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十篇

时间:2023-03-22 08:22:54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1

关键词:刘姥姥 形象 荣国府 圆滑世故 天赋 意义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刘姥姥只是一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小人物,但作者却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并在她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济穷扶困”的救世思想,赋予了“藏精于拙”的形象。刘姥姥不仅是一个结构性人物,而且是一个寓有深意的典型形象,实在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尽管刘姥姥在整部《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其复杂的形象特征及其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使其在整部《红楼梦》970多人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刘姥姥的形象分析

刘姥姥有着鲜明的形象特征,既有作为中国普通老百姓身上低俗的一面,更有老百姓乐观进取、善良、有恩必报的美好品德,作者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展现了她丰富而又生动的形象特征。

一进荣国府,是在真正困难时。这位农村老妪代替她堂堂七尺的女婿狗儿,敢于为一家人的生存而斗争,积极寻找对策并付诸行动,初步展现了一个面对生活上的困难迎难而上、积极进取、有责任心的农村女性形象。

二进入荣国府,是刘姥姥为报恩,却也巧合地认识了贾母,自此有了“两宴大观园”,“醉卧怡红院”等精彩片段。这一系列过程一方面体现了她藏精于拙、圆滑世故、插科打诨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她头脑灵活、风趣爽快、善于逢迎又不失质朴的普通百姓本色。 三进荣国府,是刘姥姥谨记滴水之恩毅然接受凤姐的嘱托,救出了王熙凤被狼舅奸兄卖作使唤女人的女儿巧姐儿,展示了刘姥姥为人外朴实而内精明,又有侠义之风,彰显了她性格中善良、诚信、侠义和有恩必报的美好品质。

二、二进荣国府,畅游大观园前后的喜剧情景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带着自家的瓜果菜蔬来感谢贾府上次的帮助的,目的单纯,体现了她作为中国普通老百姓与生俱来的善良的忠厚本色和感恩精神。而就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正赶上贾母要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于是刘姥姥在贾府留了下来。初见贾母刘姥姥道了句:“请老寿星安。”如此称呼正迎合了富贵人家渴望长寿的心理,刘姥姥深谙此道,称贾母“老寿星”,赢得了贾母的欢心,表现了刘姥姥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在史太君宴大观园时,刘姥姥甘做“女篾片”,深谙大观园众人心理,并投其所好,在饭桌上以幽默风趣的乡土俚语和出人预料的可笑举止,引发了一幅经典群笑图,博得了贾府上下的喜欢。刘姥姥以自己最率真的语言和行为博得了贾府诸人酣畅淋漓的一笑,与人快乐于己快乐,展示了她性格中乐观向上的一面。“刘姥姥为迎合贾母等人的心理而做出了许多滑稽可笑的行为,体现的是乡下老妪最本真的一面,她有着高超的交际本领和表演天赋以及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此语乃是对刘姥姥性格恰到好处的总结。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2

[关键词] 刘姥姥;人物性格;作用

《红楼梦》是古代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在在文学创作上的新境界和巨大成功,突出的表现在塑造了成群的性格鲜明而又富有社会内涵的人物形象,许多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贾府打秋风的农村老妪刘姥姥就是一位。这位深入人心的农村老寡妇三进大观园,自己所具有的农妇的气息给大观园里的人带来了欢乐,只要一提起刘姥姥大家面前总会出现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妇人插了满头的花,喝得酩酊大醉,不断地闹笑话的丑角形象,可是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真的是一个丑角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

一、诙谐幽默的姥姥

刘姥姥是个诙谐幽默的农村小老太太。她的幽默诙谐,在她第二次走进荣宁二府的时候为大观园的众人带来了不少乐趣,特别是博得了贾母的心,令贾母好吃好喝的待着,而且在回家时带去了一笔不小的物质财富。有了头一回的大观园之行,刘姥姥对于府里的一切也有些了解,当然对于贾府的一切,对于她来说也还是充满着新鲜,对于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由于她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样带有乡村味道的话语行走在贾府中,刘姥姥的幽默风趣的鲜明个性在第四十回的一些情节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秋爽斋的晓翠堂上,贾母举办大宴,吃饭和饮酒行令时,刘姥姥更是将她的这种诙谐幽默的性格和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习气表现的淋漓尽致。入席时,“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太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为了让大家高兴,惹大家欢笑,缓解这大观园里生活的乏味,她拿自己开涮了,把自己比做“牛”、“老母猪”用农村人特有的顺口溜说出来,原本说出这样的话,自己都想要笑的,可是她自己却憋住不笑,就仅仅表现出的这种样子都让人不禁发笑,使得“贾母搂着宝玉叫‘心肝’,林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叫‘嗳吆’”。至饮酒行令时,大家又引得刘姥姥行令,所说的“是个庄稼人罢 ”、“大火烧了毛毛虫 ”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离不开庄稼人家的本色,让一些流传在民间的俗语成了惹逗这贾府上下发笑的话语。这些幽默诙谐的话语出自来自农村的刘姥姥,这让刘姥姥的幽默诙谐、惹人发笑的形象深入到人心,刘姥姥的诙谐博得了贾母和其他人的喜爱,也为自己的二进大观园赢得了许多的物质的东西。

二、机智聪明的刘姥姥

在第六回中,刘姥姥因为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生活拮据而出谋划策给他们提醒了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事,并说出他们家的二小姐是如今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对于女婿不知道要如何生计,也不知道那些做官的朋友应该不会帮助他的情况下,刘姥姥却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让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共度难关。在进了贾府见到凤姐后,对着凤姐说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的话语,周瑞家的觉得她说话很粗鄙,从屋里出来后,当周瑞家的在埋怨刘姥姥“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话了”,而刘姥姥却机智的说:“我见了他,心眼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呢。”

在二进荣国府后,刘姥姥经过凤姐的推荐,出现在了贾母跟前,在她初次见到贾母的时候,她在称呼贾母时用“请老寿星安!”以及在后面为贾母和府上的人讲乡村的故事,什么下雪天一个红衣女孩儿抽柴草,什么九十多岁的老奶奶抱孙子等,都是完全为了迎合宝玉和贾母诸人的好奇心理。当被凤姐插了一头的画,饭桌上将自己称作“牛”“老母猪”时,原来才知道她是有意与凤姐配合着“哄着老太太开个心”而不是自己乡下人的愚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农村老妇人的机智和聪明,投其所好,才得以让自己在贾府中吃的开。

另外,在第百十九回中,当贾府落败树倒猢狲散的时候。贾环,刑大舅撺掇着刑夫人要把巧姐儿卖到外潘王府,就在王夫人、平儿等一干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办的时候,这个原本不起眼、让大家想不到的人物刘姥姥出现了。她的到来给正处于焦虑,不知道如何是好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她一来就想出了办法。这个在人们心中以丑角形象出现的老人为平儿解了燃眉之急,最终救下了凤姐的女儿。

从这两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姥姥不仅是那个在人们心中惹人发笑的丑角形象,她在幽默风趣、农村老妇形象的背后还有着自己机智的一面。

三、放低位份、讨人欢喜的刘姥姥

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和王熙凤本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亲戚,刘姥姥作为王狗儿的丈母娘更是隔着万千里,现在这乡下的穷狗儿的丈母娘硬想拉扯上过去那段关系,再去向他他们高攀,真是“明月行中天,蝼蚁向之揖”,其中的距离该是有多么遥远。[1]这位75岁的老奶奶为了帮助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共度难关,舍下自己的老脸去攀亲戚。在我们看来,这样一位乡下老太婆带着自己的一身土气能有什么样的大作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乡气味十足的老太婆却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竟然还到了贾母身边,博得了贾母的喜爱。思前想后,这与刘姥姥放低自己的位份,深谙世事是分不开的。

