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考察报告提纲

时间:2022-06-01 04:32:00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考察报告提纲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解决农村道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我县按照市安办〔〕33号文件要求,组织系统安监、交通、交警、农机、运管等部门人员深入乡镇、重点路段开展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川中丘陵大县,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乡镇,总人口103万。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确定为川中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县,2007年又成为全省首批扩权试点县,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助推经济快速发展,现有省道公路60公里、县道300余公里、乡村道2094.8公里。出县通道全部黑色化,路段已改成高等级公路并与、高速路相连。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最明显的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长。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1万余辆,驾驶人员近10万人。其中:各类汽车5万余辆,摩托车6万余辆,全县在册拖拉机808台,拖拉机驾驶人员1120人。全县共有行政村592个,现已建成农村公路的行政村535个,已开通农村短途客运的村约350个。

(二)规划情况

十一五期间省交通运输厅已审批的县通达里程为259.9公里,通畅里程为930.10公里,共计审批立项里程为1189.9公里。迄今为止,全县已建成农村公路总里程2094.8公里,超出省厅下达任务里程904.8公里。

(三)技术标准

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关于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技术标准要求施工作业,严把质量关,即:路面宽度为3.5m-4m,厚度为18cm,标号统一为c30,保证了宽度、厚度和强度。

全县农村道路建设总资金为5.28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193亿元,发动农民投、捐、筹资金4.08亿元,国家投资占总投资的约30%。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方面

1.安全监管基层基础较为脆弱,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省、县道路管理体制差异大,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具体管理体制不健全。

2.农机监理机构队伍建设不够规范,农机安全保障能力差。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从事农机安全管理的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被合并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由乡镇政府调剂使用,没有设立专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难以有效履行安全监管职能。

3.农机安全监管执法依据不足。《道路交通安全法》仅赋予农机部门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登记、上牌、检验及驾驶人员的考试、发证、审验等职能,农机监理机构不再承担拖拉机上道路的安全检查,违章处罚和事故处理职权,导致行政许可和行政管理分离。

(二)项目建设方面

1.省交通厅厅下达的规划建设指标与我县实际建设里程差异大。

2.建设补助资金与农民自筹资金差异大,造成一些地方负债较多。

3.维修养护投入差异大,普遍存在无养护资金和养护人员,尚需增加养护资金,增设错车道和安全标志。

4.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好。村社道路安全设施、安全标志不齐,通行能力差。随着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我县已建成2094.8公里村道水泥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出行条件,但是所建道路宽度一般只有3.5米,不能满足车辆交错行驶的需要,而且缺少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难以适应农村道路车流量逐年增加的形势。

(三)车辆运营方面

营运车辆、从业人员车况、车技差异大,需加大车辆检查,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三、原因分析

(一)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差

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差不多人口集中的院落都能通车,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受资金投入的限制,村道路宽多在4米以内,硬化路面无路肩,会车困难,部分路段修建时为省钱,随弯就弯,导致县乡农村道路急弯多,路面窄,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都存在不安全隐患,特别是穿越中心城镇的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机动车随意占道停放,一些沿街店面摆摊设点,严重影响机动车正常行驶。受资金的影响,公路管理养护不到位,大多数道路未修路肩,车行其上,如同堤坝,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难度较大。

(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严重短缺

近两年地方交通部门重视县乡农村公路建设,而忽视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标志标线、隔离桩、防护栏、防撞墩等交通安全设施严重短缺。村庄标志、岔路标志、学校警示标志、转弯减速标志、陡坡减速标志、山道隔离护墩等交通安全设施基本为零。

(三)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交通工作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国省道、轻农村道路的倾向,对农村群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够,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与农村道路交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农村驾驶人违法现象严重,特别是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非法载人、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客运车超员、酒后驾驶、驾驶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突出。

(四)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薄弱

一是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农村基层交警中队警力不足,每个中队只有5至7人,加之装备落后,很难全面覆盖广大农村道路,造成农村道路长期失管失控。二是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和综合治理化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主要落在公安交警部门身上,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远远满足不了道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

