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大会上做工作汇报

时间:2022-05-15 03:20:00

市长在大会上做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极不平凡、极富成效的四年,也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诸多难题,我们在上级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全面完成了市十六届人代会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5亿元,是2007年的2.2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万元提高到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7亿元,是2007年的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0元,分别比2007年净增3930元和11560元。四年实施重点项目168个,累计完成投资34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市域经济实力连续八年位列西部百强,经济综合实力始终站在全省前列。

——工业经济实现升级晋档。以循环经济为主线,以龙门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关小上大为突破口,狠抓结构调整,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四年累计淘汰落后小焦化、小水泥产能873万吨。龙钢产业升级、阳山庄200万吨水泥等3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运行,龙门煤化500万吨焦化即将投产。产业聚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四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9家。焦炭、钢铁、煤炭、电力产能实现翻番,分别达到500万吨、600万吨、7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70万千瓦。到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65亿元,是2007年的2.6倍,年均增长40.8%,总量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循环经济实现突破,形成了10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龙门工业园成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降至5.052吨标煤;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857.4吨,消减二氧化硫1.7万吨,“十一五”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坚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两手抓,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茁壮成长。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四年引进资金86.3亿元,有力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2007年以来,黄河矿业、中汇煤化、海燕焦化等20多家企业,完成结构调整,实现上档升级,成长为骨干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多元发展的路子。先后有6家非公有制企业注资文化旅游产业,多家企业进入民生事业、房地产开发、商贸餐饮等领域,投资参股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担保公司,总投资超过20亿元。总部经济初现端倪,黄河矿业成功实现向省外拓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四年来,全市新增非公有制企业225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9家。2011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1%,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特色农业迈上新台阶。突出椒果菜畜四大特色产业,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花椒名牌战略成效显著,中国经济林协会花椒工作委员会在我市成立,大红袍花椒被国家工商总局确认为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在全国无驰名商标的空白。花椒深加工实现突破,椒葛软胶囊临床实验结束,进入生产前期准备阶段,花椒芽菜系列产品市场热销。2011年,花椒产量突破2000万公斤,产值超过8亿元,是2007年的2倍多。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机果业、设施蔬菜、畜牧养殖进一步发展壮大。苹果产量突破10万吨,新增设施蔬菜5300亩;畜牧业从零起步,发展规模养殖户126家,成为农业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建成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94个,广大农民从产业分工与协作中得到更多实惠。

——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以挖掘深厚文化底蕴为契机,以大企业大项目为引领,以多元化投资为驱动,拉开了文化旅游大发展的序幕。与陕文投展开战略合作,联合打造投资近50亿元的“史记·风追司马”文化景区项目。其中,大型黄土雕塑试验段和古城保护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文物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梁带村文物陈列馆、古城三庙贯通、司马迁祠环境综合整治等文保工程建成使用。坚持以文化助推旅游,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锣鼓大赛、民祭司马迁、大禹祭祀等大型文化活动,行鼓、秧歌进入国家“非遗”名录。行鼓屡获殊荣,继“金鼓王”之后,在去年12月市文化工作大会上,市民间艺术团行鼓项目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一等奖,成为我市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2011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7亿元,是2007年的5倍。与此同时,物流、商贸、餐饮、电子商务等三产服务业加速发展,一批大型超市、物流企业建成运营。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亿元,增长17%。金融业繁荣活跃,浦发村镇银行、长安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我市,成立小额贷款公司5家、贷款担保公司2家。2011年11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1亿元、贷款余额116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4倍和1.3倍。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以完善城市功能、拉大城市骨架、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大城市中心区建设管理力度。集中力量实施了中心城区主要大街的拓宽改造,先后完成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煤层气利用工程,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建成城市雕塑群、金塔公园,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到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5%提高到51%。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大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108国道、304省道、园区道路相继完成扩建改造任务。龙门镇重点示范镇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千余户。举全市之力推进龙门工业园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园区“三堆”50万方、垃圾15万方,拆除违章建筑2万平方米。建立起了“户清扫、村收集、镇拉运、市处理”的农村卫生长效管理体制。加强城乡绿化,以“三区四带”为重点,造林绿化18.8万亩,新增绿地3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4%,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改善和发展民生。四年投资10多亿元,实施民生工程69项。新城四小、五小、象山中学综合楼、职专实训基地等一大批教育工程投入使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完善,高中教育整体优化,职成教育全省领先,义务教育趋于均衡。市医院门诊楼、镇办卫生院、社区和村级卫生室等卫生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农村医疗机构实现药品“三统一”,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完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实现农村道路村村通,完成城市供水、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等改造工程,老百姓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惠农、广电村村通、文化站(室)、全民健身等项目,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批684套经适房配售到户,2011年开工面积达22.7万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率先在全省推行新农合,在全国首批推行新农保试点,城镇居民医保扎实推进。全市3.5万名60岁以上老人实现老有所养,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人员实现应保尽保,辖区改制企业、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达到100%。通过政策帮扶、开辟公益岗位、加大劳务转移等措施,新增就业1.2万人,消除了“零就业”家庭。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逐年提升。深入推进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公共聚集场所、建筑施工等六大安全专项整治,初步扭转了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被动局面。四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政府机构改革、撤乡并镇全面完成,市镇政府机构趋于合理。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行政效能监察八项制度,积极开展“机关整风”、行风评议等活动,政府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清理规范性文件330件。大力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注重工作落实,加大政务督查,加强公开通报,完善包联责任制度,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准则》,狠抓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扎实开展公务车辆专项检查,严查商业贿赂,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国土资源、工商管理、司法行政、民族宗教、地方志、电力、统计、物价、人防、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老干部权益得到保护。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四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审视市情、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群策群力、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得益于我们扭住大事、持续给力、真抓实干。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缺乏新建大项目支撑,后劲不足成为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环境治理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四是和谐社会建设和安全生产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一些部门和干部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影响了政府行政效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设想