在文中,不得不让读者注意的应该是刘姥姥的话语,最为明显的应该是刘姥姥三进贾府中所使用的称呼语,不管是贾府的主子还是奴才,刘姥姥在称呼上总是一点也没有怠慢,对于她这个七十五岁的老妇,对于周瑞及其老婆在贾府的奴才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刘姥姥不顾自己与他们年龄的悬殊,口口声声敬称“你老”,并亲昵地称她“我的嫂子”,让自己和他们拉近了距离。为抓住贾母图福寿,讲吉利,爱奉承的社会心态,又在人前人后都尊称“老太太”,将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的地位高高托住。对于王熙凤,刘姥姥也是一口一个“凤姑娘”的喊着,后来也会说“好姑奶奶”“你老”等,对于贾府上下的人她半点也没有怠慢,对于自己则姥姥在贾家人面前对自己的昵称、谦称和谐称颇具特色。刘姥姥在贾家奴才们面前昵称“俺们”、“咱们”,不显生分;而对坐在高门大户、锦台绣阁中锦衣玉食的贾家人自称“我们庄稼人”,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最为出彩的是她在秋爽斋宴席中的幽默诙谐,自谑为“老风流”,更将自己当仁不让地推上大观园舞台上的“戏角”。[2]

从刘姥姥对自己的称呼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总是将自己的位份降低,将主子的位份抬高,把自己和奴才们拉成一片,让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愈加的亲密,博得大家的喜爱。谦恭的性格态度以及她的礼貌让她才得以过五关、斩六将为自己的女儿女婿带去丰富的财物,最关键的是和这个豪门大户扯上了关系。

四、善良厚道的刘姥姥

在《红梦中》我们看到的刘姥姥不仅是一个深谙世事的老妇,一个丑角。刘姥姥还具有知恩图报、心地善良的个性,在《红楼梦》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百十三回中有所体现。刘姥姥作为一个农民老妇人的形象,带着板儿能够进入大观园,在周瑞家的周大娘地帮引下最终得到了王熙凤二十两银子的施舍,在末了舍得将刚刚得到的银子摸出一快来感激周大娘,以表示自己受到帮助后的谢意。二十两银子让她们一家都度过了艰难的年关,当她舍得把自己家里种的“头尖”瓜果蔬菜送到贾府来让贾府众人尝鲜也就有了刘姥姥的二进大观园,才能受到凤姐的推崇,将这个农村老太太送到了贾母跟前,让她在贾府又大赚了一笔。[3]

其实,最能让人感受到刘姥姥知恩图报,善良厚道的还得是在贾府落败之后,当得知贾府中的老太君贾母逝世后,她也禁不住“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贾府落败,树倒猢狲散,大家对于这样一个亲戚躲都躲不及,刘姥姥却不顾这些再进大观园,去看看贾母,去看看自己惦记的王熙凤。

正是由于刘姥姥得了好处知道报恩,在贾府落败之后还会前来探望这些正在水生火热别人不敢接近的亲戚,在巧姐有难时出手相救给我们有了一个不同的刘姥姥,一个知恩图报,温厚善良的刘姥姥。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M]1996

[2]戴祝君.小人物,大不同——从称呼语的使用看刘姥姥与焦大的命运[J]学苑撷英2010.1

[3]冯伟,陈顺琼,印宁伟《论《红楼梦 》中的刘姥姥》[J]文学界理论版2010.10

[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11

[5]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92.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3

“刘姥姥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靠几亩薄田度日,生活很艰辛。”由于没有儿子,所以就跟女儿女婿过话,自然也就一心一意为女儿女婿了,艰苦的生活女婿狗儿只有硬着头皮过。可是刘姥姥是个聪明人,不甘于如此清贫,掰着手指头算到了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贾府祖上同姓是挂名的亲戚,确实是因为生活无奈,也就只好进了贾府认亲,希望生活有所转机。如果有所收获,那一家子也就有救了,倘若没有收获,那也算是见过世面了。竟没想到这一去倒还真把这辈子没吃过,没见过,没听过的新鲜事都经历过了。

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红楼梦》中人物角色众多,小说在前六回都是对剧中人物的性格介绍,“红楼故事”的真正开始是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正式开始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者对她的描述少之又少,刘姥姥是一个纯粹的乡村老太太,出身也低微。凭着自己的女婿的父亲曾经与王熙凤的父亲同朝为官,又是同姓,所以就认了宗,这样疏远的关系与贾府真可谓是有点八竿子打不着。但就是这样牵强的关系,曹雪芹将刘姥姥第一次送进了荣国府,让她对这个侯门世家看了个大概,仅是这样一个皮毛的认识就让刘姥姥大开眼界。

作者安排了这样一个乡村老太太到侯门贾府来“打抽风”,借刘姥姥的眼睛看着整个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甚至有意借刘姥姥的眼描述了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所以不得不说,这就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借一个与小说主体没有太大关系的人物将整个封建王朝都看了个透彻。

刘姥姥一进贾府作者对她的描述虽不多,但是很精辟。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个不普通的乡村老太太,她有见闻,同时是个语言大师,凡事都能给尽别人面子。因为深知自己地位低下,故而宁愿让自己当个“丑角”,抬高别人,大家开心了,她来贾府的目的才能达到。所以又不可不说刘姥姥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第六回中刘姥姥对周瑞家的说“原始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请请姑奶奶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这样富有艺术性的话语,声东击西,给足了对方面子,让听话人开心,同时又给自己留下台阶,最后使自己逞心如意,得到一定的资助。果不其然,王熙凤给了她20两白银打发她走了。有了这些银两足以让其发家,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作者用极其简短的篇幅对其描述。显然,这样的效果远出乎她自己的料想,这样的公关行为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同时这又为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精彩的表演埋下了伏笔。

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从刘姥姥身上看得最明显的就是一股乡村人的淳朴,知恩图报。第一次去贾府得到王熙凤等人的资助,回家后种了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收成后就想着去贾府还个人情。于是,这第二次去贾府只是简单的为了答谢,这样单纯的目的也让刘姥姥在贾府在贾府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回是出尽风头,与贾府中的人也都混了个熟。以前没吃上的,没见过的,没经历过的这回可算是都满足了。

刘姥姥在下人们房间与周瑞家的闲谈,恰巧遇见了平儿,说起了螃蟹宴,刘姥姥道“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由此可见贾府的富贵还是主要体现在吃上,谈到吃最具典型的还是缀锦阁王熙凤喂刘姥姥吃茄泥的描写。通过刘姥姥之口,“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到这个味!”一个普普通通的茄子要这些工序,这么多材料,可见作者正是借刘姥姥的眼睛印证了贾府的富贵。当贾母等人陪同她一起游逛大观园时,问她觉得这院子怎么样?聪明的刘姥姥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 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这话给足了贾母面子,恰到好处的评价也就提升了刘姥姥在贾府的地位。独到的口才也造就了刘姥姥的特殊待遇,能共贾母一张桌上吃饭,与她一起游玩大观园,一起行酒令,为王熙凤的女儿取名字……这些可不是一般的乡下老太太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啊!她过人的智慧让自己在贾府的地位明显提高了。从称呼上我们就不难发现,由第一次的“穷老婆子”到这一回的“刘姥姥”。要我说,把刘姥姥这样的人放在今天那绝对是少有的公关人才。

在刘姥姥二进贾府,显然也是整个红楼故事的高潮,是贾家旭日兴盛的时期,整个荣国府欢笑声不断,财源广进,加官进爵。此时刘姥姥当然知道整个贾府地位最高,最受人尊敬的是贾母,也即是“老祖宗”。所以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也就只要讨好老祖宗,让她高兴,那就万事大吉了!聪明的刘姥姥充分的压低自己的身份,扮演好自己的“丑角”,让大家都笑起来,都开心了她自己才能开心。于是就有了此次笑声的高潮,吃饭前,刘姥姥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讲完这个笑话后,自己鼓足腮帮子不笑,等着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人仰马翻才笑。其实这并非是她的本意,她也不愿如此忍辱,至于后面大家用金箸银筷来戏弄她,机灵的刘姥姥也不是真不知道,上手应对的游刃有余,是可谓是一个少有的公关人才。后来行酒令,她也是充分运用日常生活的农家用于来对得很押韵, 再一次让这些富家子弟笑了个痛快。这一切的“笑料”为刘姥姥日后的飞黄腾达打稳了根基。

