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3:22:51

发展

发展范文篇1

这次全市党建工作会议,是市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听取了专题汇报,并提出了重要意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部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举措,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00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100亿元,同比增长31%,工业经济总量已经突破500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同比增长19.2%;财政收入(不含省下划企业)350亿元,同比增长20%;市级外贸出口95亿美元,同比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到位内资220亿元,同比增长46.6%。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十五”计划目标。此外,我市在过去一年还获得了“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2004十大协调发展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等一系列桂冠。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拼搏的结果,凝结着全市党建工作部门和广大党务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一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大力弘扬“克难攻坚、争创一流、敢于负责、合力兴市”精神,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为杭州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市党建工作部门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组织、老干部、机关党建、党史研究和党校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比较突出的:一是以“三树一创”教育实践活动为主抓手,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二是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大规模开展干部轮训工作,已经对一半以上的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各类培训。其中,在市委党校开设的“领导干部讲坛”,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学教双方的一致好评。三是以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组织部(包括人才办)、老干部局、机关工委、党史研究室、党校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推动五支人才队伍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四是以落实中央“5+1”文件为契机,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合公选和公开招聘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五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试点成果运用和各项准备工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抗高温、抗缺电、抗台风以及各项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六是以加强效能建设、争创满意单位为主载体,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着力解决“办事难”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也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40多家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七是以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意见》为主题,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待遇,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老干部工作水平。八是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党史二卷的征编工作,着力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刚迈入的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党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原则意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就今年的党建工作,讲三个问题。

一、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分别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央的《决定》和省委、市委的《实施意见》,对于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具有总体性、根本性、长远性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清醒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使党的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在总体目标上相一致、在工作部署上相协调。

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五个以”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对半个多世纪执政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继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我们必须把“五个以”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牢牢把握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体现到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在认识上不断取得新的提高,在实践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就必须探索建立各级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努力回答好“为谁执政”和“靠谁执政”两大问题,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就必须大规模开展干部轮训,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克难攻坚、反对畏首畏尾,鼓励拼搏进取、反对坐而论道,鼓励创新创造、反对因循守旧,鼓励脚踏实地、反对急功近利,鼓励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努力建设“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各级干部队伍;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就必须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就必须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改革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把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明确了基本要求。《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即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科学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明确指出了我们党的执政使命,使执政能力建设成为贯通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重要连结点。按照“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我们就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自觉地把党的建设放到中心工作中去思考、去把握、去推动,更好地为全市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当前,从全国情况看,我们正处于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从全市情况看,年前召开的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对当前形势作出了发展黄金期、改革攻坚期和稳定关键期的基本判断。总而言之,我们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抓关键,关键在党。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按照市委作出的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加强地方党委、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三大主体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发展、服务发展和保证发展的能力,为我市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提供根本保证。

3、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明确了工作重点。《决定》提出了以“五个方面能力”为重点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制定了《贯彻实施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在57项重要举措中,与组织部、老干部局、机关工委、党史研究室和党校相关的有27项,尤其是组织部门,任务十分繁重,责任非常重大。省委和市委下发的《实施意见》,又分别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对党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党务部门更大的政治责任,明确了党务部门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我们必须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对已经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到认识清醒、领会深刻、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凡是需要改革深化的,比如扩大党内民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就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抓好试点、逐步推开;凡是属于提出的重大课题,比如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就要坚持调研先行、勇于创新,提出实用管用的对策举措;凡是属于需要配合协作的,比如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要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精诚合作,聚力攻关,切实以周全的工作部署、细致的任务分解、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成效,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做好2005年全市的党建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眼于提升执政本领、创新执政机制、扩大执政资源、夯实执政基础、优化执政形象,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和机关作风建设,全面落实老干部、党史研究和党校工作,为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目标,提供根本保证。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重点:

1、着眼于提升执政本领,大规模开展干部轮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要把“五个方面能力”的总体要求,具体化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就当前来讲,最为重要的举措,是大规模开展干部轮训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一要突出培训重点。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要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最近,市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了《关于对各级干部进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培训内容和具体安排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本地本部门的学习培训取得实效。二要提高培训质量。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一定要把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训,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紧密结合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正在研究的重大问题,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提高执政本领和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研究式培训、模拟式培训和菜单式培训,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讲坛”,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拓展培训渠道。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而且要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我们要总结运用近年来在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培训渠道,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备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和艰苦环境,在实践的磨炼中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主要渠道:一是下派。要继续从市直机关和城区抽调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要活动中挂职锻炼;继续从市、区县(市)和乡镇(街道)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农村担任工作指导员,到欠发达乡镇担任助理职务,使得年轻干部在最困难、最艰苦的环境中,得到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二是上挂。今年,要继续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中直机关挂职。此外,要加强对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上挂工作的综合协调,做到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加强服务,以进一步提高上挂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外派。要进一步加大与国际友好城市、香港特区政府互派公务员工作的力度,通过国外境外的工作锻炼,切实提高对外交往能力。要充分发挥外语培训基地的作用,继续选送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美国攻读MPA学位,以满足我市外向型干部的实际需要。四要整合培训资源。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按照“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集中办学、资源共享、降低成本”等要求,对各级党务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增强培训工作的合力。去年,我市总结推广桐庐县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成功经验,使得这项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年,要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市、区联合建校办学,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党校为主体的综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不断强化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各级党校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干部培训任务,切实提高科研教学水平,为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服务,为推进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在提高领导干部个体能力的同时,要着力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深入开展“三树一创”教育实践活动,使得各级领导班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以区、县(市)和部分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届中考核为契机,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调整、充实和优化领导班子。要按照《杭州市市管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进一步做好后备干部的推荐、考察、培养和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大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

2、着眼于改革执政机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机制。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积极支持改革,努力做好稳定干部思想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有所为的事情,一定要积极创新、努力实践,力争把改革执政机制的要求落到实处。

把改革执政机制的要求落实到干部工作中,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落实中央“5+1”文件精神为重点,建立健全干部的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着力解决“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等问题。一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把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上下结合、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探索的力度,抓紧建立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选准干部、用准干部、评准干部,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的重点是要以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为载体,建立政绩的社会化评价体系。这个方面,我市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并且得到了中组部的充分肯定。接下去,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延伸评价对象、完善评价方法、细化评价内容、用好评价成果,力求把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逐步转化为比较科学的政绩社会化评价体系。二要健全选拔任用机制。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切实加强对各地各单位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人和事。这个方面,重点是防止和杜绝“带病上岗”、“带病提职”问题。这里我强调一下中央和省委的七条要求:一是认真贯彻省委要求,全面执行省委组织部关于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差额考察等4项制度,规范推荐提名程序,从源头上防止“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的问题;二是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反映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且线索具体的,要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在没有查清之前,不要急于做出提拔使用的决定;三是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前,均要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四是对新提拔的干部均要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并进行任职谈话,尤其要对廉洁自律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五是干部提拔后,要进行跟踪考察了解,有重要来信举报或发现行为不检点的,要进行诫勉谈话或函询;六是对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发现有严重问题线索、不宜继续从事现岗位工作的,要先从该岗位上调整下来,视情况作出适当安排,同时进行核实;七是对“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的干部,要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确实存在用人失察失误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强调这些要求,并不是说我们存在这些问题,而是提醒大家,对这个问题,绝不能放松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违反规定。三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制。要认真贯彻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尤其要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这个方面,也要把握好五条规定:一是对“跑官要官”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拔使用,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二是对在民主推荐和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要坚决查处,已经提拔的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三是对受贿“卖官”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行贿“买官”的,也要一律先免去职务,再按规定处理;四是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予以纠正;五是凡本地本单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同样的,强调这个问题,也是为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确保我们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确保我们的组织部门进一步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

把改革执政机制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建设中,就是要进一步推进组织制度创新。要继续做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先搞试点,不要一哄而起,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认真总结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两推一选”的成功做法,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直接选举工作;要总结推广党员民主听证会、党员民主议事会、党员责任区、党务公开等做法,做到重大事务让党员先知道、重大决策让党员先讨论、重大任务让党员先行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切实保障党员权利。

3、着眼于扩大执政资源,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党的执政资源。党的执政资源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理论资源、群众资源和工作资源等等,其中就包括人才资源和老干部资源。我们必须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老干部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资源。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党的执政资源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以“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为总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重点要落实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各级党委要加强统一领导,组织部门要善于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要做到配合协作,共同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今年,要以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为重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体现民主,做到实用管用,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人才规划对于人才强市战略的宏观指导作用。二是制定落实政策。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有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研究起草了8个相关的配套政策。这些配套政策,涉及人才工作的三个环节,关系五支人才队伍的方方面面。对于1个《决定》和8个政策,各地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提升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杭州市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建设,继续实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356”培训工程,切实加强外语培训基地建设,滚动推进新世纪“131”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科技人员制度,抓紧筹建杭州市人才中介机构协会,积极构建各类服务平台,建立人才评价、引进、培训、使用和创业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整体水平。

