国嘉和黔轮胎的试点方案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试点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在讨论中,不少人士提出了补充、改进和修正国有股配售方案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国有股减持”课题组提出了国有股配售修正案。他们建议:(1)在配售定价上限的确定上,应充分考虑上市公司在行业、资产获利能力、成长性等方面的差异,把10倍市盈率的上限放宽至25倍左右,甚至可以考虑用市价折扣定价法来确定上限。(2)在配售余额的处理上,应在承销商以外引入新的机构投资者例如新成立的国有股减持配售基金来承购配售余额。

张训苏等人提出国有股配售方式应市场化。他们建议:(1)取消对市盈率标准的规定。只要配售的国有股股票具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和较好的业绩,市场认同度较高,超过10倍市盈率也是可以的。如果企业处于传统行业,缺乏成长性,业绩较差乃至亏损,那么低于10倍的市盈率甚至以净资产值出售也是可行的。具体可参照增发新股的模式,通过网上和网下的询价来确定最终的配售价格。(2)配售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原有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而应面向所有的证券市场投资者,扩大认购群体的范围乃至吸引场外观望者的入市是必要的。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减持”课题组提出了国有股配售价格的定价机制。(1)国有股配售价格的确定应是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价值的统一。(2)国有股的内在价值以证券市场股票综合指数的增长为所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以当期二级市场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以公司预期未来成长作为未来各期股权自由现金流,然后采用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计算出国有股的内在价值。(3)国有股的市场价值可以用如下方法确定:采用以市盈率为被解释变量、流通股所占比重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的方式,确定国有股配售实施后的预期市场股票价格,再用无套利分析计算出国有股的市场价值。(4)以国有股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交叉作为配售定价的底价,以此为基础采用无上限价申购或按一定的送价比例确定配售价格。(5)为充分保护原有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可以按照配售定价的10%比例折扣向老股东配售,或者采取分阶段区别定价配售的方式,给老股东以一定的配售价格优惠。

沈凯祥、潘立韫建议,国有股配售价格可以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按一定的净资产倍率确定。净资产倍率N的决定可设定一个浮动范围(一般在1—3之间),由证券监管部门指定专业资产评估机构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行业来具体完成,以保证定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陈梦根、孙罡提出了国有股配售的改进方案,即“定向认股证+配售”方式。其要点是:国有股减持采用配售方式,上市公司根据待配售国有股总额与有权参与配售的原股东所持股份总额的数量比例关系,确定一个配售比例。再根据所持股份数,按照这一比例向有权参与配售的老股东发放定向认股证,认股证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沪深两市上市流通,这些认股证的持有者有权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定向认购该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认股证在沪深两市上市流通期间,所有企业、机构、自然人或其他单位都有权进行买卖,但是到最后交易日为止,在市场中购买了并持有该证的交易者必须接受认购国有股。

杨安明提出了综合定价、定向配售的建议。综合定价、定向配售的规则是以公司净资产为基础,综合考虑每股净资产与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距制定配售价,然后实行定向配售。定向配售出现的弃权部分由承销商包销。依照综合定价、定向配售办法获得的股份,在配售缴款截止日后的5日内,即可上市流通。综合定价、定向配售的价格公式是:每股配售价=每股净资产+(股权登记日收市价-每股净资产)×净发率×含权率。式中,每股净资产的依据是最近公布的年报或中报;净发率指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每股净资产占发行价的百分比;含权率指国有股股东代表已履行配股权认购股数占国有股减持前应履行配股权认购股数的百分比。

2.折股上市方案

折股上市又称缩股流通,它是指将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按照一定比例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然后上市流通。折股上市从表面上看有悖于同股同权的证券市场准则,但对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同股不同权的现象来说,折股上市并不存在同股同权的障碍,相反倒是为了实现同股同权。何诚颖等人认为,国有企业在上市之初,资产普遍进行了评估增值。股份化时有些公司按66.7%的比例进行了缩股,有些并未缩股。向社会公众发行的新股价格一般都在14倍市盈率以上,而国有股以1元/股的成本享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对于普通股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国家股按照当初的发行价进行并股,使国家股的每股价格与公众股的发行价一样。因此,折股正是为了实现同股同权。

陈湘永、金永忠就折股流通方案提出了操作建议。(1)用流通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来确定折服比例。首先,计算出折股时的公司每股净资产值和折股进行时前3个月的流通股股价的平均值;其次,用流通股股价的平均值除以每股净资产值;最后,在流通股股价平均值与每股净资产值的比值基础上,根据各公司的具体情况(如经营业绩、成长性)作出一定的浮动(浮动范围不超过15%),即可得出折股比例。(2)借鉴香港盈富基金的经验,将折成的可流通股比较分散地予以流通。

刘晓兵对折股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设计。(1)折股依据。它是指在同一股份制企业的同一次认股行动中,国有股东、法人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的认股成本应基本一致。(2)折服公式K=S/G。其中:K为折股比例,表明多少国有股或法人股相当于1股社会公众股;S为社会公众股股东在公司股票初次发行及历次配售发行中的平均每股累计认购金额;G为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在公司股票初次发行(含公司组建时净资产折股)及历次配售发行(含以实物资产净额配股)中的平均每股累计认购金额。(3)折股比例。折股比例为原有各类股票认购者之间的认股成本之比。根据市场资料统计,截止到1999年中期,市场平均折股比例为3.59。当然,具体上市公司的折股比例需要单独计算。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国有股减持”课题组提出了折股修正案。其要点是,将需明确变现的国有股以不大于市价/净资产值的比例折股后卖出,不需变现的国有股不折服,以维持国有股的投票权。折股修正案的操作原理是:(1)确定国有股市价的计算基准,比如基准日前一年或半年的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或按交易量加权平均值;(2)确定国有股净资产值的计算基准,比如以上年末或前三年的平均净资产值为计算基准,得出每股净资产值;(3)将每股市价与净资产值两者相除,在此基础上定出一个不大于市价/净资产值的折股比例,按该比例换算出国有股股东所持有的国有股折算为可流通股份的数量;国有股股东在二级市场上折股出售股票后,办理折股变更手续,注销掉相应数量的国有股。

3.直接上市方案

(1)限时限价方案。为了避免国有股上市导致股市暴跌的风险,可以使国有股在时间上和价位上分散地进入二级市场流通。林义相提出了国有股直接上市流通的限时限价方案。首先由政府有关部门于某一天(国有股流通宣布日)宣布,以一段时间(如两个月)以后的某一天(国有股流通定价日)的收盘价为基准,上浮100%定为国有股有条件流通的价格低限,然后将从次日起的2年—3年规定为国有股流通过渡期。过渡期届满后,国有股原则上可以自由流通,但能否流通,还要看企业的股票价格是否达到了定价日价格的100%以上。只有当企业的股票价格达到了定价日价格的一倍以上时,国有股才能自由流通,如果在定价日企业的股票价格是12元,那么,只有当该企业的股票价格达到24元时,国有股才能进入二级市场流通。这样,在国有股流通之前,尚有100%的赢利空间,在定价日前后入市的投资者将有足够的离市时间和赢利空间,国有股流通在短期内不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实际的利空影响。

(2)指数基金法。郝联峰提出了以国有股全流通和由股市供求决定转让价格为特征的指数基金法。其操作要点是:第一,新股发行中不再设立国家股、法人股,所有公开发行的股票都是社会公众股,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第二,设立指数基金的启动资金由财政提供,待国有股转让取得收入后归还。以后设立指数基金的资金,部分由国有股上市转让收入提供,但也要吸引国家以外的投资者加入。第三,初期设立的指数基金是封闭式基金,待条件成熟后也可以设立开放式指数基金。第四,以国有股转让收入设立的指数基金应该有很多家,让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其他投资基金之间展开竞争。第五,指数基金的投资对象是所有A股,对某种股票的投资额占指数基金投资总额的比重与该种肥票在A股综合指数中所占的权重相同。这样,指数基金投资业绩就与A股指数的涨跌相一致。第六,从长期看,随着大盘的趋升,指数基金一般都能盈利。指数基金的盈利分配给国家的部分,主要用作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第七,以后,国家持有股份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国家持有的股票在股市上转让所得的收入也主要用于设立指数基金,少部分可拨入社会保障基金或设立普通的投资基金。

