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5:59:22

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色彩;城市景观

1固安县城市色彩规划的相关背景

城市色彩环境是人们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体现城市面貌、城市特色,也表达了城市蕴含的精神气质[1]。城市色彩包括自然色彩和人文色彩,各座城市的自然色彩类似,但极具多样性的人文色彩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固安县的城市色彩受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及城市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色,包括固安的产业特色、传统文化及京南文化的延伸等。根据固安县城市色彩的现状,笔者对其进行调研和色彩数据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规划方法。

1.1规划目标

固安县色彩规划的目标为:明确城市色彩主题,为创造和谐的固安县城市色彩提供依据,突出绿色、幸福、活力的城市精神气质,塑造有固安特色的城市色彩环境。

1.2城市色彩现状

色彩现状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建筑物、广告及其他人文色彩;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一定历史文脉的建筑等色彩的信息收集等。

1.3现存问题分析

经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及现状色彩的采集和分析,固安县城市色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城市色彩主题性不明确,缺乏特色;2.部分楼体立面色彩不协调、对比过于强烈;3.地面铺装色彩、形式单一、缺少变化;4.商业广告色彩杂乱、大小不一、遮挡建筑立面等。

2构建有固安特色的总体色彩定位

2.1基调判读

城市色彩实际上是一个地区内在文化特征的外在体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性和民族性[2]。通过固安县的传统色彩、地域色彩、京南文化的延伸、现状色彩等进行分析,对固安县的色彩基调有明确的判断,确定色彩的主题,从而通过色彩来表现固安县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色彩规划的主题为: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暖黄色系为主,塑造有活力、舒适、和谐的色彩环境,打造宜人的“新兴产业宜居城市”,引领城市环境提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图1)。2.2规划原则此次色彩规划的原则包括:(1)配色原则——统一基调,秉承文脉、彰显特色、服从功能。(2)控制原则——采取片区、轴、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固安的城市特色作一个总体的引导与控制。

2.3总体设定

对城市色彩进行“面——轴——点”相结合的多级别色彩控制管理体系,明确重要色彩片区、色彩景观轴、重要色彩节点层次结构,并将永定路作为固安县中心城区的核心轴线。

3城市环境色彩具体控制方法

3.1城市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景观的主体部分,即主导色彩,直接影响城市色彩环境的质量[4]。为实现统一、协调的城市色彩,本次色彩规划将建筑色彩按照不同层面进行划分,从面——轴——点三个层面,将建筑色彩划分为城市色彩分区、重要色彩景观轴及重要色彩节点的形式,进而对建筑色彩进行控制和规划。

3.1.1.城市色彩分区

根据各区的主要功能属性、历史文化积淀、发展定位等将固安县主城区分成宜居生活景观色彩片区、绿色居住景观色彩片区、现代产业园景观色彩片区等(图2)。根据对各片区的功能、色彩现状、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对各片区有不同的色彩定位,具体以宜居生活景观色彩片区为例:宜居生活基地景观色彩片区位于城区的中心位置,即老城区,此区域应保持传统风貌、空间机理,展示城市特定的地域历史文化,营造老城区温馨、舒适的传统景观风貌和城市色彩。对此片区的建筑色彩应有组织地进行改造和整治,使之与老城色彩达到统一协调,对此片区建筑色彩的分析(图3)。主体色分析: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主体色以中高明度(5.0~9.0)为主,其数量占总数的75%;彩度则以中低彩度为主,彩度值在4.0以下的色彩达到总数80%。辅助色分析:主要以暖色调为主及少量蓝绿色玻璃。辅助色以中明度(5.0)为主,其数量占总数的44%;彩度则以低彩度为主,而彩度值在4.5以下的色彩达到总数的55%,其余部分为中高明度、无彩色系的白、灰色。以上分析表明宜居生活景观风貌区内建筑的主体色和辅助色整体呈暖色调,黄色(Y、YR)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明度偏中高,彩度中低,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心理感受[5]。对此片区进行推荐典型色(图4)和色彩数据值推荐(表1):

3.1.2色彩重点控制地段

(1)城市色彩格局中的重点控制地段“一轴、两带”,作为承载“色彩重点控制地段”的重要载体,成为固安县的城市色彩核心轴线。(2)色彩分区内的重点控制地段分区内重点区域、重要功能性街道作为片区色彩控制的重要载体,成为片区色彩的轴线。城市层面的重点色彩控制轴,即永定路景观色彩轴作为固安县的色彩核心轴线,是过境车辆人群对固安城市色彩最直接的感受途径,固安城市色彩的重要体现区域,因此对永定路色彩轴的色彩控制要求相对严谨(即为严格控制区);而片区层面的重点色彩控制轴则面临使用和观赏的人群大多为固安县本地居民,且居住建筑色彩应偏暖,为固安居民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即为一般控制区);其他区域色彩也应注重城市整体色彩的协调。

3.1.3重要节点色彩控制

片区内功能区的重要节点或标志性建筑周边地区,也是形成城市色彩印象的重要区域,如火车站、交通广场节点等,主要对节点部位的建筑进行色彩控制。根据参考分区的色彩定位和推荐色数据值范围(每个色彩片区均提供典型推荐色);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取色(表2),按主色调、辅助色的方式进行搭配与组合,取色范围内进行调整,并根据具体的色彩构成方式进行色彩比例和要素控制。

3.2其他城市色彩要素

其他城市色彩即城市色彩中的辅助色彩,包括灯光色彩、构筑物色彩、铺装色彩、城市家具色彩、广告色彩、植物色彩等,这些色彩对城市色彩虽不起决定性作用,却是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色彩在同一的色调基础上,赋予城市色彩更多的变化性、灵活性、特征性。亮化的色彩定位表述为:黄、白两色为基调,以蓝色系为辅助色,其他色彩为点缀。具体亮化模式为“片区亮化、重要景观轴亮化、重点区域亮化”。1.片区亮化主要以投光照明、LED商业亮化为主,内透光照明为辅,局部可使用轮廓照明(具体根据各片区功能进行调整);2.重要景观轴亮化色彩以黄色系、白色系两色为基调,投光照明与轮廓光相结合的方式对沿岸绿化、堤岸及步行道路进行基本的亮化处理;3.重要节点建筑亮化,照明方式为:以投光照明为主,辅以点照明和线照明,强调照明区域的完整性。

3.2.1灯光色彩

结合固安自身特色,以城市住宅、办公建筑的内透光作为城市亮化的背景,形成祥和的氛围;以重点街道和重点区域的亮化为突破点,利用多色调搭配、多样式的亮化手段,形成固安县同一色彩、富有变化的灯饰亮化特色。

3.2.2构筑物色彩

构筑物的色彩可根据总体基调,选择邻近色(黄、橙色、红色等)以突出城市主题,增强空间的艺术表现力。

3.2.3铺装色彩

不同地面铺装材料的应用中,应注意同一色系、近似色调的配色、配合;如果使用的色调增加,则造型要素的数量应减少;整体色调要与片区色调统一,谨慎使用对比色调和。

3.2.4城市家具

在城市色彩片区或色彩控制轴范围内,应尽量保持片区色彩的同一性,建议采用金属材质或木质,配以中高彩度颜色进行局部点缀,现代感十足且极具艺术趣味。3.2.5广告色彩注重广告色彩与建筑色彩的协调,减少大面积浓艳广告对建筑立面及城市色彩环境的破坏,避免张贴广告的“争奇斗艳”,保证城市色彩的和谐与统一。3.2.6植物色彩城市绿化在保持城市四季常绿的基础上,采用地方性植物色彩才能彰显其种植特色、绿化品味。植物色彩设计同样遵循着统一、谐调、均衡和韵律的原则。