老同志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党的执政资源。爱护老同志,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重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就是重视我们党执政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利用。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老干部“双先”表彰会议精神,按照同志的要求,“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全面落实市委〔2004〕7号文件精神,力争“让党委放心、让老同志满意”。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落实政治待遇,组织老同志深入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使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作用常在。要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切实解决离休干部的生活困难,规范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加强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确保离休干部安置到位、待遇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要尊重老同志的真诚愿望,鼓励和支持老同志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把社会需求和本人志趣结合起来,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4、着眼于夯实执政基础,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最近,中央召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王国平书记、我和于跃敏部长参加了会议,王国平书记还代表市委在大会发言,介绍了我市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市和区、县(市)领导班子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在各自的分会场,听取了曾庆红同志的动员报告,了解了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鉴于春节之前市委将召开会议作出专题部署,因此,我在今天主要提几点原则性要求。一要抓认识。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上来,统一到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上来,坚决克服种种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真正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今年全市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增强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这里我强调一句,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不重视,就是检验领导干部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和纪律意识的试金石,我们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二要抓开局。万事开头难。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局至关重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今年开始,党员先进性教育将分为3批依次展开,每个批次半年时间,一共一年半时间。第一批是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第二批是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第三批是农村。抓好开局,就是要切实抓好第一批的教育工作。作为第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主体的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管理者,肩负着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任。而且,这些单位的领导干部比较多,党员比例比较高,综合素质比较强。这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搞得如何,影响重大。搞好了,可以积累好的经验,对第二、三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产生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党政机关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抓好后面两批的工作。因此,参加第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更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力求取得实效。做到这一点,对各个党务部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组织部门,一定要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发挥参谋助手、牵头抓总和组织协调作用;作为老干部局,一定要加强协调和指导,提供支持和配合,确保党员老干部的先进性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作为机关工委,是第一批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抓好工作,切实承担起这一光荣任务,向市委、向党员、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党史研究部门,一定要在继续抓好党史二卷征编和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开展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出谋划策、提供教材、搞好服务;作为党校,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有效的宣讲教育服务。三要抓亮点。我市是全国19个试点单位之一,而且是唯一一个副省级的试点单位。在试点期间,我们坚持“规定动作抓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对上回答问题、对下解决问题”,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和省委交给我们的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我们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向全党铺开之际,我们应该运用试点经验、弘扬试点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争一流、争第一,力争出精品、出亮点,创造更多更为鲜活的工作经验,力争做到:面上的单位要抓得比试点单位更好,全市要抓得比非试点城市更好。四要抓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党员,但是又不仅仅是针对党员而言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四句话,也就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同时,要抓好结合、统筹兼顾、虚实结合、以虚促实,确保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具体地讲,一是要与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机制,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争取群众的真心拥护、真正支持、真情参与。二是要与促进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搭建有效载体,设计有限目标,把广大党员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促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来检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三是要与加强基层组织结合起来。要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把村级组织换届作为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社会稳定,确保换届顺利,确保“三个80%”的目标。要以“三级联创”、“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和“49100”帮扶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认真贯彻全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领头雁”工程建设为保证,以社区工作者轮训为基础,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要继续加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着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不断提高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干部,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服务,切实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着眼于优化执政形象,巩固机关效能建设成果,深入开展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执政党的作风,事关党的执政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我们要继续把机关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巩固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成果,扎实开展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优化党的执政形象。

关于机关效能建设。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今年开始,机关效能建设将从集中性活动转化为经常性工作,日常工作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虽然工作职责作了调整,但是组织部门和机关工委仍然要把机关效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做好巩固、深化和配合工作。一要巩固成果。过去一年,我们按照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的指导思想,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运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们要把这些行之有效的阶段性做法,转化为长期性举措,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要深化举措。比如理顺行政职能工作,是解决“办事难”的治本之策,也是我市机关效能建设的一大亮点。我们必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作为市本级,对于已经研究决定的72个职能交叉问题,要逐一下文实施,并在今后的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加以明确;对于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其他7个问题,也要本着成熟一个解决一个的原则,加大协调力度,逐步加以解决。作为各区、县(市)和市直机关,要着眼实际,着力解决本地本单位的职能交叉问题,着力破除影响机关效能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三要加强配合。各级组织部门和机关工委,都要支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为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作出努力。

关于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鉴于这项工作还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讲评和部署,所以今天不多讲了,这里只强调3个问题。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就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进一步增强争创满意单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今年,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评选方法调整不多。主要的调整是两个方面:第一,把达标线从72分调整为70分。因为评选活动已经开展了5年,尽管各单位的作风在不断改进、工作在不断进步,但是同时,遇到的困难在加大、面临的矛盾在增多。所以,市委考虑到进一步提升满意率的难度,为了减轻各单位的压力,决定把达标线适当降低。当然,降低达标线,并不是降低了创建满意单位的要求,各单位都要做到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第二,如果出现连续3年以上(含3年)被评为满意单位的情况,要同比增加满意单位名额,以充分调动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推进评选活动的健康持续深入开展。二要规范争创行为。规范争创行为,确保公平竞争,是评选活动的生命。现在,距离第五次评选工作已经为期不远,这里我再一次强调:在评选活动中,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范争创行为的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在媒体上刊登“政绩广告”,严禁在评选工作开始前夕,突击召开座谈会或发表征求意见,严禁各种形式的送礼拉票。如有禁不止,一经发现,要作出严肃处理,以确保评选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三要促进各项工作。要把评选活动作为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谋求民利的重要载体,尊重群众意见,主动查找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加大督查力度,促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解决,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确保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今年的党建工作,要事多、难事多、急事多。做好今年的党建工作,必须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抓,切实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工作落实到伟大工程里,把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体现到伟大事业中。

1、要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以责任制为重点的党要管党的制度。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地本部门的党建工作负总责。党委分管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协助党委书记全力抓好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党委的其他成员要根据职责和分工,尽职尽力抓好党建工作。

2、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的事业需要创造性思路,开拓性的工作需要开拓性举措。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创造,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具体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开拓创新和依法办事的关系,正确处理开拓创新和继承传统的关系,正确处理开拓创新和尊重实际的关系,把开拓创新建立在依法办事、继承传统和尊重实际的基础之上,在依法办事、继承传统和尊重实际中推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3、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提倡真抓、反对漂浮,反对应付,反对报喜不报忧,尤其是决不能开空头支票、搞纸上谈兵,决不能说过了就算做过了、做过了就算做好了。要提倡实干、反对清谈,抓工作一定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干一件,成一件。要提倡务实、反对形式,以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收到实效作为根本检验标准,不搞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4、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各个党务部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我们希望,组织部、老干部局、机关工委、党史研究室和党校等单位,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推进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发展范文篇2

首先,整合思想,统一认识。**煤矿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来自国有煤矿的、有企业破产买断或退休待退的、有外地来的农民协议工,还有当地的村民和通过各种人情关系进入矿上的。区队有矿管队、还有外包队,组成十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到矿上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想法各异。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严重的雇佣思想,“我就不是矿上的人,到这就是想挣点钱,干不成就走人、跳槽”,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大家缺乏了企业主人翁的意识。针对这种状况,为解决矿上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问题,必须先要整合各种思想,解决共同的认同问题。所以就引出一个问题:这就是到**矿来干什么?我认为:咱们到**矿一是要把矿发展好;二是要把安全管好;三是增加大家的收入。没有前两条,最后一条就实现不了。对外包队来说,在矿井的发展历程中,曾经也做出过很多贡献,现在矿井发展了,暂时还不可能完全取缔,但必须明确“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理念,否则,就不可能很好的合作。

第二,明确工作的切入点。“2.14”事故给**煤矿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如何扭转安全的被动局面,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提出今年的工作思路,这就是:安全切入抓管理,抓好管理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从抓好安全的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系统管好抓“三化”。系统管好就是要抓系统达标,杜绝重特大事故。“三化”就是指机械化、标准化、精细化。机械化就是要提高装备水平,随着综采面的安装试采,矿井已具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条件,落后的生产工艺将逐步被淘汰。标准化是煤矿的基础工作,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必经之路。针对**煤矿的实际,在今年的标准化工作中将按以下思路开展工作。

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使管理人员和区队骨干成为知标准、懂标准、能标准的标准化人。

2、抓好工作的推进。主要从这几个环节抓起:

a)选点。选择基础管理好的区队(或区队的某一方面)作为试点,抓出样板,以点带面,引导前进;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差的区队作为试点,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使其达标,从而增强区队搞好标准化的信心,推动前进。b)抓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开展“一队一品”等活动,划小考核单位,紧盯标准不放,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单项工程责任到人,唯一的事对应唯一的责任人。c)推广。就是要通过现场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推广,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d)编码。把所有达标的单位(一段巷道、一个硐室、一台设备等)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并进行编码对应到每个人名下,这是巩固成绩,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e)提升。在一定的基础上不断地消缺、完善、持续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选点→抓手→推广→编码

↑———提升←——∣

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模仿到本质的转变,由形似到神似的转变,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由结果到过程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要精、操作要细。管理方面,首先要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理顺管理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按照公司的要求,建立并实施三项制度,即三人连锁安全确认制、职工安全帐户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再次,逐步引进推广一些先进的精细管理手段,如“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定置编码等已开始在有关单位试点,同时,根据矿上的实际适当时候还要推出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操作方面,就是要求全矿各级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岗位技能标准,狠抓员工的良好的行为养成。

二是重点盯防抓责任。就是要做到唯一的事对应唯一的人。目前,我们的井下点多线长、人多面广,既有先进的生产工艺,也有落后的生产工艺。强化生产薄弱环节的盯防,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矿上加强了安监队伍的建设,对重点部位实施专人盯防,出台了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

三是个人自律抓培训。打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根据职工队伍的现实情况,将培训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安全教育培训,一部分是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做好班前十分钟安全教育;职工操作技能培训是今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全矿已开展了一周一课一题活动,个别区队还增加了培训的时间。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要求培训部门每月末上报下月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的授课人及培训讲义,并按培训计划进行检查,持之以恒,务必将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出实效。

第三、抓好成本控制。着重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就是从生产的源头抓起,优化设计,降低投入。

二是劳动组织的高效性。加强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减少用人;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做到工序安排严谨合理,集约生产提高效率。

三是材料消耗的合理性。本着安全实用的原则,严格控制材料成本,杜绝浪费。

发展范文篇3

丑有自然丑和艺术处理的丑之分,我们要探讨的丑是指的艺术行为里的丑。丑的定义不是单一的,并没有一个确实的定义,但肯定的是:丑与美相比较而存在。几乎没有一位美学家不把丑放在美面前,以美为前提来解释的。如奥古斯丁“美是绝对的而丑是相对的”;鲍母嘉通以“主体的感性认识的完善与不完善”界定美与丑;叔本华以“主体意志的客观化是否充分”界定美与丑;立普斯以“主体在对象中投射的感情是否有价值”界定美与丑;在苏格拉底那里,与功用目的相违背的便是丑;在休谟那里,不和谐的,引起人的不安和病感的便是丑的;等等,可以说有多少种美就有多少种丑。总之丑的本质与美一样是错综复杂的,可以说丑:“在一切方面都恰好和我们提出作为美的要素的那些品质相反。”

