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发展工作汇报

时间:2022-12-29 03:01:21

乡镇农业发展工作汇报

我们镇发展生态效益,实施生态兴镇战略,发展第三产业,给力农业添彩,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基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基层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是我们镇创新发展模式的战略性选择,是全面提高城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一、镇实施生态兴镇战略的大发展

我们镇确定了生态兴镇战略,积极发展生态观念,按照农业发展生态工作理念,实现生态全面发展。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出台鼓励生态发展的优惠办法,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努力实现生态经常化。二是发展生态建设。围绕建设生态环境基地目标,加快规模专业镇场项目规划,积极抓好生态广场、生态城镇等一批在环境建设的续建工作,新上了蔬菜配送中心、进一步盘活资源,提高效益。使我镇变成环境发展镇。三是加快生态发展。积极培育生态服务镇,启动了生态建设,规划建设专业生态配送中心,发展壮大生态农业,积极开展生态服务,优化生态环境,以生态带动物流。四是搭建开放生态发展平台,形成全方位合作新格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充分发展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园区生态建设。真正做到远抓林果近抓牧,当年抓好经济作物,全力发展生态农业。

二、推进生态互动,增强发展活力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城镇向经济强镇跨越的必由之路,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是财政增收的重要保证。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有一批经济项目作支撑,没有项目就没有投入。我们镇坚持以城镇化、生态化和农村现代化为载体,实施“生态兴镇”战略,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生态互动”成效明显,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抓住产业加快转移等有利时机,实施“生态互动”发展战略,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建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工业企业,扶持生态企业发展,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生态兴镇竞争力。三是引导扶持全民创业,我们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营造尊重、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鼓励引导生态企业专长创业,做到了公司+农户+基地,引导城乡居民开拓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激活内动力;教育引导创业者围绕产业上项目、创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逐步把小产品融入大产业。同时选准保护地、经济林、牛羊禽的发展,结合实际上项目,结合市场做文章。

三、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及综合效益情况

近年来,我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利部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治穷致富相结合,长、中、短期效益相结合,工程措施、林草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条,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条小流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整修水平梯田万亩,垒谷坊坝万道,挖鱼鳞坑万个,造林万亩,其中经济林万亩,水保林万亩,用材林万亩,风景林万亩,种草万亩。

一是经济效益。在小流域治理中,通过兴修梯田、条田、改造滩地、发展经济林,实行果粮间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商品率,全镇治理程度达70%、年人均粮食产量公斤、年人均纯收入元以上的优质高效小流域已达多条,其土地利用率和商品率都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大规模植树种草和封育治理促进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治理区综合治理开发初级产品基地的建立,促进了地方果品加工厂、饮料加工厂、肉食加工厂等企业的兴起,形成了“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连产品”的水保产业链,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二是生态效益

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比例由治理前的30%提高到90%,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0%提高到40%。水保工程的兴建、林草面积的增加、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提高了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拦沙减洪效益显著。

三是社会效益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了农村“三料”俱缺的问题。环境的改善,物质的丰富,收入的增加,农村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也得以普遍提高。水保产业的形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及再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购买力的增强,消费档次的提高,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小流域治理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现在出现了山绿水清、经济繁荣、安定团结的新景象。为解决镇村人民的贫困问题。近些年来,在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利用本村大面积荒山资源,开展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人均粮食由治理前的公斤增加到公斤,人均纯收入由元提高到元。

四、主要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真抓实干

领导重视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县委、县政府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水土保持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各级政府每年两次向同级人大专题汇报报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有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的乡镇明确规定,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乡(镇)、村三级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层层签定责任状使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落到实处,年终由县委、县政府组织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论功行赏,决定领导干部的降免升迁。

二是科学指导,提高质量

我镇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开发科技含量。在工程措施上,注重坡改梯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并根据土质、土地类型等特点,使机耕路、田间道、林草带、农用梯田、林草整地、水利工程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蓄、引、漫、排相结合的坡面工程体系,并逐级修筑沟头防护、蓄水池、谷坊坝、塘坝、截潜流、排灌渠系等蓄、引、扬、挖相结合的沟道工程体系;在生物措施上,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群众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灌则灌,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形成成网、成片、成带的生物防治体系。创造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如干旱阳坡水土保持造林技术、山区“三用路”设计与施工技术、山地微灌技术、地埂生物配置技术以及薄膜覆盖、穴施肥水、毛根蹬瓶、固体水、营养袋等先进实用技术,使果树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同时,积极推广、引进和繁育赞皇金丝大枣、薄皮核桃、日本甜柿等名、优、特林草品种,为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针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特点,我镇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精品示范工程建设。针对山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区域化分布的特点,在不同的类型区选出示范小流域,提出优化的治理模式,目前,全镇已建成条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多个治理示范片,形成以小流域为代表的丘陵区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区治理模式共种治理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高科技、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水土保持精品工程。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取得突破,破解了交通制约瓶颈。继续加快“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组织指导好农户和企业拓展农产品镇,搞活农产品营销。坚持重点推进、全面铺开,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工参与生态互动项目,培育农业镇主体,促进了全镇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