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时间:2022-03-24 10:08:00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公共财政具有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服务。

充分认识公共财政的使命和责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多方面对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明确了深化财税改革的主要任务,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要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各类社会主体实施统一的财税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现代管理原则,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公共财政具有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发挥好这些作用,就要求通过相机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通过财政支出增减变化的结构性安排以及财税政策引导,弥补市场失灵和不足,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通过税收这一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并运用财税政策和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通过依法对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财政分配和经济运行规范有序,维护财经纪律。可以说,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方方面面都与财政息息相关。财政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始终牢记和认真履行公共财政的使命和责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服务。

精心谋划财政改革与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科学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要遵循以下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穿到财政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政策制定、宏观调控、预算安排、体制改革、监督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等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

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局出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着力推进财政及其他各方面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并将工作中的有效做法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方式稳定下来,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坚持科学管理。财政管理直接影响着公共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效果。要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工作规律,健全管理制度,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把握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精确、细致、深入地实施管理,并把公开、透明体现在各项财政工作中。

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财政干部的大局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法治观念和责任观念,不断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牢牢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经济运行的发展变化趋势,合理把握财政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控总量、调结构、促协调,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控总量,就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防止大起大落;调结构,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协调,就是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与从紧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同时,保持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和综合国力。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支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退出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妥善衔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明确公共服务的范围,并根据公共服务的层次性,相对、动态地划分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调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个积极性,整合财政资源,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并引导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支持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深化财税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国家财政预算体系,全面推行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等原则,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在保持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税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对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资源枯竭地区转移支付制度,鼓励这些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省级财政调节辖区内财力差异的责任,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在全国范围稳步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完善消费税制度,研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财产税体系,适时开征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按照“强化税收、清理收费”的原则,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基金,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推动形成合理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建立矿产资源等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断完善水资源费等非税收入政策,研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财税政策,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民减负增收。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支持稳步建立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积极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强化依法理财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财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逐步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做到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程序规范,预算执行严格;改进超收收入使用办法,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和监督考评机制。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有机融合。狠抓管理基础和基层建设。加强支出标准、项目库等管理基础工作,注重调动各预算单位和基层财政部门加强财政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加强财政管理服务。推进财政工作公开、透明,自觉接受各界监督。

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强化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组织保障。把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狠抓落实、增强执行力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落实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为重点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提升广大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