丑的本质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有不同的内涵。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是违反社会目的,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认识价值“误”相联系。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丑作为审美范畴,与美相对立,它是美的否定和反衬,是其悲、喜、崇高、滑稽等美感的组成因素。在美学范围之内丑可以定义为“指某种由于不协调、不匀称和不规则而引起非快感的令人厌恶的东西,也反映完美的缺失和不可能性。丑有别于畸形和不美”。丑的本质在于,对象以其形式状貌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的否定。艺术作品中的丑,可以形成审美价值。

二、“丑”的萌芽

中国文化早期的美丑观处在美丑善恶交混的混沌状态,是丑意识的萌芽。与西方相较,中国人更早领悟到美丑共存的辩证关系,先秦时就形成了对美和丑的独特认知。在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形成了不尚思辨而重视社会伦理感情的哲学基调,与此相联系,中国美学重视的不是实体和对象,强调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与冲突,因而中国美学的最高目标仍然是伦理性的善,对于美却不甚在乎,对于丑也就较能容忍,尤其是道家思想中,“得精神于陋形之里”、“齐美丑”等观点,决定了丑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命运。先秦典籍中多将丑作“醜”,许慎《说文解字》里解释为“醜,可恶也,从鬼,酉声。”从字义上说,丑与“鬼”相联系,这里透射出中国文化里的生命意识,丑是恶,它具有人生的负面价值。东汉王符《潜夫论·德化》中有“美考终而恶凶短折”,意思是长寿而终是美好的生命形态,而夭寿,凶死则是丑恶的人生了,这就把生命、生活和美丑观念联系在一起。

无论儒家还是道家的思想,都把形式的美丑与本质的善恶区分开来。从丑的内容来看,它既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不统一,又表现为对象的社会内涵对道德规范的违背。美丑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遍布宇宙的道才是绝对的;美丑不过是道的体化而已,只要与道通即是大美。

儒家的美丑观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相比之下,道家“以真为美”的美丑观更合乎美学的认识规律。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呈示出道家“体道为美”的主张:道是万物的本原,世间事物的美丑只不过是由道演化体变而来的具体形态,因而物体外表的美丑差别没有根本性的意义,美丑是相对的,而道是兼容美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化对丑的宽容态度。

在中国关于丑的概念最早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庄子的《庄子·秋水》中北海若曰:“今尔出于崖溪,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以大为美,以小为丑;在《齐物论》中就已经深刻地论述了美与丑的辩证关系:“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指出美丑的同一性;《知北游》中“臭腐化神奇,神奇化臭腐”则点明了美丑的转化。汉代刘安在《淮南子·说山训》中谈到:“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不求丑则有丑矣。”从美和丑的对立与比较中认识美丑的存在,并表现出丑的独立性。可见中国古代对美与丑的态度具体表现为美丑互化,以丑衬美,化丑为美和以丑为美的观点。

三、“丑”的发展

明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的壮大,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的兴起,美与

丑的冲突日趋尖锐,丑渐为人所重视。丑被有利地推进了人们的视野,袁宏道在评其弟的诗文时曾说:“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这种审美心理是合着寻求不和谐的丑的刺激的时代风尚的。郑板桥将丑引入了绘画美学,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以丑以怪为趣味的画家。

“五四”以来,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的是对特定社会政治目标的功利性追求。不和谐因素日益增加,丑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打破了古代美丑交混的状态,丑和美成为了对立面,鲁迅成为那时期的代表人物。

四、“丑”在现代艺术中的繁盛

在现代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艺术的发展停止了脚步,直到经过80年代改革变化的十年,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政治上的理想主义期待逐渐被务实的物质消费生活取代,随着多元化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时代也随之而来。艺术家们对艺术与社会、哲学、宗教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思考。

从星星美展、85美术新潮到今天,中国现代美学受到了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的猛烈冲击,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当尼采以一种大胆的反叛精神高呼‘上帝死了’之后,我们的艺术家也同样以一种批判的态度举起了尼采的旗帜。正如舒群在《为北方艺术群体阐释》一文中说:“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已有的一切传统已荡然无存,一个全新的、坚固、永恒、不枯的‘世界’将随之建成”。中国大地上呈现出了各种艺术潮流,国人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正统与另类、伪正统与伪另类、高雅与低俗、装高雅与特低部俗、深刻与肤浅,故作深刻与实在肤浅……所有的美与丑、伪美与真丑,从没像今天这样如此理直气壮毫无顾虑地同台演出,面对面的叫板。

总之“丑”这一美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程,至今还是有很多的争议关于丑的存在,但无疑它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柏克.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古典文艺理论译丛.

[2]鲍姆加通.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3]东汉王符.潜夫论.三秦出版社,1999.8.

发展范文篇4

一、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卓有成效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构成了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政策,也确定了三农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农民问题涉及三类农民:一是种地农民,二是失地农民,三是“农民工”。2004年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覆盖了这三个群体。

2004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各地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多予少取”的政策效果立竿见影,200年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业投入增长,粮食生产开始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总产量将达到4.55亿吨,比2003年增产2400万吨。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1996年至2000年分别为9%、4.6%、4.3%、3.8%、1.9%,2001年出现恢复性增长,也仅仅为5%,2002年为4.6%。在农民收入构成中,如扣除劳务收入,来自第一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情况在2004年开始改变。

1、2004年粮农收入增加明显,是近20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

种粮农民成为2004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200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8%,是近20年中最快的增长。2004年前三季度,中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110元,实际增长11.4%,增幅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4.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

“一号文件”对2004年农业生产促进最大的是降低农业税、“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三项制度安排。这些优惠政策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回升。粮价上涨使农民每亩地增收两三百元人民币。国家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农民进行直补,平均每公顷补贴300元。到10月1日前,全国已向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12亿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96%;已补贴农户13892万户,平均每户增收74元。全国共计减轻农民税收负担280亿元左右,农村税费改革使全国农民“减负”30%以上。近6亿的种粮农民直接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前三个季度湖北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806.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是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湖北历年来外出打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2004年打工收入首次“屈居第二”,种田收入已占到了农民新增现金收入的76.5%,这是自联产承包以来农民第一次靠种田增加收入。

另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34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具体分析起来,农民收入增长存在这样几个趋势:

一是工资性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447元,增长13.9%。其中,在本地企业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142元,增长11.8%;在本地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75元,增长27.5%;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154元,增长15.3%。二是出售农产品收入大量增加。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人均589元,增长18.9%。三是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较快增长。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收入人均210元,增长15.4%。四是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农民的财产性现金收入人均32元,增长2.8%;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67元,增长15.2%。在转移性现金收入中,亲友赠送收入有所减少,转移性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增加,主要以粮食直补收入为主。其中,粮食直补收入人均8.2元、良种补贴收入人均0.8元、退税收入人均0.5元、退耕还林补贴收入人均2.5元、扶贫款人均0.7元。五是税费负担继续大幅度下降。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11.5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2%。农民的税费负担大幅度下降,各项税费支出全面减少,其中农业税减少11.3%。

该抽样调查还发现,上半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农民的现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水平。这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13省农民的现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人均413元,增加62元,比全国平均多增7元,增长17.7%。其中,在本地企业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115元,增加13元,增长12.2%;在本地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62元,增加15元,增长32.6%;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175元,增加35元,增长24.7%。其次,13个省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人均669元,增加112元,比全国平均多增18元,增长20.1%,增速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农民出售农产品增加的现金收入,全部来源于出售价格回升因素的影响。其中,出售数量减少使出售农产品收入减少8元,出售价格提高使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12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13省农民出售粮食的综合平均价格提高23.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13省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收入人均197元,增加16元,增长8.8%。第四,13省农民的财产性现金收入人均22元,增长7.6%;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69元,增加19元,增长38.7%。转移性现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是粮食直补收入,上半年粮食主产区农民得到的粮食直补收入人均13.9元,比全国平均多5.7元;良种补贴收入人均1.3元,比全国平均多0.5元。13省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15.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元,减少23.7%。各项税费支出全面减少,其中农业税减少13.7%。

2、地农民问题严重,反应强烈,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一位问题

由于前几年的积累,失地农民已经成为农村城市化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收入增加,农民重视农业,中央严令禁占农地,各种因素都促使失地农民反应激烈,2004年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农民上访的第一位问题。

2002年,中国的可耕种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17亿亩减少到14.9亿亩。2001年-2003年建设占用耕地合计58.93万公顷(884万亩),按每亩收取土地资源占用费、复耕复垦费2万元左右,政府可获得1768亿元的收益,如包括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差价收益,数额更大。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经营城市”等口号下,空前规模地强行征用农民的土地,毁田拆屋,逼迫农民迁移;只按计划经济时期规定的标准给予极少的土地补偿费。这种不平等不等价的交换,一方面使失地农民数以千万计,失地农民的总量超过4000万。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政府、官员、不法房地产商则从中渔利。数万亿元的土地收益成了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也成为干部腐败的赢利来源。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的现象较多,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民反应强烈,失地成为激化农村基层干群矛盾的导火索。截至2004年2月份,全国共查出拖欠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达98.8亿元,现初步落实清欠措施的仅有59.9亿元。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显示,2003年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土地违法案件有4746件,涉及土地面积1.01万公顷,分别比2002年上升28.53%和42.53%。地方政府屡闯耕地保护“红线”,主要原因在于违法占地的“成本”太低,而“收益”太高。权威部门统计,2001年以来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达9100多亿元。一些市、县、区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一半,有的作为预算外收入甚至超过同级同期的财政收入。征收的土地出让金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土地专家估算,由于土地市场管理中的种种不规范,每年国有土地收益流失至少在百亿元以上。

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耕地被占用后,有些农民新建住宅水电不通,农民生活艰难。二是部分地方随着企业改制和非农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减弱,出现了大量“三无”农民。“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三是部分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困难。四是一些老年人和因并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后再就业的可能性小,缺乏社会保障,生活水平下降,风险增加。