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贾府的败落像是发生在一夜之间,又像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人财两空空,一切仿佛来得太快,让人还没有从他们之前的欢声笑语中走出来。这时,曹雪芹将刘姥姥第三次送进贾府,只是这一次刘姥姥进贾府不是来“打秋风”的,也不是来还人情的。她是听说贾母病了来探望的。没想到这一来却算是见证了整个贾府彻头彻尾的衰落,家破人亡。作者精心安排的那个旁观者把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偌大的贾府象征着当时的封建社会,看着很坚固,实际上早已摇摇欲坠,差的只是一个导火索。贾府的衰落象征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也即是她地位上升到最高的时期,王熙凤的那一声“姥姥”将这个乡下老太太的地位上升到顶峰。应该说她的目的也是完全达到了。可是,一切源于一个“巧”字,当初刘姥姥有幸为王熙凤的女儿取名唤“巧儿”。今日王熙凤的女儿患难,也便是从这个“巧”字说起,巧了这桩难题得由刘姥姥亲手来化解,将其救出险境,最后与板儿也算是促成了一段良缘,了了凤姐最后的一桩心愿,小说也就该接近尾声了。

四、我眼中的刘姥姥

好一个刘姥姥,利用亲情靠近王熙凤;利用年龄讨好贾母;利用卑微的身份与下人丫环搞好关系;只身一人来到“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满载而归,送银子的送银子,送绸缎礼物的也有,正是这样一个可爱又可恨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老人家虽然知道自己身份低微,却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不做作,反而是更好地维持自己的农家乐,她到哪里笑声就到哪里,极大地满足了大观园人的精神需求。说到王熙凤的为人处事手段高明,还是远远比不上刘姥姥这样一位没见过世面,年过古稀的老妪。

《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多也,人物性格也很复杂。可刘姥姥这个人物是我最喜欢也是最吸引我眼球的。她的每一次出现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说她庸俗又不落俗套。她智慧,不甘平庸,敢于主动改变命运,她的善良淳朴深受读者的喜爱。可这之余,她的些许狡黠,心计,为达目的而不惜下作自己,让人感受到她可恨的一面。正是这样一个既令人可爱又可恨的人物,在作者笔下展现得活灵活现。从她鲜明的人物性格,巧妙的语言给读者们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先进的思想,独到的预见性和丰富的生活经历所带来的成果。致使《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头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4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世家文化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大家一定不陌生,在这章中作者通过刘姥姥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贾府的极尽荣华。但贾府作为一个世家,除了财富与地位,还有更多方面值得关注和深思。本文借刘姥姥出大观园这一情节,谈一下世家文化。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狠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又见平儿也送他这些东西,又如此谦逊,忙念佛道:“姑娘说那里话?这样好东西我还弃嫌!我便有银子也没处去买这样的呢。只是我怪臊的,收了又不好,不收又辜负了姑娘的心。”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

平儿是王熙凤的丫头,她送刘姥姥便是代表王熙凤送客。她们准备了一匹青纱,这是昨天刘姥姥在大观园里提到的,王熙凤不但记得,还准备了与青纱搭配做衣服的月白纱。足可见其中的细心与体贴。其次还有茧绸、绸子、内造点心。刘姥姥装瓜果来的两条口袋一袋装了两斗御田粳米,另一袋装了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在用字上可以看出“内造点心”与“御田粳米”这两个词,都与皇宫有关,可见当时贾家受皇帝恩宠之盛。为什么特意提到刘姥姥带来的两条口袋呢?从礼节上,客人送东西来,主人不能把容器空着还回去,应该装满送回去,表示礼尚往来。王熙凤送了刘姥姥八两银子,王夫人送了一百两。平儿也送了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从大到小,从钱到物,真可谓事无巨细。王夫人送了一百两银子,这对刘姥姥家算得上一笔巨款了,这笔钱“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贾府对刘姥姥家的帮助不只是眼前的吃穿用度,还有一个长远打算,能让刘姥姥一家过好以后的生活。

贾府极尽富贵,刘姥姥家境贫寒,这样接受别人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巨款,总是不太舒服、不太安心的。所以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平儿这几句话,表面上虽是要东西,实际上却是体贴。各样干菜都是普通农家作物,刘姥姥拿得出来。这一要,拉近了与刘姥姥的心理距离,也让刘姥姥心里得到宽慰。

除了王熙凤和王夫人,贾母也准备了礼物给刘姥姥。

“刘姥姥见无事,方上来和贾母告辞。贾母说:“闲了再来。”又命鸳鸯来:“好生打发刘姥姥出去。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刘姥姥道了谢,又作辞,方同鸳鸯出来。到了下房,鸳鸯指炕上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昨日叫我拿出两套儿送你带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罢,别见笑。这盒子里是你要的面果子。这包子里是你前核档囊: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带着顽罢。”

“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拿了个成窑钟子来递与刘姥姥,”这是宝二爷给你的。”刘姥姥道:“这是那里说起。我那一世修了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了过来。鸳鸯道:“前儿我叫你洗澡,换的衣裳是我的,你不弃嫌,我还有几件,也送你罢。”刘姥姥又忙道谢。鸳鸯果然又拿出两件来与他包好。刘姥姥又要到园中辞谢宝玉和众姊妹王夫人等去。鸳鸯道:“不用去了。他们这会子也不见人,回来我替你说罢。闲了再来。”(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

从这段篇章头句我们看到刘姥姥去向贾母告辞,贾母说:“闲了再来。”又命鸳鸯来:“好生打发刘姥姥出去。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以贾母的身份来说,她可以找丫头传个话便罢了,并不用亲自见刘姥姥,何况此时贾母受了风寒,更无须多礼。但贾母完全把她当做客人对待,甚至格外照顾一些,不止和刘姥姥话别,还命鸳鸯好生送刘姥姥出去。我们知道贾母身边共有八个丫鬟,但是只有鸳鸯最能干,也最得贾母欢心,鸳鸯的身份与其他丫鬟并不相同,行动举止都代表贾母,此时贾母让鸳鸯去送,也表示出对刘姥姥的重视。到了下房,鸳鸯先给刘姥姥拿的是衣服。这衣服本是贾母生日时晚辈祝寿的贺礼,不必细想也知道是何等贵重,拿出两套自己的衣服送给刘姥姥,可见贾母没有丝毫忌讳,没有因为刘姥姥是普通农妇而看低她。

比较有趣的是下文提到的一些药材。梅花点舌丹是祛毒的药品,紫金锭是治中暑的药品,活络丹是可以活血治跌打磕碰的药品,催生保命丹是妇人难产时吃的药品。以上提到的药都是成药,每一种都用药方包好,注明所治疾病,并且一一交代给刘姥姥。乡村的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生很少,药品也十分缺乏,带回去的这些药品不但可以自用,也可以帮助邻里。这一细节,足可见贾府的周到与用心。

带回家的物品里还有一个成窑的钟子,是刘姥姥在妙玉的栊翠庵里喝茶后,宝玉拿回来的。这杯子在贾府可能算不得贵重,妙玉嫌刘姥姥喝过不洁,要打碎,宝玉马上拦下来,说不如送给刘姥姥,卖了钱也能补贴家用。作为一个富家公子能为一个农村妇人考虑,也足可见宝玉的体贴和修养了。

刘姥姥带着这么一大堆东西怎么回家呢?贾府也早为她打点好了。在平儿房里:平儿道:“你只管睡你的去。我替你收拾妥当了就放在这里,明儿一早打发小厮们雇辆车装上,不用你费一点心的。”在鸳鸯房里:(鸳鸯)又命了一个老婆子,吩咐他:“二门上叫两个小厮来,帮着姥姥拿了东西送出去。”婆子答应了,又和刘姥姥到了凤姐儿那边一并拿了东西,在角门上命小厮们搬了出去,直送刘姥姥上车去了。

从刘姥姥出大观园的这两段文章里,可以看到典型的世家文化。

世家文化之所以被人尊重,或许有权利地位或者金钱的因素,但绝不仅仅如此。世家文化是一种风范、一种教养,是严格的家规,更是一种对人的尊重与平等。越是位高权重、越是钱多,越是低调,越是对下层人有悲悯之情。从贾母到丫头,从给刘姥姥财物到雇车,再到说话的谦虚与体谅,贾府一家上下所展现的是一层层的周到与用心,这其中传承的文化与人性上的体谅,才正是世家文化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5