4城市色彩管理和维护

4.1编制《固安县城市环境色彩的管理导则》

将规划文本以简要明晰的文字或图标形式来说明如何控制色彩的选择和设计,实现色彩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4.2城市色彩的维护

由于材料的使用年限、光照、雨水的冲刷等都导致了建筑材料的褪色、剥落等现象,对城市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定期维护和及时修补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对城市色彩做好规划的同时,要全方位考虑实施后的色彩质量、可持续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发展特征,综合考虑现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6]。根据城市色彩的系统性、层次性等特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城市色彩进行整体把握和局部控制引导,通过科学系统地规划,统筹安排、合理控制、有效管理,才能改变城市色彩嘈杂无序的现状,实现城市色彩、城市景观朝着和谐、明晰、有序的方向发展。

作者:曲晶 姚方 单位: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王京红.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

[2]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3-46.

[3]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11-212.

[4]邢加满,王艾馨.设计[M]--浅谈宁波的城市色彩.北京:中国工业设计协会,2016.7.

城市色彩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色彩设计:数字化色彩设计;色彩个性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古建筑就是其中最为璀璨者。它之所以名扬世界,不单凭它精巧的结构与精美的雕饰,其独特的色彩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上世纪前半叶我国经历连年战乱,城市建设几近停滞。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城市建设得以复苏,但由于期间受意识形态影响,我国建筑设计一直以突出政治色彩为主,建筑形式和色彩单调。正如当年人们的服装,除了军绿,就是黑灰色和兰色。直到改革开放,人们才跳出“以意识形态为首”的雷池,开始自由选择审美取向。

经济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硬件条件,各种思潮流派的引入,极大拓宽了国人视野。但是,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在看到城市迅猛发展的同时却常感叹城市整体面貌缺乏个性,个体建筑过于标新立异。从建筑造型到建筑色彩,都缺乏一种和谐感,许多大城市的“色彩污染”现象严重。人们调侃说中国成了各国建筑师的“实验田”和建筑流派的“陈列室”。

我们且不谈建筑风格,单谈建筑色彩。色彩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建筑装饰的手段,吏是建筑个性和建筑性质的体现。中国古建筑有明显色彩个性,北方以故宫为例,金瓦红墙,金碧辉煌,鲜明的有彩色搭配,效果强烈,卓显皇家尊贵与威严;南方以苏州园林为例,粉墙黛瓦,清新淡雅,素雅的无彩色搭配,配以精致雕饰和亭台轩榭,玲珑中同样透着高雅。古建筑色彩虽然单一,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则不然,城市建筑过于追求“个性”而忽略城市环境的和谐,我们面对色彩斑斓的城市,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概括城市特征。这种看似“丰富”的背后,却是一种无序!造成这种无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缺乏完善的城市色彩规划。

1关于城市色彩

色彩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色相、艳度、明度”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世间万物,正是有了色彩的表达,才变得绚烂多姿。在现实中,存在两种色彩:一种是自然物整体的部分,或者说具有物质属性的色彩,他们不会改变:另一种则是人工色彩,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外观。城市色彩,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色彩的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

2城市色彩设计的意义

2.1城市色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抛弃传统色彩而一味追赶“时髦”,并不是进步的表现!我们现在仅从城市整体外观上看,根本无法得出北京和巴黎有同样悠久历史的结论,甚至还会产生后者历史更悠久的错觉。这正是因为北京在过去城市建设中,对城市传统色彩的保护不够所造成的。

2.2城市色彩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影响。协调的城市色彩,透射出城市的和谐幽雅,使居住其中的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反之,躁动而不和谐的色彩则会使人心情烦躁,产生不安和暴力倾向。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

2.3城市色彩设计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只有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产生专门的城市色彩设计。古人对色彩的运用,通常是出于对美的自然追求,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封建社会对色彩等级的划分,则是封建专制的腐朽产物。我们对城市色彩的设计,却是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旨在提高大众生活质量,这是一种科学行为。

2.4城市色彩设计,是体现城市个性的重要手段。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能够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建筑风格趋同、城市缺乏特点是当前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地域性是色彩的一个天然属性,将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运用到城市色彩设计中,可使建筑色彩和地域特征浑然天成,充分展现城市个性。

2.5城市色彩设计,是弥补城市规划不足的巧妙方法。像我国这样正处于飞速发展中的国家,城市规划持久性差,城市建设冒进现象明显是比较常见的。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城市规划常出现新老脱节现象。在完全改变这种现状之前,色彩设计不失为弥补城市规划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对那些建筑风格和城市面貌相对混乱但在短期内又无法重新规划和改造的地区,进行色彩改造。此法成本低,易普及,后期可调整性强,效果却十分显著。

3城市色彩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工具——数字化色彩理论体系

过去我们对色彩的描述,是单凭感觉概念化的模糊描述来描述某种颜色,只能做到定性,无法定量。这就给设计师与业主和大众之间的沟通造成严重障碍,从而导致色彩规划无法准确落实,色彩设计无法准确表达,业主无法准确预见色彩设计效果,也无法向设计师表达色彩需求,出乎预料的事也就难免发生。是否有一种系统化的色彩标准能在行业内普遍认可流通呢?答案是肯定的。

过去由于我国对城市色彩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规范条文也不够健全,并没有一个全国或全行业认可通行的色彩标准。仅在部分建材厂商内部自发使用标准色卡,而这些标准色卡多为企业自行制定或借用国外色卡,只能在建材企业与设计师或业主之间建立一种小范围点对点的数字化色彩交流平台。这显然是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色彩设计需求的。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家色彩标准势在必行。

我国其实早在1988年就确立了“中国颜色体系的研究课题”,1994年至1995年间,又相继了“GSBA26003-1994《中国颜色体系样册》”和“GB/T15608-1995《中国颜色体系》”两项国家标准。2006年5月,《中国颜色体系国家标准》和《中国颜色体系样册》修订工作正式结束。

至此我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色彩标准,这为数字化色彩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条件。有了它,城市色彩规划文件就能以数字限定色彩范围,保证规划文件执行的准确性。今后,对色彩不仅有定性描述,更有定量的计量标准,它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产品质量、适应国际交往,更是我国建筑业打开国际大门的钥匙。

4城市色彩设计,从规划做起

《国语·楚语》中记载,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举就给“美”下过定义,其曰:“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这说明美的本质就是和谐。城市色彩由人为要素和自然要素两大部分构成。所谓自然要素是指城市中裸露的天然环境要素,如岩石、土壤、水体和自然植被等;人为要素是经人工创造或改造的事物,如建筑物、道路、城市广场、人工绿化景观等:广义上说,它还包括生活在其中的人和相关活动,比如灯光、广告、交通、衣着等。对城市而言,诸多要素中,唯有建筑、城市道路和人工绿化景观所占面积最广,对城市色彩影响最大,且最不容易改造。只有这些要素之间和谐发挥作用,城市才能产生美感。