针对土地征用中的问题以及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2004年7月3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开始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于2004年11月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征地合理补偿做了新的规定。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的生活水平不降低,是征地补偿安置的基本原则。《意见》明确提出: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法定的统一年产值的30倍计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补偿标准执行。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补偿标准执行。

保证农民最基本的农田,培训农民并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进入《意见》规定。关于征地工作程序强调了农民的知情权,也强调了政府的监管责任。《意见》明确要求,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应按法律规定的时限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拨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配合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对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各地对于征用农民土地的政策有所区别。深圳市在2004年完成了全面城市化,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其“城市化政策”中包括:转人,农民的户籍由农业户口变更为城市居民户口;自治组织由村委会变为社区居委会;转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原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一次性全部转为国家所有;逐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原村民以股份合作公司为单位,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并有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将农村“城市化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深圳和佛山特有的条件就是当地的财政收入能保障城市化后的这些支出。多数内地地方政府并不具有这样的财政实力。苏州市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共有财产,审计评估后转为进城农民的股份,实现‘持股进城,按股分红’。”村集体所有的经营性净资产折股量化,公益性净资产暂不列入,股权设置为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集体股一般占总股份的30%—40%,主要用于为公益性事业筹集资金,个人股则体现个人权益,作为个人年终享受红利分配的依据。社区股份合作社成为一个大企业,每个失地农民成了股东,获得了长期保障。

二、保护农民工权益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农民工受到两个问题困扰,一是拖欠工资,二是工作条件恶劣。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部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8月底,已有1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在服务业中,来自农业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占到总的从业人员的50%以上,在制造业中占到60%以上,在建筑业中占到80%。据全国总工会调查,我国农民工群体的特点是:多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集聚,靠亲友介绍或自找门路的占93%,有组织或通过劳务市场介绍务工的仅占7%;就业多不稳定,流动性大;从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从事建筑、采掘等条件艰苦行业;文化素质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占81%,对高层次就业岗位的选择余地非常小,绝大多数只能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农民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广东为例,农民工对广东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25%。但是,社会上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歧视农民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缺乏法制保障。

进城打工的农民从事着城里人不愿干的繁重、肮脏有时甚至危险的工作,主要是为每月几百至千余元的工资。然而,这么微薄的工资都经常被拖欠。国家建设部的统计显示: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拖欠的3660多亿元工程款中,拖欠农民工工资占近十分之一,在全国基建各业3000万农民工中,平均每人被拖欠工资1000元。干活后领取微薄工资的基本权利受到了侵害,又告状无门,许多农民工只得离开企业。2004年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提升,加大了农民离开农业的机会成本。同时,近两年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也增强了。农民工开始“用脚投票”,离开那些工资水平低、劳动条件差、歧视严重的地区和企业。珠江三角洲、福建东南部和浙江东南部等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集中的地区开始出现所谓的“民工荒”。

广东省农调队2004年8月中旬在佛山、惠州和中山等市调查了18家企业和109位农民工,发现三个城市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165.6元,其中每月收入最高为3200元,最低为700元。在中等城市市区较正规企业打工的农民每月平均收入为1165.6元,其中基本工资为1049.1元,加班工资为116.5元。调查还发现,月入过千的农民工支出多,剩余少。以每个农民工年总收入13987元计算,平均每人每年消费为5851元,减去手续费、路费、社保费和寄或带回家的钱5200元,每个农民工所剩只有2936元。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日为5.6天,每天工作时间为9.4个小时,每天加班时间为1.4个小时。平均每个农民工每年工作日为公务员的1.21倍,工作时间为公务员的1.63倍,但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却相比之下低得多。1医疗费用问题是农民工们最大的心病,他们普遍对“工伤后老板不管”十分害怕。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2004年对建筑业农民工现状所做的调查发现:(1)占全国农民工总数30%以上的建筑业农民工的生产生活面临不少问题,如劳动合同签订率低、部分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条件差、安全生产管理松懈等。(2)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各地差别很大,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已达到60%以上,但一些地区约有7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签订用工合同。在一些小城市,几乎100%的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3)90%以上的工地配备了就餐、住宿设施,农民工生活设施基本符合工地卫生标准。但在一些区县施工企业中和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上,农民工生活设施简陋的情况比较普遍,2003年有7个地区因工棚倒塌造成55人死亡、192人受伤。截至2004年8月,全国建筑行业共发生事故635起,死亡745人,其中90%是农民工。事故频发的原因,一是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二是一些施工企业忽视农民工的安全管理,有的工地安全监督员甚至经常不到现场。一些企业一直以来对农民工加以一种掠夺式的利用,工作强度大但报酬却很低,而且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

进城打工难,不仅难在工资上。人格受歧视、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和社会保障缺失和子女受教育难等问题都困扰着进城务工人员。出于利益因素考虑,用工单位和老板大多不与进城务工者签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劳动强度、报酬和工伤处理办法全凭雇主或老板说了算,一旦出现工伤事故,雇主或老板就会百般推卸责任。虽然这些老板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但却很少给务工者支付超时、超额劳动和节假日的加班费,更不愿意为他们交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以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为例,其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据有关部门调查,2003年底有近2000万名流动儿童随农民工父母进入城市。这些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在已入学儿童中,有近半数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严重,6周岁未入学的比例高达46.9%,有不少儿童还因家庭贫困辍学。

零点研究集团于2004年4月,共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个城市的979名16~40岁,农村户口,且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进城务工者进行了面对面访问。调查数据表明,进城务工者普遍有强烈的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半数农民工子女想读大学,69%的人“希望能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72%的人“愿意与当地城市居民交往”,82%的人“喜欢城市的生活”,90%的人“希望能被这里的城市居民尊重”。这些强烈的愿望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进城农民远未能被城市社会接受的现实。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关注进城农民工的子女受教育权利,保证他们有学上,已列入2004年各级城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到11月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要求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中央有措施,地方政府也有行动。全国普遍加大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截至2004年10月22日,全国2003年内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已基本得到偿付,2003年以前拖欠的171亿元,已经偿付146亿元,偿付比例为86%。

2004年出台的《北京市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管理暂行规定》为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开拓了新思路。规定以“前置审查”扩展了劳动行政部门的权力,一定程度地改变了农民工在维权时的弱势地位,降低了纠纷的发生率。以前建筑企业不愿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导致许多农民工在遇到工资、工伤等纠纷时,因为没有合同而无法通过行政或司法渠道获得救济。《规定》首次明确提出:企业若逾期不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必须承担责任,劳动部门可据此对企业处以罚款。《规定》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至少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一次工资,且支付部分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每季度末结清劳动者剩余应得的工资。这就使得农民工工资发放的规范更具可操作性,并在农民工权利与企业实际承受力之间找到了平衡。

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上,各级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根据中共中央2004年8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教育部积极推动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流入地政府,加大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问题的力度。从2004年秋季开学起,北京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就学全面免收借读费。目前已有28.8万名适龄农民工子女在北京市中小学就读,其中近20万人就读在北京市公立中小学,占70%。河南省明确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到公办中小学就读免收借读费,允许公办中小学举办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分校。成都市决定由市、区级财政分别建立专项补助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天津、上海、浙江、陕西等地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三、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建设

2004年,村民自治的重点是村务公开,强调村民的知情权。农村党支部建设也开始使用村民自治的一些基本原则,一些地方党委要求农村基层组织交叉任职,规定当选为村委会的村民党员才有资格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但“村改居”后村股分合作社不具备法人地位成为一个问题。农村民间组织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如果说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侧重于解决农民的物质利益问题,那么2004年中央17号文件则是侧重于解决农民的民主权利问题。《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对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四权”)提出了许多新的明确的政策措施,为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提供了依据和保障。200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了这一文件。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这在以前不多见。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地方在实行村务公开的过程中暴露出的矛盾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村务公开存在着不及时、不全面、不具体、不真实的现象,从而使公开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事后公开多,事前公开少;只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对土地征用、承包等敏感事项讳莫如深;只公开简单的科目,详尽的细目则秘而不宣,等等。由于知情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村民对这种“村务公开”不满意。“上访告状,不如审计查账”,村民能不能查账,是村民自治的一块试金石。

17号文件共分六大部分二十条,也称“村务公开二十条”。针对农村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制定了许多过去鲜有的政策措施,比如: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监督村干部公开村务、财务。村干部违背程序擅自决策要承担损失,追究责任。

对村干部要进行民主评议和财务审计。核心是落实农民的“四权”问题。与以往中央在这方面的文件相比,17号文件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内容全面,二是程序规范,三是便于操作。对于“村改居”后原有的村民集体资产如何处置的问题也有了积极探索。大量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村庄被逐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当中,经济利益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虚化,经营收益的分配机制不公开、不透明,由此导致群众对村居班子不满意,干群矛盾突出,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部分群众强烈要求分光现有集体资产,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正常积累和群众长久的基本生活保障。济南市槐荫区段北街道前屯居进行了以集体资产公司制改造为主的综合配套改革探索。从实行集体资产量化入手,解决村集体资产产权虚化问题;对集体资产进行公司制改造,实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郊村委会、居委会的组织构架和运行模式创新,做到了政企、政资分开和集体资产的集约经营,实现了居民变“股民”,人人持股分红,使居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的分配权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厦门市湖里区村改居中的村资产改制依照两种模式进行,一是非经营性资产,实行“民办非企业”模式;二是经营性资产,实行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依《公司法》运行。股份的划分实行“一村一策”,各村自定细则,村资产折股量化后,按一定比例设置集体股,由“民办非企业”机构作为集体股的股权代表,其余部分量化给村民。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党中央的报告中首次提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部的信息显示,中国农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至2003年总数已达140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运行基本规范的有14万个,它们基本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村生产各方面。这些民间性质的经济组织以互助互利、共享资源为利益纽带和组织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显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受到农民欢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因法律地位不明,常年受困。除了借款,吃亏最明显的莫过于拿订单、签合同时甚至无法向交易方提供一张增值税发票。“村改居”后,原来的法人村民委员会不复存在,新成立的村级股份合作社也同样存在没有法人资格的问题。《农业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有多种形式,依法成立、依法登记。但在具体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民事主体资格注册登记的规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排除在外。上海市农委与市工商局通过积极的合作探索,试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来确认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2004年11月12日,中国大陆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该条例系统明确地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合作社的法定概念、设立登记条件、组织架构、股本构成等。它第一个明确规定,合作社可以登记取得法人资格。条例在规定“一人一票”原则的同时,提出“可以按交易额与股金额结合实行一人多票等方式”表决,从而鼓励了贡献较大的社员;考虑到农业是一个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它又明确农民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作社承担有限责任。目前全国人大正组织起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全国性法规,浙江的率先立法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随着经济领域农民自主经营形式的丰富和完善,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农民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也逐渐增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取向也逐渐多样化,民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开始发育。如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扶贫救灾福利储金会、宗谱修编会、妇女禁赌协会、文化道德评议会等。民间组织正在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村民自治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农村民间组织的异军突起,利用了民间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打破了过去封闭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鼎足而立的社会群体组织,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已经登记和未登记的乡村两级的民间组织在300万个以上,占全国民间组织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四、建议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注农民,就是要切实保护种地农民、失地农民、打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农民问题,就是要解决这三类人的问题。其内涵不仅包括为增加农民收入,也包括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赋予农民公平的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城乡平等的经济社会新体制,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种地农民、打工农民、失地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利益。

