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育教学感言

时间:2022-09-09 10:33:00

钢琴教育教学感言

仅是一已之见,以上只是个人在钢琴教学中对教材合理使用与科学搭配的点滴心得与体会。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和补充完善,也期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更加感觉到作为老师不但需要扎实的键盘功底,年月参加了音乐学院钢琴高级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后。更重要的钢琴教学方法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钢琴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教法上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要从培养他对钢琴音乐的兴趣人手,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针对“白丁”学生。挑选一些大众熟悉的容易接受、便于掌握的钢琴小品,如“雪绒花”十个印第安人”对有一定音乐基础、音乐修养较好的学生,应选择一些音乐内涵丰富、富于哲理意蕴的乐曲,针对不同个性、气质的同学则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灵气较足的学生,可选择一些严谨、庄重、表现坚定意志的古典作品,往往有助于发挥他优点。这类作品有,土耳其进行曲”前奏曲”等。而对内秀而个性比较拘谨的同学,选择一些热情、奔放,具有某种戏剧性的乐曲,常常可以诱发他克服自身怯懦的一面,而敢于自我表现。

这可以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尽可能多的使他从钢琴这一角度去了解音乐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古典乐派到印象派、现代派等不同风格代表作品的演奏学习,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带感性实践特征的风格“类型感”

其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弹奏方法、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抓住手指训练尤其是手指流畅性训练作为学生学琴的主要难点加以重点突破,而在技术训练上面应该做到抓重点与难点的结合。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之中。

二、调节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例如,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授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去听应该用哪种声音或者触键更好的弹奏。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际的应用

实现视觉、听觉、运动觉、乃至于指觉等多方面的生理感觉的瞬间协调与统合。这样一个复杂的瞬间完成的整合过程,视奏能力是应该在学习了一阶段后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视奏是视觉指挥下。对学生的反应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随着乐曲的复杂程度的提高,这种“考验”就更加严峻。然而即便如此,这也还是最基本的一种能力的培养。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重引导式的教学,而不能能老师一贯的教,学生跟着一直学,而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对老师总有一种依赖感,对老师没有教过的曲目无法弹奏,所以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方面还是应该以多视奏的教学比较好。

也不要只教练习曲、古典乐曲、中国乐曲,实际运用当中。可以适当的教一些钢琴的即兴伴奏,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曲目,而老师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乐理、和声以及伴奏的肢体,分析歌曲或乐曲的调式调性,从而让学生明白一些即兴伴奏的方法,为选择恰当的和声、伴奏织体等提供依据。提高学生选配和声织体的能力,达到功能色彩与情感内容的统一,做到即兴伴奏能成为主旋律的有力衬托。

其实,以上是对钢琴教学方面的一些浅谈。钢琴教学过程中,由这些功能所发挥的各种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教学情感回路的动态网络。如何认识和利用这一网络,充分把握情感的教学功能,从而优化钢琴教学效果,切实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一个融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现代钢琴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我不断地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从实践上加以探索。

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因材施教灵活搭配教材,合理地掌握教学进度,使钢琴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