未来五年,是推进加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东大门的战略部署,为我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良好氛围。好中求快、跨越发展,日益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强烈期盼。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艰苦奋斗,站稳排头兵;开拓创新,当好领头羊”的工作要求,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三篇文章、破解四大难题、打造五型城市,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到2016年,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实现经济大跨越、基础大提高、生态大改善、民生大发展、社会大和谐,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力争跻身西部县域经济百强上游行列。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过去四年,我们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狠抓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建设极富成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们要一如既往的高举发展大旗,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构筑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经济总量,壮大发展实力,为建设富裕东大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是必须坚持项目带动不松劲。过去四年,我们围绕产业、基础、生态、民生等方面,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实施项目带动,建成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支撑了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后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推进项目建设,聚集生产要素,筑牢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不放松。过去四年,我们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不懈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等工作,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今后五年,我们要把生态建设作为建好东大门的重要任务,严格污染减排措施,加大环保基础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实现“三城联创”目标,创造更绿色、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建设文明东大门增色添彩。

四是必须坚持改善民生不折腾。过去四年,我们密切关注群众生产生活难题,集中有限财力,为民办实事,解决了水、电、路、校、医等突出问题,民生得到较大改善,社会更加和谐。今后五年,我们要把改善和发展民生,作为政府最大的工作任务,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满意,为建设和谐东大门而不懈努力。

五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懈怠。过去四年,我们围绕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解放思想,突破束缚,创造性的开展了工业关小上大、国道拓宽改造、合作开发景区、利用民间资本建设文化体育设施等工作,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今后五年,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行政审批、基础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建设、投资环境、安全生产等难事、大事上,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大突破、大跨越,为建设活力东大门而永往直前。

三、2012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市加速经济发展、调优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尽快走出经济转型的阵痛,是个严峻的考验。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市第十七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有力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在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构建和谐。

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突破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力争达到10.3亿元,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0%和1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削减化学需氧量(COD)167吨、氨氮20吨、氮氧化物2400吨,二氧化硫减排7500吨。

围绕主要预期目标,着力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工业做大做强,确保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以扩大产业规模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依托龙门煤化工公司500万吨焦化项目,加快20万吨甲醇、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尿素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继续推进龙钢千万吨“钢城”项目中新建2座高炉的前期准备工作。启动桑树坪煤矿灾后重建项目,加快王峰煤矿建设,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的新形势,抓紧龙亭、桑北、岺底3个井田开发前期准备。全力推进河渎纺织技改、金太阳花椒深加工、中鲁果汁厂搬迁等项目建设,提升轻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亿元。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继续改善龙门工业园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启动108国道北线二期改造,抓好龙门隧道建设,争取西禹高速新增出口开工,确保滨河路年内建成通车。按照“专、精、特、新”的发展思路,加快轻工业园区建设,3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评审,年内开工道路、供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尽快形成园区总体骨架。全力推进龙门陕汽物流园建设,抓紧筹建白村物流中心,构建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物流运输格局,打造关中东北部物流中心。