(一)对职业农民:组织建设+政治表达

对于种地的农民,一是要加强组织化建设,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要为他们提供政治表达的机会,这是农民公民权的需求。

现在各种新型农民经济组织在广大农村中不断涌现,如何创新和完善现存的各种农民经济组织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农民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完善有赖于农民自发创造和政府制度供给两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已成为制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尽快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农村组织建设包括正式组织建设和民间组织建设两个方面。农村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缺失,是产生农村社会诸多问题与矛盾的重要原因。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功能,是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民自发组织的出现,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行政组织弱化和民间组织结构缺位情况下,因农民缺乏谈判机制而产生对“组织性力量”的需要的结果。农民民间组织成为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中介机制,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民间组织是社会自生力量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其组织化程度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农民代表比例低制约了农民的政治表达,使农民在国家政策制定和民意反映中居于弱势地位,由此导致三农政策往往是滞后的,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全国人大代表为例,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这种对农村人口选举人大代表名额的歧视性规定与《宪法》相违背。要让农民在政治上有话语权,就要提供农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

(二)对农民工:政治参与+工会

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石。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所享受的待遇还远远不如城里人,其政治参与和权利日趋边缘化。对待农民工的政策取向如何,农民工的政治地位、民主权利怎样,直接涉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化解农民工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目前农民工政治参与成熟度较低的情况下,执政党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应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做出明确规定,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政治权利是人权的基本内容,执政党应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利。目前村民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市民有《城镇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惟有农民工,因其身分的特殊性,其政治参与似乎变得无章可循。就选举而言,因不熟悉村里的情况或疲于奔波而放弃了村里的选举权,或因户籍的羁绊无法参与城市社区的选举的农民工数以百万计,农民工成为事实上的政治参与边缘人。

执政党需要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建立、完善有关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具体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在农民工以个人加入工会组织之后,还可以考虑在现在的工会中为农民工建立类似于行业工会类似的组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发展范文篇5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物流阶段、配送物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而今进入到港口供应链物流阶段。国外港口吞吐量较大的几个港口,在港口物流建设上,也走在了世界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前列。

1.1鹿特丹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鹿特丹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和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一般说来鹿特丹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1.2安特卫普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安特卫普港的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该模式通常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化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及运作方式。一般来说安持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有着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四是有着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1.3新加坡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具有供应链型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来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说来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四是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图1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不断深人与成熟,发展中心城市的港口物流已经越来越引起物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港口物流取得迅速发展。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口已占世界亿吨大港半数之多。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香港、上海、深圳港均位列世界集装箱港口前列。当前,国内港口拓展物流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在码头建设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港口提供装卸、仓储等服务。如上海港、大连港、汕头港、天津港等都已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但从目前港口物流发展整体现状来看,我国的港口物流还基本上处在传统物流状态,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辐射范围狭窄。港口物流与相关的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长期、紧密的伙伴关系。

(3)我国港口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多,系统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决策层、管理层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大多数港口在物流建设上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有的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脱离了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

(6)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3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

3.1要重视港口的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影响

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的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港口的发展。而港口的发展又是港口物流发展之源,没有港口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港口的管理模式将通过对港口发展的影响间接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纵观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管理港口的模式普遍存在,目前出现的港口民营化趋势,主要是为了有利于有效克服港口公有公营的种种弊端,提高港口管理效率,有利于有效筹集和利用资金,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该模式把政府参与管理、发挥港口的社会公益性与私人或股份制公司经营发挥其市场化经营的高效性相结合,有利于港口的公益性、经济性同时发挥。

3.2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

临港工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临港工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吸引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运输中心,通过沿海港口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中心沿海化,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3.3加大港口物流整合力度,凝聚合力,营造秩序

一个完整的物流链可能包含海运、港口、铁路、公路甚至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涉及到海关、商检、金融等诸多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要发展好港口物流,必须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加大力度对港口物流所涉及到的产业进行整,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经营者,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利益共同体,规范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资源的合力,保证物流链的通畅和高效运行,促进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

3.4积极促进港口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覆盖港区生活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担商连接的有机整体。不断完善港口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建立港口完善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合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通晓港口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要立足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同时,大力构建引进人才平台,开辟招才引智渠道,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港口物流等专业的海洋经济发展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制约。构建多层次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大力推广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注重培养与港口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造就一批熟悉港口物流运作规律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港口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6要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高起点、科学化的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

目前的现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方位主要体现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围绕主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包括提供各种金融、保险服务和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一体化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与港口其他产业及至腹地发展的一体化。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装卸业务进行改造和深化外,还要求建立相应的配送园区,货物深加工区等,并有效整合各个环节,使之和谐运作;同时,还要求走港区联动之路,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域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言秋.金融危机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理论学刊,2009,(7).

[2]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3]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5]邢丽新.简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J].实践与探索,2008,(6).

[6]范立力.全球港口物流一瞥[J].中国港口,2008,(11).

发展范文篇6

由于服务外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2004年和2005年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更是高达1.2万亿美元。

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为2000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2007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将大有所为。

2发展服务外包市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2.1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众所周知,尽管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是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国研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6.7%。而中国仅为41.1%,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也差距很远。同时,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主要是集中在低端的加工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很小。由此可见,积极争取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将大大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和高端的方向发展。

2.2增加就业渠道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事。然而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企业不得以开始纷纷裁员,2008年底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的报告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2000万,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我认为,除了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原因外,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就业渠道狭窄是失业增加的重要因素。

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出于劳动力套利的动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到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据麦肯锡的分析,全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术服务、25%的金融业、19%的保险业以及13%的制药业岗位都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潜在的服务外包将给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1400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就给东道国带来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2.3有效扩大内需

一方面,正如上所分析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渠道,而这群人是我国当局不可忽视的一块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业也存在很多关联产业,如该行业通常会大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从而促进通讯信息产品的消费;该行业还会租用甚至买下大量高档写字楼,从而促进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2.4缓解能源压力

尽管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我国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

因此,作为我国目前支柱产业的工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基本上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诸多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飞涨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着手产业升级,那么可以预见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而服务外包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可称得上是微耗能产业。因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不仅能给我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瓶颈。

2.5减少环境污染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生态的破坏,已经愈来愈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寻找和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一直成为我国当局努力的方向。而服务外包业务作为高端服务产业,其涉及的服务性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是一项彻彻底底的“清洁产业”。

3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很小,但是从我国的整体条件来看,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正在迅速成熟,为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我国劳动力具有诱人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IT行业大约有75万的各种中高级技术人才,40万的软件工程师。此外,每年又大约有4~5万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毕业生加入这支队伍。同时,国内工程师平均每人月工资水平约500美元左右,而印度为700美元左右,美国则高达4000美元。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中国的低成本富有才干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开展IT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2)服务外包的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包括政府产业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不断改善,使我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的客观环境。

(3)依托制造业优势,服务外包内外需求旺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事实上,惟有制造业的发达,制造企业才有可将服务外包出去,才能产生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可见,我国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需求是“域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重叠加。

(4)另外,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良好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交通以及通讯、信息和网络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等都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首先,我国服务外包型企业竞争力不足。与印度、爱尔兰等承接服务外包的强势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国际化经验不足。其次,我国员工英语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和欧美发包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再次,我国相关法律体系还有待健全,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全国仅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有知识产权法庭),而这正是发包方所十分看重的软环境。另外,我国外包企业对西方商业惯例及文化的不熟悉、不适应等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最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速度。

4政策建议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不少好的对策和建议如:政府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构建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建立起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我认为以下几点格外值得当局重视:(1)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已成为服务外包转移方选择承接方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应加大对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机制来规范金融服务领域的商业秩序;(2)加强语言、IT、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外包业不同于一般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综合素质。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接包国印度、菲律宾、捷克的经验表明,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大力开拓美国外包市场,菲律宾教育体系采用美国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体制等方面都与美国相通,并分派专业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这使得菲律宾拥有一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客户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方面人才匮乏正是我国外包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需要“两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相结合,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的相结合。(3)充分重视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开拓。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们不难看出,但凡过分外向型企业均受到严重打击。服务外包市场也同样如此,尽管欧美、日本等海外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庞大,但同时也是不稳定的。一方面,发包国具有“游动性”,他们随时都可能将办公室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的国家;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极易受到诸如金融危机、战争、天灾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鼓励本土企业将自己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加大其在我国服务外包业中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将提升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4)政府加大对全国外包示范城市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进一步完善这些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积极争取国内外投资。

参考文献

[1]甄炳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服务外包[J].求是,2006,(1).

