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救灾防病工作汇报2篇

时间:2022-11-28 11:10:52

全区救灾防病工作汇报2篇

第一篇

进入6月14日以来,我区经历了多次强降雨,待别是6月17日以来,全区又多次普降暴雨,造成全区多个乡镇受灾。汛情发生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进入紧急应急状态,动员组织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全力开展救灾防病工作。现就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力以赴,扎实开展抗洪救灾工作

汛情发生后,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救灾防病工作。一是强化工作责任。6月20日下午和24日上午,区卫生局组织召开了两次院、站、所长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6月21日,区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汛期救灾防病工作的紧急通知》,落实了领导工作责任,实行分组分片负责制,由每位局领导带一个队,组织疾控、卫生监督和医务人员挂点联系1-2个乡镇,指导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工作。从6月20日起,区卫生局挂点领导每天深入各受灾乡镇一线,靠前指挥,督促检查指导救灾防病工作。区疾控中心成立了2支应急消杀队伍,负责全区灾后环境消毒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各卫生院组织了医疗小分队,负责应急医疗救治和开展巡回医疗。6月26日,区卫生局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做好全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二是积极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值夏、河东、云楼等受灾卫生院将确保病人、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做好了有关人员和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的预防性转移,并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强应急值守,区卫生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值班人员到岗到位。三是主动做好医务人员培训和灾后医疗救治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了集中培训,重点培训灾后卫生防疫措施方法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同时组织应急医疗小分队,深入到各受灾地开展巡回医疗工作,救治伤病人员95人次。四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消毒。从6月22日开始,区疾控中心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灾区防疫工作,每天组织精干人员对退出洪水后的受灾村落住房和公共场所陆续进行环境消杀,期间派出由80人组成的16支医疗防疫小分队,每天分赴受灾严重的河东街道、天玉、富滩、值夏和云楼等乡镇指导开展灾后消杀防病工作,截止25日发放1万多元消杀药品。6月26日,又紧急从新干县调拨2万余元消杀药品,当天即全部分发到了各乡镇。6月28日又将1万多元消杀药品全部分发到各乡镇街道,各卫生院积极采购药品8万元发放到灾民手中,做到水退到哪里消杀工作就做到哪里。五是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监管。区疾控中心组织人员对灾区和灾民安置点饮用水卫生进行定期监测,指导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区卫生监督所加强了对灾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对过期和因水灾变质、腐烂、霉变的食品进行了就地消毁,指导各餐饮单位开展了消毒处理工作,以防止食物中毒发生;六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救灾防病宣传。全区各乡镇街道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各受灾的圩镇、公共场所和村落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清理垃圾杂物,掩埋病死牲畜。区疾控中心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印制救灾防病宣传材料5.2万份,已陆续发放到灾民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宣传。

二、突出重点,全力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一是重点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环境消毒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抓好霍乱、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故的监测防控工作。继续加大环境消杀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各受灾乡镇背街小巷、居民区、学校、工厂和各受灾村落环境消毒工作,做到每个村、每个点有专人进行消杀工作,保证所有的受灾村都能得到及时消毒。二是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监管。由区卫生监督所负责加强各受灾乡镇餐饮单位的餐饮原料采购、储存、加工和餐饮器具消毒的卫生监督管理,改善食品加工环境和设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区疾控中心负责加强对灾后饮用水卫生监测,指导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发生,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负责引导和教育当地群众不喝生水,教会群众对饮用水进行卫生处理和消毒的基本方法,确保群众的饮水安全。三是开展传染病预警监测工作。由区疾控中心加强灾后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密切监视传染病疫情动态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趋势。各乡镇卫生院组织人员深入到各受灾村开展灾后疾病调查,密切关注有关传染病疫情。严格按照信息报告的有关要求,及时将传染病疫情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随时上报。四是深入开展卫生防病宣传。在开展灾后疾病调查和指导环境消毒工作的同时,采取印发、张贴卫生防疫知识宣传资料及组织宣传小分队深入到各受灾村落,反复地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人人皆知。

