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04 11:17:11

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县残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残联工作实际,采取入户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

一、残疾人就业基本情况

从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普查数据看,县共有残疾人约38246人,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2245人,其中进入量服平台1987人。目前,县16-59周岁的残疾人有983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582人,其中:听力残疾82人,言语残疾9人,肢体488人;未就业人员有:听力残疾46人,言语残疾10人,肢体残疾166人,视力残疾98人,精神智力残疾81人。

二、残疾人就业主要措施

为全面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残疾人就业,县残联紧紧围绕地方文化特色及残疾类别来强化培训、掌握技能、促进就业、调查跟踪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

(一)强化培训支撑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掌握1-2门技术,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强有力保障。县残联紧盯实用技术不放松,结合个人特点、地方文化特色,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在全县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石刻的选料、石刻工具的选用方法、勾线等工艺流程,并且手把手实际演示了玛尼雕刻的全过程。培训覆盖率达100%。真正让残疾人学到本领,掌握技能,融入社会,提升价值。

(二)拓宽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培训。一是集中技能培训和安置残疾人。县残联首先在尕多乡曼木达石刻传习基地创建残疾人就业石刻培训点,石刻传习基地“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扶残助残理念,集中手把手培训残疾人65名,培训期为1至2个月。二是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稳步推进。严格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制度,充分发挥年审作用,依法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对于已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为已就业的残疾人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签订劳动合同和用工协议,并支付不低于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符合条件的视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对于未安排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积极宣传国家的按比例就业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和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残疾人就业规模扩大。为全面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县残联积极协调人社局,在每个乡镇、街道开发一个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招聘一名残疾人专职工作者;同时,按照省残联等相关部门要求,争取财政、人社支持,全面落实村(社区)残疾人专(兼)职委员配备。四是盲人按摩定向输出持续稳定。积极输送有就业意愿的盲人,到州康复中心培训学习盲人按摩,截止目前,推荐培训人员2名。(三)优化政策保障残疾人就业。一是采取鼓励式就业模式。大力实施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大力发展种养殖,进军电商领域,对有一定规模或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残疾人进行就业直补,目前县共有582名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二是采取灌输式就业模式。为帮助部分有意愿就业,但缺技术、缺资金、缺资料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我们大力实施扶持农村发展生产项目,为他们送去资金、生产资料、劳动技术等,先行解决一批残疾人就业,今年共有32人享受扶持农村发展生产项目。

三、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有待更新。从残疾人群体看,大部分残疾人坐、等、靠、要思想严重,骨子里认为自己是残疾人,你就应该为我“拿来”,自身毫无进取心,无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从社会群体来看,大部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认识上存在歧视感,认为一个残疾人,避免不了在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扰,本来正常人一个人就能干好的事情,他却需要别人的协助才能完成,耽误工作的推进,导致不愿意聘用残疾人或接纳残疾人。

(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提出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和格外关爱,县残联也分别借助“爱耳日”“助残日”等各种活动,广泛宣传涉及残疾人的法律法规,争取社会人士对残疾人的理解、支持、关心、关爱,但由于残疾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条件缺陷,素质普遍偏低等因素,仍存在歧视、无视、漠不关心等现象。

(三)就业收入有待提高。很多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相对较低,基本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各种保险也很难依法落实。有些企事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意见建议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正确树立提高残疾人就业的观念。做好残疾人工作,既是残联的工作,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同时对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观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残疾人和对待、处理残疾人问题,充分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把关心、关爱、关注残疾人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外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使全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更加支持残疾人事业,更加关注残疾人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安全感。

(二)高度重视,完善机制,及时出台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一是完善培训机制。建议人社局和残联建立培训常态机制,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术,首先以需求为导向,精准为目标,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精准需求和残疾人自身精准的需要,有计划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其次以创业意识为关键点,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二是出台扶持政策。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举步维艰,应根据残疾人实际,出台关于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行创业,增强自信心。三是争取部门支持。争取财政、地税等相关支持,加大对残保金的收取力度,确保应交尽交,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有资金。

(三)拓宽思路,加大投入,广泛开辟挖掘残疾人就业的渠道。

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中介、再培训等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为残疾人广开就业渠道,保障残疾人的工资标准和岗位稳定性,不断增加残疾人的收入,使他们逐渐摆脱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