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市稳增长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全市上下一定要坚定工业强市的信念不动摇,大力营造支持企业、服务企业、关爱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企业发展热情,促进工业提速增效。及时掌握企业运行状况,强化协调服务,全力保障市域内主要骨干企业正常运转,满负荷生产。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全力支持黑猫焦化等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着力解决融资难题,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5个。

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加强节能监察机构及制度建设,从严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审批制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狠抓日常监管,强化能源统计,实行严格的企业用能目标管理。紧盯用能大户,把用能总指标分解到每个企业,夯实责任,确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继续加强工程、结构、管理减排,完成大唐二电、尧柏水泥、矿务局矸石电厂、黄河节能电力公司等减排工程,扎实开展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专项治理,全面完成年度降污减排目标。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循环经济、文化产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五大领域,全面推进58个重点项目,力争固定资金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积极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建立定期汇报、研判和问责制度,卡实各市级领导、各包联部门责任。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资金、环境等难题,全力抓开工、促进度、保竣工。以“双十”项目为重点,强化质量意识,狠抓工程管理,建设精品工程。坚持把项目建设列入全市重大督查事项,加强联合督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视察重点项目,力促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争跑项目与招商引资并举。积极倡导向上争项目争资金意识,研究吃透上级政策,加大跑省进京力度,紧盯水利、民生、生态、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强项目策划申报,力争在我市的国投、省投项目和投资额度实现新突破。创新招商工作思路,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奖励政策,挖掘文化旅游、循环经济等特色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突出轻工业和新能源招商,加强与中国风电集团、中国国电龙源风电公司的深度洽谈,促成项目落地。抓好签约项目跟踪服务,确保西安亮宝楼、西部投资集团投资我市的项目尽快启动。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30亿元。

下势改善投资环境。坚持把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继续推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特派员、封闭管理、市级领导包联等制度。落实“一门受理、联审联办”跟踪协调机制,简化行政审批,避免“多头审批”,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执行入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度,加大执法监督,严查吃、拿、卡、要等行为。加大法制教育和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牢固树立“你投资、我发展”的理念,卡实各镇办、公安派出所“属地管理”责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干扰经济发展的违规违法行为。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大红袍花椒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效应,制定大红袍国家标准,稳定种植规模,扩大芽菜面积,推进精深加工,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花椒种植、加工、贸易基地。新建和改造万亩优质苹果示范园,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建设5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培育50户家庭规模以上养殖户。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启动龙亭、芝阳等镇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好芝川、新城万亩高产示范园和3个百亩高产攻关田,稳定粮食产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龙亭灌区节水工程,改造三大灌区末级渠道166公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3万亩。整合支农资金,实施基本口粮田、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居河水毁农田治理等工程。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年内解决36个行政村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农村巷道硬化延伸工程。加大新能源推广应用,完成2个大型沼气、12个养殖小区沼气、2900户节能太阳灶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足额兑付各项补贴资金,增加群众政策性收入。积极实施“阳光”、“雨露”培训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继续实行开发式扶贫和整村推进战略,创新农村信用担保制度,扶持贫困村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流转试点,健全完善耕地征用和失地安置补偿机制,解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文化大繁荣。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建设,抓好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年内建成8个镇村文化站室。全力争取省上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民间资本进军文化产业,打造状元街“文化一条街”。加快行鼓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步伐,让群众在文化发展中得到更多收入。高水平举办首届秧歌大赛,大力开展“欢乐走基层”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实施广电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推进旅游大发展。全面启动“史记·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确保古城保护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史记文化长廊黄土雕塑试验段工程。加快黄河风情园规划设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实施好普照寺、大禹庙、九郎庙等9项文保工程,启动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办好民祭司马迁、祭祀大禹、秦腔大赛等文化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达到7亿元。