发展范文篇7

(一)理论意义

1.宣传地区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的活动,这些商品一般具有纪念、欣赏、保值、馈赠意义或实用价值。”旅游购物消费的客体是旅游购物品,即旅游商品,它与普通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具有纪念、欣赏、保值、馈赠意义或实用价值。旅游商品是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的浓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旅游购物消费是旅游商品的流通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地和客源地之间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信息交流,起到了旅游地形象宣传的作用。

2.优化消费结构。依照旅游消费理论,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也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成熟度。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旅游购物的发展,使之成为现代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40%—60%。世界旅游购物的平均消费指数是30%,而辽宁省低于这个水平。促进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有利于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有利于旅游业向深度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在旅游业的六个基本要素中,“购”不仅与商业服务业发生直接关联,而且还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都相关联。而且,由“购”所引发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牵动的行业和产业最多,对地方经济和就业机会增加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拉长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对其他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选择促进旅游购物消费作为突破口是最合适的。

(二)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正是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所必需的。

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辽宁省政府以及各市县政府对旅游商品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比如把发展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点项目来抓,在原有旅游商品优势的基础上,多次举办了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设计大赛,举办了“中国沈阳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及“中国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等大型活动,使得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土特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旅游购物设施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然而尽管如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旅游者还是常常会感到缺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比重高达40%以上,我国旅游购物平均比重也达到了22%左右,而辽宁省大多数地区都是在15%-20%左右,省会城市沈阳的购物比重则仅为11%-15%,这与辽宁省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是不相称的,而这种滞后也制约了辽宁省旅游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旅游购物是旅游经济中最具市场前景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基本要素,因此,旅游购物消费的增长,对于促进旅游经济的内涵式发展,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市场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旅游购物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旅游购物品是旅游购物消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据笔者的问卷调查,来辽宁的游客65%左右的人比较愿意购买辽宁的旅游产品,35%左右的人表示无所谓,这说明大多数的旅游者是有购物的心理需求的。可以说,辽宁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的旅游商品是比较丰富的,有大连鲍鱼、辽宁鹿茸等农副产品;有沈阳的羽毛画、大连的贝壳雕刻、鞍山的岫岩玉雕、本溪的辽砚、辽西的古生物化石、抚顺的煤精雕刻、阜新的玛瑙宝石雕刻等工艺品和纪念品;有沈阳的“老边饺子”、大连的“海珍品”等食品等。但是,在现实中,来辽宁的游客大多认为值得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商品太少。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购物品的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品种与需求的不相适应,创新产品少,老商品较多。例如,沈阳羽毛画内容陈旧的多,具有创新性的少;二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档次和服务内容与需求不相适应;三是辽宁供给的旅游商品的质量与需求不相适应。

以2006年“沈阳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的情况为例,此次展出的商品多达上千种,大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品,也有沈阳羽毛画、满族荷包等手工艺品、土特产品、辽宁知名景点的纪念品、世园会的纪念品等。但是,展会人气不旺。有的游客反映,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具有浓郁的本土风情,同时价格也不贵,而且方便在旅途中携带的小件商品,但这些却很难在展会上找到,使旅游者失望而归。

此外,辽宁省旅游购物品中缺乏精品和品牌产品,有的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制约旅游购物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称这种现状为结构性错位,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旅游购物品的生产厂商,尤其是纪念品的生产厂商普遍规模较小,多是小作坊式的企业模式。沈阳世园会期间授权生产的23种旅游纪念品中,辽宁共有7家企业得到授权,但是生产、经营制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大众化的旅游纪念品。其他15种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制造、经营权则全部“嫁到外地”。以沈阳市为例,沈阳本土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有几十家,但大多规模比较小,属于手工作坊经营,很难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需要。其二,生产厂家无条件创立品牌或缺少品牌意识,总体上市场营销意识淡

薄,包装的深度、宣传的广度都不够。其三,旅游购物商店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市场定位不准,经销产品雷同,规模小且实力弱,所经营的旅游商品种类较为单一,顾客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定位不清,各购物店出售的商品缺乏明显区别。产自福建、北京的特产,在辽宁却随处可见。这样一来,游客找不到特色旅游商品,也就失去了购物的兴趣。

(二)旅游购物市场的“零团费”现象增加了旅游者购物的心理阻力

为什么旅游者有购物需求,也具有购物的支付能力,却没有进行实际消费呢?除了前述的供需结构问题外,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海南等地的“低价组团,高价购物,三家分肥(旅行社、司机导游员、购物场所)”的所谓“零团费”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多数旅游者产生了防范意识,也是重要原因。根据笔者的初步调查,旅游者对导游的购物诱导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现在,大多数游客认为,旅游商店的购物品中含有导游人员的导购佣金,肯定存在质次价高的问题。旅游者为了避免购物风险,便降低了购物需求。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旅行社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辽宁旅行社总体上实力弱小,旅游市场中旅行社间竞相以削价为主要手段来销售产品,这种低级的竞争方式使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零团费”现象。这样就在导游、旅行社、购物商店间形成了利益链条,导游员通过导购获得收益,购物商店以增加吸引游客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旅行社则低价吸引游客,把购物商店的返利作为利润的来源之一。旅游商品的研发与市场脱节。因为各地购物商店的商品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许多商品做工粗糙,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吸引力,于是许多旅游购物商店只有靠给付高额回扣来吸引更多客源。旅行社与购物商店联手打造“零团费”接待,回扣也已经成为旅行社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造成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对经营中的种种诚信缺失行为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下滑,造成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下降,缺乏服务意识,并进行不负责任的宣传推销等。

(三)旅游购物消费市场政府管理的忽视和缺失

1.对旅游购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2004年,辽宁全省旅行社有950家,排全国第3位;旅游区点400多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点102家,排全国第3位;旅游星级饭店450家,排全国第6位。而专业化、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缺乏,对旅游购物商品的深度开发不够。这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同使然。

2.旅游商品的信息推介服务欠缺。由于购买旅游商品是一种异地消费,因而由政府集约提供服务信息便有利于以政府信用降低旅游者的购买风险。然而查询了辽宁省各市旅游局的网页和其他信息后,我们发现关于旅游购物方面的资讯极为有限。

3.政策引导服务缺位。市场管理和政策引导服务缺位,行业管理部门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了伪劣商品充斥于市,使旅游商品形象受到了损害。

促进辽宁省旅游购物消费发展的策略

(一)打造辽宁标志性品牌商品的策略

在实际的购物行为中,对旅游者的决策影响最直接的是旅游购物品本身的特征、购物诱导和购物环境等。旅游购物品的特征是决定性因素,旅游购物品应区别于一般商品,要具备地方性、纪念性、艺术性、方便性、礼品性。尤其是应具有地方性。若无地方性,旅游者也就没有必要到千里之外的旅游地购买商品;没有地方性,就没有作为馈赠和纪念的价值。所以,旅游商品要有辽宁地区文化风格、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以需求为导向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的商品,才是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的精品,打造这样的产品,才能有利于改善旅游商品的结构性矛盾。

辽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雷锋生活的地方。辽宁省有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抚顺永陵,本溪五女山、高句丽山城和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有必要深入挖掘这些独具优势的素材和特色资源,以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此外,由于购买品牌商品可以减少决策成本和降低风险,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向品牌消费的转变,旅游商品间的竞争也逐渐地表现为品牌竞争,所以,品牌建设至关重要。旅游商品品牌的打造,要与旅游地的独特性连接,如与沈阳“活力之都”,大连“浪漫之都”,抚顺“雷锋故乡”等相联系,使商品成为地区形象的“代言品”。

(二)旅游商品零售企业加强组织和营销创新

旅游商品零售企业加强组织创新,即打破多数单体企业的组织模式,发展连锁经营组织形式,并加强与生产厂商的战略联盟,以打造品牌企业。旅游商品零售企业的营销创新要以先进的理念和高新技术为手段,从而加强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销售。

1.要加强对客源市场的研究,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辽宁今后要开拓的国内客源市场重点在北京、上海、广东,同时兼顾一般市场;而国际客源市场方面,一级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二级市场主要是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俄罗斯,三级市场主要是美洲和欧洲。

2.营销渠道创新。除利用传统的如广告等途径和手段外,还要完善现代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渠道,提高旅游购物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行度,有效地把零售企业名称、位置、货品特色等信息及时传递给旅游者。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如大连国际服装节,沈阳制博会等,实现商旅互动。

3.完善购物环境。购物环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础条件,它包括商店总体构思特色、货架或柜台布置、客流路线设计、商品陈列以及店内照明、音响、色彩等。目前,辽宁省一些旅游商品零售企业设施简陋,特色缺乏。今后,有必要在改善内外购物环境上下功夫,以凸显出独特的个性。

(三)根据旅游者的购物心理提供服务

旅游经济属于服务经济的范畴,做好旅游购物服务工作对旅游者的购物消费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旅游购物商店售货人员的良好服务是促成旅游购物者做出购物决策、完成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旅游购物消费是个体性消费,售货人员必须善于了解旅游者的购物心理,观察购物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销售服务,这是做好旅游购物服务工作的保证,要使旅游者能够在购物消费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四)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购物环境

旅游购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推进,辽宁省和各市县政府应大力关注旅游商品的发展,贯彻实施有效的措施。笔者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制定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全国首部旅游商品开发的专业规划是山东省旅游局2005年制定的《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辽宁省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学、高效的旅游商品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旅游商品协会的建设;加强旅游商品基础性建设;着力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销售网点网络;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实施旅游商品“精品工程”;着手创建辽宁省旅游商品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商品人力资源培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实现辽宁的土特产品品牌化发展。