90后不喜欢名著,不爱看《红楼梦》,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很多内容值得探究挖掘;且从2008年开始,《红楼梦》等中外十部名著成为江苏语文高考文科加试内容。基于以上原因,进入高二后,我便布置下阅读《红楼梦》的任务,可学生读不上几页就睡眼,实在提不起兴致来。

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也为了应对高考,我设计了以“探访红楼女性小人物”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花了两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从备选的10位女性小人物中选择一位进行研读。要求各组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上网查找资料,写出研读方案,确定研读主题,商定交流形式,制作精美幻灯片,将研读心得用一节课充分表达出来。

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邀请反复阅读过《红楼梦》原著和红学家评论文章的陈庆同学作为这堂课的总主持人。在小组主持人的串接下,各小组汇报学习心得,共享研读成果。

【课堂实录】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音乐声中,本堂课拉开了序幕,一曲《枉凝眉》,将同学们带入到“红楼”情境之中。上课铃响起,音乐继续,音量调小,老师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从上学期起我们就开始了对《红楼梦》的品读与交流,我们分析了红楼的主题、理清了红楼的结构,如今进入到人物探究阶段。今天,我们请各小组把两周来的研读心得作一番交流。下面请出我的搭档、将《红楼梦》原著阅读过7遍的陈庆同学,欢迎他主持我们今天这堂课。

音乐声止,停顿数秒,学生们的心依然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陈:《红楼梦》写尽了封建社会的森罗万象,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性格各异的女性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前不久,我们研读了十二钗。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研读红楼女性小人物的心得。(同步展示幻灯片――标题:探访红楼女性小人物)

二、立足原著,感知命运

陈庆告诉大家贾府中有一女子,是半个主子,可人见人厌,同时提问“她是谁”,全班齐答“赵姨娘”(展示幻灯片――探访红楼之赵姨娘)。

小组主持人首先让大家欣赏表演,表演结束后,主持人让概括表演内容。学生概括出这是探春理家时赵姨娘想违背先例多得丧葬费而被探春驳回后大闹的一场戏。

主:看了刚才的表演,我们发现探春称亲生母亲为姨娘,且赵姨娘很是被探春厌弃。这是为什么呢?(展示幻灯――赵姨娘为什么被探春厌弃)

生1:探春主政大观园时,赵姨娘逼着女儿为她死去的兄弟赵国基多给丧葬费,授人把柄留人口实,可见她目光短浅。

生2:她语言下流,骂芳官是小粉头、小娼妇,骂儿子贾环是下流没脸的东西,这些全是脏话、下流话。

生3:她还招是搬非,贾环诬陷宝玉要非礼金钏,致使金钏跳井而死,就是赵姨娘教唆的。

生4:王熙凤和贾宝玉是阻碍她与贾环成为贾府当权者的绊脚石。她对这两个人恨之入骨,说明她嫉妒心很重。

生5:一般的人只是妒忌而已,她却跟马道婆联手用“五毒计”想将凤姐、宝玉置于死地,证明她手毒心狠。

生6:薛宝钗将薛蟠带回的东西分了一些给贾环,她将东西送到了王夫人那边,还将宝钗赞赏了一番。这是媚上。为一点小事她竟不顾身份去怡红院跟芳官打架,那是欺下。

学生回答完毕后,主持人进行了概括,总结出赵姨娘被探春厌弃的原因(分别播放幻灯――①言语粗俗,招是搬非;②目光短浅,媚上欺下;③妒心深重,手毒心狠)。然后又对其进行了总括(展示幻灯――愚而妒愚且毒)。最后,主持人提出了疑问:如此愚不可及的一个人为什么偏偏会受到贾政的喜爱?见全班默然,主持人提议这以问题留待课后继续探讨。

陈庆提出有一位丫头,女红一流,有人爱她,更有人恨她,告诉全班这个人是晴雯(展示幻灯――探访红楼之晴雯)。

两位学生边唱边走上前台(同时展示幻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主持人告诉大家唱的是《晴雯歌》,内容是晴雯的判词,要求大家解读判词。

生1:霁的意思是雨雪后新“晴”,成花纹的云彩为“雯”。前八字隐含了晴雯的名字;“难逢”“易散”是说难以遇见,表明作者对晴雯的赞美之情。

生2:晴雯十岁时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又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说明她身为下贱。但晴雯没有一点奴性,她爽直莽撞,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确实是心比天高。

主:晴雯的一生如昙花一现般短暂,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病补雀金裘,她无所顾忌地撕扇子……可就是这样一位聪明而灵巧的女孩却落得个冤死的下场,那么导致她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呢?(展示幻灯――晴雯死亡原因)

生3:74回,抄检大观园后,晴雯被叫去问话,她暗示自己是老太太的人,拿老太太压王夫人,这是她冤死的一个原因:在王夫人面前太过张扬。(展示幻灯――对上太张扬)

生4: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晴雯知道后,拿出一丈青戳坠儿,并于袭人不在的时候将坠儿赶出了园子。这说明她对下太心狠。(展示幻灯――对下不仁慈)

生5:作为一个丫鬟,她懒得做该做的活儿,比如不肯放下镜套,拿麝月的话说,她把自己当小姐看待。(展示幻灯――对己极纵容)。

主:以上是晴雯冤死的自身原因,有没有他人原因呢?

生6:袭人为了保住自己姨娘的位置,在王夫人面前告了密。抄检大观园时,晴雯倒出箱子里所有东西,并将邢夫人的陪房王善宝家的痛骂了一通,导致王善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对她的恶意诽谤。(展示幻灯――有人告密诽谤)

生7:王善宝家的诽谤后,王夫人想起那次逛园子时两手叉腰“削尖眉水蛇腰”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人来,她知道那就是晴雯,进而主观断定:“好好的宝玉,叫这小蹄子给勾引坏了……”(展示幻灯――王夫人臆断)

根据学生的分析(内容略),先后展示幻灯:善良的老人家、辛勤的劳动者、幽默的女清客、智慧的公关师。主持人提议近距离地跟刘姥姥接触,并将“刘姥姥”邀请上台。

主:姥姥,今天请来您老,是想请您聊聊您当年的成功智慧。

刘:唉!俺们庄稼人,哪来什么成功智慧?

主:姥姥,这么跟您说吧,当初您怎么会想到进贾府的呢?

刘:唉!那年,收成不好,眼看快过年了,我女婿狗儿就在家里生闷气,摆脸子。我想起他们王家当年跟贾府连过宗,就打算舍着张老脸去碰碰运气。

主:姥姥,您还真走运,第一次进贾府见到了琏二奶奶,还得到了20两银子和一吊钱。那么,您为什么又要二进荣国府呢?

刘:我们庄户人也讲良心,不能白拿人家银子。那年收成好,我就摘上头一起儿的瓜果,送进去孝敬老太太太太姑娘奶奶们了。

主:这么说,您这次去,不是“打抽丰”,而是去感恩的。

刘:是的,人要知恩图报。

主:没想到的是,你竟然见到了老太太,进入了大观园,还获得了贾府上下的好感,得到了很多赏赐。我想不明白,您是凭借什么获得好感的呢?

刘:这个嘛,说出来不怕你笑话。琏二奶奶跟鸳鸯饭前教我在吃饭时说上这么一段:“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还说这是他们家的规矩。我知道她们是想拿我取乐子。还真是,我一说完,满屋子都笑了。

主:您老讲的故事他们也很爱听。

刘:俺哪会讲什么故事呀?就是信口编了些我们庄户人家常说的话。能哄老太太开心,让姑娘奶奶们高兴,俺也就高兴了。

主:贾府败落后,您不但去看守所看望了凤姐,还设法救出了被卖进妓院的巧姐,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还是那句话,做人要讲良心,当年人家帮了俺,俺不能见死不救,做人可不能忘本!

