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交易平台建设报告

时间:2022-10-25 10:30:03

乡镇交易平台建设报告

2012年以来,县坚持把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作为深化源头治腐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不断规范交易机制、创新交易模式、强化监督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全县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1791宗,交易金额24383.25万元,节约资金1116.01万元。

一、坚持“三个统一”的运行机制,打造“规范交易”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思路,我县在有序推进和不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过程中,把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内部管理和规范化运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一是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导小组,负责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的决策、协调和领导。同时,明确一名乡镇领导兼任公共资源交易站站长,并配备三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各类交易活动的具体操作和实施,为各类交易提供统一服务。按照管理与监督分离的原则,乡镇纪委负责对交易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交易公开透明运行。二是统一进场标准。凡是乡镇、行政村2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房屋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路建设工程和水利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大宗物品服务采购以及国有和村集体资产的出售、承包等相关项目的交易,全部纳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公开交易;凡是5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项目,全部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凡是通过乡镇公共资源站进行交易的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准确、规范地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统一运行制度。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县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公开交易服务制度,设立办事指南、公开服务程序、服务承诺工作制。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评标专家工作制度、项目交易登记制度等。保证了乡镇公共资源项目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模式,规范有序地开展交易活动,努力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两定规则”的运行模式,打造“效率交易”

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交易模式和交易需求的不适应,对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提出了更高要求。2008年底,县纪委对此进行专项调研,针对规模以下建设工程交易存在交易成本高、招标时间长、操作程序繁琐、多头中标以及围标串标等问题,研究制定了以“两级审核定价、两次摸球定标”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简易交易模式。“两级审核定价”,是指业主单位和审计部门对工程预算价进行两级审核后,形成工程项目最终标的造价的定价方法。业主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提交的工程预算价进行初次审核,综合考虑建材、劳动力等市场价格因素和其他影响工程造价的条件,合理调整工程预算价后,报审计部门进行二次审核,确定招标控制价,即最终标的造价。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呈送审计部门采取限时封闭式决算审计方式进行决算审计。“两次摸球定标”,是指投标人和业主代表依次分别摸取号码球,根据两次摸球的号码对应排序确定中标人的评标办法。第一次摸球由投标人按签到顺序摸取一个号码球作为编号,并登记;第二次摸球由业主代表依次摸取三个号码球,编号与号码球相同的投标人依序成为第一、二、三中标顺序人。随后公示,如无异议,第一中标顺序人即为中标人。

实践证明,“两定规则”交易新模式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标的造价制定更为科学。两级审核定价方法把定价权合理地分配到利益方和监督方,形成了权利互相制约、功能互为补充的定价格局,体现了招投标各方的利益诉求,发挥了监管部门的作用。如我县某镇西山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预算造价最初为48万元,该镇政府进行审核后调整为33万元,节约资金15万元。在某村新建村部大楼的项目建设中,该村上报的工程预算价单价为364元/平方米、总造价24万元。审计部门经审核后调整为单价667元/平方米、总造价44万元,及时发现和处置了一起恶意压低工程预算价以规避招标的问题。二是招标投标程序更为合理。两次摸球定标办法采取公开、随机的形式,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约了交易成本、维护了交易秩序,克服了招标投标过程中恶意低价中标、围标串标、多头中标等问题。如湖村乡某村一公路硬化工程采取“两定规则”进行公开交易,交易周期14天,比原来的35天减少21天,中标价33.97万元比预算价40.89万元节约近17%,交易过程产生的各项费用不到2000元,比原来减少近80%。三是整个交易过程更为透明。交易过程招投标各方和监管部门全程参与、公开透明,杜绝了“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和民众认可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进一步凸显。

三、坚持“三级联动”的监督网络,打造“健康交易”

为使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更为透明、规范,我们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投诉管理暂行办法》,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市场交易监督网络,使交易活动更加公开、交易行为更加规范、权利运行更加透明。据统计,2012年以来,涉及交易市场监管的投诉件仅占1.2%,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是村级监督防苗头。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公开交易,由村纪检员负责全程监督;民主理财小组负责监督交易项目是否公示,村级土地、房产、山林、滩涂、水面等集体资产资源是否进行了登记造册。从源头上遏制了集体资产资源流失的苗头。如我县某村干部欲私自将林场承包权协议转让给承包方,协议价为50万元,后被本村纪检员发现后,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了公开交易,中标价为92万元,实现资产增值42万元。二是乡级监督重实效。乡镇纪委抓住招投标关键环节,把好标前、标中和标后监督关。严格招投标告知、进场登记、公告和招标文件编制工作,强化事前监督;严格开标、评标的现场管理,强化事中监督;对中标企业进行标后督查,强化事后监督。某镇在一移民河堤维修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该镇纪委对交易项目进行了全程监督,对资格审查过程中资质审查不严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对标后建设中出现的浆砌护堤厚度不达标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确保了交易过程规范有序。三是县级监督促规范。县纪委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开展情况列入全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对站所建设、交易程序、操作流程等内容进行考核;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项目主管部门加强对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责令限期整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反腐倡廉的工作面和覆盖面。2010年7月,在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查时,发现部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的组卷不规范、资料不完整,巡查组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了及时反馈。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2010年10月份编印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模拟案卷》,并组织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人员开展了专题培训,要求做到程序、信息、运作“三公开”,实现以制度规范程序,以程序保证公正,以公正促进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