2.加强诚信制度建设,维护竞争秩序。旅游业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短期性决定了买方和卖方的博弈具有一次性的静态博弈的特点,诚信成为博弈者的主动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强化信用意识,加强旅游业的诚信体系以及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规章等制度的建设十分必要。这将有利于旅游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有利于培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旅游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建立旅游诚信数据库,向社会公开旅游行业中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的诚信记录;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评价制度;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激励与惩罚制度等。例如,在地方的政策法规中可以规定旅游者在旅行社安排的购物场所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失效、变质的商品时,旅游者不仅可以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销售者和生产者索赔,还有权向旅行社索赔。这样可以对那些缺乏诚信的旅行社予以惩治,也避免了旅游者望而生畏的尴尬局面。此外,还要加强对旅游者和市民的理性消费引导,培养旅游者的自主消费和自我保护意识。

3.构建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组织管理平台。要解决旅游购物品供需结构矛盾问题,需要旅游管理部门牵头构建旅游商品的组织管理平台,以使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市场趋于正规化和科学化,同时还可以为市场提供信息,缓解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可以借鉴韩国等的成功经验,以鼓励创新辽宁省旅游商品的研发和设计。要支持旅游购物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建设,使商品生产企业和旅游商品经销商形成互动关系或同盟关系,促进旅游商品的有效供给。

4.注重整合营销。继续加强对以沈阳经济圈(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和大连市为龙头,以丹东、营口为两翼的辽东半岛旅游区与以锦州、盘锦、葫芦岛为骨干,以阜新、朝阳为腹地的辽西走廊旅游区的联合促销和资源整合,以促进沈阳市作为旅游商品集散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应中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辽宁旅游业发展,全力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J].旅游调研,2005(4)

发展范文篇8

1.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木。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及花木配置已具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

秦汉期间,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与品种都很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繁,此时人们对植物是综合利用:观赏、食用及提供生产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就有了街道绿化。

1.2.2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愈加讲究。《洛阳伽兰记》中记载:“当时四海晏请,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可见此时园林中树木很多,配置上已很讲究意境。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而且在这期间,随着佛教、道教盛行,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1.2.3隋唐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空前繁荣,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所筑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十六院绕龙鳞渠而筑,庭院周围均植名花,渠上有桥,过桥百步,既是郁郁葱葱的杨柳与修竹。这里种植的植物,已作精心布局,使山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在唐明皇的宫苑中,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唐朝的长安城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政府对城市街道绿化十分重视,严禁任意侵占街道绿地。居住区的绿化由京兆尹(相当于市长)直接主持。居民分片包干种树,“诸街添补树......价折领于京兆府,乃限八月栽毕”。主要街道的行道树以槐树为主,间植榆、柳;皇城、宫城内则广种梧桐、桃树、李树和柳树。据此,可以设想长安城内城市绿化是十分出色的。

1.2.4宋元清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

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花木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乔木以松、柏、杉、桧等为主,花果树以梅、李、桃、杏为主;花卉以牡丹、芍药、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临水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

在宋朝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天王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洛阳名园记》中记载归仁园:“归仁其坊名也,园盖尽些一坊,广输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说明此园为一个花簇锦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

元朝的版图大,宗教活动多且复杂,寺、观庙宇也很多,其中多有建置园林的,其中又以位于西湖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景观最美。当时到过大都的朝鲜人写的《朴通事》对其有详尽生动的描写:“殿前阁后,擎天耐寒傲雪苍松,也有带雾披烟翠竹,诸杂名花奇树不知其数。”可见,在优美的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必须的。

清朝中叶和清末随着园林的日趋成熟,造园时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用,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清代晚中期园林,因建筑物增多,花木不可能密集种植,因此改为同种植物少数植株进行丛植,如丛桂之内,不以其它花木杂之。或采用几种花木少数植株进行群植,如在粉墙前面竖以湖石,再配置芭蕉、翠竹和其它花木,使富于诗情画意,或在大树周围用砖石砌成花坛,杂莳各种花卉,或在漏窗、景窗前配置园林植物,使之构成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图画。尤其在庭园中还运用盆花以弥补永久性灌木景观缺乏变化的不足,开花季节,选择佳种,置于台阶回廊两侧,或置于客厅、书斋内,使园景更加美丽而又不失季相变化。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学会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许多植物用于园林中创造植物景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园林文化。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独树一帜,为世界造园史上的艺术瑰宝。

1.3我国植物造景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园林建设,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运用种种园林植物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改善环境质量,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潮流。建国以来有很多以植物景观著称的公园,如早期的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突出“花”和“鱼”的主题,全园面积18hm2,草坪就占了40%左右,尤其是雪松草坪区,以雪松与广玉兰树群组合为背景,构成空阔景面,气势豪迈;还有柳林草坪区与合欢草坪区,配植以四时花木。全园观赏植物共采用157个树种,以传统名花中牡丹、海棠、樱花为主调。另外,成都望江楼公园是我国最大的以竹景为主的公园。

植物景观不仅能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且还能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现在,由于环境恶化,人类愈来愈渴望回归大自然。我国的园林建设也以植物景观为主,建设生态园林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此外,近年来各地积极营建森林公园,相关部门也纷纷成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据统计,截止1990年底,我国共建立了48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陆地生物群落保护区438个,面积32151978hm2,占国土面积的2.98%。在城市园林植配置上,不仅注重植物的造景功能,更注重植物的抗污功能。众所周知,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但对园林植物的利用却很少,我国目前大多数园林中,作为园林绿地种植的植物不超过200种,用于绿地常见的园林树种仅有雪松、悬铃木、香樟、龙柏、大叶黄杨、海桐等十几种,草本观赏植物更为贫乏,全国各地几乎千篇一律:一串红、三色堇、金盏菊、鸡冠花、万寿菊、百日草等十几种,且大多数的园林植物从国外引种,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栽培不多。其次,在选种育种培育优良及新品种上水平较落后。在植物造景上,除少数大城市如杭州的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及艺术性的水平较突出外,大部分还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再者,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及传统的古典造园理论的影响,在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投资大,占地多,植物造景用的植物种类仍局限在传统的种类及配置方式上。

2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思想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及手法

2.1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思想与文化背景

植物,是风景环境中的主体物质之一。“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气氛,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中国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而且还力求能入画,要具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般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善于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品格,被喻为有气节的君子,还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节变化,表达人们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容某一意境。如“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有的植物,只从其名称上便可直接领会其含义,如吉祥草、如意兰。

2.1.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自然观

人类按哲学观与文化传统去创造空间。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因此追求返朴归真、向往自然。老庄哲学开起端,模仿自然山水营建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形成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画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这类园林中极力模仿自然,贯穿了天人合一,顺从自然的哲学观。其立意多为清高隐逸、超世脱俗,反映了守土重农的意思。其中“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反映在植物造景中则是要求仿照自然状态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与山石、水体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状态的环境,并要求园林建筑与环境协调。

2.1.2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影响

传统文化对植物造景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作为某种情感的凭拖或表达某一意境。各种植物由于生长环境和抗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在人们的观念中留下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松刚强、高洁,梅坚挺、孤高,竹刚直、清高,菊傲雪凌霜,兰超尘绝俗,荷清白无染。杭州的西冷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2)人们对花草树木的鉴赏,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在相互的交往中。常用花木来表达感情。这种美感多由文化传统逐渐形成。自古以来,咏草颂花的诗词歌赋,以植物为题材的各类作品数不胜数。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含义。

2.1.3生活习俗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响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民族,由于生活习俗不同,对植物造景中植物的运用也各有看法。

(1)在我国的民间风俗习惯中,往往利用植物的谐音或艺术形象借物寓意。如用玉兰、海棠、桂花相配,示意“玉堂富贵”;用松鹤相配表示“延年益寿”。

(2)在日常生活中,将植物人化,使一些植物具有特定的别名,以表达某种意义,如地位、品行、气质......。

(3)人们从生活情趣出发,根据植物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造景程式。

南方庭园喜在墙前植芭蕉、棕竹及观赏竹类,以求“粉墙作纸,植物作画”的效果,江南园林更有“无竹不美”之说。

(4)结合民间习俗、传统节日,作一些植物景观的特殊游赏。

发展范文篇9

一、**市中医药发展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市共有公立中医医疗机构20所,含中医医院17所,研究所、门诊部3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5所,二级乙等中医医院1所。增城市中医医院为国家示范中医医院(县级),花都市中医医院为省示范中医医院(县级)。市、区属中医医院共有病床2254张,占全市总病床数的14.11%。共有中医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325人,占全市医师总数的15.0%。在市、区属医疗机构(含西医机构)中医人员中,共有中医博士11名,中医硕士65名,主任中医师44名,副主任中医师27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95名和参加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班20名。**年全市、区属医院总诊疗人次为2552.4万人次,其中中医诊疗798.9万人次,占31.30%。

“**”期间,**获得部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1项,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0项、市级中医专科(专病)23项、市级治疗特色诊疗技术项目9项。有市级立项课题431项,省级立项课题94项。**年,我市荔湾区中医医院不孕不育专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年8月花都区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年11月**市中医院“肠炎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年12月荔湾区通过创建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复核评估。

医药产业是**重点发展的7大产业之一。全市66户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中,有中药饮片加工业和中成药制造业21户。敬修堂、陈李济、和记黄埔、王老吉、香雪制药、中一药业等中成药企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完成工业产值69.39亿元,同比增长4.9%,分别占全省行业总产值的28.9%,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完成总产值近22亿元,占全市医药工业产值的31.7%。消渴丸、华佗再造丸、夏桑菊、复方丹参片、板蓝根和抗病毒口服液等6个中成药名优品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

二、我市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做法和体会

我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医工作。**年8月,市政府召开发展中医工作会议,以“111”人才培养计划和“1357”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我市中医事业发展,同时,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快中医事业基础建设

我市成立了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督导振兴中医工作规划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好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年全市发展中医工作会议后,我市先后两次调整充实了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从而强化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工作协调机制。

为了夯实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期间,市本级财政共投入中医专项经费4210万元,支持发展中医事业。其中,用于“1357”中医专科建设近1100万元,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研究经费550万元,创建部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区)近500万元,中医药进社区330万元,中医人才培养费用180多万元。与此同时,我们增加了对中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展业务用房,改善就医环境条件。增城市、花都区中医医院分别易地新建。从化市中医医院对医院发展重新规划,重建住院大楼。黄埔区中医医院**年投入上千万元对住院大楼进行装修,越秀区中医医院在业务大楼上加层扩大业务用房300平方米,越秀区正骨医院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征用土地3000平方米,新建医院住院部,**市中医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正在紧张的施工中,番禺区、花都中医医院都建立了ICU病房。随着医疗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医院的社会、技术、经济效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科技兴医,努力提高中医服务整体水平