(二)第二种思路:间接减持方案

这种思路是想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转换国有股的持有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满足国有股减持的减让、变现、流通、充实社保基金的四项基本要求。这条思路的主要想法是:国有股减持不宜直接面对市场,即国有股不宜直接上市。国有股减持应参照香港盈富基金的运作方式,由中间机构操作完成。先由中间机构以一定的价格将减持的国有股从国家手中接收过来,将国有股的国家持有转换成机构持有,然后再通过一定的退出方式实现国有股变现和流通的要求。但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袁钢明认为,国有股减持不应由中间机构(特别是国有投资机构)操作完成,而应走真正民营化的道路,即国有股减持应直接面对市场。第一,股权转让直接由买卖双方进行,中间不设中转投资机构;第二,股权转让过程不是完全由国家控股方或与国家控股方站在同一立场的有关机构控制进行;第三,股权转让一开始就应明确国有持股退出控股地位,以便创造出买卖双方公平对等交易的市场条件;第四,接手国有股权的资金完全来自市场,而不是来自国家;第五,股权买卖的任何一方不应得到国家给予的偏向性鼓励政策或优惠政策;第六,转让价格由买卖双方及市场供求的市场机制所决定。国有股减持的民营化道路最好一步到位。

虽然对间接减持思路有这样或那样的批评意见,但还是有很多人赞同这一思路。间接减持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的方案。

1.把国有股转给大型投资公司

该方案的基本思路是:搭建“一级半”市场,由投资公司在场外将减持的国有股承接下来,然后再通过一定的退出方式使这些股权加入市场流通。投资公司参与减持国有股的过程有四个关键环节。第一,投资公司筹集资金环节。投资公司购买国有胶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用股票质押贷款;二是国家以出资人身份给予投资公司一定量的现金或实物资产增资,作为启动资金;三是成立由投资公司负责管理、专门用于减持国有股的若干投资基金。第二,定价及利益分配环节。建议在减持方案中,由中央统一确定减持比例,并明确规定按净资产定价,投资公司按此价格接受国有股权;减持的现金收入由中央和原持股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成,中央的收入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原持股公司的收入用于下属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改造或资产重组;投资公司在股权再转让时的溢价收益要按一定比例上缴国家。第三,国有投资公司持股和参与上市公司产权重组环节。国有投资公司承接所减持的国有股,并非是简单地将股权从一个国有股东转移到另一个国有股东,而是通过“变现”的形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产权再配置,促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造,推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确保出资人真正到位。国有投资公司应当是一个不断买进产权,参与企业资产重组,通过改善资产质量而提高资产价值,然后通过股权的再转让而获取增值收益的公司。其获利并非来源于股市中另一部分投资人的损失,而是来源于在服市之外的资产增值。第四,投资公司退出环节。一是在条件成熟时直接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出售;二是在资本整合的过程中向其他国有企业或基金等市场中的战赂投资者协议转让;三是将所持有股份组合为新的企业上市或募集新的基金专门持有;四是向海外投资者转让。

2.把国有股转给国有股投资基金

该方案的实施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在统计国有股减持数量及其净资产数额的基础上,由基金管理公司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大致相同金额的“国有股减持基金”份额,然后,用由此筹集的资金,按国有股的净资产价值,一次性购买有关上市公司所减持的国有股数量,使这些国有股转变为基金持有的服份。第二步,基金管理公司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股市走势,逐步出售所持股份(但不可再从二级市场买入股份),井进行有关信息的披露;售股的资金收入,交基金保管人统一保管;每年年终时,进行结算,将售股盈利以现金方式分配给基金持有人。第三步,经若干年售股后,或规定的基金存续期满后,撤消“国有股减持基金”,同时,归还基金持有人的本金。

3.将国有股转给社会保障基金

有人提出,可以将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国有股的一部分)剥离给社会保障基金,并允许其有计划地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出售。这样既解决了国有股流通问题,也解决了社会保障基金不足的问题。王国刚不同意这种思路,他认为,如若实施,必将引致一系列严重问题。第一,从体制上说,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基金并非一家,而是由分属于不同级政府管理的诸多机构组成。在这种条件下,要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划入社会保障基金,就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如何在各级政府间进行产权分割。而要明确上市公司国有股在各级政府间的归属关系,目前是极其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二,由于各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净资产含量不同,各家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实际资产价值相差甚大,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如何在各家社会保障基金之间分配呢?第二,从财务上说,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以什么价格划入社会保障基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第三,从操作上说,难以避免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市场投机和操纵股价行为的发生。所以,将国有股直接划给社会保障基金的思路是不可行的。

(三)第三种思路:半性减持方案

所谓半性减持方案也称不完全减持方案,它是指设计的减持方案只是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满足国有股减持的(减让、变现、流通、充实社保基金)四项基本要求。

1.国有股回购

国有股回购就是上市公司出资购回国有股并进行注销的国有股缩减方式。许民利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国有股回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不符合《公司法》有关股本结构的规定;第二,公司目前有足够多的现金余额且暂无项目可投;第三,回购价格一般略高于每股净资产值。贺强、刘桓认为,国有股的回购价格以每股净资产除以一个系数为宜,该系数为国有股当初发行时的折股比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建议,(1)可采取现金以外的方式回购国有股。第一,以上市公司资产回购。在上市时,控股公司将资产折股后装入上市公司,回购时将资产出售给控股公司,换回国有股权并予以注销。第二,上市公司向国有股股东定向发行可流通新股,国有股股东以其持有的不可流通的旧股按一定比例折股认购,上市公司换回不流通的旧股后即注销。(2)利用企业的非现金流量支付回购款,即通过向社会公众特别增发新股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回购国有股。

2.债券(权)转换股权

所谓债券(权)转换股权是指通过债券或债权的形式,将国有股权从公司中退出或转换到证券市场一般投资者手中的国有股减持方式。这种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案。(1)发行可换股债券。可换股债券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股东以所持有的国有股为基础发行的债券。债券到期后,其持有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也可将所持债券按一定比例转换成发行人持有的公司股票,转换后股票可直接上市流通。换股比例等于换股价格除以债券发行价格,换股价格可按债券发行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市价的60%—80%计算。(2)国债的“债转股”。第一步,在每年发行的国债中拿出一定的份额(比如500亿元)作为“可转换为股份的国债”,这些国债在发行时,就公告其转换期限、价格标准、转换方式等,然后向投资者发行此类国债。第二步,在国债到期时,办理国债本息的“债转股”手续,将上市公司减持的国有股按规定的价格交付给国债持有者。第三步,投资者将所得的股份按规定条件在二级市场上逐步卖出。(3)股权转债权。具体来说,国有股通过资产评估和一定的法律程序,直接变更为国家对股份公司的债权。国家与股份公司之间可以约定一个逐步归还债务的合同,以防止国家即时收回债权而造成股份公司现金流不足。这样,通过股权换债权的途径,国家逐步从股份公司股权中退出。(4)零息回购债券。公司以折价方式发行债券,债券存续期间不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到期可按面值赎回,也可转换成股票。以发行债券所得现金协议回购并注销部分国有股。零息回购转债是集回购、零息债券、可转换债券于一身的组合工具,能实现国有股按预期比例减持的目标。

国有范文篇2

当前,全球经济、信息的一体化发展,使得国家的经济建设成为了促进国家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基本是为了帮助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最大化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已经在目前初步形成,主要覆盖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有着一定的优势。首先,具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它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代表,是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有权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并有权通过诸多种方式行使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其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成立,也架起了联络国有资产委员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桥梁,也是确保“政企分离”的有效屏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一个由特殊企业法人管理并经由国家所授权经营的一个特殊机构,是国家制定决策等出资者权力的代表,根据相关规定可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国家企业的资本运营和产权的行使,它直接担负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责任使命,这就决定了其必须要强化管理机制,通过加强监管来提升约束力。最后一个层面,就是国有控股、参股或独资企业。从制度的角度来说,国有资产可以通过授权为企业所用,但需要依法运行并且需要自负盈亏,也就是说,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减负来帮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任务,需要按照产权的关系和相关的效益原则来成立实体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占用国有资产的企业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关系并不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资产经营公司只是履行出资者的权利,为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占用进行授权,以此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已经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是本文认为仍然具有很大空间需要加强与完善,很多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失,致使经营管理出现空挡,自主权的泛滥致使很大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并且在注重企业效益的目标之上,更加需要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只有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控制力度,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

当前的形势下,很多国有企业都出现较为严重的亏损,资产负债率也呈现走高趋势,大量的不良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率较高,总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均出于国有企业本身管理不当所造成,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决策的失误致使企业扩张极其盲目

很多国有企业在投资之前都严重缺乏可行性的正确决策,致使出现一些重大的失误使企业的资产严重受损。甚至有些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还未完成,就中途下马,所投资金基本“覆水难收”,另有资产出现闲置情况,再者就是企业的经营人独断独行,为了推进企业效益不顾自身情况进行盲目投资,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便成为难以挽回的严重情况。

(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不善致使风险加大

很多国有企业忽视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企业的账目也基本成为了一张白纸,由不良风气造成的存货丢失现象屡禁不止,待到需要时才发现企业内部会计资产已经来不及弥补。另外,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控制均是以企业内部的数据为准,其中包括企业维持运营的担保和借款数据等等,也正是这些资产加大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风险,引发了一些责任比如连带效应等,不知不觉将企业的运营情况推向了尴尬的境地。