(五)管理手段单一、落后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没有任何科技含量,仅靠单一的道路巡查,没有电子监控,更没有其它先进管理手段,交警巡查到各乡镇口,里面早已经得到信息,各种交通违法行为便销声匿迹,等交警一走,一切照旧。巡查中遇严重交通违法车辆,示意停车检查,大都掉头逃窜,交警既不能追赶,也无录像记录,没有很好的处置措施,这种猫逮老鼠式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对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知晓程度对交通事故的引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乡村主要是:一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面不够广。广大农民群众交通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非法载客、超速行驶、“病”车上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仅仅依靠宣传牌、横幅、版报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受教育普及面不够广,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二是对广大农村群众缺乏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期有效方式。对广大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空乏,方式老套,缺少创新,缺乏针对性、长期性,宣传效果较差。

四、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政府领导的交通安全“三级”管理机制,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农村地域广、公路里程长、交通违法分布散,仅靠交警孤军奋战只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村(居)委会要切实负起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分工,村居联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机制,明确县、乡、村各级领导的责任,进一步细化安监、公路、交通、宣传、教育等部门的职责。要依靠地方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以交警大队为龙头、乡镇派出所为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如村治保会警务室)为阵地的县乡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延伸三级管理网络。各单位干部职工要带头遵守交通法规,落实专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交通安全宣传,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各村(居)要按照“村道村管”的原则,定期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完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和警示设施。要加强村道养护,及时修复水毁道路,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或就地解决。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维护辖区内道路交通秩序,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对交通秩序混乱,事故多发路段和集镇周边道路进行集中整治。

(二)加大县乡农村道路建设力度,不断改善通行条件

县级交通部门要积极筹措县乡农村道路建设资金,不断加强大县乡农村道路建设投入,在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建设改造、安全设施、隐患整改上充分考虑农村交通运输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农村道路的建设标准,增设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县乡农村道路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道路管理养护和道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整改机制,定期对农村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整治,形成切实有效的农村道路建设管理机制。

(三)深化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宣传工作长效机制

经常对农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对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做到经常化。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建设。针对普遍、多发违法现象,利用相关典型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制成展板、专题片向乡村公路、站、线、村民播放,用血的教训警示群众依法驾驶,形成“拒绝违法,远离事故”的安全意识。同时交警部门要定期深入乡(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推进交通安全“五进”工作要向纵深开展。各学校要通过开展“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创建“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等活动和印制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使之从小养成注意道路安全,逐步形成道路安全意识并辐整个社会。

(四)摸清农村道路和车辆及驾驶人底数,强化源头管理

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源头管理是基础。辖区交警中队经常深入辖区乡镇农村公路,了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对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正三轮摩托车等农村车辆注册登记情况和驾驶证申领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逐车逐人建立工作台帐,全面掌握辖区农村各类机动车辆的底数。同时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积极动员农民群众自觉上户办证。要开辟“流动车管所”及“双站”服务渠道,采取定期下乡和预约上门等多种便民、利民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挂牌难、办证难等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地区机动车和驾驶人的办牌办证率和定期检验率。在农村聘请交通安全员,利用其与农民有一定的亲和力,农村基层组织参与交通管理更加直接、方便、快速、有效的优势,使交通安全宣传、法规咨询等业务进行延伸,由各交通安全员负责对本村各类机动车辆上牌办证等业务进行跟踪督促催办,让他们当好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交通安全信息员、交通安全管理员和交通安全监督员,积极营造“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五)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交警部门要每月、每季度、每年对辖区的交通事故从事故时间、天气、道路类别及安全设施、车辆状况、事故形态、引发事故的原因等方面对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和成因进行全面分析,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积极会同安监、交通、运管等部门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整治。重点增加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警告标志,以及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禁止客运车辆夜间通行等禁令标志的设置,增加施划减速标线或增设减速带、设置安全防护栏和山道边沿安全护墩等。对不能及时设置和完善标志标线的路段,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提出预防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隐患建议。

(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度,严处违法行为

要以“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覆盖面。根据本辖区农村交通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重点做好交通流量大、秩序乱、事故多发等路段的管控。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对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农用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必须做到发现一起查扣一起,依法从严处罚一起,始终保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

(七)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应用水平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向科技要警力,改变“人海战术”和靠交警“站马路”来管理交通等陈旧管理模式,将有限资源投入到交通管理科技的设施建设上,逐步改善装备,改进执法手段和效率。二是加强监控设备和违法电子抓拍设备等科技装备投入,积极推广非现场执法,努力做到对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以监控为主,以机动巡逻为辅”。三是加强交警队信息平台等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实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