虽说建筑色彩设计从某个角度上说是一个自由的艺术创作过程,但它绝不等同于单纯艺术创作。建筑色彩不只取决于建筑师对建筑形象的把握以及业主的偏好,它更是城市色彩的组成要素,除了具有体现建筑个性的作用,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构成城市景观,为大众营造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因此,城市规划要做的就是为这些因素制订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计划,让单体建筑都在这个和谐的大环境中展现个性,避免出现混乱现象。因此建筑创作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空间。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规划就是为建筑单体创作划定合理的自由度,使建筑在符合城市大环境的同时,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

城市色彩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对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的控制一样,建筑色彩的控制对城市建设而言同样重要。成功的城市色彩规划,应该继承传统建筑色彩要素,体现地域色彩特征,合理划定城市色彩范围,充分预见未来色彩发展趋势,严格控制躁色出现,为营造和谐城市色彩环境提供指导性和控制性的文件依据。5城市色彩设计的一般方法

5.1进行色彩调查,广泛收集“自然色”。

在做具体色彩设计前,首先应该到实地进行色彩调查,获得一手色彩数据,为今后进行深入色彩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建筑色彩应该来源于自然,任何一种在自然界中无法找到的色彩运用在建筑上,都将使人产生不舒适的视觉感受。由于色彩具有地域性,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色。我们需要从土地、大海、天空中,去广泛提取可用于建筑色彩中自然色。

5.2调查研究当地传统色彩。

建筑色彩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每个地方都有“本土化”建筑色彩。抛弃传统色彩就是抛弃历史,背离传统的城市色彩设计是难以立足的。城市色彩设计必须继承传统,从传统服饰、建筑装饰、饮食文化等方面去提取“本土色”,并在城市色彩设计中优先选用这些具有“优越感”且不容易造成观众反感的传统色彩(图7)。

5.3集相关地理和气象资料。

色彩不是物体所固有的,它是物体有选择的吸收和反射可见光波所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光线受环境影响会使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色彩也随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效果。进行城市色彩设计,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有针对地进行色彩设计,才能取得预想的色彩效果。雾都伦敦,就是因为全年日照时间短,雾天多,而选用中明度低艳度的灰色作为城市的主色调。这一气象特征与我国开展城市色彩设计比较早的城市成都非常类似,为使建筑色彩能够更好地与环境色相协调,成都也将城市色彩基调定为复合灰。

5.4了解当地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色彩的载体。同一色彩的不同材质会使人产生不同色彩感受。建筑材料本身具有地方性。本土产建筑材料,往往取材子当地自然环境。比如黏土砖、天然石材、木料等。这些材料往往包含当地特征色,给人一种与环境相融的协调感。另外,本地建筑材料容易推广,普及率高,是影响城市色彩的重要因素(图8)。

5.5归纳收集城市流行色。

完全接触当代文化——让自己的知觉随着时代而发展。从所有有关当代时尚的元素中,包括音乐、绘画、网络和零售场所中,收集流行文化的信息。流行色就在他们中间。流行色不是一成不变之物,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与传统色彩并不矛盾。传统色彩是经过多年自然选择后留下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色彩主流,在城市中占主导地位。而流行色则因时而异,由于经常变换,所以一般只会在点缀色和装饰色中出现,难以成为建筑色彩的主流。但它对城市色彩却有画龙点睛,展现城市活力的作用。

5.6编制城市色彩规划文件

在获得充足的色彩基础数据之后,由专门的色彩设计师借助相关专业设备和软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前期收集的色彩数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并协助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文件的编制。

6城市色彩设计活力的保证——梯级处理城市色彩限制范围

城市色彩设计绝不是铁板一块,过于严格的色彩控制势必会削弱城市活力和建筑创作的多样性。因此色彩规划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级限定色彩范围,即在规划区内,结合实际情况,将用色灵活度分为不同等级。

6.1严控区:指文物保护单位周边以及具有保留价值的老城中心区等。这些区域应以传统色彩为依据制定区域主导色,严格控装饰色的使用,以使区域色彩保持历史文化底蕴和风貌。

6.2一般控制区:包括城市居住区、办公区、工厂区、校园区以及城市公园等。这些区域可适当放宽用色自由度,允许一定数量和一定色彩范围的点缀色作为城市的辅色出现,以起到增加亮点和提升城市活力的作用。

6.3低(非)控区: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娱乐中心,会展中心等。这些区域相对集中,面积不大,且主要服务对象为年轻人,因此色彩设计应以突出色彩个性和装饰性为主,起到营造商业气氛、凝聚人气的作用。

7结语

这个时代是追求个性的时代,谁都不甘落于人后。但是建筑色彩设计毕竟不是人们穿衣戴帽那样纯粹的个人行为,它在体现使用功能的同时,还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建筑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城市品位的标志,更是衡量城市发达程度的标尺。建设具有鲜明个性的和谐城市是每个市民和建筑师共同的愿望,对于建筑师而言,它更是一种责任。

城市色彩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色彩;色彩效应;构成元素;设计原则

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一、城市色彩的概念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包括建筑、道路、标牌、广告、服饰、绿地、河流等城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色彩,它们触及人们的活动空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狭义的建筑学上的城市色彩仅指城市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色彩,但城市景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并非单一的建筑物,因此它的内涵应拓展到更广的范围,从而避免在城市景观的色彩塑造中存在片面性。

二、色彩效应

(一)物理功能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不同的,热吸收系数(取值介于0-1)也就不同[2],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效能。最明显的例子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装有全空调的楼宇而言,其外粉刷色彩宜选用浅淡色调,具有节能省电的功效。日本已将浅色作为墙体外隔热的一种主要色调。还有墙面的色彩若选择不当,墙面温度高,使外墙产生伸缩变形应力,有时会使外墙面粉刷脱落,而影响美观。另外,不同色彩对光的反射系数也不同,黄、白色等反射系数最高,浅蓝、淡绿等浅淡色彩次之,紫、黑色反射系数最小,因此建筑外墙上采用高反射系数的色彩可以增加环境的亮度。

(二)视觉美感色彩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的要素,经色彩实验证明: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是色彩[2].如果物体的色彩协调优美,就会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刺激,引起视觉的兴奋,进而影响心理感受。如帕提农神庙,在纯白色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的金银花圈图样,在晴朗的天空衬托下,色彩十分鲜艳夺目,呈现出令人着迷的色彩幻想空间。又如我国汉唐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再如服饰的色彩变幻无穷,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给人以不同的美的视觉冲击。

(三)心理效果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是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冷暖、轻重、膨胀与收缩、进退、活泼与忧郁、兴奋与沉静、疲劳、联想与象征、感情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感受。雪地、冰山的白色令人感到冷;太阳、火的红色、橙色使人感到暖和;海水的蓝色使人沉静;色彩缤纷的花卉使人愉悦,这都是人对自然色彩的一种强烈心理反映。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人们对明度越小的色彩感到重,比如黑暗的房屋令人感到厚重,而明亮的房屋却显得轻盈。色彩的活泼与忧郁感,通常是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中心的明亮纯色使人感到快乐,而看到蓝色和蓝绿这些冷的暗浊色时就变得抑郁,这也是在阴雨的天气人们往往情绪低落的原因。色彩还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热情、喜庆;橙色代表快乐、积极;绿色代表和平、理想;蓝色代表沉静、理性等,可以对人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所以色彩的心理效果是多种多样,在选择色彩时是不能忽视这种效应。