(三)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

经济效益的考核可以说是当前所有企业的重中之重,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考核往往会出现一些漏洞,以至经济效益考核缺乏公正性,长此以往将会严重的制约着企业的实际发展。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实行效益考核时,通常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在上报财务状况时,存在着虚假报账、坏账的现象,企业经营的损益得不到正确的反映,势必将会引发更大的损失。

(四)违规经营造成的损失

关于违规经营的实例,实际上在目前的很多国有企业中均存在,比如有一些企业并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的资格,却违规进行放贷,因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没有专业的人才,致使其只能依靠模仿来通过协议实现业务的运行,由此可见由此引发的风险,国有企业资金的损失也便因此难以挽回。

三、强化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通过完善会计管理保障决策信息的真实

会计信息透明度对决策信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内部结构特征、股权结构这两方面,因此就要重点研究如何降低成本的一系列问题。既然国有企业规模的大小是影响成本的要素之一,那么规模过大或者过小的国有企业都会增加成本,造成所有人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会计信息透明度更低。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能够促使董事会履行其对管理者的监督职能,规避经理人的投机倒把行为。针对这样的问题,只有从加强监管力度的角度来保障会计管理的规范性。一般国有企业董事会中均有较多的外部董事,能使董事会更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和限制管理者的投机取巧行为。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和董事会中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等因素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影响会计信息透明程度。因此要从国有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共同入手,全面完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治理中杜绝一切有悖于公司发展的行为,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加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最大化保障决策的有效性,避免盲目扩张。

(二)通过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机制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说,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离不开财务管理,因此,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制度是任何工作中的管理依据,没有健全的制度,有效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也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监督、预算管理、财务活动分析、利润的分配等等,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执行力。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为了将企业内部所有的资金活动等流程标准化、统一化,要涉及到风险的辨识、评估、分析和监测等各个环节,并要保证在所有环节中必须由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人员的参与,通过部门或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干预和制约来确保风险管理制度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最大化降低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风险而为国有企业资产带来的一切损失。

(三)建立完善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制度是任何工作中的管理依据,没有健全的制度,有效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国有企业对于各项指标的考核也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国有企业内部资产的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环节流程对各个部门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的审计并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企业各个部门的监督,保证考核指标的科学性。针对当前经济效益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必须要对各项管理秩序进行严格的规范。企业管理层要确保综合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真实性,将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覆盖并通过财务管理的方式予以呈现,这就需要企业严格按照相关准则及相关制度来构建科学化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并保证财务核算的规范化,这样才能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化提供保障。

(四)通过强化监管确保经营的规范化

国有企业应当明确内部控制部门的重要地位,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团队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强化监控力度,保证各部门的配合。内部控制部门要确保风险防控人员的权威,这样才能保证风险控制工作进展的顺利,使得风险控制工作体现其价值,并以此作为标准来保障企业内部经营的规范化。首先要加强对企业法人的监控,杜绝一些独断专行等不良行为;其次要加强各个部门的监管,建立相互的牵制,落实责任制;第三要强化关键岗位人员的把控,杜绝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国有范文篇3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项决定对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规范证券市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股市陷入僵局,各种利好政策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其原因是市场的分隔产生了过度投机,而市场的分隔是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制度安排不合理所致。人为锁定的占股本总量近70%的国有股、法人股、转配股等不予流通,而数量较少的社会公众流通股被人为炒作,其价格已严重背离了价值,股票价格并不反映公司价值,仅是符号的炒作。当前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投机风险较大,此时出台利好政策以维持目前态势或促其上扬是非常艰难的,因此造成了目前的僵持局面。同时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市场约束、评价、监督功能失效,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低下,市场结构性缺陷突出。因此,如何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成为制约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家已提出采取配售国有股的方案,申能、云天化两公司提出采用回购方案来减持国有股的试点,解决国有股、法人股流通问题的序幕已经拉开。采用以上两方案只能解决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多数公司不能满足配售及回购条件),更多的国有股、法人股仍等待解决,需要积极探索寻求其它的途径,本文就各种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回购回购是指上市公司购回国家股东持有的本公司股票,然后注销,可达到国有股减持的目的。

最近云天化和申能股份相继公告了其股票回购方案,这些拟进行股票回购方案的公司,其特点是1、股本结构不符合《公司法》有关“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社会公众股比例须在15%以上的要求”,如申能股份公司其国有股占80.25%,公众股占9.53%;其次,公司目前有足够多的现金余额且暂无项目可投,公司每年均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其三回购价格一般略高于每股净资产值,回购数量较大,如申能以2.51元/股回购10亿国家股。

一般来说,只要公司有足够多的现金余额,均可进行股票回购,这亦是股利分配的形式之一。

对投资者来说,股票回购后注销,因总股本的减少,可大大提高每股收益,公司内在价值上升,使市盈率降低,拓展股价上升空间。对二级市场不构成扩容压力,也不争夺市场资金。对国家来说,当初以1元/股认购股份,现以高于净资产值的价格出售,既达到减持退出的目的,获取到宝贵的资金,又使国有资产得到增值。

对上市公司来说,由于消耗了大量现金,会对公司的发展后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公司经营现金流量稳定,股票回购后不对正常的经营产生影响,就可以进行回购。帐上过多的现金对经营者是一个压力,对投资者是一分担心,担心公司的资金使用不当。多余现金通过股票回购形式回赠股东,这亦是国外通行的做法。一旦公司有好的项目需要投资时可及时融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股东利益最大化。

配售10月27日出台的配售国有股的试点方案,在市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试点方案确定今年内将选择两家企业进行试点,并把配售金额限制在5亿元以内。配售其实就是国有股东向特定投资人转让,按国际惯例,老股东有优先受让股份的权利,因此国有股转让的对象应是原有的个人股东及部分机构投资人。

采用配售方法减持国有股对国有股东来说可谓好处多多。首先,通过配售,国家可以及时套现资金。其次由于配售价格高于净资产值,国有资产得到增值。

由于转让价格在每股净资产之上,10倍市盈率以下,对老股东来说以低于目前市场价格的成本获得新的股份,而公司总股本及每股收益未变。老股东能够以每股更低的价格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另一方面,按国际惯例来看,相当于公司的库藏股减少,流通股本增加,对二级市场构成扩容压力,对二级市场构成资金争夺,流通股价格会因此而下降。老股东相当于是在低位补仓,摊薄成本。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多数已在高位满仓套牢,很难再有资金低位补仓。对二级市场来讲,配售后,由于市盈率的下降,而每股收益未变,拓展了价格上升空间,既减少了个股的投资风险,又有利于个股的炒作。

股权转债权我们知道,总资产=负债+权益,在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可将部分权益转为负债,这种方法可作为国有股减持的途径之一。

在上市之前,企业是国有的,即是国有资产=国有负债+国有权益。国有权益是国家对企业的早期资本投入及其后的拔款投资所形成的,国有负债是国家对企业采取拔改贷后所形成的。作为同一主体,国有权益与国有负债之间界限模糊,人为划定。若是以企业为独立投资主体,国家退出,那么国有独资企业所有的资产均可认为是对国家的负债。若以国家占30%为界限,另外70%均为负债。因此,国有权益与国有负债之间存在转换的可行性,有些企业可以进行债转股,有些企业可以股转债。目前正在进行的为解救国有企业而进行的债转股,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上市、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以及已上市企业的控股公司(企业在上市之初将债务剥离甩给了集团公司)。

有些上市公司可进行股转债,这些公司应该是偿债能力较强,经营现金流稳定,资产负债比率较低。转债比例由公司根据自身情况而定,目的是使公司资本结构在股转债后更趋优化合理。这些债务既可以分期偿还,亦可以以可转债券形式上市交易,按照国有股本→债务→可转换债券→流通股本的形式转换。

企业上市之前进行了资产及债务的重组,经营性资产基本上进行了评估增值,根据资产=国有负债+国有权益,国有权益已增值。若调整国有负债与国有权益的比例,将增值后的部分权益转为负债,亦相当于负债扩大了,国有资产仍得到保值增值。

对企业来说,虽然负债增加了,但只要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量稳定,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债务的增加不致于严重影响正常的经营,就可以采用股转债的形式。利用举债来回购股本在国外亦有此做法,因为举债的筹资成本比股票的筹资成本低,通过股转债,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使股东利益最大化。股转债后,总股本及净资产减少,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将会提高,市盈率下降。对二级市场而言,股票投资价值上升,既不构成扩容压力,也不争夺市场资金,对股票投资者是有利的。这种方法适用于素质较好的少数公司。

