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1 04:19:44

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它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产业兴、乡村旺是所有农民的奔头,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关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契机下,乡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国策和我乡柑桔产业大发展为规划,依托黄金三角洲的区域优势,抓住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化开发等机遇,在乡辖范围内实施整体推进,整村推进,宜栽则栽,宜改则改的工作举措,大力发展“红美人”柑橘产业,目前全乡柑橘种植面积约1500亩,主要分布村、村、村、村、村、村一带,覆盖农户635户2164人。

二、发展优势

1、环境适宜。“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橘树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受命不迁”是因为离不开“南国”。即便是在“南国”的橘树,要想能生长出好的柑橘,则更需要好的立地条件和优良品种相匹配。大自然总是恩赐于有信仰、有追求的环境地域:山区的特殊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红美人”柑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再加之乡无工业三废、无重金属污染,森林覆盖率高达79%,秀美的山川更是成为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柑橘种植要求生长年均温在17℃以上,极端最低温-3℃;年平均相对湿度70—75%,尤其在开花座果期的相对湿度65—70%为好,有利于座果率的提高,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结合我乡实际,我乡是柑橘生产的最适宜区域,并且我乡存在不少宜林荒山可供开发,其土壤为石灰嵌或变质砂页岩发育的微酸性土壤,pH值为4—7,土壤自然肥力较高,理化性较好,适宜柑桔生长发育。

2、政策支持。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国策,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乡把柑橘产业发展列入本乡的重大项目,促使柑橘产业也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3、农户积极性高。70年代以来,人们的思想还处于原始的农耕文化之中,广大农民还存在“靠天吃饭”的传统意识中,还并不知道发展集体产业是怎么回事?在国家农业更新时代来临后,人民政府通过积极调整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形态,通过政策的宣传、技术的讲解,大部分农民在种植柑橘和种其它经济作物进行价格比较后选择了发展柑橘,如乡的村、村、村的不少农户已不再种植粮食作物,用好田好土种植柑橘。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价格上涨,农民发展柑橘产业的积极性将会更高。

4、前景广阔。乡利用得天独厚的黄金三角洲地势发展柑橘产业,不但可以避免产品销售滞后,并且市周边西安、达州、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还有很大市场空间,目前得驷路黑化改造全面进行,已经将乡融入了20分钟高速圈,运输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市场前景广阔。

三、存在的问题

1、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果农不掌握技术。大多数果农没有掌握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常规管理技术,多数果园都存在严重失管,导致产量下降、效益减收、果树误退甚至干枯死亡。果农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问题,找不到咨询的地方,只有购买农药、肥料时向农资门市询问,很多农资门市的从业人员没有掌握果树田间管理技术,导致投资花了但没有效果。

2、资金短缺,产业发展举步艰难。柑橘种植是一个周期长、高投入、见效慢的产业。由于劳动价格、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弃农经商,外出打工增多,老弱病残管果园,带有普遍现象。想发展的农民又没钱投入,农户向银行、信用社等部门贷款存在一定难度,加之乡财政力薄弱,对产业化的资金投入较为困难,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未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目前柑橘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3、病虫危害给柑橘产业发展构成威胁。由于长期无性繁殖,病毒病源体在植株体内一代一代积累。病毒对环境逐步适应,柑橘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等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及桔实蝇蚊等病虫害的发生也给我乡柑桔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4、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多年来乡虽然在道路、供电、灌溉等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设施运行时间长,人为或自然损坏严量,加之年久失修,现已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需要。部分村社柑桔发展良好,但如果在成熟季节多雨,销售柑橘全靠人力将柑橘背到乡场上来再卖,往往会错失良机,导致果农对柑橘发展没有兴趣。

5、承包土地零散,规模效益不明显。土地承包过程中,农户的承包土地较为分散,对产业发展带来不便,并且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植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

7、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缺乏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联系,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销售渠道不畅、造成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的工作及建议

1、准确定位特色主导产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准优势主导产业,把发展柑橘产业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柑橘产业就是扶持地方特色农业的观念,走出“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样样有点”,“不调不多、一调就多”的结构调整怪圈,坚决克服“小而全”、“大而散”的思想,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力争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2、科学规划特色产业。科学规划是发展生产的第一步。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耕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现状,做到四个注意。一要注意突出重点。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重点打造优质柑橘主导产业。二是注意长短结合。柑橘为多年生经济林木,规划发展地点时要适当分开,每地选择一种配以一年生的蔬菜等短效作物即可,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三要注意相对集中成片。集中成片便于科学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四是注意科学搭配品种。在突出优势品种的前提下,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以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3、立足高起点做好柑桔产业的发展工作。一是优化区域布局,建立种植生产基地。按照鲜销与加工“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合理布局鲜食、加工果园基地,实现柑橘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二是合理搭配品种,提高质量档次。必须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逐步形成以橘类为主,鲜食和加工品种协调发展的理性局面。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以良种促进我镇果品质量上档升级;三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我乡大部分果园处于“望天收”状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我们要充分利用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加大投入,加快以灌溉为中心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旱涝保收。果园建设要按照运输机械化、土壤改良深翻熟化、排灌系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目标进行。同时要兼顾果园建设和柑橘生产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山、水、园、林、路等自然条件,保留池、塘和成块的林地等水土保持系统,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设施,确保柑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要切实加大柑桔产业科技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步伐,建立健全柑橘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柑橘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要严格按照柑橘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品种选择、土肥管理、病虫防治、整形修剪、果品采收、商品化处理等各项技术实行定性、定量、定时处理,做到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优质率,产品质量要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向发展;五是抓好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往往柑橘质量差距不在内质,而在外观,即商品化程度或品位上,主要表现为果实均匀度、果皮光洁度、着色度及包装材料精美度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在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建立一批柑橘果实采后处理初加工厂,要推广使用采果袋采果,塑料箱或标准纸箱装果,改变以前用竹篓、编织袋装运销售的习惯,提高鲜果外观品质;六是依托名优品牌,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依托乡优质名牌农产品——“红美人”柑橘,强化基地建设,壮大我乡柑橘名优产品规模,抢占市场。七是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多环节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建立和壮大不同层次的果农协会和运销协会等中介组织,为柑橘生产和营销提供服务;积极发展季节性、临时性集散地,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等方式,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八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形式参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开发,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全面推动产业化经营。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以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为契机,加快农村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发展柑橘的积极性,从而为柑桔规模化发展和销售运输提供重要保证。

五、加强扶持引导,强化保障机制。政府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个方面。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产业信息,引导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培训、参观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农民的管理水平,使柑橘品质上档升位,占领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方式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真正实现产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