主:做人不能忘本,姥姥说得多好。谢谢您,姥姥!(刘姥姥下)

主持人让大家找出刘姥姥的成功智慧。学生分析(内容略)后分别展示幻灯――幽默风趣的谈吐、不卑不亢的心态、知恩图报的品质)主持人又让大家设想:立足当今职场,可以从刘姥姥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生1:要抓住机遇.困厄之中,刘姥姥看出“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作为穷人的她想到了富亲戚,通过“打抽丰”,帮助家人渡过难关。就如当年安徽农村小女孩进城当保姆引发了全国农村女孩进城打工赚钱的热潮一样。(展示幻灯――把握并深化机遇)

生2:要乐观。她女婿狗儿面对穷厄,只知心情烦虑喝闷酒,而刘姥姥却能想办法谋出路。这启示我们面对困境要乐观。(展示幻灯――保持乐观的心态)

生3:还要推销自己的个性特长。当今职场,需要多元化人才,刘姥姥最大的特点是乡味野趣。以后我们置身职场时,也要推销展露自己的特色,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展示幻灯――推销自己的特色)

主:刘姥姥身上还有许多特质值得我们探究挖掘,比如她的微妙心理、她的人生经验、她的远见卓识。我想,如果她生活在当今,如果她是一位下岗职工,她一定能够成功再就业。

五、多维互动,聊聊体验

陈:通过各组的介绍,我们感受到了赵姨娘的“愚”,晴雯的“勇”、平儿的“俏”、紫鹃的“慧”和刘姥姥的“智”。透过这些小人小事,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还能够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思考……(一学生走上前来)

生:陈庆,我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你说王熙凤是不是小人物?

陈:(愕然)嗯……这个问题……我想就贾府来说,王熙凤虽然辈分不高,可她是管家奶奶,又得到贾母、王夫人的全力支持,且这个人确实具有管理才能,应该算个大人物。我的看法可能不成熟,还是听听老师的意见吧。

师:大人物、小人物应该是相对的。同学们怎么看呢?(大家低下头,显然没有思考过)

师:那好,小组讨论一下。

可惜,这个话题没能充分展开,同学们在小人物和小人方面发生了争执,老师让大家课后阅读余秋雨的《历史的暗角》,对小人物和小人来个界定。然后老师请学生谈谈本次活动的体验或收获。

生1:我学会了截屏,会做课件了。

生2: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看到了共同学习的成果。

生3:我很开心,这堂课让我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并感受到《红楼梦》的内涵十分丰富。

生4:主持人中我最看好吴元婧(晴雯小组的主持人),她刚才的那个动作太有创意了。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6

读红楼梦有感600字一

薛伦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是红楼中贾巧姐的判词,预示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巧姐被刘姥姥所救,得以安渡一生。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但确实作者所安排的一个异常重要的人物。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意境,氤氲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曹雪芹不愧为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虚虚实实的红楼梦中,若真若幻,若虚弱实。

刘姥姥代表的是实。她代表的是广大农民阶层,与红府截然相反的阶层,是红楼梦联系现实生活的纽带。她朴实,她善良;她滑稽,她乖巧。她是穷人,但不是没有美德的穷人。

一个人可以穷,但不可以没有德。刘姥姥很可能是曹雪芹现实中遇到过的人物,通过红楼梦浓缩了曹公对现实的无奈与同情。作者通过红楼梦歌颂了广大社会低层阶级朴素善良的美好品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后四十回里,巧姐险些与其他红楼女人一样沦落风尘或被折磨而死,幸逢刘姥姥,得以圆满结局。刘姥姥,这个现实社会贫苦人民的代表人物,有着乡下人的笨拙,也有着乡下人的淳朴;有乡下人的困苦,也有乡下人的单纯。这不禁让我联想起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了,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善良的劳苦大众,便是如此。

通过荣国府刘姥姥将谦和的处事原则表露了出来,但耍弄刘姥姥是重中之重,表现了富人对穷人的根本看法。在富人眼里穷人是不值得一提了,只值得耍弄和寻开心。妙玉扔掉的那个杯子变现了妙玉的清高也表达了富人阶层对穷人阶层的蔑视。

富人多是瞧不起穷人的,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富人眼里,穷人永远没素质,没文化,脏,不爱干净。

反映在现代就是城里人与乡下人的矛盾。如今我们这里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吃了乡下种的粮食,享受着乡下人打工为我们提供的便利,却是从心里压根瞧不起乡下人。

然而刘姥姥最后确是救了巧姐,这说明了什么呢?在自己富裕之时巴结自己的朋友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可在自己落败之后还依旧把你当朋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这些现代人,认清楚到底谁是朋友,谁是真诚可以依赖的朋友。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恨只恨身于末世,恨只恨封建制度对于女子人性的残杀。但是红楼梦作为我们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它的诗,它的画,它的美,它的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红楼女子的悲剧,在今天会不会重演?

读红楼梦有感600字二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读红楼梦有感三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7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到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前来问道……。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进荣国府前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为了平静自己的心情,她“掸了掸衣服”,并且“又教了板儿几句话”,连用两个“蹭”字把刘姥姥走路的情形勾勒得一清二楚,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刘姥姥此时紧张迟疑、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塑造出一个活脱脱的未经世面的农村老太婆的形象。

再如告贷时的一段细节描写:

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 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不待说,今日又为何而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太太,却不该说,只是大老远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儿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得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里怎么叫你来?打发咱们作啥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这段细节描写,抓住这姥姥先回“也没甚说的”,接着“未语先飞红的脸”,“忍耻说道”,“推板儿道”这样一系列的动作表情,刻划出刘姥姥贫困告贷,羞于启口的窘迫之态,一笔不乱,丝丝入扣,再现出刘姥姥告贷时的情景,充分表现了求人之难,所以脂砚斋在此批道: “为求亲告友者下一棒喝。”

抓住人物动作刻划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在《红楼梦》中还可找到许多。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处分迟到的家仆一段细节描写,就是抓住了凤姐的几个连贯性的动作,从而生动地刻划出凤姐的形象。作者首先抓住的是凤姐的笑,凤姐的笑是冷笑,这一笑也就笑出了凤姐的阴险嘴脸;然后是说,很平常的一说,又说出了凤姐的两面三刀;第三个动作是喝命,这一喝也就喝出了凤姐脸酸心硬、手段毒辣的本质;第四个动作是掷牌,这一掷也就将凤姐的全部形象掷到了读者面前,不光使宁府的仆人们见了害怕,就是读者读了之后,也不由得会加快心跳速度,凤姐的雷霆电火跃出纸外。

《红楼梦》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作者有时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刻划出一幅人物群象图,在横向对比中体现人物个性,有时抓住人物在事件前后的不同表现,在纵向对比中体现人物的个性。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使得人物的这种个性变得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读者的感受也更加深刻。刻划人物群象图的细节如四十四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一段关于笑的细节描写,刻划出一个众人哄笑的场面,其中又着重描写了史湘云、林黛玉、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等八个人的笑,这八个人的笑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笑法,充分体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身份、年龄、体质特点:史湘云笑得豪放大度,林黛玉笑得文静节制,探春笑出了要强的个性,惜春笑出了幼女的娇柔,宝玉笑出了顽皮之态,贾母笑出了爱孙之心,薛姨妈笑出了常客之身份,王夫人笑出了家庭主妇之地位,作者的一支妙笔,传神地刻划了各人不同的笑态,在这各不相同的笑态中又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个性、年龄、身份、体质特点,同时又使得这些个性特点得到加强。与此相类的再如第二十一回对林黛玉、史湘云二人睡态的细节描写: “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把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干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短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幅双艳共栖图,赋予她们各自不同的睡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一静一动、一紧一松,分别体现了林黛玉的文弱安静和史湘云的豪放天真。抓住人物在事件前后的不同表现进行纵向对比的细节如二十三回宝玉见贾政前后的一段细节描写:宝玉听说贾政叫他时,“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了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死活不敢去”。不得不去时,“宝玉只得去了,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挨着门进去”。如此光景,不禁令人想起老鼠不得不见猫的情形。但出来时的宝玉,可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慢慢的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出去了。”真是避之若火。进去时同出来时一相对比,就使得宝玉顽皮惧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赋于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使这些性格特征在人物的全部性格之中处于主导地位,支配其他非主导性格侧面。我们知道,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个人物形象,如果不分析其思想意义,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就是宝玉的痴情怪僻,黛玉的尖酸刻薄,宝钗的心计多端。作者在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征时,不是生硬地将这些性格特征强加在人物身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使得这些性格特征在人物身上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细节描写也就不断出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征,也就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就是脂评所说的再三皴染之法。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表现宝玉之痴情怪僻、黛玉之尖酸刻薄、宝钗之心计多端,还须看作品。

