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时间:2022-03-11 10:33:00

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是贯彻“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行动纲领。为什么抓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中,为什么要把注意力放到作风建设上呢?

第一,从政党发展的规律来看,抓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政党的生死存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相当多的工人阶级的执政党基本上是以丧失政权、改变党的性质或者解散党为终局的。一些资产阶级的政党,如印度的国大党、台湾的国民党、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日本的自民党都是长期执政的党,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或危机,欧亚很多长期执政的党,下了台。这就不能不引发我们一个思考:一个政党究竟如何才能长期保持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它的作用。联系世界上各个政党垮台的原因、教训,再联系我们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世界上很多政党为什么有的稍纵即逝,生命非常短;为什么有的党它的生命周期很长,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还在;为什么有的党开始的时候生气勃勃,很短的时间里面就垮台。什么道理?英国的保守党是1679年成立的,现在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原来与保守党抗衡的是自由党,也是1679年成立的,后来它走下坡路,被工党所代替(布莱尔这个党),工党是1900成立的。美国的,1792年成立,到现在200多年了。小布什这个共和党1854年成立,有15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这些政党,都有一二百年、二三百年的历史。一个政党存续的时间,有的很长,有的很短。但是如果要长期执政,这样的党,屈指可数。台湾的国民党成了在野党,日本的自民党是1955年成立以后上台执政,但是它到1993年就因为内部分裂下台,以后只能是联合执政。英国的国大党也是这样,长期执政,但是后来也丧失了政权。苏联共产党是1898年成立的,1917年执政,到1991年下台同时解散,这个党有93年的历史,74年的执政史,但是它没有保持下去。所以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讲:“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执政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这是总结了世界各国执政的共产党的经验教训,当然也是面对我们自己党的现实。像苏联这样一个共产党这么资格老,它也会被解散,也会下台,现在都在总结它的原因、它的教训。我们粗略地来说,这个政党内部体制没有活力,没有生机,没有更新的机制,没有不断地产生活力的机制;从它的外部来讲,严重地脱离群众,实际上是苏联人民不再选择他们了,所以就出现了这个结果。我们党抓作风建设,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一般政党的发展规律上去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适应重大变化,解决两大历史课题,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所处的地位、面临的形势、肩负的历史重任决定的。我们党的地位、环境、任务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从一个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成为一个领导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在外部封锁的环境下领导国家的建设,到全面改革开放的环境中领导建设。这两个重大变化就给我们提出了历史性的两个新的课题,第一个就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课题。民主革命时期你领导一部分军队、一部分根据地,现在领导的是全国的政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现在掌握着全国的政权,你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怎么样?这个课题要研究。第二个是要解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为我们党处于执政的地位上,一个执政党怎么不被权力所腐蚀。同时我们是在搞市场经济,提供了权钱交易,增大了权力腐蚀我们党的机会。风险不仅来自外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竞争、较量始终存在。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搞得不错,有成绩,但原来遇到很多挫折,很多社会主义国家搞不好垮了。社会主义要赢得和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这是有很大风险很大压力的。同时从我们内部来讲,我们在改革开放,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不稳定的因素是增加的,或是持续性地存在,这对我们的执政也是挑战。所以我们内部和外部,都是有风险的,要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了适应这个重大变化,解决好两大历史课题,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要巩固好我们的执政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真心实意的拥护,这个真心实意的拥护不是你要求了、宣布了他就拥护你了,要靠我们党实实在在地去做,是我们做出来的。首先要把我们的形象做好,因为作风实际上说到底是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世界观在行动中的综合性的表现。老百姓、群众判断你这个党先进不先进、是什么性质、是不是“三个代表”,是通过你表现出来的形象来判断的。所以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重大变化,解决重大历史课题,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出发,也应该切实加强和改进我们的作风。

第三,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党风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必须改进党的作风。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我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当中形成优良的作风,有优良的传统,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所创新。《决定》对党的作风建设总体的评价,比较客观,把基本面反映出来。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党的作风有新发展,《决定》概括为二十四个字: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这二十四字,给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我们现在党风的时代特征,是有改革开放新内涵的。《决定》又指出,党的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决定》提出五个突出的问题:“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讲得非常重,措词严厉,是少见的。第一个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滋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一直是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思想有很大的解放,所以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直到今天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还在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盛行就是很普遍,就是风,这是一种不良的很坏的习气,不是个别人的行为。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突出,问题是“突出”,有独断专行家长式的现象。邓小平1986年就讲,全国有很多家长,很多同志反映家长制的作风不是在削弱,而是在滋长在蔓延。另一方面软弱涣散同样也突出,形不成核心,各自为政,互相拆台,拉拉扯扯搞自己的团伙,谈不上什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工作做好。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我觉得这五个词用得非常严重:滋长、盛行、严重、突出、蔓延。把这五个词列在一起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所以说腐败现象是有基础的,有土壤的,党的作风不纯,人民群众很不满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在解决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得很好。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就提出:五年之内要实现三个根本好转,一个是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个我们做到了,早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答卷是比较满意的。报告还提出要实现社会风气和党风的根本好转,十二届六中全会做出了第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1989年邓小平又非常严肃地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996年的10月十四届六中全会又做出了第二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在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共中央又做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将近20年来,我们党对抓作风建设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一贯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提出的党风建设的目标并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实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起来很困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要抓好这件事,有很大的难度。我们反思一下,我们抓的得力的程度,措施是不是很科学,很到位。这次抓作风建设新的特点是:综合治理,整体推进,标本兼治,这是总结了我们党的新时期抓作风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来的。作风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有它的社会历史根源,有很深刻的背景:我们党处在执政的地位,掌握权力,组织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给人民群众创造更大的利;同时,也给一些意志薄弱者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提供了可能的机会。同时,这几年改革,总的看,90年代以前,在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基本的主导面是下放权力。地方、部门、企业、单位也都获得了很多权力。权力下放以后,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并不及时,不到位,这是给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的原因。搞市场经济,就有了权钱交易的可能和机会。由于发展市场经济,我们的物质财富有极大的增加,这就从客观上提供了一个贪图享乐的条件。对外开放,也增加了很多诱惑。我们原有的体制的弊端,还没有完全克服。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还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所有这些,都给党的作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使我们这项工作呈现出了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在现在的形势下,我们要带领人民群众进一步地、全面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有必要把党的作风搞好,把我们的队伍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