缩股由于企业在上市之初,资产普遍进行了评估增值。股份化时有些公司按66.7%的比例进行了缩股,有些并未缩股。向社会公众发行的新股价格一般都在14倍市盈率以上,而国有股以1元/股的成本享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对于普通股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国家股按照当初的发行价进行并股,使国家股的每股价格与发行价一样。缩股之后,国家股的数量减少了,但每股含金量提高了。缩股之后的国家股、法人股均可上市流通,为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可以向战略投资者及一般法人投资者上网发售,亦可发行成立一个类似于香港盈富基金形式的国家战略投资基金,将国有股并股后,按当初的发行价转由战略投资基金持有,基金根据市场情况提前公布减持数量,以调节市场的投机气氛。这样做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国有股及法人流通的问题,不会对二级市场产生冲击,今后市场按其自身规律运行,不再因市场分隔而产生过度投机,市场效率将大大提高。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目前,我国已有1007家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数2846亿股,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约1927亿股,占67.8%,可流通股本919亿股,占32.2%,平均每股净资产约为2元,按平均发行价5元计算,平均缩股比例为2.5:1。缩股之后,国家股及法人股为770亿股,按平均5元价格出售,需要承接资金3850亿元。从香港盈富基金的发行情况看,国家发起成立一个4000亿元规模的战略投资基金是完全可行的。战略投资基金可向个人、企业、机构、保险公司及海外发行。发行价格根据市场认购情况来定,建议定在1.5元/每基金单位左右,发行之后可选择在深沪及香港同时上市。

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及法人股必须以缩股后的价格向战略投资基金出售,不得自行向二级市场出售。战略投资基金持有的国家股及法人股在第一年不得出售,从第二年起必须提前6个月公布拟出售股票的种类及数量。缩股之后,国家可能会丧失部分公司的控股权,对有些公司也只能是相对控股,这正好可以使国家加速国有经济战线的收缩,调整经济结构,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由从量的控制上转向质的控制。国家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上市公司控股、参股,对某些行业、某些公司,国家若想退出,可以将股份全部出售给战略投资基金。若不想退出,则可以长期持有,保持相对控股。

采用这种方式对上市公司来说,总股本将大幅减少,每股收益大大提高,增强了公司未来的融资能力,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

对投资者来说,总股本大幅减少,每股收益大幅提高,意味着市盈率大幅下降,拓展了价格上升空间,对国有股东来说,股本虽然减少,但每股价格提高了,权益虽然减少,但资产的流动性快,资本价值增加了,有失有得。国家可以战略投资者的姿态长期持有股份,就如三九医药的战略投资者亦是与普通投资者同样的发行价格长期持有(一年以上)一样,亦可以向战略投资基金出售,国有资产并未流失。

拍卖近期上海强生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地拍卖了2.76万股转配股,上海强生的控股股东--强生集团以3.5元/股将2.76万股转配股悉数拿走,申达股份公司的法人股即将进行拍卖。

由此看来,拍卖亦可作为国有股减持的途径之一。

国有范文篇4

农场职工居民家庭总户数5819户,总人口17638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130470.4万元,人均纯收入27013元。最新统计数字中,低收入群体家庭217户,人口628人,分别占农场农庭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73%和3.56%;识别确认精准扶贫总户数19户,人口29人,分别占农场家庭总户数和总人口的0.32%和0.17%。从低收入群体和精准扶贫户的家庭情况看,缺乏劳动力、因疾病致贫占较大比重。217户低收入家庭中,经营不善亏损的致贫家庭41户,占总数的18.9%;患病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的家庭79户,占总数的36.4%;缺乏劳动力子女上学负担重的家庭46户,占总数的21.2%;以打工维持生活无固定收入的家庭51户,占总数的23.5%。上述贫困因素中,因病和缺乏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过半,共125户,占总数的57.6%。精准扶贫的19户特困家庭,均是由于家庭成员年龄普遍偏高,患病,缺乏劳动能力造成。

二、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1.低收入和精准扶贫家庭基数仍然较大,扶贫任务艰巨。从低收入和精准扶贫户及人口所占比例上看,低收入户217户628人,精准扶贫户19户29人,两项合计分别占农场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05%、3.73%。家庭劳动力人数少,身体状况差,劳动能力明显偏弱,是造成劳动就业困难经济收入低的主要原因。2.不参加养老保险和大病医保体系,患病就医缺乏经济保障。因为历史原因,一些职工在受自然灾害导致种植业经营亏损后,放弃了缴纳养老保险,形成断保、漏保的局面,也失去了参加医疗保险的机会。一部分职工子女和落户居民不参加灵活就业缴纳养老金和医保金,还有一部分人因年龄大,不附合参保条件。职工、居民不纳入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和医保体系,在患重大疾病时没有经济保障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和根源。3.观念落后,缺少技术服务引导和智力支撑。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引导,市场信息得不到良好运用。一是富余家庭劳动力没有“走出去”,造成劳动力浪费,影响了经济收入。二是对信息掌握不准,缺少服务引导,错失商机。三是利用“互联网+发展网络”营销效益不明显。因为缺少技术服务引导和智力支撑,职工居民不能享受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红利,错失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机遇。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建立扶贫工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体系,完善精准扶贫制度。进一步健全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建立各单位行政领导和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他管理人员分工负责、机关党员干部普遍参与的扶贫体系,健全精准扶贫目标考核制度,形成党员干部“一帮一”“二帮一”“N+1”的帮扶格局。2.加强政策引领,鼓励贫困家庭参与全民创业。一是制定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带动低收入群体和精准扶贫家庭利用自身资源参与全民创业,挖掘增收潜力。二是加大场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益性用工岗位,社区管理服务站、物业公司和公路管理服务站聘用工人时,优先照顾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三是倡导民营企业优先创造就业机会。四是发展非公有经济,鼓励贫困家庭以参股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增加经济收入。3.针对精准扶贫的特殊人群,创新帮扶措施。对精准扶贫户家庭中因病丧失劳动力的鳏寡老人,采用对其“抚养人”进行帮扶的办法,发展林下经济和沿七星河、挠力河进行特色养殖。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增加其“抚养人”的创收能力,从而使贫困家庭脱贫。4.发展围城经济,抓好职工居民的菜蓝子。农场在毗邻场区地段划拨165亩耕地,建设果蔬基地。建设大棚85栋,其中:葡萄棚24栋,蔬菜大棚56栋,暖棚5栋,每栋大棚占地550平方米。农场把大棚承包给低收入家庭和精准扶贫家庭,共50户。菜蓝子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职工居民吃上了放心菜,贫困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

四、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的思路和建议

国有范文篇5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项决定对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规范证券市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股市陷入僵局,各种利好政策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其原因是市场的分隔产生了过度投机,而市场的分隔是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制度安排不合理所致。人为锁定的占股本总量近70%的国有股、法人股、转配股等不予流通,而数量较少的社会公众流通股被人为炒作,其价格已严重背离了价值,股票价格并不反映公司价值,仅是符号的炒作。当前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投机风险较大,此时出台利好政策以维持目前态势或促其上扬是非常艰难的,因此造成了目前的僵持局面。同时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市场约束、评价、监督功能失效,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低下,市场结构性缺陷突出。因此,如何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成为制约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家已提出采取配售国有股的方案,申能、云天化两公司提出采用回购方案来减持国有股的试点,解决国有股、法人股流通问题的序幕已经拉开。采用以上两方案只能解决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多数公司不能满足配售及回购条件),更多的国有股、法人股仍等待解决,需要积极探索寻求其它的途径,本文就各种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回购回购是指上市公司购回国家股东持有的本公司股票,然后注销,可达到国有股减持的目的。

最近云天化和申能股份相继公告了其股票回购方案,这些拟进行股票回购方案的公司,其特点是1、股本结构不符合《公司法》有关“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社会公众股比例须在15%以上的要求”,如申能股份公司其国有股占80.25%,公众股占9.53%;其次,公司目前有足够多的现金余额且暂无项目可投,公司每年均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其三回购价格一般略高于每股净资产值,回购数量较大,如申能以2.51元/股回购10亿国家股。

一般来说,只要公司有足够多的现金余额,均可进行股票回购,这亦是股利分配的形式之一。

对投资者来说,股票回购后注销,因总股本的减少,可大大提高每股收益,公司内在价值上升,使市盈率降低,拓展股价上升空间。对二级市场不构成扩容压力,也不争夺市场资金。对国家来说,当初以1元/股认购股份,现以高于净资产值的价格出售,既达到减持退出的目的,获取到宝贵的资金,又使国有资产得到增值。

对上市公司来说,由于消耗了大量现金,会对公司的发展后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公司经营现金流量稳定,股票回购后不对正常的经营产生影响,就可以进行回购。帐上过多的现金对经营者是一个压力,对投资者是一分担心,担心公司的资金使用不当。多余现金通过股票回购形式回赠股东,这亦是国外通行的做法。一旦公司有好的项目需要投资时可及时融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股东利益最大化。

配售10月27日出台的配售国有股的试点方案,在市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试点方案确定今年内将选择两家企业进行试点,并把配售金额限制在5亿元以内。配售其实就是国有股东向特定投资人转让,按国际惯例,老股东有优先受让股份的权利,因此国有股转让的对象应是原有的个人股东及部分机构投资人。