为切实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提高中医整体服务水平,我市印发了《**市中医科技工作“**”计划》,制订了中医专科建设的“1357”工程,即建设1个以上达国内先进水平的中医专科,3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5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7项特色诊疗技术,着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为了促进中医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年花都区中医医院和黄埔区中医医院分别成为省高等医药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年**市中医医院成为**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天河区中医医院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于**年3月正式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

(三)突出重点,狠抓人才队伍培养

为加强我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期间,我们坚持在职教育和临床实践为主,注重抓教学基地、师资队伍、教学制度三个方面的建设,突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基层适用人才两个重点,实施层次分明的继续教育。市卫生部门制订了“111”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要求,到**,在本市中医系统建立一支拥有10名以上博士生,100名以上硕士生,100名以上优秀中青年中医人才的中医药骨干队伍。为确保计划落实,我们采取了多种积极的措施。**年印发了《关于推荐和评选**市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的通知》、《关于选送**年度在职临床医师报读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通知》,确认**市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107名;选送在职临床医师报读临床医学硕士学位95人,报读博士学位8人。**年,我市又启动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全市卫生系统内选拔2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中医古籍和中医临床实践的培训,旨在尽快培养医德高尚、理论深厚、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家。**,市卫生部门又制订了《**市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方案》,对10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行为期半年的中医药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培训,加强中医药临床能力培养,为农村培养实用型的中医药临床人才,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此外,“**”期间,共对1000多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四)分类指导,加强农村中医工作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有效缓解农村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们始终把农村中医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以创建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县)为契机,把握重点,分类指导,大力发展农村中医工作。在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县级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有重点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狠抓工作落实。各区(县级市)的创建工作各有特色。目前,我市已有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先后成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县)。

(五)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中医药进社区

**年我市印发了《**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社区建设方案》。**年,我们确定了10个中医药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并从中医专项经费中投入1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了推进中医药进社区的工作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和大力推动下,我市荔湾区以“一个目标,三个到位,六大工程”来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即以“把荔湾区建设成为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做到资金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通过推进综合改造工程、推进卫生信息化工程、加快人才建设工程、提高卫生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中医建设工程、体制创新工程、加强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程等六大工程,有力促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年11月,荔湾区顺利通过复核评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成药制造业是**医药产业效益的支柱。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跨越式发展,是**中成药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市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我们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使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全市医药企业中,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占全省医药行业的4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占全省医药行业的37%。另外,还建有一批实验室、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医药研发人才近7000人。目前,我市医药行业中,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都设在企业;90%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研发经费90%来源于企业;科技成果80%来源于企业。这些研发机构和人才已经成为我市医药工业自主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有力推动了产品结构向技术高端和品牌化发展。在全市医药行业中,拥有广东省名牌20个,占全市省级名牌的20%。

二是鼓励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高持续创新能力。近年来,我们引导企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许多企业将名优中成药产品的二次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化中药品种的重要途径。如脑心清片是白云山中药厂独家生产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纯天然中成药制剂,是创利重点药品,现有工艺技术装备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市场需求,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企业投资7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及生产规模,还带动了企业在提取分离、制剂成型及分析鉴定等多方面技术的更新发展。**名优中成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示范研究的7个中药品种全部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鉴定,标志我市中成药制剂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是促进上下游配套,建成中药科技创新大平台。围绕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过程,分批建设上下互补的一系列平台:依托广药集团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中心,建成“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依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建成“**现代中药质量研究开发中心”;依托中山大学药学院,建成“药物药理药效评价实验室”;依托广药集团医药工业研究所,建成“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实验室”。通过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将生物材料、产品检测、临床应用等上下游关键技术组成一个大平台,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如广药集团汉方公司于今年5月完成国家“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纯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经全面试产验证,工艺技术指标、产品质量、投资规模、生产能力己达到项目预期要求,综合提取车间也已通过GMP国家认证。

(七)积极培育医药企业创新机制,为**医药创造提供保障

一是推进政策创新,不断加大对医药产业创新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相继出台了《**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指导意见》、《**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思路以及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向药业产业发展提供财政资金扶持。**年~**年,我市共对医药行业65个项目提供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以及技术改造贷款项目财政贴息资金7484.076万元。此外,我市初步建立了科技风险投资体系,约有6亿元风险资金投向医药产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力吸引了国内外医药优势企业和人才向**的集聚。德国拜尔、美国百特、新加坡虎豹集团等国际一流医药制造企业与广药集团的合资合作,有效地增强了广药集团乃至整个**医药工业发展的后劲。香港记黄埔、香港同兴药业以及欧洲排第二位的欧洲联合医药等国际一流医药销售企业,分别与**医药企业合资、参股、合作,为建立和完善**中药企业的国际销售网络,推动**医药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是推进品牌创新,实现名牌产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引导广药集团实行“复合品牌”战略,对同一种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广药集团把各品牌都统一在广药集团的大旗下,企业用“广药”作为主品牌,以涵盖企业的全部产品,同时又保留所属企业富有生命力的老字号品牌作为副品牌,从而突出功能产品的个性,占有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这样,一方面从整体上提升了广药集团的知名度,同时又利用复合品牌提升原有老字号品牌的档次。广药集团潘高寿、广药集团陈李济等,共同烘托起广药集团的知名品牌,打造中国一流药业企业。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启动“225科技工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重点创新工程”和“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加强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提高中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中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提升中药产品竞争力;加快中药新药和名优品种二次研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较好地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发展。

四是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以股份制、混合经济促进广药发展,完成了“广药”和“白云山药业”两个股份公司在境内外三地上市,不但筹措资金14.39亿元,更促进**药业成员企业的经营方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个校办企业,1994年成立后一直举步维艰。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进行股份制改造,建全了管理和激励机制,激发了科技人员创业热情,科研、生产发展迅猛,一年后的销售收入就增长了10倍。**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利润3000余万元,并作为华南地区首家高校企业在深交所正式上市,募集资金1.48亿元。此外,原**轻工研究所、医药工业研究所通过改制,分别进入**美晨集团和医药集团,“产、研”的联合成为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五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我们积极推动广药集团等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加快集团一体化步伐,实行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上,搭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目前,**医药商品交易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已有917个供应商、4866个品种在实行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活动,成为珠江三角洲医药产品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八)大力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为中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为扎实推进中药现代化工作,我们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市共有板蓝根、穿心莲、广藿香等8个中药材GAP生产基地,药材种植面积约23430亩,年产中药材7000多吨,年产值近8000万元。

一是加强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指导。**年,我们研究制定了《推进**中药现代化工作方案》,对GAP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制定《**市医药产业发展要点》,再次强调要发展大宗药材GAP产业化种植基地,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中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大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扶持。近几年,**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先后支持了白云山板蓝根、穿心莲,敬修堂九节茶和香雪广藿香等一批重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市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深入发展。

发展范文篇10

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的经济增长率。在80年代的债务危机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曾急剧下降,商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不到2%。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加深,进出口增速明显加快,一是自身的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二是其进出口增速均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扩张速度,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

据WTO统计,1990-2000年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增长9%,高于全球的6.5%,同期货物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增长8.5%,高于全球的6.5%的水平(见表2,表3)。2003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7%,高于其进口增长率(15%)和世界平均增长水平(16%),强化贸易大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长期增长的基础。不过也要看到,这一时期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和巴西危机等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伤害极大,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承受力还比较脆弱。

平均来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远没有它们的贸易增长得快(见表1)。1990-200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5%,低于其出口9%和进口8.5%的增长率。通常,人们用贸易占GDP的比率作为融入世界贸易的标志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GDP的比重从不到15%提高到几乎25%,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末融入世界贸易的程度比20年前要大得多。这即是长期趋势所带来的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表现。

二、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1.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由于国内国外各种原因,有些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预定发展目标。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每个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制定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和政策,各国的发展战略理应得到尊重和支持。大会“在全球化进程中与国家发展战略间寻找一致,同时强调贸易谈判与生产部门的联系”的主旨业已得到落实。《圣保罗共识》特别强调了“国家政策空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执行国际间贸易协议时,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和能力有限,也由于在签约时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履行贸易条款和协议时发生了困难,有的根本难以执行,国际机构应给予这些发展中国家一定的政策空间,使他们有缓冲执行的时间。联合国官方文件中首次提及这点,对于维护和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重要意义,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穷困国家的普遍欢迎。

2.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贸发会议认为,扶持性的国际环境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国家成功融入世界经济至关重要。

会议强调发展中国家必须把吸收外资与充分利用本国资源相结合。但是,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能否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取决于该国是否存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内私营经济,能否提升国内的生产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已制定和完善了竞争的法律和政策,同时,还要看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政策是否得到落实。联合国贸发会议将提供资金、技术、援助、交通和通信等支持这些发展中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确保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贸易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手段,但是世界贸易的现状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个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单一或三种以下初级产品的出口,尤其农业产品,这些产品的出口占其出口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造成这些国家债务加重,贫困加剧。而某些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对出口产品实行补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构成致命的打击。贸发会议强烈呼吁,发达国家大幅度改善市场准入,拆除贸易壁垒,减少和取消各种形式的出口补贴,大幅度减少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

4.南南合作共同迎接挑战

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贸发会议虽然没有世贸组织那么大的权力进行谈判、推动签约,但是可以通过这一机制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谈判。发展中国家普遍经济不强,国力有限,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较小,只有结成伙伴关系,团结一致,才能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目标,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本身就包含了后发优势理论的观点。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所创造的经济剩余为后发国家和地区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制度的学习提供了资金保障。而后发优势的利用,也只有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剩余和进行快速的资本积累,为其所需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投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