第二篇

一、强化举措,大力巩固全区农村卫生工作成果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动促发展。区委、区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确定了近期及今后一段时间全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思路,落实了具体措施。区政府每年至少一次在政府常务会上专题研究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工作,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调研农村卫生工作。为整体推进全区农村卫生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重点农村卫生工作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二)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抓落实。为确保各项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实行区领导、区直单位、乡镇政府领导联合挂点责任制。采取区领导包片、区直单位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三包”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区卫生局积极发挥卫生行政部门职能作用,每年都把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并制定了“倒计时”进度表,要求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按照“倒计时”进度表每月有计划、分阶段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区财政、发改、城建、人保、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别抓好工作落实。

(三)强化督导,整体推进保实效。为确保各项农村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区政府每年定期组织督查小组进行督查,每半年进行一考评一通报,对问题限期整改,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每月对照工作目标,认真逐项开展自查,结合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完善各项工作,并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健全机制,不断创新农村卫生工作管理理念

(一)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农村卫生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我区形成了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卫生部门为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区政府办和区卫生局负责对全区农村卫生工作的统一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区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农村卫生所需经费的预算工作,按规定筹集各项配套资金;区发改、城建与卫生部门共同负责制定农村卫生服务建设体系规划;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协助卫生部门抓好卫生人才引进和在职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岗培训;区文化广电部门负责对全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典型、特色工作的新闻采访、宣传报道。

(二)健全考核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区委、区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列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纳入各部门单位综合目标考评内容,实行“定时考核、动态管理、全程问效”,通过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的方式,对各部门单位实行专项考评,对工作有特色、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及单位主要领导,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特色工作在年终考评中予以加分,从而大大提高了各部门单位的创建积极性。

(三)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把农村卫生工作考评结果作为乡镇卫生院班子调整和干部任用的主要依据,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予以免职,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鼓励各医疗卫生机构争先创优,对被评为“农民满意卫生院”的卫生院一次性奖励2万元,年终评优评先予以优先考虑,各种项目资金给予优先安排;对被评为“农民满意村卫生所”的村卫生所一次性奖励2000元,并为其装备部分医疗设备。

(四)健全投入机制,确保工作落实。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卫生管理工作要求,我区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力度。卫生院的事业经费由区财政直拨到各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总额达100%。并且将乡村医生防疫岗位津贴,结核病防治,扩大免疫及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经费都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卫生事业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08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为597.98万元;2009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为824.8万元,增长37.9%,同比财政支出增长为26.4%,新增卫生投入226.82万元;今年区财政预算卫生事业经费942.9万元,比2009年新增118.1万元。

三、齐力推进,狠抓各项农村卫生工作的落实

(一)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农合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愿参合,2008年参合率为93.79%,2009年参合率为95.66%,今年参合率达98.07%,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为实现参合农民受益最大化目标,进一步加大了新农合管理力度,全面推进经办机构信息化建设,全区经办机构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严格实行公示制度,推行阳光操作,做到审核报销工作透明、公开。各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报帐手续,主动开展住院“直补”工作,实现参合农民住院一次性报帐率达100%。同时,严格基金管理,将新农合基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双印鉴”和每月上报银行“对帐单”制度,强化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强了对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的监管,平均每年督导6-8次,以规范其服务行为。2010年1至9月份基金使用率达86.1%,住院实际补偿比45.3%。

(二)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共9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每个行政村至少一所村卫生所。本着医院要发展、院长是关键的理念,卫生院院长通过推选聘任和公开竞聘方式实行一聘三年制,全区9名乡镇卫生院院长都是通过公开竞聘方式走上院长岗位的,院长同时兼任防保站站长。3年来,农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共投入750多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均超过4000㎡,一般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均达到1500㎡以上,各卫生院都新建了住院大楼,大部分卫生院新建或改建了门诊大楼,其中值夏、新圩、富田、富滩卫生不仅做到门诊部、住院部、职工楼分离,还建有独立的医技楼,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更新添置了B超、生化仪、X光机、心电图、胃镜、牙科综合治疗设备等一批新型设备,各卫生院都购置了救护车,病房配备了空调、彩电。全区所有卫生院业务用房和主要设置都达到了《省乡镇卫生院配置标准》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开展技术创新、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增收节支,实现了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内涵不断丰富。我区特别注重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不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三年选派85名技术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90%以上卫技人员参加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支持58名卫技人员参加大专、本科函授学习,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3名专业技术人员、吸纳11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全区卫生院技术人员所占比例95%以上。每所卫生院均有1名以上全省农村卫生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区共19名。农村中医药建设得到加强,结合创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活动,加快了中医药建设步伐,区中心医院住院大楼已搬迁投入使用,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完善了中医基础设施,部分卫生院还开展了中医特色专科,村卫生所中医药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均达到30%以上。招聘10名中医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每年都举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骨干培训班。全区乡镇卫生院共有执业中医师23人,中药人员18名。

