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人才管理工作措施

时间:2022-02-25 08:41:00

卫生人才管理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工作安排,由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牵头,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和市卫生局、市编办等部门负责人,于年6月对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到、、三县的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实地查看,听取县人民政府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与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和县直有关部门、基层医疗单位负责人座谈,共同分析了我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共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与发展全局,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定,大力发展基层卫生事业,扎实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医保等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着力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全市卫生事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卫生三级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有效缓解了群众看不起病、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困难。截至年末,我市共有县、乡两级基层医疗单位148个,其中,县级医疗单位45个(县人民医院10个,中医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10个,卫生监督所10个)、乡(镇)卫生院103个。在职职工4579人(县级2768人、乡级1811人),卫生技术人员4091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9人。有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84人、中级职称990人、初级职称2507人。在岗执业(助理)医师1902人,执业注册护士1165人,另有1024人没有取得行医资格。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546人,专科学历2227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318人。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数的67.78%。核定编制床位4751张,实际开放床位5641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85张。有村卫生室981个,在职村医1873名,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有村医1.9名,获得村医证书的有1400名。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8名,中专学历水平的907名,高中学历443名,初中学历485名。有执业医师7名,执业助理医师33名。各级财政对村医月平均补助为92元/人。

二、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有序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始终坚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关注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稳步有序推进医疗卫生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公共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二)注重人才,不断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超前谋划,积极推进,在卫生人才培养目标与规划、经费安排、编制增加、人员招录、待遇提高等方面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特别注重用好用活卫生人员招录政策,积极做好招录和引进卫生技术人员工作,加大人才招聘、引进力度,不断充实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年以来,全市公开招聘县、乡卫生技术人员400余名,引进卫生特殊专业人才近100名。

(三)强化培训,积极培养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依据国家和省的培训项目,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全科医师、乡(镇)卫生院产科医师培训;选派县、乡卫生技术骨干到省内外医疗单位进修深造;建立和完善省内外卫生专家对口支援制度,由卫生专家到我市医疗单位临床带教、培训人员;建立和完善市、县级医疗单位挂钩乡(镇)卫生院临床带教、培训人员制度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式,切实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初步形成了一批基层卫生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年以来,全市共培训县、乡卫生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其中到省外培训100余人次;培训村医1584人。

(四)深化管理,努力促进基层卫生人才成长。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探索,加强管理,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和中、高级职称竞争上岗制,推行和完善业绩与报酬紧密挂钩的分配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卫生技术人员学习、钻研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成长。同时重点用好现有卫生人才,适时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和紧缺专业急需人才,进一步更新改善卫生人才结构,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增强服务意识,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改善医疗服务态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为重点,完善制度,强化教育,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要求广大卫生技术人员牢固树立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廉洁行医,热情服务,切实整治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初步建立了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县、乡两级基层卫生人员编制总量不足,使用临时工多,医疗单位经济负担重,安全隐患大。目前,虽然我市县、乡两级基层医疗单位核定编制数为5729名,实有在岗职工4579名,还有空编1150名。但根据国家和卫生、人事编制部门有关规定和我省云医改〔〕1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测算,我市县、乡两级基层医疗单位编制总数应为6800名左右,至少还缺编1000名左右。由于人员不足,造成各级医疗单位使用临时工比例增加,现全市县、乡两级基层医疗单位共使用临时工1124人,占全市在职卫生人员总数的24.6%。支付临时工费用每年每人平均15000元左右,总支出约1686万元,大大增加了医疗单位的经济负担,给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

(二)县、乡两级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难以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市每千人口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9人,远低于全省2.92人的平均水平。由于卫生技术人员缺少,多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培训难安排,上班人员顶班、加班频繁,妨碍了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造成部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配置的一些新设备、新仪器无人操作而闲置,少数科室的医疗业务无法开展,加之多数乡(镇)卫生院由于技术、设备、房屋等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一部分卫技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人才不安心、不甘心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千方百计往城镇调,往县以上医院调,加剧了农村卫技人才的短缺,人才梯队的青黄不接,势必造成卫生事业发展的滞后,从而与城乡居民就医人次成倍增长、人民渴求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极不相适应。

(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招录、使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人员编制虽有较多空闲指标,但因财力困难、招录方法缺乏针对性、灵活性以及部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等原因,存在招录不到卫生技术人员、浪费招录指标,少数新招录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安心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动手能力差,适应本职工作慢等现象。同时由于用人、管理、激励等方面的机制不健全,基层卫生人才成长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激励,部分卫生技术人员疏于学习和钻研,医疗技术和业务能力提高缓慢。

(四)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结构有待优化。目前,我市县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21.72%,有高级职称的只占6.9%;乡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5.73%,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32%,还有17.45%的卫生技术人员未评聘职称。村医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占2%,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只有7人,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只有33人,还有437名未获得村医证书。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县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中,缺少具有一定权威和影响力的专家型的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人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乡(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薄弱,骨干卫生技术人员少,人员分布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村医的学历和诊疗水平不高,医疗服务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

(五)医德医风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包括医德医风在内的优质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需求,不但使各级医疗单位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不断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卫生技术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二是少数卫生技术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与患者沟通。三是少数卫生技术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高准则。四是村医的医德医风教育和管理也比较滞后。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少数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延误病情,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损害了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营造加快基层卫生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等部门要把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卫生事业、推行卫生惠民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把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主动争取,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条件,积极鼓励卫生技术人才到基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去锻炼,为卫生技术人才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要强化医疗单位内部管理,努力为卫生人才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成才环境。要关注村医,逐步提高村医的补助标准。要采取政府补助、单位自筹、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资建立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基金,重点支持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医务工作者的良好风气,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优化卫生工作者的执业环境。

(二)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各级政府党委、政府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紧抓住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在核定编制、招录人员、职称评聘、进修深造等方面有利于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政策和措施,科学核定和使用卫生事业编制,加强对临时工、村医等编外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县、乡医疗单位新招编外临时工,逐步减少聘用临时工数量。二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单位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卫生、人事、编办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指导医疗单位认真研究和灵活应用招录政策,争取实施更有利于招录到综合素质高、安心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招录办法措施,构建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平台,促进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进一步制定完善和落实好基层职称评聘相关优惠政策,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在职称评聘上给予政策倾斜,切实留住基层人才,壮大基层医疗机构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是制定奖励优秀卫生技术人才的政策,由政府或卫生主管部门定期表彰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表彰在培养卫生技术人才工作中成绩优异的医疗单位。五是制定出台我市定向培养边远地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重点培养当地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医生和全科医生,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三)强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医疗服务水平。一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和实施专家团队建设项目等方式,加快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造就出一批有一定权威和影响力的专家型学科带头人。二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的人才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建立脱产培训与在职培养相结合、分类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教育体系,大力加强内部人员培训,重点培养卫生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使培训从一般性的知识补缺转移到开发人才的潜能、激发创造力上来,不断提高培训实效。三是要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约束机制,把教育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备条件,促进在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临床进修等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四是加大市、县级医疗单位对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带教和业务指导力度,加强对村医的培训和管理,逐步辞退经培训后仍未取得村医证书和不能胜任工作的村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四)廉洁从医,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强化院长一手抓医院管理,一手抓医德医风建设的“一岗双责”制度,完善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政治理论、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引导和激励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尊重患者,热情服务,精心诊疗,不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强行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坚决查禁医疗卫生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努力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健康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