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复评自查报告

时间:2022-11-28 10:29:02

农村卫生复评自查报告

区成立以来,立足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健康高于一切的宗旨,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创建活动,2007年我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区。近3年来,我区在巩固创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继续加大农村卫生工作力度,不断夯实基础,强化举措,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功能,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狠抓农村卫生各项工作落实,做到创建工作常态化,日常工作规范化,全区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积极贯彻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政策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制订了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确定了近期及今后一段时间全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思路,落实了具体措施。制定了《区创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工作职责。区政府每年多次在政府常务会上专题研究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工作,制定和落实有关制度和政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调研农村卫生工作。为整体推进全区农村卫生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重点农村卫生工作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工作职责,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卫生管理工作要求,我区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力度。对卫生院的事业经费实行区卫生局统筹安排,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并且将乡村医生防疫岗位津贴,结核病防治,扩大免疫及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经费都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卫生事业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均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乡村医生防疫保健岗位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00元增加至1500元,中心卫生院所在地增加至2100元(其中区财政配套300元)。2009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为699.35万元,2010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为960.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7.4%,同比上年财政支出增长为21.8%,新增卫生投入261.55万元。2011年区财政预算卫生事业经费1447.88万元,比2010年新增卫生投入486.98万元。

二、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我区开展新农合工作以来,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做到了“五个到位”,新农合工作成效显著,农民参合率、基金使用率、住院实际补偿比等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取得了政府得民心、卫生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效果。

(一)责任落实到位。区政府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列入对乡镇、街道重点工作的年度考核,建立了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联系责任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推动了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

(二)机构落实到位。组建了区农医局和乡镇、街道农医所,并解决了区农医局人员编制,落实了经办机构办公经费,其中乡镇、街道农医所自2006年起按全区农业人口数人均1元落实经费到位,区农医局办公经费也由人均0.5元逐渐增加至人均1元,为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区经办机构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严格实行公示制度,推行阳光操作和规范运行,做到审核报销工作公开、透明。

(三)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干部开展进村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和宣传资料,引导农民自愿参合,使新农合政策尽人皆知。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2009年有150353人自愿参合,参合率为95.16%,2010年参合人数为156465人,参合率达98.07%,2011年参合人数达161402人,参合率达98.2%,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

(四)基金管理到位。严格基金管理,将新农合基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双印鉴”和每月上报银行“对帐单”制度,强化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五)补偿程序到位。各定点医疗机构均设立“直补窗口”,进一步简化报帐手续,主动开展住院“直补”工作,实现参合农民住院一次性报帐率达100%。区农医局加强了对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的监管,平均每年督导6-8次,以规范其服务行为,2009年基金使用率达109.94%,2010年基金使用率达104.95%。2009年、2010年住院实际补偿比分别为44.24%和51.53%,基本实现了参合农民受益最大化目标。

三、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完善的三级卫生网络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对此,我区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完服务渠道,提高技术水平,形成了“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一)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强了区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区妇幼保健院已于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并添置了相关设备,强化人员培训,完善了制度建设,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投资2200万元的区人民医院已于2010年底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和档次。二是强化了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功能。全区共9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本着医院要发展、院长是关键的理念、卫生院院长通过推选聘任和公开竞聘方式实行一聘三年制,全区9名乡镇卫生院院长都是通过公开竞聘方式走上院长岗位的,院长同时兼任防保站站长。3年来,农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共投入750多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均超过4000㎡,一般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均达到1500㎡以上,各卫生院都新建了住院大楼,大部分卫生院新建或改建了门诊大楼,卫生院不仅做到门诊部、住院部、职工楼分离,还建有独立的医技楼,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更新添置了B超、生化仪、X光机、心电图、胃镜、牙科综合治疗设备等一批新型设备,各卫生院都购置了救护车,病房配备了空调、彩电,使病人入院有到家的感觉。全区所有卫生院业务用房和主要设置都达到了《省乡镇卫生院配置标准》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开展技术创新、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增收节支,都实现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卫生院每年均做到收支平衡,且都有节余。三是强化村卫生所的网底功能。为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我区高度重视了村级卫生所的建设。严格按照《省村卫生室(所)建设配置标准》要求,对原有的业务用房进行扩建或重建,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做到诊察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五室”分开,业务用房面积在80㎡以上,配备有各种常规药品和诊疗设备,能开展农村常见病的诊疗工作。全区标准化村卫生所已达110个。同时,我区规范了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加大了对村卫生所人才培养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全国优秀乡村医生1名,全省优秀乡村医生7名,所有乡村医生均取得乡村医生注册证书,对未取得相应资格人员全部清理出乡村医生队伍。

(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我区特别注重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不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了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制度。区卫生局每年年初下达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到市直医疗机构培训指标,每年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安排3-4名卫生技术人员轮流到市直医疗机构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培训,每个卫生院每年还选派部分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三年选派85名技术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90%以上卫技人员参加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支持58名卫技人员参加大专、本科函授学习,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3名专业技术人员、吸纳11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全区卫生院卫技人员所占比例达95%以上。每所卫生院均有一名以上全省农村卫生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区共19名。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卫生院人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素质,为卫生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