(四)经济效应色彩中还蕴涵着经济效应,成功的色彩选择会带来良好的经济结果。从物理性能上说,合理的色彩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的能量、物质消耗,降低城市的运作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美观大方的色彩环境会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影响游客和投资者的行为决策,间接影响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投资的能力,所以色彩环境的改善提高必定也会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例如广州市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形象工程中,注重城市色彩的更新,把主要干道的沿街建筑立面重新“涂脂抹粉”,色彩规划得恰当,因而形成亮丽的风景,也为城市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投资者和人才。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重视色彩规划设计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英国也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城市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西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大地上。今天,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家,这句话已部分变成现实。他们的乡村如此,他们的城市同样如此。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绝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而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人们行走在这些城市街道上,感受不到杂乱无章的刺眼色彩,更没有巨幅广告拼命骚扰视线。简洁和谐的色彩,给人们以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他们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以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转其二、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将历史割断,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象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城市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其三、城市色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城市色彩早就存在,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却是一个现代课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在于传统城市是在文化封闭状态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发育生长起来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局限很大。人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或红或灰的砖瓦;或是由廉价易得材料决定的,如或黄或白的涂料。何况,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也不知道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会有另类颜色。在这种被动选择中,尽管审美规律潜在地起着作用,却未必体现人类的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建设则不同了,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更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已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建筑及其它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壁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时髦趋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色彩自由的人们,如何控制其城市色彩,赶不赶时髦,便成为一个文明素养问题了。今天,想给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披上各色豪华外衣,并不困难,只要有钱就行;但要让新城区形成和谐、雅致的色调,却十分地不容易,它需要城市领导、建筑师及业主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好比改革开放,我们告别服装蓝灰时代之后,如何选择衣服款式才体现出人的文化品味是一个道理。新贵夫人尽管浑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却总给人一种没文化的感觉;女大学生们,尽管一身素雅,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一位著名画家从皇城根一带的旧城保护,已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皇城被淹没在更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彻底被葬送了。

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色彩火爆而形成“噪声”。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像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及平庸问题。

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欧洲旅游小城,像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的建筑色彩鲜亮,原因也在这里: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

城市色彩范文篇4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一)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二)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三)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城市色彩一旦有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名城或古城,为了延续历史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相一致。最近,西安市在对城墙内建筑改造过程中,就是采用唐代长安城青砖、红柱的主色调,去复兴大唐风采,不仅是对现存古迹保护和现代建筑改造,更是对这座历史名城文脉的延续。

(四)城市功能区分原则。如同医院工作人员的服装颜色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一样,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二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有损于城市形象。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城市行政中心,一般都比较凝重一些,色彩应偏于冷色;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色彩可大胆选用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可以是比较柔和的复合色系;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比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城市色彩不宜商业化。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彩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的置放到城市建筑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上花花绿绿的广告,将整个城市的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感。

(二)城市色彩不宜过分个性化。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为了突出自我,使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的眼球。一些单位或企业,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以自我为重心、重点,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颜色装饰建筑外表。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显示自己,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的屹立于城市之中,由于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就更严重。

(三)城市色彩不宜赶时髦。多数情况下,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城市色彩研究和规划,城市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仅仅是为追赶新潮,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建筑有其时代性,但盲目追赶仿效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就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外表清一色的白瓷面砖风靡全国,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从不给人以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与城市的其他色彩相协调,又不是人们所普遍喜爱的色彩。因此,只有当每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基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

城市色彩范文篇5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所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大中城市中蔓延开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艳斗奇的色彩,将许多城市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既失去鲜明的城市个性,又切断历史文脉,而且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引起许多城市决策者的注意,并进入操作程序。本文中,笔者拟结合对欧洲一些城市色彩的实地观察,从美学角度,对城市色彩规划的意义及应用原则做些初步探讨,算是对上述亡羊补牢举措的一种支持吧!

什么是城市色彩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同样黄色建筑,是临海而建,还是背山而立,是独立存在,还是夹缝中插建,其色彩效果是大不同的。

因此,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但根据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失范的现状,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与自然色的协调问题。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重视色彩规划设计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英国也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城市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陈爱和:《给城市着上健康美丽的色彩》《人民日报》2002、04、05)。

西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大地上。今天,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家,这句话已部分变成现实。他们的乡村如此,他们的城市同样如此。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绝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而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人们行走在这些城市街道上,感受不到杂乱无章的刺眼色彩,更没有巨幅广告拼命骚扰视线。简洁和谐的色彩,给人们以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他们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以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其二、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将历史割断,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象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城市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其三、城市色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城市色彩早就存在,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却是一个现代课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在于传统城市是在文化封闭状态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发育生长起来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局限很大。人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或红或灰的砖瓦;或是由廉价易得材料决定的,如或黄或白的涂料。何况,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也不知道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会有另类颜色。在这种被动选择中,尽管审美规律潜在地起着作用,却未必体现人类的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建设则不同了,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更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已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建筑及其它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壁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时髦趋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色彩自由的人们,如何控制其城市色彩,赶不赶时髦,便成为一个文明素养问题了。今天,想给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披上各色豪华外衣,并不困难,只要有钱就行;但要让新城区形成和谐、雅致的色调,却十分地不容易,它需要城市领导、建筑师及业主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好比改革开放,我们告别服装蓝灰时代之后,如何选择衣服款式才体现出人的文化品味是一个道理。新贵夫人尽管浑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却总给人一种没文化的感觉;女大学生们,尽管一身素雅,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一位著名画家从美国归来,感叹大上海变土了。许多人不解。其实,正像城里人看乡下人穿红袄绿裤是“土”一样,我们被涂上五颜六色、色彩混乱地一塌糊涂的城市,怎能说不是一种“土”呢?因此,正如一位美国建设师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是什么。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

其四、城市色彩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城市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也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建筑规划失范。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座到处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弥补的破坏。譬如,从北京西站步行到长安街,扑面而来的巨无霸建筑,挟带着各类怪异色彩并肩而立,压迫着的人们视觉,甚至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这种因建筑规划失控而产生的后遗症,显然不是靠城市色彩设计可以解决的。但从换一个角度讲,正因为今天我们已难以从体量、高度、风格上统一现有建筑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某种统一性。心理学试验测定,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之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此,从城市色彩角度寻找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改变某些可能改变的城市色彩,规范新建筑的色彩,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城市规划失控所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的。这也是我所谓亡羊补牢的意思所在。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城市的色彩呢?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城市色彩,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实际上,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譬如绿色,作为植物生命的体现,它永远是城市中最美的色彩,无论建筑物色彩怎样混乱,只要被绿色植被遮掩,就会化丑为美。但如果整座城市被涂上绿色,却可能使人产生阴森、恐怖的联想,这是色彩心理学规律使然。譬如大红大绿是色彩运用中的大忌,但“万绿丛中一点红”,却是美的图画。再譬如,“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城市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这里,我只能阐述几条基本原则:

1、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溶于海滨景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青岛香港路和东海路人行道上,保留了许多天然礁石,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明智之举。青岛老城在规划时,所有通向海的道路都敞开着,既向自然借景,又将海的色彩融入城市,而东部新区,许多通海的道路被堵死了,城市便缺少了一块最美的色彩,这是令人遗憾的。

