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建设的信标杆

时间:2022-10-08 05:21:00

“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建设的信标杆

“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标杆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之心人皆有之。荣辱观可以说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管仲的一句“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更每每为后世道及。此外,诸如“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著名格言,也都包含了强烈的荣辱意识。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都有各自不同的荣辱观,在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新型荣辱观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总书记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意义不言而喻。这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人乱了方寸,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道德缺失,混淆了是非、善恶、美丑。一些人兜里有了钱,就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作威作福,恃富欺贫,总之是以为有钱就能把一切搞定。一些人为了弄到钱,蝇营狗苟,坑蒙欺诈,损人利已,损公肥私,总之是利令智昏,不择手段。这些现象,犹如滋生在社会机制上的牛皮癣,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沉渣的泛起,损害了社会风气,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这个冲击最明显的危害之一,就是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从当初的嫉恶如仇而渐次麻木,潜移默化由量变而质变,犹如那只在温水中被慢慢煮熟的的青蛙。今天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当初出现时哪一个不像过街老鼠,引起人人喊打的同仇敌忾。但是在老鼠一次又一次的过街中,终于不再有大惊小怪而只剩下见怪不怪了——这老鼠登堂入室的过程,和人们道德观滑落的轨迹其实不正是同步的吗?

当然,与其说这是人们的姑息养奸容忍了老鼠上街,不如说是老鼠用上街完成了对人们道德观的演变。然而不管怎么说,倘若能认真审视问题的来龙去脉,是足以让我们出一身冷汗的。媒体上时有报道的动辄十多万元一桌的“天价饭”,让人着实感受到“天价”的震撼。其实,从一百五十元一个的“天价苹果”到三十万元的手机;从上亿元拍卖的“天价地皮”到几十万看一次病的“天价医疗”,以及十万元一两的“天价茶叶”,天价消费正像潘多拉魔盒般充满诱惑,吸引着一部分富人或官员。但我们一般的工薪阶层只有叹为观上的份,谁也不会去深究其中的内里。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道德领域,无论是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都要旗帜鲜明。总书记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使我们有了看的见、摸的着的标准,它恰似一面镜子,每一个当代公民都应勇敢地站在它的面前,照一照、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你的行为光荣,那么你就应该继续,哪怕你觉得会吃亏,会遭到误解,也应该坚持;反之,如果你的行为是可耻的,那么就应该停止,哪怕你觉得你的行为会损害你个人、家庭的利益。我们有理由相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八荣”,从善如流;对“八耻”坚决说“不”,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就一定会有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