采用配售方法减持国有股对国有股东来说可谓好处多多。首先,通过配售,国家可以及时套现资金。其次由于配售价格高于净资产值,国有资产得到增值。

由于转让价格在每股净资产之上,10倍市盈率以下,对老股东来说以低于目前市场价格的成本获得新的股份,而公司总股本及每股收益未变。老股东能够以每股更低的价格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另一方面,按国际惯例来看,相当于公司的库藏股减少,流通股本增加,对二级市场构成扩容压力,对二级市场构成资金争夺,流通股价格会因此而下降。老股东相当于是在低位补仓,摊薄成本。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多数已在高位满仓套牢,很难再有资金低位补仓。对二级市场来讲,配售后,由于市盈率的下降,而每股收益未变,拓展了价格上升空间,既减少了个股的投资风险,又有利于个股的炒作。

股权转债权我们知道,总资产=负债+权益,在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可将部分权益转为负债,这种方法可作为国有股减持的途径之一。

在上市之前,企业是国有的,即是国有资产=国有负债+国有权益。国有权益是国家对企业的早期资本投入及其后的拔款投资所形成的,国有负债是国家对企业采取拔改贷后所形成的。作为同一主体,国有权益与国有负债之间界限模糊,人为划定。若是以企业为独立投资主体,国家退出,那么国有独资企业所有的资产均可认为是对国家的负债。若以国家占30%为界限,另外70%均为负债。因此,国有权益与国有负债之间存在转换的可行性,有些企业可以进行债转股,有些企业可以股转债。目前正在进行的为解救国有企业而进行的债转股,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上市、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以及已上市企业的控股公司(企业在上市之初将债务剥离甩给了集团公司)。

有些上市公司可进行股转债,这些公司应该是偿债能力较强,经营现金流稳定,资产负债比率较低。转债比例由公司根据自身情况而定,目的是使公司资本结构在股转债后更趋优化合理。这些债务既可以分期偿还,亦可以以可转债券形式上市交易,按照国有股本→债务→可转换债券→流通股本的形式转换。

企业上市之前进行了资产及债务的重组,经营性资产基本上进行了评估增值,根据资产=国有负债+国有权益,国有权益已增值。若调整国有负债与国有权益的比例,将增值后的部分权益转为负债,亦相当于负债扩大了,国有资产仍得到保值增值。

对企业来说,虽然负债增加了,但只要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量稳定,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债务的增加不致于严重影响正常的经营,就可以采用股转债的形式。利用举债来回购股本在国外亦有此做法,因为举债的筹资成本比股票的筹资成本低,通过股转债,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使股东利益最大化。股转债后,总股本及净资产减少,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将会提高,市盈率下降。对二级市场而言,股票投资价值上升,既不构成扩容压力,也不争夺市场资金,对股票投资者是有利的。这种方法适用于素质较好的少数公司。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缩股由于企业在上市之初,资产普遍进行了评估增值。股份化时有些公司按66.7%的比例进行了缩股,有些并未缩股。向社会公众发行的新股价格一般都在14倍市盈率以上,而国有股以1元/股的成本享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对于普通股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国家股按照当初的发行价进行并股,使国家股的每股价格与发行价一样。缩股之后,国家股的数量减少了,但每股含金量提高了。缩股之后的国家股、法人股均可上市流通,为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可以向战略投资者及一般法人投资者上网发售,亦可发行成立一个类似于香港盈富基金形式的国家战略投资基金,将国有股并股后,按当初的发行价转由战略投资基金持有,基金根据市场情况提前公布减持数量,以调节市场的投机气氛。这样做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国有股及法人流通的问题,不会对二级市场产生冲击,今后市场按其自身规律运行,不再因市场分隔而产生过度投机,市场效率将大大提高。

目前,我国已有1007家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数2846亿股,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约1927亿股,占67.8%,可流通股本919亿股,占32.2%,平均每股净资产约为2元,按平均发行价5元计算,平均缩股比例为2.5:1。缩股之后,国家股及法人股为770亿股,按平均5元价格出售,需要承接资金3850亿元。从香港盈富基金的发行情况看,国家发起成立一个4000亿元规模的战略投资基金是完全可行的。战略投资基金可向个人、企业、机构、保险公司及海外发行。发行价格根据市场认购情况来定,建议定在1.5元/每基金单位左右,发行之后可选择在深沪及香港同时上市。

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及法人股必须以缩股后的价格向战略投资基金出售,不得自行向二级市场出售。战略投资基金持有的国家股及法人股在第一年不得出售,从第二年起必须提前6个月公布拟出售股票的种类及数量。缩股之后,国家可能会丧失部分公司的控股权,对有些公司也只能是相对控股,这正好可以使国家加速国有经济战线的收缩,调整经济结构,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由从量的控制上转向质的控制。国家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上市公司控股、参股,对某些行业、某些公司,国家若想退出,可以将股份全部出售给战略投资基金。若不想退出,则可以长期持有,保持相对控股。

采用这种方式对上市公司来说,总股本将大幅减少,每股收益大大提高,增强了公司未来的融资能力,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

对投资者来说,总股本大幅减少,每股收益大幅提高,意味着市盈率大幅下降,拓展了价格上升空间,对国有股东来说,股本虽然减少,但每股价格提高了,权益虽然减少,但资产的流动性快,资本价值增加了,有失有得。国家可以战略投资者的姿态长期持有股份,就如三九医药的战略投资者亦是与普通投资者同样的发行价格长期持有(一年以上)一样,亦可以向战略投资基金出售,国有资产并未流失。

拍卖近期上海强生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地拍卖了2.76万股转配股,上海强生的控股股东--强生集团以3.5元/股将2.76万股转配股悉数拿走,申达股份公司的法人股即将进行拍卖。

由此看来,拍卖亦可作为国有股减持的途径之一。

国有范文篇6

一、统一思想,着眼全局,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是工会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市委八届五次全委会要求,我市加快股份制改造的力度,加快新一轮的嫁接改造调整,加快工业战略东移的步伐,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并购重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定位。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战略任务。推进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是工会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各级工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企业改制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改制,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坚持依照法规政策和依靠职工群众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职工承受程度相统一,坚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统一,坚持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工会工作正常运转和同步加强。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并列入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以更有效的途径,更务实的手段,更好的服务水平,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工会工作。

二、教育引导职工理解、支持和投身改革,切实做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

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行政),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制企业的实际,认真组织职工群众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认清企业改制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是搞活企业和发展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要发挥工会工作的优势,了解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切实转变择业观念,正确认识改革改制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出现的暂时困难,增强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正确理解改革、热情支持改革、广泛参与改革,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上来,为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协助党政组织切实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队伍稳定工作。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反映。要积极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调解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因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积极协助党政组织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和疏导稳定工作。

三、加强源头参与,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

各级工会要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企业改制工作,主动协助政府(行政)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依照国务院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健康、有序地推进企业改制。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源头参与,上级工会要加强工作协调,保证各级工会主席进入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的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各级工会干部进入改制工作机构,保证各级工会参与改制工作的全过程。对于涉及本区域和本行业改制工作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各区县工会和局、总公司工会要通过“三方会议制度”和“与政府(行政)的联席会制度”做到积极参与和及时沟通。

各级工会要加强对有关改制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取得参与企业改制的主动权。改制企业的工会要坚持召开职代会向上级工会报告制度。上级工会要加强对改制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指导,对召开职代会的议题、议程和议案要及时进行审查,并提出指导意见,做到逢改必参、逢改必到。对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分流安置方案要努力争取会同党政有关部门进行联审。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要积极协助政府和改制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要积极协助政府和改制企业关心和帮助解决劳动模范的生活困难问题,妥善解决工伤、患职业病职工以及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四、积极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平等协商制度的作用。

改制企业要充分发挥平等协商制度在依法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在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前必须要经过平等协商。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中处理劳动关系的有关规定,应重点协商以下内容:

1、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及支付方法;

2、清偿改制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集资款等;

3、企业改制后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的接续;

4、从原单位分流进入改制企业的职工如何变更或重新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5、改制企业分流安置职工的资金落实情况。

五、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国有企业改制必须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除了要严格审批、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交易管理、定价管理等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之外,还要严格履行职工民主程序,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需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根据《集体企业条例》规定,集体企业上述方案须提交职代会审议决定)。

企业改制方案应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处置和财务审计情况、改制形式、改制后的资本结构和发展前景等。职工安置方案应包括,企业裁员、职工分流安排、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清偿和各项社会保险接续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重大问题。方案中应明确,从原主体企业分流进入改制后企业的职工应变更或重新签订3年以上的劳动合同。企业改制涉及职工持股和建立职工持股会的,应遵照天津市有关规定的条件实施,其方案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的要求,企业改制的上述问题不实行厂务公开,不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的,不应实施和视为无效。向政府有关部门报批的企业改制文件中应包括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

