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干部竞选情况汇报

时间:2022-02-22 02:49:00

县委干部竞选情况汇报

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能力实绩,完善程序方法,创新竞争载体,改进考评工作,切实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坚持改革方向,强化分类指导,全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

县委始终坚持改革方向,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织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上做到了认识、计划、制度、指导“四落实”。一是强化学习宣传,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县委常委会及各级中心组坚持定期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法规制度,县委组织部先后2次向基层印发法规制度汇编等资料1200多份,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测试、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共识。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健全改革制度体系。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全程记实、机关工作人员“凡进必考”、后备干部“双推双考”、公推直选乡镇党政正职试点、差额提名和公开推荐选拔部门负责人试点办法等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向县委提交2-3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计划,经县委常委会讨论审定后实施。从2008年起,全县有下属单位的大系统及公检法内设机构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对一些急需人才、年轻干部全部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三是科学制定方案,强化全程分类指导。加强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对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组织领导,每次竞争选拔都反复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对竞争职位、任职条件、选拔范围、方法程序、纪律要求等提出明确要求,做到制度设计严谨缜密、务实管用,确保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顺利进行。

二、立足工作实际,创新竞争载体,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范围和领域

着眼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竞争择优的理念贯穿于干部选、备、用、管等环节,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一是结合工作需要,在党政工作部门推行公开选拔。针对部分县直部门专业化干部、知识型人才相对缺乏的实际,相继组织对县农办副主任、交通局副局长等26个正、副职岗位进行了公开选拔,配备了一批有利于推动部门业务工作及全县重点工作、一专多能、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二是适应改革要求,在专业技术岗位及政法系统普遍推行竞争上岗。近三年来,先后对15个中学(学区、小学)校长、6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和10个乡镇基层派出所所长职位进行了竞争上岗,任用干部31人,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10%,调动了中层干部的积极性。三是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开展差额选拔干部试点工作。结合2006年班子换届,对乡镇党委委员全部进行了差额“公推”。同时,对机关工委、县教育局党委等所属的7个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公推直选。制定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公推直选试点、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差额提名推荐及公开选拔任用试点等3个具体办法,今年计划全面推行“四公开四差额”选拔干部方式,加大差额选拔干部力度。四是着眼优化结构,大力考选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对需要配备年轻干部、三方面干部、专业技术干部的岗位,都通过公开提名推荐或公开选拔的方式配备。班子换届以来,公开提名推荐任用3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43名,非党干部24名,女干部36名,县管领导班子活力不断增强。大胆选用80后优秀年轻干部,从179名参选的80后干部中经考试考察,筛选25人进入了省市80后优秀年轻干部库。今年,择优选拔其中8人担任了副乡镇长等职务,选派9人担任了村主任助理,为各级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五是坚持备用结合,实行后备干部“双推双考”竞争性选拔。讨论制定了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办法,采取基层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民主推荐,集中考试、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双推双考”形式,从推荐的432名人选中经考试、考察,筛选审定新入库优秀后备干部227名,目前已择优提拔使用154名。六是坚持“凡进必考”,注重从基层为党群机关遴选干部。制定了党群机关公开选调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确立了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及党群机关“凡进必考”导向。四年来,共为县委各部门及群团机关招考工作人员39名,其中来自乡镇一线的23名,占58.9%。

三、完善选任程序,科学规范操作,努力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质量

积极探索改进竞争性选拔方法,着力破解竞争性选拔干部“考试取人”、“实践经验欠缺”等难题,实现了按事业需要选人目标与竞争性选拔方式的“无缝对接”。一是突出针对性,科学制定职位资格和条件。按照学过、用过、干过的要求,突出岗位特点,分岗位合理确定竞职对象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资格条件,做到了依岗选人,人岗相宜。今年,在公开竞聘乡镇卫生院院长时,要求竞职人员必须是卫生系统工作三年以上,必须具备医学类助理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卫生机构中层管理岗位经历及经验者优先,兼顾了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双重要求。二是注重科学性,不断改进考试考察方式。着眼于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让能力强的人选得上,让作风实的人出得来,突出岗位特点,科学确定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的权重。在试题设计上,“量身定做”,突出干什么考什么,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典型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重点工作的统筹组织能力、团队力量的沟通协调能力等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在面试、公开提名推荐或民主测评环节,开展“假如我是校长(院长)”、“假如组织选择了我”等主题演讲,重点了解掌握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适岗程度。坚持把考试与考察有机结合,科学设置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差额比选各环节比重,看个人素质票、群众测评票、组织评价票“三票”,做到了好中选优。三是坚持阳光操作,落实全程信息公开和民主监督。及时公开选拔职位、选拔条件、资格审查结果、笔试面试结果、考察人选、拟任人选等内容,切实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全面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对笔试、面试、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职等关键环节的重要信息进行详实记录,全程跟踪管理。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干部职工代表列席面试考场,进行现场监督,关键环节全程录像,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与纪检、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人选考察后提交执法执纪部门进行综合审核,并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先后有2名人选在考察及公示期间有问题,被取消了选任资格。

通过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在全县上下进一步树立了重德才、凭实绩、看公论的用人导向,切实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全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形成,带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