西方先哲说,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我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法兰克福的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现存某些古建筑周边便注意这种协调,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形成一个色彩小环境。据说,北京皇城根一带的旧城保护,已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皇城被淹没在更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彻底被葬送了。

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色彩火爆而形成“噪声”。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理,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像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及平庸问题。

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欧洲旅游小城,像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的建筑色彩鲜亮,原因也在这里: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总之,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青岛老城的色彩便是典范。所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其中只有“红瓦”是人工色,其余全是自然色。这些自然色并非青岛独有,而是所有沿海城市共同拥有的自然财富。为什么青岛却能将这些自然色“贪为己有”呢?就在于青岛旧城的规划中,巧妙地借用、利用了青岛的自然色,实现了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在没有或缺少自然色的大城市或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的话,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然后,分功能区、分建筑结构,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建筑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空间,给建筑细部(窗户、门庭、招牌等)以渲染变化的机会。特别是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应用统一色彩,使之溶于城市色彩整体构成中;体量小但结构雷同的建筑群落(譬如公寓建筑),则应通过对凉台、门窗色彩的变化设计,使整组建筑产生视觉的生动感、节奏感或韵律感。城市中的新建筑,必须照应周边建筑已形成的色彩环境,如果原有建筑色彩非常不和谐,则应使用能中和色彩冲突或形成过度色的建筑色彩,而绝不能标新立异,再别出新彩,乱上添乱。但无论城市色彩主调如何,硬化地面都必须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石砖的色彩,避免大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城市色彩结构失重,破坏色彩的和谐统一。

当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应反对的倾向

基于以上原则,我认为目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必须反对、制止如下三种倾向:

1、反对城市色彩商业性倾向

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地置放到城市建筑的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挂上花花绿绿广告,将整个城市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怪艳无序。特别是商店门头简陋的灯箱广告,形状不一、怪色突起,既破坏了原有建筑的色彩,又造成了严重的噪色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印象,使行人浮躁莫名,神晕目眩。因此,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商店门头应提倡艺术招牌为主,取代灯箱店招。

2、反对城市色彩话语霸权倾向

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霸权。一些有权势的单位或企业,纷纷在所属建筑色彩上大做文章。他们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而是从显势露贵心理出发,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色彩来装饰建筑外表。于是,一些金色玻璃幕墙建筑会昂然屹立在灰调建筑群中;一些绿色琉璃瓦装饰建筑,也跻身在银色高楼之中。更有的房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地屹立在城市中心。由于这些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们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便特别严重,必须尽早立法加以干预。

3、反对城市色彩追赶时髦倾向

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专门研究、倡导及规划,我认为,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城建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或权势动机,仅仅是为追赶新潮或做模仿秀,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的。新并不就是美,经济强势不等于文化发达。建筑有时代性,但盲目追随仿效的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却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同样,建筑乃至整个城市色彩的时髦倾向,也是违反城市色彩美学及文化本性的。遗憾的是,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并不懂得这一点。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最早最多去的地区和国家是香港、日本和美国,这些地区和国家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建筑及色彩便被视为楷模,就像到处仿造高架桥一样(欧洲城市几乎都是由隧道解决交通问题的),我们城市的色彩也步入了误区,并经过国内城市相互仿学,便形成了种种时髦倾向。

城市色彩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色彩设计日本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城市色彩设计是将现代色彩学原理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色彩规划研究学科。“城市色彩”(Urbancolour)一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对它的重视和研究是基于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色彩混乱而展开的。①日本的城市化是在1869年明治维新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发展成为强国之一。笔者有幸到日本做为期一年的艺术设计考察,对日本各城市的色彩有强烈的印象,并期望能对中国的城市色彩设计有所启示。

一、知错就改的东京

没有一个城市在形成的初期,就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整体规划。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规划而不得不多次调整的漫长进程。现在日本或西方的不少城市的特色感,特别是在色彩上,多是经过研究并细致调整后的结果。巴黎是较早开始城市色彩规划的城市,80年代更是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颁布,其旧城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即使是必建的新建筑也尽量在色彩、体量和式样上与旧建筑统一,走进巴黎旧城会有置身中世纪的感觉。

东京在60年代为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或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和广告,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褪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为此,不少人对东京的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部门提出了严厉批评,迫使日本官方在70年代初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上的偏差,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该报告成为了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现在,有人提出了按奥运五色粉刷城市的“五彩北京”设想。笔者认为,这种为奥运会造气氛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做法一定要科学,东京就是前车之鉴。

二、留住历史的奈良

任何一座成功进行色彩设计的城市,必定要尊重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它的基本颜色,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尽量要与之和谐并适当进行对比。一座被蓝色海洋包围的城市,自然要区别于内陆城市的色彩。同时,任何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必定有一些历史文化积淀。

在日本的奈良,还有京都,建筑上因为承传了中国唐文化的特色,基本照搬了唐代的黄色琉璃大屋顶加红墙的土木建筑形制。今天的这两座城市,还完好地保存着拥有中国高僧鉴真像的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这些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样,至今还掩映在青翠的林木中间,显得特别的古意盎然,周围的新建筑也没有破坏这两座有着深厚唐文化色彩的城市,这是日本人自觉地对其精心呵护下的奇迹。在“二战”后期,美国实施对东京等城市的大轰炸中,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为这两座城市的完好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向盟军指挥官建议: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绝对不能炸,因为日本的古建筑不仅仅属于日本,也属于全人类,因此,这两座城市才幸免于难。

每座城市,因历史和风情的不同而对颜色偏爱有所不同,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城市色彩。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北欧的厚重和温暖等,这是不同城市的居民千百年来民族审美的结晶。这些城市的现代化扩展显然应该尊重其色彩传统,以延续其历史文脉。但是国内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有的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少有民族特色的街道、古镇因为旧城改造而丢掉了历史的颜色,即便有一两处古迹留存,也基本不成群落。

三、严格执法的大阪

日本并不是最早为城市色彩进行规划或立法的城市。意大利的都灵市,早在19世纪就注重城市的色彩规划,这一做法得到欧美很多国家的效仿。从实践层面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出台的措施就越细致,执法也越严格,今天人们能够领略到欧美各具特色的城市色彩,有赖于这些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但是没有具体涉及到城市的色彩;1968年《新城市规划法》开始涉及到城市景观的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各自城市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上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的矛盾,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的现象,1981年日本建设部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规范建筑活动。2004年,日本又通过了《景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

特别是在大阪,1995年出台了世界知名的系统色彩规划方案。②其主要方法就是在城市规划审批中增加了“色彩规划审批”专项。而这样的规定相当于拥有对建筑等行业的一票否决权。该色彩规划使该城市向着“水清、花香、草绿又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的现代城市的面貌前进。从实际效果看应该非常不错,每年有近100栋建筑面积大、楼层高的房屋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和检查。③

结语

城市色彩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综合系统,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运作,日本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城市色彩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反映,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并认真研究。

注释:

①张海兰,尚磊.城市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J].城市,2004,1:49.