(三)注重提高农村卫生服务功能。一是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公共卫生防保站,配备了3_6名专职防保人员和网络直报微机,法定传染病的管理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进一步规范,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各卫生院传染病情网络直报率达100%,及时报告率达98%以上,日平均零报告率达96%以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全面实施,全区卫生院都开展了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配备了冰箱、冷藏包,加强了冷链运转管理,严格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全区7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99.8%以上,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率达95%以上,新增疫苗接种覆盖面达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9.5%,新增疫苗接种率达98.5%。重大传染病防制措施得力,切实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全区未发生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二是妇幼保健水平逐步提高。区妇幼保健院于2009年实现整体搬迁。全区各卫生院进一步加大投入用于产科建设,按标准化、科学化要求进行了全面完善,添置了一批产科常用和急救设备,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各项记录。目前全区各卫生院产科布局合理,设备齐全,技术操作更为规范,全区七个卫生院被评为“母婴安全卫生院”,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开展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正常产免费,手术产进行补助,全区已为1122名农村孕产妇实行了补助。今年启动了农村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工作,全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达2704人次。三是村级卫生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开展卫生村镇创建活动,为策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街道加快卫生村镇创建步伐,根据创建标准,结合实际开展创建工作,充分利用春秋两季公共卫生周活动的开展,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村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了村庄生活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为重点的“三清三改”和“五通一气”工程,使镇村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全区四个乡镇和一个村被评为省级卫生镇、村,两个乡镇34个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村卫生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区各达标村卫生所不断巩固往年的创建工作成果,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各项设施,规范服务行为,丰富内涵建设。其余各村卫生所也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结合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创建活动,对原有的业务用房进行扩建或重建,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为全区达标村卫生所统一配置了一批仪器设备,举办4期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班,推荐多名乡村医生参加大中专函授学习,增强了村卫生所的服务能力。目前,全区共有107所村卫生所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四)努力优化农村卫生人才结构。每年制定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制度。每年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安排3-4名卫生技术人员轮流到市直医疗机构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培训,每个卫生院每年还选派部分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全区乡镇卫生院共有临床医生116,护士68名,本科以上学历3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3%;大专以上学历145人,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53%;中级职称人员84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除参加考试未公布成绩的医护人员外,所有医护人员均取得助理以上资格,其它卫技人员84.38%达到中专以上水平。全区160名乡村医生大多数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具有本科学历人员1名,专科学历人员8名,中专学历人员96名,全国优秀乡村医生1名,全省优秀乡村医生7名,所有乡村医生均取得乡村注册证书,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已全部清理出乡村医生队伍。

四、严格监管,切实提高农村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逐步规范。严格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工作,区卫生局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要求,严把申办质量关,严格准入机制,并向社会公开申办程序,对未达到要求的机构和人员均不办理医疗执业许可证,全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发放率为100%。

(二)医疗文书质量有所提高。各卫生院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要求,由卫生院长亲自抓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每份病历院长都要经过认真审查,评出甲、乙、丙三个等次,被评为丙等的病历,一律要求重写,并予以经济处罚,从而确保病历质量,卫生院病历合格率达95.63%。卫生院门诊处方合格率达98.13%,村卫生所门诊处方合格率达85.83%,

(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科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均符合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各单位在采购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均查看了供应商的产品生产许可证、注册证、经营许可证。全区除两个边远山区乡镇医疗机构外,其余各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按照规定毁形、消毒,然后进行袋装,再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收集进行集中处理。对于边远山区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则按照毁形、消毒、焚烧、深埋的原则进行就地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