提升壮大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与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水平,提高城市品位,方便人民生活。加快发展物业管理、现代物流、房地产、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开发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新的消费服务,不断扩大消费,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

(五)加大城镇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北进、南伸、西延、东靠”的思路,高水平高标准地完成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今后城市科学合理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启动城市北区建设,集中开工建设北二环、紫云东路,北区给排水工程,矿务局小区、西部投资集团城市北区中央商务区等一批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及配套服务功能,新建新城区二环东路、盘河路北段等城市道路。实施城市供水明渠改暗管工程,力争到年底让市民吃上更干净更放心的水。加强城市供气管网建设,确保充足供应。启动象山公园一期工程,确保年内建成桢州、留芳公园。完成西禹高速城区入口、太史大街、二环路等绿化亮化工程,让城市美起来、亮起来。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因村制宜、互惠互利、综合改造”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力争董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尽快启动。抓好河渎村新农村建设和陵北社区改造项目,为新农村建设和旧城改造提供示范。加快龙门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重点实施道路、绿化、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4亿元。加快西庄等镇住宅小区建设,鼓励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安居创业。

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明确街办和市政部门管理职责,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构建“块块负责、条条保障,条块结合、区街联动”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坚持“朝九晚五”清扫保洁、商户门前“四自一包”制度,保持市容整洁。全面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整治渣土车辆抛洒、乱搭乱建、马路市场、车辆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

狠抓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三城联创”,着力抓好园区、景区、城区、国道沿线和西部沿山环境综合治理。以龙门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大污染防治,抓好厂矿企业绿化工作,高标准建设西禹高速龙门出口景观林带。整合交通、公安、国土、住建等力量,深入开展108国道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园区和国道面源污染问题。以千里绿色长廊项目为抓手,继续推进“三区四带”绿化、108国道北线宽幅林带建设。以“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为重点,狠抓乡村生态绿化,建成一批路旁树成行、村庄林遮荫、庭院花果香的示范村。采取转移、置换、整合、关闭等措施,取缔西部沿山非法采石场、石灰窑,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9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构建大绿大美空间,扮靓东大门。

(六)加强税收征管,保持财政持续增长。

加强财源建设。坚持区域收入与地方收入、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主要税种与零散税种并重,按照大小财源兼顾、点面税源结合、严征细管与治理清欠同步的思路,继续狠抓增收节支工作。建立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强化税收征收管理,加大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的稽查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小税种管理,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增加可用财力,保障正常运转。

强化财政监管。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量入为出,从严控制人、车、会等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向为群众办实事倾斜,为老百姓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强化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人头、保民生、保重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七)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新。

积极发展民生事业。牢固树立民本意识,抓好农村水利、校舍安全、村庄搬迁、生态建设等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新城四中、职专综合实训楼等校建项目,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抓好新城区第一幼儿园新建,启动芝川、嵬东、芝阳等7个镇办中心幼儿园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完善第三方调处机制。加快实施市医院迁建项目,推进市中医医院和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优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完善“五大”社保体系,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扶贫济困、残疾人保障工作。加快以经适房、廉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采煤沉陷区、工业区村庄搬迁,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不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重视发展科技、文化、广电事业,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全年新增就业5500人。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干部职工待遇,让全体市民钱袋鼓起来、条件好起来,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创新管理模式,深化“平安”创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充分发挥信访大厅的作用,实行台账管理,严格驻厅接访,理顺信访秩序。完善市、镇、村三级矛盾化解机制,健全信访听证、三级终结制度,下势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切实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市级领导包矿、安全员驻矿等制度,狠抓日常监管,加大巡查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坚决防止关闭煤矿死灰复燃。全力做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化企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各行各业生产安全。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重大决策调研、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发审核,杜绝不合法行政审批。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扩大政务公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

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形成万众一心抓发展的局面。深入开展“秦东党旗格外红,干群关系格外亲”主题党建活动,改进作风,深入基层,做到调研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坚持政府班子成员带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密切干群关系。扎实推行领导干部包联重点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向人民报告”制度。围绕项目建设、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加强效能监察,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推进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紧盯权、钱、人、事等关键和重点,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公共资金、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管理。加强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用权、履职监督,严肃查处违法乱纪案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解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保障发展。

各位代表!时代的重托,人民的期盼,赋予我们奋勇前行的巨大动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