改制企业要事先做好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整顿工作,严格履行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程序。生产经营基本正常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超过届期的要及时换届改选。换届改选困难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可提出申请,做延期换届处理。职工代表缺员的要及时进行补选。有下岗职工的企业,职工代表中应有一定数量的下岗职工代表。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应在职工代表大会正式审议前发至职工代表预审,并召开不同类型职工的座谈会,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必须达到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定有效人数。结合企业实际,在充分酝酿,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职工代表大会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或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召集职工有困难的长期停产企业,可采取分组审议,统一计票的方式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进行表决的赞成票必须占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方为有效通过。改制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包括上述内容的具体方案,应报请同级党委决定,并向上级工会报告。

六、切实加强民主监督,保证企业改制健康顺利进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文件明确规定:企业改制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得逃废、悬空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的债权,不得损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严禁参与收购本企业国有产权的经营者自卖自买国有产权;评估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的机构必须具备评估资格;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责任的,不得参与收购本企业国有产权;不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企业领导人员、中介机构人员利用改制之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违规操作,转移、侵占、侵吞国有资产。并要求加大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重要事项通报制度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要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违纪违法案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各级工会组织要在改制企业广泛宣传有关的法规和政策,特别是上述有关规定,发动职工群众加强对改制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改制企业必须坚持改制政策、改制方案、程序步骤、职工安置、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以及资产处置、股权分配等重大事项,向职工公开。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企业改制方案,也必须向职工群众公开,避免“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切实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切实保证职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清偿、社会保险、安置就业等经济利益问题按照政策兑现。对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工会和其他各种合法途径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举报,促进企业改制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国有范文篇7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组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一系列重要原则。根据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此后,国务院实施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国资委的设立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大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

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目前全国290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中已有1464家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中48%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一批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管理创新。国务院国资委选择上海宝钢集团等7家中央企业进行了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试点,在28家中央企业开展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的试点。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二是推进企业调整重组,积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到2004年底,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有20组41户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促进了中央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地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战略定位,加大了对国有企业重组和调整的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2004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有15家,其中内地的14家企业都是国有企业。

三是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稳步推进困难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改制,企业经营机制得到了转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困难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中,已有一半以上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省市国有企业中历史遗留的结构性矛盾已基本消化完毕,从2004年开始停止实施政策性破产,全面转向依法破产。

四是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2004年,中石油、中石化、东风汽车三大集团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分离中央企业办社会职能,对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这一工作将扩大到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有办社会职能的中央企业。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一批先行改制分流的企业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五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国务院国资委和省级国资委相继组建,到今年4月初,58%的市(地)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以《条例》为基础,由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制定了业绩考核、产权管理、规范改制、清产核资等11个规章和27个规范性文件,对涉及国有资产监管的257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了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各地国资委也逐步开展了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与此相配套,开展了清产核资,对企业负责人薪酬进行了初步规范。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进一步加强,强化企业财务监督,加强了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一些地方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已经得到显现。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支柱和骨干作用。据快报统计,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3.18万户,资产总额10.16万亿元,销售收入7.15万亿元,实现利润5312亿元,上缴税金5364亿元。企业户数只占全部21.95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4.5%,资产总额占52%,销售收入占38%,实现利润占46.8%,上缴税金占60.5%。二是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据快报统计,2004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279.6亿元,同比增长48.2%。中央企业实现利润4784.6亿元,同比增长57.6%;上缴税金4285.6亿元,同比增长27%;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较好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中央多年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1998年到2000年,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攻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扭转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的被动局面,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二是近年来中央采取及时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更加注重依靠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实现利润增长。四是组建各级国资委,出资人职责逐步到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进一步明确,经营责任得到落实,对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国资委的重大决策是十分必要、非常及时的。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改革虽然有了新的进展,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有不小的差距;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经营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中价格上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解决企业历史欠账、分离办社会职能方面虽然有了新的进展,但减轻企业负担、劣势企业关闭破产等方面的任务仍然艰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虽然初步建立,但真正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做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我们要抓住总体经济形势较好的机遇,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资产监管中各方面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随着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加大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力度,加强了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国有资产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了保值增值。但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也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此,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多次做出明确指示,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一)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总体上讲,在国有企业改革调整过程中,国有资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3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商企业资产总额19.7万亿元,比1998年增长45.9%;净资产8.36万亿元,比1998年增长60.5%。截至2004年底,中央企业总资产9.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净资产3.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所有者权益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但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也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1、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

一是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过去,不少企业转让国有产权采取一对一协商方式,不公开、不透明、不进场、不竞价,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进场与不进场、竞价与不竞价,结果大不一样。如云南省下关茶厂2003年拟以3000万元的资产评估价协议转让国有产权,而对方不接受,2004年进入产权交易中心拍卖,成交价达8100万元。

二是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经营者处于主导地位,自卖自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缺乏保障;有的以拟收购的国有产权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作为其融资的担保,既侵犯了国有资产的权益,又将风险转嫁给了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有的经营者人为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甚至利用不法手段虚构虚增成本和债务,转移隐藏资产,侵吞国有资产。如深圳市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原董事长,通过关联交易将企业资产转移隐藏到控股企业中,以降低管理层收购的价格,后被严肃查处。2003年黑龙江乳业集团的管理层拟受让国有产权,从方案制订到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聘请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管理层均起主导作用,无形资产不计,债务不担,以不到1000万元低价自卖自买。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经过规范运作,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举牌竞拍,在承担全部债务的前提下,以7900万元成交。

三是内外勾结,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如重庆市某区一家价值5000万元的国有企业改制,被中介机构低估为400万元,最后以200万元就出售了。经该市有关部门查处,原企业负责人与当地政府两个部门的个别领导及中介机构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其个人在改制后的企业中占80%的股份。广东省番禺市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方股权转让,中介机构评估净资产仅为2.3亿元,在广州市产权交易所的监管下,该中介机构承认评估结果是“技术性错误”,中方股权实际交易价达4.5亿元。

四是把职工经济补偿金等费用从转让国有净资产的价款中预先扣除,压低了产权转让价格。扣除的职工经济补偿金等费用或对应价值的资产并不立即付给或明确给职工,而是通过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方式,把这些净资产留给受让方无偿占用。

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不到位,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二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法规规章不健全不完善。

2、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有效防止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中国有资产流失,在积极推进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立、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同时,已从规章制度建设入手,加大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工作的力度。

第一,总结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中的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规范性的规章和政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3年底出台了两个规范性文件,一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对国有企业改制方案批准、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交易管理、定价管理、转让价款管理、债权人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等9个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明确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并对交易的各个环节作出了规定。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两个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国有产权合理流动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第二,开展对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在地方自查的基础上,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国资委会同财政部、监察部、工商总局组成7个督查组,对15个省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转让情况进行了督查。各地纪检监察部门查处了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中的违法违纪案件。广东省2001年以来共查处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违法违纪案件36件,涉案金额3.32亿元;江苏省2000年以来共查处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违法违纪案件29件,涉案金额6317万元;黑龙江省2003年以来查处和纠正了7户企业在改制和产权转让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第三,加快产权交易机构建设,加强对产权交易的监管。国务院国资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规范性评审,选择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家产权交易中心作为从事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的指定机构。各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也都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要求选定从事本地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机构,出台规范产权交易的规章,切实执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进场交易的规定。据各地提供的数据,2004年,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进场交易率为85%,转让成交价比资产评估值平均溢价10%左右。

3、进一步防止在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措施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还存在着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得力、不到位的现象,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在改制中特别是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不能适应国有产权转让进市场交易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推进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法规规章。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关于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有关问题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对管理层出资受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条件、范围等进行了界定。(1)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不向管理层转让,中小型企业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立或政府已经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主体的情况下可以探索。(2)企业负责人参与受让本企业国有产权的,要进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审计,对经营业绩下降负有直接责任的,不得受让本企业的国有产权。(3)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应由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进行,管理层不得参与。(4)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必须进入经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管理层应当与其他拟受让方平等竞买。产权转让公告中的受让条件不得含有为管理层设定的排他性条款。(5)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将职工安置费等有关费用从净资产中抵扣(国家另有规定除外);不得以任何名义压低国有产权转让价格。(6)管理层受让企业国有产权时,不得向包括转让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融资,不得以这些企业的国有产权或资产为管理层融资提供担保、抵押、质押、贴现等。国务院国资委还将出台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意见。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并制度化。今年将在全国继续开展监督检查,三季度由各省(区、市)自查自纠,四季度由国务院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督查,重点督查市(地)所属改制企业。今后每年都要开展监督检查,总结、宣传和推广规范改制和产权转让的经验与做法,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对产权交易机构所从事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规范交易制度,完善交易规则,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此外,对于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问题,最近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违规越权炒作石油指数期权,造成5.4亿美元巨额亏空,在国内外造成了重大影响。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认真汲取教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企业高风险业务监控,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目前正在对中央企业从事的高风险业务进行摸底调查,避免企业盲目进入高危区域。同时,积极研究并争取尽快出台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重要子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企业负责人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办法。待中航油事件的责任调查清楚后,将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关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问题

