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12-04 09:52:05

教职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5篇

第一篇

今日,我校由李书记组织了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会上,全体教职工认真听取李书记传达会议内容的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重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为学生做出榜样。五中全会特别提出“创新”一词,会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而我们教师,更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新的社会背景下,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有新的元素,下能适应现在的素质教育。

五中全会还特别提到“反腐”一词,会议指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我们的价值实现不是在经济上体现,而是在精神上获得,教师的乐趣是来源于课堂,教师的满足来源于学生的成功,教师的幸福来源于我们的知识被传承下去。所以,教师一定要严守清规,让自己随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人师表,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或者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一如既往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作为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我们的思想出现偏差,那将会将这些偏差无形之间带给学生,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对他们高度负责。因此,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加强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给学生。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主要议程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这一恢弘重大的历史性主题令全社会倍感振奋与期待。肩负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中国改革再次出发远行,心有梦想的改革者将与之同行。正如指出,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这,就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要让一切心有梦想的基层改革者脱颖而出。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要突破的不仅有思想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现实利益的盘根错节。今天的改革者往往也是被改革者,需要面对在各种利益表达中调整利益格局、取舍利益分配的巨大压力。人们有理由期待,顶层设计能够为基层改革者创造相对宽容、宽松的体制机制,允许犯错,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让更多的改革者打消顾虑、轻装上阵,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一切正面力量。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到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我要服从领导安排,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社会”,时刻以一名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

在工作岗位我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树立团队意识。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集体,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意识,要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改革开放的成果,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作为一名党员我承诺:坚定信念,用心做事,凡事认真做。

作为一名教师我承诺:学生满意,家长放心是我的追求。

作为一名公民我承诺:微笑面对每一天。

第三篇

记得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强调:“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今天,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先进制度的支撑,一个大国的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难以实践。面向未来,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革命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发展。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伟大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有梦想的人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满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工作中,我会做到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组织、无大局、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服从安排,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将“不拒困难,把方便献给学生、献给社会”,时刻以一名好老师好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教学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树立团队意识,体现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出成绩。一个好的集体,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备课位、上课位、辅导到位等,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树立创先意识。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要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教育。

第四篇

目标:全部“脱贫摘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扶贫领域的目标要求为:“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表明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贫困居民在现行标准下全脱贫、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开发片区县的统称,全国为832个)全摘帽,即全部“脱贫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则要求全力补好补齐贫困地区发展滞后这块短板。这既是压力,更是机遇。说“压力”,是解决这个问题,比“脱贫摘帽”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说机遇,是中央必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地区必将形成新的增长点;加之数千万贫困居民也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必然拉动内需增长。

全面不全面,脱贫是关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纵深推进。“十二五”期间,仅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基期的272亿元增长到期末的467.45亿元。扶贫攻坚取得明显的新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65亿减少到2014年底的7017万人,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有望实现再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实现五中全会确定的扶贫目标要求,既是必须的又是通过努力完全办得到的。

举措:脱贫攻坚工程

面对全部“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艰巨任务,五中全会同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针对性很强的重大举措:“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脱贫攻坚”是一个新提法,与“扶贫攻坚”相比较,仅管只一字之差,但是意义非凡,它表达了我们党对“脱贫摘帽”的坚强意志,彰显了志在必得的信心决心,体现了对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同步小康”的空前重视。“脱贫攻坚”是目的导向,与精准脱贫更与全面小康不掉一地、一族、一人紧密联系;扶贫攻坚则是手段导向,与精准扶贫紧密联系,精准扶贫未必能精准脱贫,精准脱贫则一定要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虽任务艰巨,但条件充分,既有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强大综合国力为前提,也有诸多过硬政策举措作保障。

抓住“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这一重大核心举措,可以预见,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我国将全力补好、补齐贫困地区发展滞后和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这两块短板,为实现新的扶贫目标要求奠定坚实条件。

重点:扶贫对象识别

精准扶贫是我国未来五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国家战略。坚持这一战略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重中之重。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一般来说,“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识别上,务必要准,认真吸取“马山事件”等的教训,搞好“回头看”,严禁“被贫困”“被扶贫”“被脱贫”。帮扶上,务必要实,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及每户一个帮扶联系人的作用,构建精准帮扶平台,因村因户施策,一村一村地帮、一户一户地扶、一件一件地做。管理上,务必要严,要突出重点,建章立制,管好用好资金;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减贫脱贫的“助推剂”,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总之,要做到“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采取“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确保精准脱贫。

难点:资金到村到户

精准扶贫千条万条,关键在三条:一条是人、一条是钱、一条是章法;有人才能干事、有钱才能办事、有章才能理事。人的问题、章法的问题,从四川等省来看,基层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一定加强,出台了省的扶贫《条例》,但是,资金问题依然是一个难题。精准扶贫补短板,包括两个方面: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精”“补”,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精”“补”。“精”“补”前者,主要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是从总量上看仍然有限;“精”“补”后者主要靠“转移支付”和其他方式。真正贫困的村,扶贫边际成本高,靠村民自筹有限,国家投入也有限。而有限的资金到达“点上”“根上”又是精准扶贫中的难中之难。中央主要领导强调:“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这其中,“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减少中间环节,堵死“扶贫漏斗”,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极为重要的。