第三十回,“龄宫划蔷痴及局外”,宝玉见龄宫不断地划蔷字,“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样熬煎。看她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得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已足够看出宝玉的痴情了,但作者认为还不够,接着又描写了天下雨时,“宝玉看着那女孩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顿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她这个身子,如何经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笑道:‘谢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避雨的?’一句话提醒了宝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那女孩子没处避雨。”这段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将宝玉的痴情更进一步刻划出来,他不止是痴到胡思乱想的程度,竟然痴到将自身置之度外,知道别人身上淋湿,叫人家避雨,而不知道自己身上也淋湿了同样要避雨,这一细节使得宝玉之痴情变得非常鲜明突出。再看第三十五回,宝玉自己被汤烫了,不知道疼痛,而一个劲地问玉钏疼不疼。试想世人痴情有胜于宝玉之忘我者乎?

至于宝玉的怪僻,作者同样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第十六回,贾元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是贾府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关系到贾氏家族的兴旺发达,“荣宁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独宝玉不以此为喜,他感到痛快的是:“家中有这等大事,贾政不来问他的书”;不能乐业着实悬心的是:“秦钟之病日重一日”。众人皆喜他独忧,一喜一忧之间就充分显示出了宝玉的怪僻。再如第四十三回,众人皆为凤姐庆寿,而宝玉却遍身纯素,纵马到郊野去祭奠丫头金钏,正是“礼岂为吾辈设耶”!作者就是这样不断抓住一些具体的生活细节,表现贾宝玉性格上的怪僻,体现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和反抗。 看过《红楼梦》后,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尖酸刻薄,语语带刺,一张嘴儿不肯饶人。林黛玉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使得她的尖酸刻薄突出于她的其他性格特征之上。刚开始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来,顺便将别人的都送了,最后两枝给黛玉。“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送花顺序这一细节,别人是不在意的,而黛玉在意了,并马上认为是别人挑剩下才给她的,一席话说得人无言以对。光这一细节就足以体现黛玉的尖刻了,更何况后文还有许多这样的细节呢。

至于薛宝钗的心计多端,作者更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投贾母所好,点热闹戏文,吃甜烂食物,最后博得贾府的最高当权者贾母的喜悦。从这样一个微小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工于心计,惯于逢迎。在同一回里,当凤姐说唱戏的小旦在扮相上象一个人,叫大家猜时,“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心里也猜着了,但不敢说”。在宝玉是不敢说,怕得罪了黛玉;在宝钗却是不肯说,不肯说也就罢了,偏偏还要一笑,表明自己是知道的,这个细节写出了她城府颇深的个性特点。

如果只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而没有人物形象自身的内在矛盾,那样的人物形象就会成为某种单一性格的表达式,就不具备立体感,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必须在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的同时,表现人物形象自身的内在矛盾,从而塑造出实实在在的,具有立体感、真实感的丰富的艺术形象。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塑造主导性格的同时,抓住一些重要的细节加以描写,表现人物形象自身的内在矛盾,塑造出非主导性格,并赋予这些非主导性格以一定的地位,以造成人物形象的立体结构。我们以薛宝钗为例。关于薛宝钗的形象,历来争议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薛宝钗的性格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斗争,而不少批评又只看到了她性格的某一部分,而没有作全面的分析。作者不仅表现了她性格的主导部分——工于心计、冷酷无情,同时还抓住了一些有力的细节,表现了她性格中的非主导部分——作为一个少女的天真烂漫,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一细节的刻划,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薛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突出表现了薛宝钗性格中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天真烂漫的成分。作者多次描写薛宝钗在薛姨妈面前撒娇的细节,也同样是为了赋予薛宝钗这样的性格特点。再如作者笔下的贾宝玉虽是一个反封建的叛逆者的形象,但由于抓住了宝玉在藕官烧纸时所讲不是孔子遗训等几个细节,刻划出孔子思想对宝玉的影响,构成宝玉思想的一个侧面。在卫道士贾政的身上,也赋予了人类正常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他并非一味的封建卫道,作者同样是通过具体细节表达的:第二十三回,贾政见宝玉神彩飘逸,秀色夺人,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此时想起大儿子贾珠已死,又想起爱妻王夫人所爱,于是便将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分,充分体现了贾政和平常人一样的疼爱之心。贾政也和平常人一样追求着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在贾母高兴之时,也常来凑趣承欢,跟老小众人一起取乐。这些重要的细节描写,就构成了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真实感和艺术典型的丰富性。

《红楼梦》在语言上带有暗示性的特点,通过语言上的暗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而语言上的这种暗示性又是通过一个个的细节描写来达到目的的,因而这样的暗示也就显得非常自然,让人读过之后回味无穷。如作者在第十七——十八回省亲时就通过元妃点戏这一细节,暗示了后来元妃暴亡,贾家衰败的结局。这是脂评的批者早就告诉给我们的: 《豪宴》“伏贾家之败”,《乞巧》“伏元妃之死”,《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之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在这微小的细节中暗示出重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再如第七十四回因十锦春意香袋而抄检大观园这一细节,暗示了贾府被抄的必然结局。《红楼梦》有时还抓住人物语言这一细节,赋予人物语言以特定的含义,暗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回,凤姐对贾瑞的两次嘱咐就有这种特点:第一次云“两边门一关再没别的人了”,第二次云“可别冒撞了”,都暗示了下文的情节。第一次贾瑞单身一人被冻了一夜,第二次又冒撞了贾蓉、贾蔷,赔了一百两银子,还被浇了一身粪便,而贾瑞、凤姐二人口中多次出现的死字,则又暗示了贾瑞必因此而死的结局。《红楼梦》中还有一些细节,它们非但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而且暗示了作品中人物的最后结局。就拿宝玉、宝钗二人的婚姻来说,作者屡屡通过一些细节来暗示金玉姻缘的最后结局。第二十八回元妃赐端午节礼时,独宝玉、宝钗二人一样,每人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两端、芙蓉簟一领,多于黛玉等人一罗一簟,这就表明了元妃这一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于钗黛二人的选择,暗示出金玉姻缘的最后结局。至于黛玉最后被宝钗掉包这一结局,我认为这不是高鹗的发明,而是曹雪芹早就暗示好了的。第十九回,宝玉为给黛玉解困,讲了一个耗子过节的故事,小耗子为了窃取庙中的香芋,讲要变成一个香芋,暗用分身法搬运,但最后却变成了一个标致美丽的小姐,而这位小姐又恰是盐课林老爷的女儿林黛玉。通过这样一个细节,作者既暗示出黛玉被掉包的结局,而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谓用心良苦。再如花袭人嫁给蒋玉菡的结局,作者早在第二十八回就通过宝玉以袭人之腰带与蒋玉菡相换这一细节暗示给了读者。此外作者还常常抓住人物所作的诗词、谜语等细节来暗示人物的结局,如第二十二回,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等人制作的谜语,就暗示了她们各自的结局。 《红楼梦》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特别是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复杂关系,但作者自己从来没有站出来解释这种关系,而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将这种关系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这些细节的变化中使读者看到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看到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我们只要抓住一些细节,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宝玉、黛玉、宝钗三者之间的矛盾纠葛,看出他们相互间感情的发展变化。在第三十四回赠绢以前,宝、黛之间的爱情处于萌芽试探阶段,由于双方都将真情实意隐藏起来,并且有意制造一些矛盾试探对方,经常发生一些误会,造成欲近反疏的情况,这时钗、黛之间也经常发生外部冲突,明争暗斗。如第八回,宝玉听从了宝钗别吃冷酒的劝告,黛玉马上就借丫头送手炉的机会奚落宝玉,暗刺宝钗,临走之前还亲自帮助宝玉戴斗笠来向宝钗示威。宝钗也不失时机地讽刺宝玉,实刺黛玉。第二十八回,贾母派人来叫宝玉、黛玉二人过去吃饭,宝玉不去,黛玉一走,宝钗马上就展开攻击,叫宝玉“吃不吃陪林姑娘走一趟,她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同一回元妃所赐端午节礼独宝玉跟宝钗的一样,黛玉马上就用金玉之说试探宝玉。这一类的细节在作品中很多,充分表现了三者之间的矛盾。第三十四回,宝玉被打,发生了赠绢事件后,宝黛之问的爱情已确定下来,钗黛之间的关系也得到和解,黛玉认了薛姨妈做娘,认了宝钗做姐姐,为自己的爱情最后胜利创造条件,在暗地里进行着别一种斗争。宝黛之间变得相互体贴相互关心,两人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关系更加密切。为了表现这种关系,作者抓住了这样的细节:第四十二回,“宝玉和黛玉使了个眼色,黛玉会意,便走到里间将镜袱揭起,照了一照,只见两鬃略松了些”。第四十五回,天下雨,宝玉来看黛玉,已出门回去,“又翻身进来问道:‘你想什么吃?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黛玉笑道:‘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吧。可有人跟着没有?’”一惯清高不让别人用自己的东西的黛玉,还硬将自己的玻璃绣球灯给宝玉用,以防跌跤。第五十二回,宝玉“一面下了台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转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黛玉)一面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黛二人之间是多么的体贴关怀,从吃的、用的到休息养病无微不至,相互间的眼色都有特定的含义,不独宝黛二人会意,就是我们读者也应会意了。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这一细节,更是表现了宝黛之间真挚的爱情,这一试也就使二人的爱情变得更加深厚。我们将这一系列的细节联系起来,就可清楚地看出宝黛钗三者之间关系在赠绢前后的发展变化,划出宝黛爱情发展的曲线。《红楼梦》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是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体现出来的,如邢夫人与王夫人、凤姐之间的斗争,就是通过贾母寿辰之日捆放家奴这一细节体现出来的。通过细节描写这种手法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极大地增强了这些矛盾和斗争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中常常通过一些具体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在同一时刻同一动态下不同的心理状态,将他们的精神世界表露出来,达到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目的。