城市色彩范文篇7

关键词:色彩;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应用

1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属于公共艺术的一种,具有公共艺术的基本特点,并体现着城市的精神文化。而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色彩运用不仅是设计本身的要求,也影响着整个城市环境以及居住在城市中的人。1.1色彩运用对人的影响。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形”和“色”,也就是物体的造型与色彩,是视觉的两大构成要素。其中,人对色彩的敏感度是80%,对造型的敏感度是20%,因而,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美国当代的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默也说过,“色彩能够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情感,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位于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本身带有的色彩也是城市色彩的一部分,对城市中的居民心理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美国的一所生物研究所就发现,粉色可以明显降低人体的血压、心脏跳动的频率以及心悸水平等,并使人降低对外在环境的攻击性与侵略性。西雅图的一所监狱采用了研究所医生亚历山大.沙斯的这项研究成果,在将新来的罪犯送往街区之前关押进被涂满粉色的牢房约15分钟,而在被关押的期间,罪犯并没有表现出攻击性。在英国,自从人们将一座原本为黑色的大桥涂成粉色后,在那里自杀的人数直线下降,由此可见颜色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中的色彩运用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三个X形室外躺椅在色彩的选择上就大胆运用了粉色,粉色在心理上给人的感受是激情与纯洁、爱与纯真,在视觉上也更吸引人注意力,这些特意为时代广场打造的街道公共设施能够让人们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时代广场,而粉色作为一种带有视觉侵略性的颜色,不仅在时代广场这样的拥挤场所里引人注目,也为躺在上面休闲放松的人群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分享与感受的场所。1.2色彩运用对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公共艺术景观本身的色彩倾向也会对整个城市环境的色彩产生影响。城市色彩指的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出来的部分的色彩倾向总和,分为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三种,决定着城市的形象与品位,而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会带给人们对这个城市色彩最直观与感性的印象,成为城市的标志或者表达人们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是城市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景观的色彩或与城市的色彩环境相融合,或与周围形成对比,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有序,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状态。丹麦哥本哈根的Skuperkilen社区规划师在打造社区的公共空间景观时,运用了与周围环境对比强烈的红色,以一种人工介入的方式,明确直接地表达了该地区的不同文化与背景。这片艺术空间由同一色系的各种红色采用拼贴的手法构成,高明度的红色与周围深灰色的城市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打造出一个浪漫奇妙的童话世界,虽然颜色对比强烈,但在整个城市大背景的衬托下,这一小部分的红色却成为城市的点睛之笔。该设计也获得了美国国际建筑师协会于2013年颁发的区域和城市设计学院荣誉奖。1.3色彩运用对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可以发现,公共艺术景观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公共艺术按照主要的设计方法可分为对生活物品的复制、二维线条的运用以及元素的组合与构成。现成品复制的代表案例就是美国波普艺术家奥登伯格的作品,如《保龄球》、《衣夹》等,表现的就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待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物品,消解了艺术形式与真实物品之间的界限。这些日常用品的本身就带有色彩,因而在将它们放大或变形的同时,物体本身的颜色也要一并复制,才能形成视觉上的震撼感,表达作品的主题;二维线条的运用指的是将立体的物体平面化,如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轻轨站平台的公共艺术作品“TransitStory”,设计师将这座城市中出现的公众形象加以二维化与平面化,形成几组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而这样的设计手法由于较为平面,欣赏视角有限,因此必须在色彩上加以补足,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TransitStory”就运用了色彩强烈的红黄蓝三原色作为各组之间的色调区分,使得剪影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元素的组合与构成主要依靠各种相同或不同的元素进行符合形式美的组合,较为典型的包括美国抽象主义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公共艺术作品,如位于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的红色火烈鸟。为了避免视觉效果单调,这类作品往往也需要借用鲜艳、明快的色彩,考尔德的火烈鸟就运用了醒目的红色,在广场上形成了一种富有生气的环境氛围。由此可见,城市公共艺术景观中的色彩运用,在多个方面都极为必要,不仅公共艺术设计本身要求色彩的合理运用,出色的公共艺术景观作品也能改善与协调城市环境,打造宜人的居住氛围,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

2色彩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中的设计原则

2.1受环境影响的公共艺术色彩。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色彩设计时,首先应该注意到的,就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法国色彩学家朗克洛认为,每一个国家、城市和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不同的地理环境也会对不同地区的色彩倾向有所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审美,因此色彩的运用必须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公共艺术景观的色彩也可以达到主动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位于西班牙贝尼多姆的彩色海滨长廊原本是一条阻挡在摩天大楼和海滨之间难看的混凝土路障,但经过艺术家的巧妙设计,原本平庸丑陋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吸引人的,色彩丰富的公共空间。长廊蜿蜒起伏的造型与海滩边的海浪相呼应,在色彩的应用上,设计师考虑到贝尼多姆城市原本单调灰暗的环境色,选用彩色与白色,形成轻松明快的对比效果。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改善了城市的色彩环境,在心理上带给人明朗喜悦的感受,做到了与城市环境的融合。而这些位于城市中的色彩缤纷的长廊与通道并不适合于所有城市,如果将这样的彩带公园放置于嘈杂丰富的东京,难免会显得过于绚丽,而如哥本哈根或者英国利汉普顿这样原本颜色单调的城市,这样的公共景观才会创造出视觉上精彩的体验与环境。(图3)2.2色彩与造型和材质的结合。构成公共艺术景观的两大要素分别是造型与色彩,两者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作品的主题与思想。因此,色彩的运用不仅要考虑周围环境,还要考虑造型与作品材质的选择。公共艺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受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制约较大,如工业革命以来新出现的混凝土技术和不锈钢等新材料,直接决定了城市的整体色彩属性。位于芝加哥格兰特公园的“云门”是一个以水银为灵感的公共艺术塑像,设计师卡普尔采用不锈钢无缝拼装技术,让材料本身的色彩与材质反射出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共处的效果。这些自然与人工的现代材料丰富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以艺术作品的形式传达着创作者的情感与背后的社会意识。2.3色彩背后的文化与社会禁忌。据朗克洛教授提出的色彩地理学的观点,色彩对于一个国家和文化的建立作出了强有力的贡献,不同的地区与地域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居住环境中的色彩。如白色在西方就是纯洁、欢乐和自由的体现,在婚礼上新娘会头戴白色婚纱身穿白色礼服,而同样的白色在中国就是葬礼上直系亲属佩戴的颜色,象征不吉利等心理感受。因而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在中国本土的设计还要考虑到社会禁忌与文化倾向等因素,如在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中大量运用红色等在中国象征喜庆吉祥的颜色,青岛的艺术作品《五月的风》就是一个借用红色传达五四精神的典型案例。

3结语

城市色彩范文篇8

关键词:城市色彩设计日本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城市色彩设计是将现代色彩学原理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色彩规划研究学科。“城市色彩”(Urbancolour)一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对它的重视和研究是基于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色彩混乱而展开的。①日本的城市化是在1869年明治维新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发展成为强国之一。笔者有幸到日本做为期一年的艺术设计考察,对日本各城市的色彩有强烈的印象,并期望能对中国的城市色彩设计有所启示。

一、知错就改的东京

没有一个城市在形成的初期,就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整体规划。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规划而不得不多次调整的漫长进程。现在日本或西方的不少城市的特色感,特别是在色彩上,多是经过研究并细致调整后的结果。巴黎是较早开始城市色彩规划的城市,80年代更是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颁布,其旧城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即使是必建的新建筑也尽量在色彩、体量和式样上与旧建筑统一,走进巴黎旧城会有置身中世纪的感觉。