阻碍:观念方式陈旧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要着力解决一些阻碍问题。譬如,有的地方:认识上把扶贫仅仅看成是“善举”“德政”,个别的甚至还认为是“包袱”,口号扶贫多而行动扶贫少,这对贫困户来说,似有一种口惠而实不至之感。方式上沿用旧有思维定势方式对待精准扶贫,把它简单地等同于上轮扶贫攻坚的到村入户,使贫困居民没有多少获得感。资金上一方面紧缺,另方面又“沉睡”,再方面还存“贪占挪”,使得精准扶贫战略大打折扣。帮扶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挂名”“走读”,徒有虚名。作风上务虚调研、务虚统计、务虚宣传、务虚会议、务虚材料太多,令基层苦不堪言。治理上不仅干部“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而且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也“贫困”。进程上搞“浮躁”“提速”,省提一(有科学性)市提二县提三,五年任务两年完成,投入何来,令人担忧;每月一报脱贫人口数据,逼基层作假。监管上扶贫资金被层层克扣挪用,扶贫项目开工迟滞,扶贫对象弄虚造假等问题常有发生。如此种种,严重阻碍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

对策:强化落实创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施脱贫攻坚,需在稳步推进、贵在务实落实、重在制度创新。重点是:一要积极稳步推进。稳步推进应该成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政治纪律。防止在扶贫对象上“富人戴帽,穷人落榜”,防止在脱贫任务上弄虚作假,制止冒进的“进度图”,把工业生产的管理克隆到扶贫脱贫工作中。扶贫脱贫工作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政绩工程”,应制止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树立假典型,搞假宣传。对检查、验收要沉下去,走到基层群众中去,少看典型、少听汇报。

二要转变思想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增加以基础设施等的公共服务供给也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切实可行的增长点,抓好脱贫攻坚工程也就是政绩。贫困地区发展滞后,投入进去就必然拉动增长;数千上亿贫困居民的消费群体,对拉动内需也极为重要。更要看到“健全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既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

三要夯实扶贫基础。“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坚决杜绝向乡村抽借干部,尽力解决乡镇空编问题,加强基层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注重乡村干部培训,帮助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控制和减少对基层泛化务虚的检查、考核等,为基层创造一个务实落实的环境,让其集中精力补短板。

四要强化工作落实。“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既不能“凑数”,更不能“挂名”“走读”,要克服困难、潜下身心、扎根村里。下决心减少甚至砍掉资金直达底层的中间环节;市级以上扶贫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确保“四到县”名实相符。对贪污侵占挪用扶贫资金、弄虚造假扶贫对象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新目标。

五要创新体制机制。一些贫困地区的形成,主要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差,国家应在政策上重点扶持,通水、通电、通路,让群众能走出来,让农业产品能运出去。一些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应人类居住,就地发展的可能性差,国家应该结合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对其进行整体搬迁。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因大病致贫的应该纳入大病救助范围,扩大报销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因子女教育致贫的,应该纳入贫困学生救助范畴,能免则免能补则补,尽一切可能防止“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失去劳动能力因残致贫的,应该没有差别的纳入民政救助,由政府保障其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上。

第五篇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三五”规划,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因此倍受国内外高度关注。

细读会议公报,从会议确立的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来看,最核心的字眼是“发展”,发展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建议》的全部内容,是本届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下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后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概括起来说,这个关键时期的五年规划,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在中国迈上现代化进程更高阶段时的“发展新思维”。

五大发展理念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五中全会的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为什么这么说?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大环境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还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经济还尚未恢复元气,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的地位不断夯实。就此可以判断,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

从现实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目标来看,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国现行标准下近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也只能继续靠“坚持发展”。

怎么实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艰苦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这次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理念”。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正如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所指出的,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不仅讲速度讲效益,更注重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的最佳平衡,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

五中全会就此强调,树立五个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可以说,这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思维”。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创新”和“改革”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实施落实的始终

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走出发展的新路径。新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五中全会继续坚持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创新”和“改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和“改革”将作为两个重要发展路径,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实施落实的始终。全会首要强调的发展,就是“坚持创新发展”,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对新形势下的“创新”也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路径指向。总体上说,创新是包涵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具体来说,未来五年的发展基点必须放在发展动力、发展空间、发展战略、发展体制等的创新上,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路径、创新的体制,来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其中的关键又是“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这一系列创新又必须融于改革之中。实现创新发展必须破解任何束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注意到,虽然这次五中全会没有直接谈改革问题,是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十三五”规划已经将改革已经深深蕴含在新规划任(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务和实施的方方面面。比如,构建发展新体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必须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从而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

再比如,培育发展新动力和拓展发展新空间,必须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清除任何形式的行政壁垒、区域封闭和市场分割,让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还比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要能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要有助于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有利于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等。

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助改革,也将成为这个五年规划实施进程中的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