第三十一回,(湘云说完了话),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她不会说话,她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宝玉听见了,倒后悔自己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

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写了众人的笑、黛玉的笑、宝钗的笑、宝玉的笑,各人的笑有各自的心事,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众人的笑是随和赞赏的心理表现,黛玉的笑是嫉妒的心理表现,宝钗的笑是乐祸的心理表现,宝玉的笑是无可奈何自我解嘲的心理表现,这种各不相同的心理状态,又反映了各自性格上的不同特点,即林黛玉性格上的尖酸刻薄、薛宝钗性格上的自私自利、贾宝玉性格上的软弱多情。

第二十九回在写了宝黛二人大段心理独白之后,作者写了黛玉、宝玉、袭人、紫鹃四人各怀心事,相对而泣的细节。黛玉为自己心中的苦衷不为宝玉所知而哭,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哀泣。宝玉的哭是后悔、同情、苦恼的哭,他后悔自己不该和黛玉纷争,同情黛玉的痛苦与不幸,苦恼的是自己的心不能为黛玉了解。袭人的哭是为宝玉而哭,也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哭,同时更是她用来解劝宝黛二人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哭给人看的。紫鹃的哭是无可奈何的哭,她无限同情黛玉的痛苦生活与悲惨命运,但又无力相助,为此而痛哭。因此,黛玉的哭是苦的,宝玉的哭是涩的,袭人的哭是奸的,紫鹃的哭是忠的。宝黛二人的哭是他们对于爱情的痛苦追求,袭人的哭是她苦心经营的手段,紫鹃的哭是她一片忠心的产物。《红楼梦》正是抓住了一笑一哭这样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来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塑造人物的形象,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无论一个细节一一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若它不是为了最完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细节描写的目的是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不仅起了表现主题的作用,同时还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作品的主题变得复杂多样。《红楼梦》的基本主题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但作者将宝黛的爱情放在封建社会末期这一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上,在表现宝黛爱情的同时,抓住一些细节,表现了这一特定社会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和斗争,表现了封建贵族的衰落,封建制度的崩溃。为了表现封建统治的黑暗,作者除了在第四回抓住护官符这一细节加以揭露外,还抓住了第四十八回,贾雨村投贾赦所好,为了几把旧扇子弄得石呆子一家倾家荡产,连贾琏都认为太过;第六十八、六十九两回,凤姐为尤二姐事件告发贾琏,贿赂辖制官府这样的细节,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狠残酷、腐朽糜烂,暴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为了表现封建教育的崩溃,封建统治后继无人,作者抓住了荣宁二府淫乱成风的一些细节:第六十六回,湘莲跌足一叫:“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剩王八。”一席话骂尽了宁府。东府如此,西府亦然。贾赦虽然一大把年纪,又做大官,但仍渔色无度,“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老的如此,小的贾琏更是淫乱成习,“只离了凤姐,便要寻事”。六十五回,作者写了“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踢起来”这样的细节,更是骂尽了珍琏之流,连牲畜都不如,二马尚不容同槽,二人竞安于同槽。这些细节充分说明了封建统治者腐朽没落,封建统治后继无人,也就决定了封建制度的必然灭亡。为了表现贾府经济上的崩溃,作者抓住了第七十二回办了一下老太太的生日,就用光了全部家当,竟然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用。为了应付一个太监二百两银子的索取,王熙凤就要当去自己的项圈等细节。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贾府在经济上已到了财源枯竭的地步,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早就尽了上来,跟省亲之时银子花得象淌海水似的相比较,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探春理家时执行的兴利除弊、开源节流的改革措施,不能挽救贾府经济上的崩溃。贾府如此,其他封建贵族又是如何呢?第五十三回领春祭恩赏时贾珍讲了这样一个细节:“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可知这些人家跟贾府相比又更加不如,连上供祖宗也要依靠皇上所赐。全部封建贵族都在经济上走向崩溃,剩下一副摇摇欲倒的空架子。总之,《红楼梦》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暴露了封建地主贵族阶级内部的腐败,封建统治的黑暗,封建制度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到了崩溃的边缘,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正是这些细节描写的存在,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之上增加了时代的社会的政治色彩。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8

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二、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该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嘲笑他、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为了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这些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来完成对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三、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

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个情节令人难忘。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而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细节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就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如此抓住场面和细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看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9

一则贾宝玉给林黛玉讲的“小老鼠”的故事,故事出自《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宝玉怕黛玉睡出病来,编排了一个“小耗子偷香芋”。故事大意是:扬州黛山林子洞里有一群耗子精,在腊月初七日议定到山下庙里偷腊八供品。其中一只小耗自告奋勇去偷香芋。它说:“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我不学他们直偷。到时候我摇身一变,变成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然后用分身法搬运走香芋。”大家叫它变给看看。它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众耗笑它变错了。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小老鼠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在美国的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中,米老鼠是伶俐智慧的象征,而宝玉的故事,就巧妙地利用了小老鼠可爱的一面。宝玉把黛玉编排成小老鼠,内中是大含深意的。一是符合林黛玉“胆小如鼠”、性格多疑的特点,林黛玉寄人篱下,“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她的内心是孤独的,只有贾宝玉同情理解她的遭遇;二是符合林黛玉机警、多智的特点。黛玉在贾府才华横溢,智力超人,在与别人的口角争斗中常占上风,在贾宝玉的眼里,黛玉智力第一,其智慧有点像西方的“米老鼠”。事实上,“逗你玩”的故事果然很奏效,“黛玉听了,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个烂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编我呢。’说着,便拧的宝玉连连央告”,黛玉的“按”,黛玉的“拧”,都是一位未婚少女对心爱男子撒娇的表示,其实,她内心必定说着这样的话:你真坏,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是喜欢你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刘姥姥讲的故事: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今年九十多岁了。她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这一则故事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这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故事又一次表现了姥姥的机智和健谈。刘姥姥能结合听众的实际情况编说故事,因而故事一出笼,小说便写道“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故事不仅让贾母她们解了闷,而且故事的内容贴近了她们的现实生活,揪住了她们的心,使她们内心深处产生极大的认同感。要知道,“聪明伶俐非常”,夸的就是贾宝玉,贾母她们怎能不开心异常,也正因为此,故事之后,姥姥才能被留着逛大观园,才能成功地“打秋风”。