东京在60年代为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或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和广告,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褪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为此,不少人对东京的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部门提出了严厉批评,迫使日本官方在70年代初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上的偏差,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该报告成为了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现在,有人提出了按奥运五色粉刷城市的“五彩北京”设想。笔者认为,这种为奥运会造气氛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做法一定要科学,东京就是前车之鉴。

二、留住历史的奈良

任何一座成功进行色彩设计的城市,必定要尊重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它的基本颜色,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尽量要与之和谐并适当进行对比。一座被蓝色海洋包围的城市,自然要区别于内陆城市的色彩。同时,任何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必定有一些历史文化积淀。

在日本的奈良,还有京都,建筑上因为承传了中国唐文化的特色,基本照搬了唐代的黄色琉璃大屋顶加红墙的土木建筑形制。今天的这两座城市,还完好地保存着拥有中国高僧鉴真像的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这些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样,至今还掩映在青翠的林木中间,显得特别的古意盎然,周围的新建筑也没有破坏这两座有着深厚唐文化色彩的城市,这是日本人自觉地对其精心呵护下的奇迹。在“二战”后期,美国实施对东京等城市的大轰炸中,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为这两座城市的完好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向盟军指挥官建议: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绝对不能炸,因为日本的古建筑不仅仅属于日本,也属于全人类,因此,这两座城市才幸免于难。每座城市,因历史和风情的不同而对颜色偏爱有所不同,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城市色彩。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北欧的厚重和温暖等,这是不同城市的居民千百年来民族审美的结晶。这些城市的现代化扩展显然应该尊重其色彩传统,以延续其历史文脉。但是国内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有的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少有民族特色的街道、古镇因为旧城改造而丢掉了历史的颜色,即便有一两处古迹留存,也基本不成群落。

三、严格执法的大阪

日本并不是最早为城市色彩进行规划或立法的城市。意大利的都灵市,早在19世纪就注重城市的色彩规划,这一做法得到欧美很多国家的效仿。从实践层面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出台的措施就越细致,执法也越严格,今天人们能够领略到欧美各具特色的城市色彩,有赖于这些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但是没有具体涉及到城市的色彩;1968年《新城市规划法》开始涉及到城市景观的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各自城市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上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的矛盾,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的现象,1981年日本建设部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规范建筑活动。2004年,日本又通过了《景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

特别是在大阪,1995年出台了世界知名的系统色彩规划方案。②其主要方法就是在城市规划审批中增加了“色彩规划审批”专项。而这样的规定相当于拥有对建筑等行业的一票否决权。该色彩规划使该城市向着“水清、花香、草绿又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的现代城市的面貌前进。从实际效果看应该非常不错,每年有近100栋建筑面积大、楼层高的房屋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和检查。③

结语

城市色彩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综合系统,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运作,日本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城市色彩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反映,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并认真研究。

注释:

①张海兰,尚磊.城市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J].城市,2004,1:49.

城市色彩范文篇9

1人民公园与人民广场地理位置及设计分析

人民广场是秦皇岛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新中心区,位于海港区建设大街与迎宾路交叉口,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广场地上部分以迎宾路中心延长线作为贯穿广场的中心轴线,广场的景观设计以此为中心,沿南北轴线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入口标志、下沉喷泉水池、集会广场、集会舞台、广场标志雕塑、弧形观光长廊和南入口下沉广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广场东西两侧为两组规划的文化建筑,人民广场的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广场作为秦皇岛市居民社会活动中心,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具有休闲、娱乐、集会、游览观光等功能。

2自然色色彩实地调研分析

城市自然色包含了天空、土地、树木即其他裸露于自然界的颜色。对人们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最自然的存在,是美的基础,是美的底色。对秦皇岛这样司四季分明的城市,自然色中的树木颜色变化极大,所引起的视觉感觉可谓大相径庭。本次调研时间为冬季,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自然中的冰面、冬季里的绿植、冷风下的枯树、冬季湛蓝的天空构成了公园与广场存在的一个大环境,冬季的自然色提取为冷色调,表现的是一种宁静沉稳,远远不同于春秋季节的热烈活泼。由此调研可以看出,秦皇岛人民公园及人民广场的种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色彩偏向沉闷,使人眼前一亮的植物搭配存在,是目前城市自然色存在的首要问题。改进措施为应该适当的增加冬季的植物色彩,改变冬季人民对寒冷所形成的暗沉的视觉感受,一方面可以选择适合寒冷季节的植物,是改进目前状态的首选,如能耐零下36度低温的中华金叶榆这种彩叶植物,不仅在树形上可以乔木、灌木均适用,而且冬季可以保持叶片金黄亮丽。红瑞木和京桃等植物,他们的树干在冬季能保持鲜艳的颜色,也可以丰富冬季单调的色彩效果;另一方面选择具有优美树形的植物栽种,如悬崖形、临水形、迎客形等树形,而且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雾凇及雪雕,飘逸的树形辅以枝干的色彩可以丰富城市自然色。

3人工色色彩实地调研分析

城市人工色包含了建筑物、硬化场地、各种设施等的颜色,秦皇岛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为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涵盖各种年龄段各种阶层的市民,这种功能分区要求色彩设计必须考虑到整个受众群体的可接纳性及色彩感觉舒适性。规则硬化铺地的颜色选用了灰蓝色底色或者灰黄色底色,辅以方形或者带形的红褐色,此种主色调及从色调的配色方式,达到了地面硬化所需的沉着的色彩感。各种提示标志色选用了褐色、墨绿、深蓝等颜色,墨绿色为绿化踩踏提示,背景色为草地,褐色为河岸落水提示,背景色为水面。两者的处理原则都与自然色相协调统一,使提示标志不至于与底色形成对比色,增加突兀感。宣传标志色选用的纯度及明度较高的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务求在自然色及其它背景色中脱颖而出,使受众视觉第一时间凝聚于此。红色积极、奔放、蓝色悠远、宁静,绿色年轻、生机,黄色明朗、愉快,如此配色方式,与宣传的主题贴切的展示给了受众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美好前景的描述,达到了广告的宣传目的。公园的建筑颜色以褐色墙面、白色窗套,青灰色瓦屋面为主,有部分为灰色外墙,红色屋顶,建筑色彩沉稳有力,配以尖顶造型,形成一种朴实、浑厚你、宁静的文化底蕴。建筑小品选用了红色、橙黄、白色、灰色等颜色,红色及橙色等暖色系的应用,无论是在春夏绿色植物背景的映衬下,还是在冬季蓝灰色系的衬托下,都显得温暖挺拔,令人夺目。广场与公园周边环境色住宅部分多为灰色、赭石,灰蓝、白色、土黄等色系的搭配,为居住建筑常用色。办公建筑为现代灰及蓝色玻璃的组合,商业建筑为暖黄及暖橙等暖色调用于吸引客源。各种颜色均与建筑的功能应用相协调。由此调研可以看出,秦皇岛人民公园及人民广场的人工色基本合理,能满足自身适用功能并相对准确的表达各个元素的内涵,但是用色保守,改进措施为适当的增加明亮的颜色,以临近色相配色方式按照园区及场区各功能区块成组布置,既避免了色彩混杂的现象,又体现了功能划分,也有利于满足各个人群对自己常去的场地的色彩需求。另外,明亮颜色的增加对于冬季这种背景色单一的季节可以形成跳跃、活力的感觉,避免视线范围之内全是冷灰色调,更添寒冷单调之感。

4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秦皇岛人民公园及广场实地调研分析及色彩应用不同层面的分析,综合考虑了广场与公园色彩与城市规划色彩的关系,发现了目前此区域色彩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对以后城市色彩系统整合与建设发展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市域色彩系统规划布局和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曾宪.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城市,2004(1):45-48.

