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时间:2022-11-21 03:47:00

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近期,本报记者专访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研究专家钱海皓中将,请他就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和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促进并保证和谐社会建设问题谈了看法。

记者: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为什么要更加强调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钱海皓:我记得,××年月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总书记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有巩固的国防作保障。”他特别强调:“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年月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胡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胡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我理解:第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这一战略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突出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谋求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位地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则是要搞好战略统筹,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相协调,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注重当前又兼顾长远,使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相统一,确保能够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下去。这一战略思想就包括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内涵,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第二,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兼顾起来、协调一致,才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加速发展。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就没有国防的现代化,没有国防的现代化就算不上现代化的国家,而没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就建设不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按照胡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是必须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和落实好的重大问题。

记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指导思想,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您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来贯彻这一战略思想,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钱海皓:从总体上讲,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把国防和军队的发展纳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去运筹和实施。也就是要使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与国家“三步走”发展战略相配套,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进程与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相一致,使国防实力和军队作战能力与国家的国际战略地位相适应。具体看来,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系列重要关系,包括: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国家资源配置与国防发展需求、国家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武器装备、提高国家抗风险能力与加强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等,从而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

记者: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对此,您如何看?

钱海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核心利益,也是维护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稳定的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加速演变,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拓展,我国的安全不仅面临传统威胁,也面临十分严峻的非传统威胁。综合起来看:一是“台独”分裂势力是我安全与发展全局中最严重、最现实的威胁。二是国际反华势力特别是顽固地坚持冷战思维的霸权主义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富强统一,把中国看成是正在崛起的新敌人加以遏制。三是大国霸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导致我周边地区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四是我国海洋权益特别是南海问题日趋复杂,已经演变成为主权、资源和通道争端合一的复杂安全隐患。五是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联,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六是随着我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事务程度的不断加深,还面临信息安全、金融风险、贸易、能源安全等多方面的隐忧。这些都对国家战略机遇期的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在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坚定不移地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此时此刻,对国家安全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重视增强国家的安全盾牌。

记者:您能否具体谈谈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两者如何相互促进?

钱海皓: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如何提高国家战略能力的角度来理解。构成一个国家战略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军事实力是一个主要方面。如果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弱小,即使科技很发达、经济上很富足,也不能算有强大的国家战略能力,其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不会有很高的地位。当今世界,有的国家已经是经济、军事、科技超级大国,但仍然坚持扩军备战。与此相反,一些“富国”,由于在国家战略能力要素中存有严重的“短板”――缺少与其经济实力相协调的军事实力,不仅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十分有限,而且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威胁。因此,要增强国家战略能力,就必须把增强国家军事战略能力摆突出位置。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同时,大量事实表明,国防建设不是纯消耗性的。它涉及到国防科技、武器装备、军事体制编制、军事训练、军事人才、军事管理、国防动员、军事理论等多方面的发展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以国家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军民兼容、相互促进,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军事科技的创新和军事装备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动员能力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抗灾抢险的能力。军事实力的强盛和军事斗争的胜利,可以激发全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特别是当军事战略能力出现质的跨越时,国家战略能力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可以实现安全与发展双重效益。

国家资源配置与国防和军队发展需要

记者:我们知道,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确保国家资源配置能够满足国防和军队发展的需要。对这个问题您的看法如何?

钱海皓:国家资源投入历来是国防和军队发展的前提,尽管国家资源配置要覆盖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是重点关注的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国防建设的资源投入是恰当而稳定的,取得的成就也十分显著。但随着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形势日益紧迫,还需要适度加大国防投入在国家整体资源配置中的比例。当前在这方面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我国国防投入水平。可以肯定地说,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我国国防费是比较低的。而近年来有的国家恶意夸大中国的国防投入,为在国际上制造“中国威胁论”造势。据有关报导,美国五角大楼在××年提交国会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军费已经在亿到亿美元之间。”这种给予中国军费严重“注水”的做法,连美国政府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都认为:“这一故意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做法应当纠正。”事实上,据我们这些年的跟踪研究,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地区的军队军人年人均军费情况大致是: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的达万美元以上,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达万美元,以色列、土耳其、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达—万美元,而埃及、巴西、越南等国的在美元以下。从我国看,××年国防费为亿人民币约合亿美元,军人年人均不到美元。××年我国的国防费仅相当于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法国的。××年我国防费总额为亿人民币,约合亿美元,军人年人均也只有万美元多一点而印度军人年人均军费××年就约为万千美元。国外有的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防费开支占其~的份额是比较合理的,美国××年国防费占的比例是,而我国仅占。可见,不论总额及其占国家和财政支出的比例,还是军人年人均,都是比较低的。

二是适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际需要问题。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构建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是我国军事战略能力的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发展高技术装备是要花钱的,我国现阶段无法投入巨额经费,也没必要作这样的投入,但按照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构想,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出发,适度增加国防投入,满足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需求,这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是信息化的人才队伍。信息化军队所具有的科技密集、网络一体、规模小型、集约高效等特点,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军队正在成为一个知识和高素质人才高度密集的武装集团。与我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发展相比、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我军官兵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靠军队自身是困难的,必须借重国家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靠国家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三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重点工程项目兼顾国防需求问题。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国防需求,是世界一些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着眼于满足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求,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坚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军事需求,取得了军事和经济双重效益。但客观地讲,我们在经济建设中体现国防需求还存在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兼顾国防需求,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有的已经立了法,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好方方面面的落实。

国家科技创新与自主发展武器装备

记者: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队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您认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应走什么样的路子?

钱海皓: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搞武器装备信息化,靠引进关键技术,靠买武器、买装备是搞不成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这是一个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把我国的科技实力搞上去,把我国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搞上去,这也是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发展武器装备的思路应当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力培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紧紧依靠国家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建立起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研发体系,把国家科技的创新尤其是在重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上的整体突破,作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基石,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石。现阶段,我国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国防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国家在筹划重大科技创新计划时,要进一步兼顾好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关键技术上通过自主创新走我们自己的路,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新的科技研发计划稳步推进,国家和民营科技实力的进一步日益增强,只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国的国防科技有能力为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国家抗风险能力与国防动员能力

记者: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提高国家抗风险能力和国防动员能力,已经成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钱海皓:国家抗风险能力,是近年来才被广泛关注的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有效处置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包括战争、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社会政治动荡、公共卫生危机等各种风险的能力,战时集中体现为国防动员能力。这种能力历来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强弱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发展全局上的稳定,也会影响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是对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种挑战。国家抗风险能力与国防动员能力这种密切相联的关系,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国家抗风险能力与国防动员能力的关系,把二者统筹起来,纳入到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运筹,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全局中去建设,实现国家抗风险能力和国防动员能力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频发的许多重大风险事件表明,建立国家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各国政府广泛的战略性共识。实践告诉我们,不能等着出现突发事件,再出台政策、制定方案,处在被动应付中。而必须要从健全体制、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处置预案、搞好平时动员建设等各个环节入手,建设强大的国家抗风险能力。

加强国家抗风险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军地结合、军民一体的方针。这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它们在领导体制上都成立了比较完善的军地联合的国家抗风险决策指挥机构,在法规政策上都建立起了应对突发事件的专门物资、专业人员平时和战时征集的政策制度。这也是我们建立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的基本经验。近年来,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集中统一、上下衔接、军地协调的国防动员领导体制,促进了国防动员工作的落实,增强了国家应对战争风险的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国家对抗风险能力建设的力度,切实加强国家抗风险能力的领导指挥体制的建设,确保国家抗风险能力和国防动员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以上,我从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角度,谈了一些认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学习和研究。可以坚信,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要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