故事之三是贾政与众幕友谈论寻秋之胜时,讲的“O将军”的故事。其出自《红楼梦》第八十七回“老学士闲征O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政说,有一个地方叫青州,那个地方有一个恒王,养了一群娘子军,领头的就是林四娘,最后黄巾赤眉的贼攻过来了,恒王抵挡不住,战死了,城里面恒王的部属,慌得不行,就打算献城投降,唯独林四娘率领的娘子军,这个时候英勇出击,杀进敌营,当然最后娘子军寡不敌众,被消灭掉了,林四娘壮烈牺牲了。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篇10

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就其规模而言,则有大宴、小宴、盛宴;就其时间而言,则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内容而言,则有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就其节令而言,则有中秋宴、端阳宴、元宵宴;就其设宴地方而言,则有芳园宴、太虚幻境宴、大观园宴、大厅宴、小厅宴、怡红院夜宴等等,令人闻而生津”。据研究者不完全统计,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小说中描写到的食品(包括与食品有关的器具用品)可分为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品补食、外国食品几个类别,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随文而出,有的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精彩绝伦。

“粥”又叫“稀饭”,是吃早点时的一种辅助食品,寻常百姓、生活艰难的人家天天以粥为主食。而贾府生活并非艰难,为何要天天喝粥?借用贾宝玉的话来说,这叫作“饭饱弄粥”(第七十七回)。像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天天酒菜丰盛,点心不断,所以饭自然要吃得好,吃得少。品种繁多的粥品,一方面有食疗的目的;另一方面,借用这种“饭余”更能反映出贾府的奢华。据统计,小说中提到的粥品有碧粳粥、枣熬粳米粥、红稻米粥、燕窝粥、腊八粥、鸭子肉粥、江米粥等十多种,因人而异,人人不同,光做粥如此,可见饮食的繁缛细致。

点心

点心,是糕点之类的食品,也是茶资和饭后的消遣。贾府所用的点心有糖蒸酥酪、奶油松瓤卷酥、莲叶羹、枣泥山药糕、桂花糖新蒸栗粉糕、藕粉桂糖糕、如意糕、菱粉糕、壳儿、桂花绿豆面子、鸡油卷儿、松酿鹅油卷、螃蟹小饺、豆腐皮包子等。只审读这些点心的名字,我们就能想象出贾府点心的高级和稀罕,给人以炊金馔玉之感。例如,莲叶羹,有人考证是花样面片汤,做法是和好面后用银模子扣出花样,形状有莲花、莲蓬、菱角等三四十样。做成后,借荷叶的清香,用上汤煮成。虽非难得的珍味,却贵在别致。难怪薛姨妈对凤姐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宝玉逃学挨打后想吃的就是这莲叶羹。

菜肴

在贾府的食谱上,禽类占有较大的比重,如糟鹅掌、腌的胭脂鹅脯、野鸡爪子、酒酿清蒸鸭子、鸡髓笋、火腿炖肘子、火腿鲜笋汤、炸鹌鹑、燕窝、鸽子蛋等。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王熙凤为了摆阔气,捉弄乡下来的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拿乡下佬取笑以讨史太君的欢心,故意捡了一碗鸽子蛋放到刘姥姥桌前面。刘姥姥也知趣,有心装蠢卖傻,以搏贾母一笑,于是高叫:“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鼓着腮帮子,瞪着两眼,直视鸽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她拿筷子捡鸽子蛋,捡不起来,就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王熙凤告诉她:一两银子一个呢,快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她满碗里闹了一阵,好不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刘姥姥叹着气说,一两银子掉在地上,连个响声都没有就不见了。这场笑话辛辣地讽刺了贾府暴殄天物、奢华挥霍的生活。同时,也如实地描写了当时贵族之家的食馔情况。

汤羹

第六十二回,“说着,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这里,食盒中重要的是饭食是汤。《红楼梦》中汤羹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酸笋鸡皮汤、米汤、酸梅汤、荷叶汤、建莲红枣汤、合欢汤、鸭子肉汤、火腿鲜笋汤、酸汤、燕窝汤、醒酒汤、火肉白菜汤,等等。通过这些汤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些汤水的食材珍贵,了解贾府所食汤水营养丰富。

主食

贾府的主食有米和面两种,苏州属于江南,米饭是特色,贾府人多食米,不喜面食,所以作者有意少写。少写并不等于不精细,如作品中提到贾宝玉留给丫鬟晴雯的一道“私房菜”,就是豆腐皮包子。豆腐皮,是在豆浆煮沸之后表面形成天然油膜“挑”起来晾干而成的豆腐皮,北方人叫“油皮”。豆腐皮包子,就是把豆腐皮包上金针菇、木耳、青菜、香菇,或猪肉、鸡肉、虾仁,加上油、盐、姜丝、糖、麻油蒸成。想想,是不是很好吃呀?另外,作品还提到面筋、面果、面茶、清水下s面、银丝挂面等面食。作品中宝玉偶尔吃面,作品还特别说他要晚一点就寝,以防停食不消化,可见贾府不喜面食。

显示身份地位

在饮食品味上的培养,是需要有物质基础的,所以自小生于富贵之乡的贵族公子小姐们的饮食习惯,自然与中下层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第六回里刘姥姥一进贾府,看到凤姐儿吃饭,吃完后,桌上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一两样。她的孙子板儿一见就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不得不打了他一巴掌才制止住他。还是这一段,饭后大伙儿用点心,贾母竟嫌螃蟹馅儿的小饺儿油腻不好,拣了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给了丫头。别人也都不过拣个人爱吃的拣了一两样就算了。刘姥姥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做的小巧,她和板儿每样吃了些个,就去了半盘子。还说舍不得吃,想带回家去。

这里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对待精致饮食的态度上,自然的区分出谁是贵族,谁是平民。贾府里的众人都是享用惯了的,所以不管是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还是做法繁杂的“茄鲞”,又或是花样精巧的小面果子,都不过是略尝即止,只有像刘姥姥这样的庄稼人才带着惊奇的心情大吃特吃。

塑造人物形象

在这里,作者更多采用的不是靠食物本身来凸显人物性格,而是以饮食为话题,通过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

以茶来说,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进晚餐后,即有丫环用小茶盘送上茶,而黛玉先前在家,被教以惜福养身,饭后需过片刻才能喝茶,但此时她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过漱盂来,方知此茶是漱口的,照样而为,不至于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了去。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初入豪门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只有凭借自己的聪明、细心,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再如第二十回里凤姐问大家觉得前日里派人送来的暹罗贡茶味道如何。宝玉说道:“我尝了不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口头也还好。”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林黛玉道:“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在这里,茶成为一种刻划人物心理的道具。国外贡茶,自是名贵,然而个人口味爱好不同,有不同的评价并不奇怪。正是通过众人对茶的评价,由此我们可见宝玉的直爽,宝钗的世故,凤姐的气魄,黛玉的柔弱。

揭示穷奢腐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个贾府,三天一大宴,一天一小宴,一年四季中宴会名目繁多,既有传统的节日宴会,如庆元宵、端午、中秋;又有升迁、团聚、祝贺的喜庆宴会描写;还有生日宴会等描写。其中丫鬟出现次数较多的有节日宴会、游赏、生日宴会等。第三回里,黛玉第一次在贾母处吃晚饭,“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饭毕,各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又有人捧过漱盂来,黛玉也漱了口,又盥完手。然后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这一系列的动作全面地展示了贾府日常家宴时的情景。相比之下,穷苦的人们饭食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排场,也正是因为封建官吏有了这种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生活,才造成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昭示着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