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改措施

时间:2022-11-07 09:03:0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改措施

一、主要任务

围绕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深化制度设计研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资源作用,以及重点解决创建工作群众满意度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重点,落实责任,扎实整改,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二、整改内容、措施及成效

(一)县图书馆设立视障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

整改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县文广局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县图书馆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人员办公、有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2)进一步加强对接汇报。市图书馆与县图书馆建立了总分馆制,,争取市图书馆的最大支持和帮助。

成效:(1)2012年11月起建设新图书馆,占地面积1519.56平方米,建筑面积4304.8平方米内设办公室、采编、外借室、少儿、社科、科技、电子、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报刊、书库、咨询服务部、少儿多媒体室、展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预计2014年内搬迁进新图书馆办公。(2)设立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配备了相关设备,布置了盲文读物,实现了无障碍阅读。

(二)建立县文化馆网站并正常开通。

整改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县文广局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县文化馆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人员办公、有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2)创新网站管理机制。加快转变政府网站“重建设、轻管理、轻服务”的状况,提高文化馆网站的运行和管理效率。

成效:建立了县文化馆网

(三)16个以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功能完备达标。

整改措施:(1)2013年4月27日,县编制委员会下发县编字[2013]1号《关于整合乡镇文化站和广电站人员编制的批复》,批准将原县乡镇文化站和广电站合并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人、财、物由乡镇统一管理,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人员经费保障体制不变,核定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8名。(2)在县文化馆举办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班,由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专业人员授课,重点阐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农村文物的保护、农村文化资源共享点和农家书屋的管理,以及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等工作进行了讲授与解析。(3)选送了一批文化站长参加全省文化站长培训班。

成效:县19个乡镇建成了符合标准的3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对19个文化站进行了价值190万元的设备配置,社区文化站达标率80%以上。县、乡镇、村(居)三级文化阵地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各项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安装到位。

(四)221个以上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达标(建设面积达到100平方米),并设置共享工程服务点,达到设备配置标准

整改措施:(1)完善县299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标,并按要求设置共享工程服务点,达到设备配置标准。(2)落实各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由乡镇财政补助的文化管理员。(3)更新农家书屋图书。

成效:全县299个行政村(社区),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立了100平方米以上的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大力推进特色文化“一村一品”建设。2013年更新了33个农家书屋的图书。2014年更新了70个农家书屋图书,县城有7个社区建立了农家书屋。299个农家书屋都由县新华书店配送了2000册以上图书和38套音像资料。县图书馆近年来陆续向部分农家书屋赠送图书六千余册,224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村级网点配送了一台电脑,落实了由各乡镇财政补助的村级文化管理员。

(五)县图书馆、文化馆设置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整改措施:(1)2013年度,县级财政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3200多万元。其中新建了图书馆4304.8平方米,投入资金750多万元,图书馆的室内装饰工程已基本完成,服务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拓展。(2)加快发展“数字工程”,启动文化馆、博物院的升级改造,使县、乡镇、村(居)公共电子阅览网络通畅,正常开放。

成效: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于2011年10月建立,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省文化厅共享工程配送给县图书馆电脑45台,摄像机1台,照像机2台,支持电子阅览室建设。电子阅览室面积40平方米,每周开放时间为60小时,利用英特网丰富的数字内容和先进网络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每天上网的读者约20余人。

(六)县文化馆配置1台流动服务车。

成效:已配置1台流动服务车。

通过这次自查工作,我县的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有所改进,加强了全县上下的创建责任感和积极性,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提升了创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