[2]傅荣国.城市特色与色彩控制[J].规划师,2002,19(1):39-42.

[3]万敏,吴新华.城市色彩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规划师,2004,10(7):60-62.

[4]崔唯.城市色彩的浓妆与淡抹[J].城市规划,2004(12):39-41.

城市色彩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色彩;城市景观;环境

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道路、标牌、广告、服饰、绿地、河流等城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色彩。[1]城市色彩是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视觉形态的第一要素。它与人们的生存环境、生存质量、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国际学术界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从17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都灵市开始有规划地实施城市环境色彩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日本等国在城市色彩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科学有序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使很多国外城市个性鲜明,赏心悦目。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为这些城市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建筑拔地而起。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建筑与环境色彩的深刻认识,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设计与研究还是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都有着很大的差距。二十多年来,我国落后的城市色彩设计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速度形成强烈的对比,严重制约了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城市公共环境中色彩的杂乱与随意暴露出我国在城市色彩管理上的不足。虽然我们国家的广告法对色彩没有相关的规定,但是爱护环境、追求健康已经是新时代都市人的共同追求。

分析现状,造成环境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随地拔起的高楼大厦。它的建筑外观与色彩同城市的风格以及城市的主体色彩不相吻合,没有统一的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使得在城市的建筑领域里色彩应用比较混乱,从而造成建筑与环境上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塑造形成了负面影响。虽然在城市色彩景观中建筑色彩占有绝对的地位,但现代城市的发展中一些非恒定的人工色彩的繁荣,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这就是第二个原因:城市广告和“城市牛皮癣”。当我们从高处眺望纵横交错的城市图景,或是乘车行走在高低层叠的楼宇之间,不用费力就会发现有一种干扰让人无法摆脱——城市中五颜六色、浓妆艳抹的招牌与广告,这种城市广告的产生严重影响着城市色彩的美观。不可否认,现代化的商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广告。然而,面对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广告、招牌的形式、形象、审美、色彩等,都市管理者没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于是,大多数广告色彩遵循刺激眼球、越艳越好的原则,一些没有设计美感的广告、灯箱和霓虹灯几乎成了与小广告没有区别的“城市牛皮癣”。如果说衣着的色彩代表了个人的第一印象,那么在城市公共场合的招牌色彩就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这种状况在我们国家很多城市都屡见不鲜,对城市环境和色彩景观的破坏极为严重。

城市色彩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因为它在保护和发扬城市及地区文化、建设和谐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面貌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生活质量和地域文化传统最直接的反映。由于长期以来在城市色彩领域观念上的滞后,中国城市色彩景观的形成基本上处于自主、随意状态。因此,城市色彩研究在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中意义重大,它将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关注色彩,了解色彩,运用色彩,才能为城市景观的受众者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生动丰富的色彩环境。然而,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与心理刺激是不同的。白色令人感到寒冷;红色、橙色使人感到暖和;蓝色使人沉静;色彩缤纷的花卉使人感到愉悦。这都是人类对自然色彩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反映。另外,色彩还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热情、喜庆;绿色代表和平、理想;蓝色代表沉静、理性等,它可以对人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所以色彩的心理效果有多种多样,在选择色彩时不能忽视这种效应。色彩不仅具有本身的特性,还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人们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国家的文化。北京城红墙黄瓦的故宫建筑群掩隐在浓绿的树林中,并由素雅的、青瓦灰墙的四合院民居衬托着,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构成北京城的特色;海滨城市青岛则由红瓦屋顶、米黄色的墙面、绿树蓝天、碧海白浪构成了海滨味极浓的城市风貌;而苏州粉墙黛瓦、石板路和石桥朴素的本色、苍绿的古树、倒影灵动的水色组成了江南水乡的景致。大体而言,北方城市的色彩明艳,南方城市的色彩淡雅。每个城市都尝试着利用历史文化留下的城市特色,珍视着这些独特的色彩特质,来构造富有个性的城市面貌。三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根本要从色彩的本质研究,另外,研究角度要从人性出发,研究对象要考虑到城市内涵。其实占着主导地位,吸引人们眼球的色彩大部分是由城市建筑来体现的。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是最为显眼的吸引物,因而建筑色彩相应地就成了城市色彩的主角,它的色彩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城市色彩的美。建筑色彩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娱乐建筑色彩、教育建筑色彩等,对这些不同功能的建筑其色彩的选择也不同,要力求达到色彩与功能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建筑色彩的选择,还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共性、对比性、序列性、主次性等特性使建筑色彩富有变化、各具特色。如藏式民居的檐部是藏族喜爱的酱红色,墙身为乳白色,门、窗的边饰是黑色,建筑色彩对比强烈而富有变化。另外,建筑屋顶色彩是最易忽视的地方,其实屋顶的色彩能为城市色彩填补空白,丰富美化城市的鸟瞰景观,避免登高望远时城市景观呈单一、暗淡的灰色,从而增强城市色彩的吸引力。

另外,道路是城市的景观廊道,具有移步换景的动态景观序列,同时也是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通道。美观的道路色彩令行人精神抖擞、身心舒畅,尤其在一些商业步行街上,用与沿街建筑协调的彩色地砖铺步行路面,会成为一道多彩的风景线。[2]高速公路的色彩管理也相当重要,科学调配色彩,可以给驾驶员良好的心理影响,减少交通事故。地下街道也是值得关注的,合理科学的色彩选择可以减少地下环境阴暗冷淡的感觉。广场是城市空间的节点,是城市市民社会生活的集聚中心,良好的色彩效果将使市民更乐于逗留玩耍,为城市创造一个公众认可并接受的空间。[3]如纽约下沉式的洛克菲勒广场,周围饰以深红色的大理石墙面,其前设置金色的雕塑,后面有白色的喷泉间隔,使金色形象突出成为广场的视觉焦点,在广场中间是用膳的彩色帐篷,整个广场形成充满韵律的色彩空间,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环境小品色彩包括城市内的标牌、指示牌、站牌、电话亭、广告、雕塑、招牌、座椅、灯柱、果皮箱等等辅助设施的色彩,这些小品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是创造丰富城市色彩的良好素材。西欧各国的街头饰物如电话亭、候车亭、灯柱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慎重处理,色彩丰富,艺术性强,再加上丰富多彩的雕塑、喷泉,形成一条条优美的景观带。[4]虽然这类小品不是城市景观的主体,但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损害城市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会造成市民识别上的障碍,不利于传递有效信息。如危险部位、讯号装置应该规定专用色,色彩搭配要醒目,以提醒人们注意。总之,环境小品的色彩设计要讲究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和管理是使城市最终获得舒适、宜人、美观的人居环境的实践环节,在未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把城市色彩规划纳入现行的城市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我们才能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