做好改制和关闭破产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切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在财政上给予了必要的支持,总体上情况是比较好的。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工作力度加大,职工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这里面有部分企业在改制和关闭破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有工作不深入细致,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标准偏低以及现行政策不统一、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

为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去年国务院国资委会同监察部、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落实中央有关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政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项治理,重点检查2000年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组改制和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共涉及企业32417户,职工1070万人。

从专项治理的情况看,中央的有关政策基本得到落实,职工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护。为确保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一支素质较高的队伍,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各地在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中,努力做到按政策和程序办事,依法规范推进企业改革,保障职工对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的表决权。为确保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各地通过企业自筹、部门支持、政府兜底等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2000年以来,各地为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筹措资金1156亿元,占所需资金的92%。同时,各地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1998年到2004年,全国累计下岗职工2818万人,其中进中心2400多万人;累计出中心2200多万人,其中1800多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

同时,在专项治理中也发现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些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规范、不透明,甚至方法简单粗暴,职工群众意见很大;一些企业的改制方案未提交职代会审议或得不到大多数职工代表的拥护就强行实施;有的改制企业职工经济补偿金不落实,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不偿还;有的改制企业强迫职工持股,不持股的职工就得离开企业自谋职业;个别地方政府挪用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经费,使职工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等等,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一些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大部分已资不抵债,资金筹集有限,没有能力安置职工;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技能单一,关闭破产的资源枯竭矿山和“三线”军工企业职工安置渠道窄,再就业比较困难。

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职工生活困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从制度上保证职工合法权益。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文件,要求改制方案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前,企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安置方案要包括分流安置职工、经济补偿金、劳动关系处理等内容,并经职代会通过后方可改制。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督促地方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门路,搞好就业服务,促进关闭破产的资源枯竭矿山和“三线”军工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是多方筹集资金,逐步解决困难地区、困难企业的改革成本问题;同时严肃财经纪律,确保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专款专用。

四是严格企业改制和关闭破产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核把关,促进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及时了解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并给予督促指导,防止一些地方和企业操作不规范、政策不落实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工作思路与措施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从2004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性;二是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到2010年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2005年是改革攻坚年,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着眼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围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将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当前的重点就是打好基础,加强监管。

一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加快完成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建工作,指导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完善工作程序,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探索不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市(地)和县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法规规章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确保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国有资产法》的起草工作。

二是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对于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在中央企业要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并将经营业绩考核与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收入分配办法,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薪酬与职工工资水平的比例,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

三是继续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方式。坚持和完善监事会制度,抓紧修订《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积极探索分类监督的有效形式,逐步从事后监督过渡到过程监督,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监督时效。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建立和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体系。积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四是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实施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措施,是深化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手段。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有关部门、企业、地方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二)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加快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和规范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中央企业的改革。

一是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积极引进境内外技术、管理和资金实力强,有市场、信誉高的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改制,实现境内外上市。

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中央企业中只有11户是按照《公司法》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大多是按《企业法》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实行的是总经理负责制。为了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层面上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了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董事会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引入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下面设立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建立以后,国务院国资委主要是依法选派董事,行使股东职权。今年要进一步扩大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董事会的试点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方式与途径,在两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开招聘范围,提高招聘层次,尝试公开招聘总经理。

三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继续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新机制。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促进再就业有机结合,将企业的辅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盘活,实现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使职工在转制企业中得到较好的安置。今年要继续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

(三)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制定规划,加强引导,推动企业的调整和重组。

一是研究提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行业规划,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研究提出国有资产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调整的目标、原则、重点和方向,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二是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国有大型企业进一步联合重组。进一步引导中央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做大主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国有范文篇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范围分类

加快本市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明晰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和投资运营模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由市场决定的国资进退,补充机制,全面优化本市国资布局。本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包括国资监管机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未与主管部门脱钩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后拟设立的国有企业。本市对上级上报的国有企业按照功能分类:属公共服务类型的企业有:市供水公司、市公汽公司,竞争类型的企业有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市小乔米业公司、市食品公司、市饮食服务公司、市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等。还有十几家未完全与行政事业单位脱钩的小型国有企业。

二、目前本市国资推进改革所做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公车用车制度改革的日常事务,为公车改制拍卖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按规定分三类情况:对本市进入拍卖程序的公务用车进行摸底排查。对外出租出借公务车借用,占用下层单位及其他单位,接受企业捐赠车辆;领导干部因工作变动借用,占用原单位公务用车;公车私挂。截止2015年7月8日,本市共清理实际上交车辆44辆,其中乡镇上交28辆,部门上交超编公车4辆,人大、政协上交12辆。对上述产权清晰,权属明确的车辆。委托正规鉴定评估机构评估后,按程序委托拍卖公司对处理的车辆进行公开拍卖,分三个批次对上述44车辆进行了拍卖,除3辆流拍卖外,其它41辆全部拍卖成交,拍卖金额280多万元全部上缴国库。经过这三批次的公车拍卖,为本市公车改革积累丰富的经验,使本市公务用车改革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有力地配合省政府刚刚出台车改方案执行,为方案的实施做好对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本市的公车改革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运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两房清理整治专项活动能否取得实效,整改落实工作为重中之重。根据全市各单位三定方案统计人员数2875人,而实际人数3521人,副科以上干部人数1427人。在这次办公用房清理过程中,共清理面积109708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面积80023平方米、附属用房面积14155平方米、出租面积15530平方米;结合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各单位三定方案人数核算本次应腾退43008平方米,已清理腾退面积2981平方米,统筹调剂15143平方米,已封存面积9354平方米,出租面积15530平方米。

三、探索新型的国有事业单位经营之路

对本市原血防医院、蒲纺医院进行托管,寻找有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合作对象,委托托管经营,对提高服务质量,对做大做强国有资产,有很大的帮助。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

国有范文篇9

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了解掌握企业国有资产营运等情况,建立全国国有资本金统计报告工作规范,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根据统一的报告格式和填报要求,编制上报的反映企业年度会计期间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企业国有资产营运基本情况的文件。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并依据规定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报备。

第五条凡占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在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要求,认真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如实反映本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及其营运情况。

第二章报告内容

第六条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由企业会计报表和国有资产营运分析报告两部分构成。

第七条企业会计报表按照国家财务会计统一规定由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表及相关附表构成。企业会计报表应当经过中介机构审计。

第八条国有资产营运分析报告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及营运情况进行分析说明的文件,具体包括:

(一)国有资产总量与分布结构;

(二)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分析;

(三)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五)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第三章编制范围

第九条应当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企业包括:由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能够编制完整会计报表的境内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十条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及投资收益依据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纳入国有投资单位的国有资产统计范围,原则上不单独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但对于重要参股企业,应当根据国有资产监管需要单独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重要参股企业的标准或者名单由相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定。

第十一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基本填报单位的级次为:大型企业(含大型企业集团)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各级子企业,第三级以下子企业并入第三级进行填报;中小型企业为第二级以上(含第二级)各级子企业,第二级以下子企业并入第二级进行填报。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组织做好总部及各级境内外子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编制工作,并编制集团或者总公司合并(汇总)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以全面反映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并与所属境内外子企业的分户国有资产统计数据一同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主管部门。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十三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范、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企业的财务关系或者产权关系分别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各有关部门应当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所监管企业的汇总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并与所监管企业的分户国有资产统计数据一同报送国务院国资委。

第十五条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全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二)统一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格式、编报要求和数据处理软件;

(三)负责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具体组织实施;

(四)负责收集、审核和汇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并向国务院报告全国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

(五)组织开展对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质量监控工作,并组织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编报质量的抽样核查。

第十六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负责本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指导下一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

(三)负责收集、审核、汇总本地区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本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

(四)负责向国务院国资委报送本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五)组织开展对本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质量的核查工作。

第十七条各有关部门在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负责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收集、审核、汇总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三)负责向国务院国资委报送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四)组织开展对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报告质量的核查工作。

第十八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并与国务院国资委建立相应工作联系。

第十九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相关数据资料的管理,做好归档整理、建档建库和保密管理等工作。

第五章编报规范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在全面清理核实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并做好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报告格式、内容、指标口径和操作软件,认真编制并按时上报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统一的编制要求,编制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不得虚报、漏报、瞒报和拒报,并按照财务关系或产权关系采取自下而上方式层层审核和汇总。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在认真做好总部及各级子企业分户报表编制范围与编制质量的审核工作基础上,编制集团或总公司合并报表,并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统一规定,做好合并范围和抵销事项的审核工作,对于未纳入范围和未抵销或者未充分抵销的事项应当单独说明。

第二十三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编制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企业财务会计等人员应当按照统一规定认真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如实反映本企业有关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营运信息。

第二十四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指导,对企业报送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各项内容进行规范性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编制范围是否全面完整;

(二)编制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符合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三)填报内容是否全面、真实;

(四)报表中相关指标之间、表间相关数据之间、分户数据与汇总数据之间、报表数据与计算机录入数据之间是否衔接一致。

第二十五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审核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各项数据资料的完整和真实。凡发现报表编制不符合规定,存在漏报、错报、虚报、瞒报以及相关数据不衔接等情况,应当要求有关企业立即纠正,并限期重报。

第二十六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采取自下而上、逐户审核、层层汇总方式收集上报。企业应当将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经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和报告编制人员签字并盖章后,于规定时间内上报。

第二十七条中央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应当遵守财务决算报告工作的相关规定。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八条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财务会计等人员编制和提供虚假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还应对企业负责人给予纪律处分;有犯罪嫌疑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对于玩忽职守、编制虚假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影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质量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还应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有犯罪嫌疑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工作组织不力或者不当,给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给予通报。

第三十一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总结工作,对在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七章附则

国有范文篇10

为做好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准确评价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0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及2011年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研究、布署2011年度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下面,我结合市国资委的工作安排,就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国资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以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国家政策法规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的国资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都曾专门听取我市国资监管工作汇报。市经委(国资委)三定方案中,专门设置国资管理办公室和三个国有企业监事会具体负责监管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程度。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阜政办[2011]70号),对加强和规范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防范国有资产营运风险,规范产权转让的行为等提供了法规依据。

2012年,市国资委将在去年工作开展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外派监督工作。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资产实施直接有效监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监督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行为,防治腐败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个主要形式。结合我市的实际,下一步由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向市属国有企业派出3个监事会。第一监事会负责监督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第二监事会负责监督建委口和交通系统国有企业,第三监事会负责监督农委口和商务办口国有企业。

(二)强化产权监督管理。国有产权转让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多发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做好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纠纷调处等产权管理的基础工作;二是要加强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重大资产处置行为,要严格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履行转让、批准程序,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透明交易;三是坚决查处企业改制中隐匿转移、侵占私吞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有序流动。

(三)加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业绩考核是实施国资监管的重要抓手,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出资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重要举措。市国资委将研究制定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依据绩效考核和评价结果,决定企业负责人的奖惩。制定并稳步推进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根据市情,合理调整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保持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与职工收入水平的合理分配。

(四)加强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工作。为切实履行出资人对国有资本的收益权,必须加强对企业国有资本的收益管理工作。具体操作分工中,国资委负责收益收缴的管理,财政部门负责收益收缴的监督和资金管理。国有资本收益纳入预算管理,由国资委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分配使用方案,用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收益的收缴可因企而宜,对困难企业可采取缓缴和减缴的灵活政策,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立我市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前提和基础。市国资委机构组建完成后,将尽快制定《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市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市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暂行办法》、《市市属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切合我市实际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

二、2010年度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情况

由于2010年的统计报表的数据处理软件加挂了与财政部《2010年度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数据提取与自动生成功能。我委主动与市财政局协商,并组织了有关人员具体学习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编制方法,重点学习了与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软件不一致的地方。在省国资委统计评价处的大力指导下,经过市县财政工作人员和有关企业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汇编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纳入汇编范围的国企117户较上年128户减少了11户。户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国企改革的力度,对部分企业实行破产、重组、合并、撤销、改制,国有资本大部分已退出竞争领域;二是部分基层小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处于停产状态不能编制完整的会计报表,按照要求这部分企业作歇业处理,不予编报。截止2010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从业人员14989人,实际发放工资总额1.13亿元。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6.24亿元,较上年资产总额42.56亿元,增加了13.68亿元,增值率32%;负债总额53.75亿元,较上年负债总额34.71亿元增加了19.04亿元,增加了54%;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49亿元,较上年度7.85亿元,减少了5.36亿元,减少了68%。

(二)2010年度经营业绩有所提高

2010年度,我市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税后净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经营业绩有所提高。全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93亿元,较上年90.26亿元增加了1.67亿元,增加了1%;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1亿元,较上年度12.43亿元,减少1.43亿元,减幅为11%;利润总额0.4亿元,较上年-0.9亿元,增加了1.3亿元,增幅为144%;税后净利0.27亿元,较上年度-1.09亿元,增长了1.36亿元,增幅为124%。从以上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市国有企业在2010年度经营业绩有大幅度的提升,很好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国有资本及权益锐减

2010年,年初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4.53亿元,本年度国有资本及权益增加0.78亿元,其中经营积累0.30亿元,本年度国有资本及权益减少7.21亿元,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为-1.89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锐减的主要原因:一是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本年度国有资本及权益减少2.33亿(该公司在2010年进行股改时所致,一方面股份公司的国有大股东――金种子集团以所持的部分股权偿还了其占用股份公司的资金,二方面股改时对流通股股东进行了配送股);二是种子酒总厂本年度国有资本(所有者权益)减少4.23亿元,调减原因是因为前期酒厂代为核算金种子集团的各项长期投资事项,06年10月份,金种子集团财务部成立,原来由酒厂垫付的投资及投资收益都剥离到金种子集团财务部帐上,所以导致长期投资减少4.04亿元,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减少4.07亿元。

(四)积极履行各项社会义务,构建和谐

2010年度,我市国有企业不但较好地实现了提高经营业绩的目标,而且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其中上缴国家各项税收及附加1.18亿元,为职工支付职工医药费467万元,支付职工住房费用32.61万元,缴纳各项保险5537万元。全年实际发放职工工资总额1.13亿元,提取职工福利费0.18亿元。以上这些指标反映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同时,也很好的履行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职责,从而也为构建和谐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企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010年度,我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1、企业获利能力显著提高。2010年,销售净利率为0.01%,比2005年销售净利率-1.21%,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10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为5%,较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11.53%,提高了16.53%。表明了我市国有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2、企业资产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反映国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2010年相对于2005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为1.64倍,2005年为1.57倍;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2.74倍,2005年为2.54倍。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周转速度明显加快,资产的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偿债能力有所减弱。从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看,企业资产负债率,2010年为95%,2005年为81.56%,说明了我市国有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弱,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2、企业发展潜力较小,形势严峻。从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来看,企业销售增长率,2010年为1%,2005年为25.18%,资本积累率2010年为-68%,2005年为12.78%,说明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潜力较弱。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我市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得到了加强,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锻炼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意识的企业家队伍。但是国企经营状况不佳的形势仍很严峻。

三、下一步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提高对国有资产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是国资委履行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职责的需要。总理在2003年2月24日十六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意见的说明》中明确指出:“今后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监督,主要由国资委负责,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多头监督问题”。《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35条也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其次,开展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了解国有资产分布与营运状况,是制定和贯彻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保值增值考核、绩效评价、业绩考核、收入分配、领导人考核等各项监管工作的评判依据。因此,国家和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国资委内设统计评价局,省国资委内设统计评价处,专门负责对所出资企业的财务监督和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

(二)加强对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做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是各单位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切实把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当作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按时保质完成2011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各项工作任务。

(三)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国资委、各市属企业要从国资监管大局出发,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资产关系制定工作方案,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体系,建立工作联系渠道,落实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任务。

(四)认真做好业务培训,准确掌握填报方法和要求。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我们法规与财务管理科的同志对填报要求做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回去后,希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做好报表内容、指标口径、填报方法、软件操作和报送方式的业务培训工作。对工作力量较薄弱的应做好重点帮促和指导,以推动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严格工作规范,统一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国资委、各市属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检查指导,按照市国资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布置、培训、填报、审核、汇总和上报等各项工作,确保编报质量。一是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的口径,在全面进行财产清查、债务债权确认等工作基础上认真组织做好年度财务决算,以确保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二是严格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内容、指标口径和操作软件等要求,如实编制、录入、汇总和上报报表,做到报表信息填报真实、准确,上报及时、完整。三是集团型企业应当按规定将各级子企业纳入合并范围,在充分抵销内部交易与内部往来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层层合并,编制集团公司合并报表。

(六)加强数据审核,确保编制质量。做好数据审核工作是提高国有资产统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在基层企业(单位)完成年终决算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审核工作。审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审核报表编报范围及内容是否齐全,填报内容是否真实,填报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报表编制要求;二是审核报表中相关指标之间、表间相关数据之间、分户数据与汇总数据之间、报表数据与计算机录入数据之间是否衔接一致;三是审核报表数据年度间的重大变动是否合理、真实;四是审核上报材料是否齐全和规范。凡发现报表编制不符合规定,存在漏报、错报以及相关数据不衔接等情况,应立即纠正,并限期重报。五是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