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

时间:2022-09-02 10:42:30

示范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

为加快推进我市示范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发展改革委近期对我市示范区建设开展了专项督查和调研,并深入研究全省示范区建设进展现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示范区建设情况分析

示范区自启动以来,产业承接效果明显,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加速崛起的重要引擎。

1、招商引资势头发展迅猛。从招商引资总额看,前三季度,各示范区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2214.2亿元,占全省70.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6亿美元,占全省73.6%。从引进项目数看,前三季度示范区共新批内外资项目5990个。其中,新批内资项目5881个(新批省外境内项目4480个);利用省外境内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870个,占全省67.5%。从投资主体来源地看,50%来源于珠三角,30%来源于浙江、江苏,其他地方占20%。从产业结构行业比重看,内资亿元以上及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省外项目中,二产项目到位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9.1%,三产项目到位资金占15.7%,围绕省支柱产业项目到位资金比重占总量近八成。

2、产业平台建设快速推进。马鞍山、安庆经开区和芜湖高新区升格为部级,省政府批准设立马鞍山、铜陵省级高新区和芜湖孙村、宁国港口等十多个省级开发区。江南、江北2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各20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快速推进。、芜湖等综合客运和货运枢纽站场,以及新桥机场、沿江城际铁路、京福高铁、马鞍山长江大桥等在建基础设施项目都在加快推进。商(丘)合(肥)杭(州)铁路等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今年有望开工建设。长江岸线利用总体规划启动编制,长江黄金水道潜能得到释放。

3、合作共建园区大量涌现。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入,各市在园区共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方面,宣城、滁州等市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各异的园区共建路子。宣城市大力推进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大胆尝试有效合作共建模式,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已开工建设5个,分别为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4个,分别为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滁州市积极探索合作共建园区新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合作开发、企业主导、推荐转移等方式与发达地区政府、开发区和龙头企业达成了20个合作共建园区协议,13个合作共建园区已开工建设,同时还有一批合作共建园区正在洽谈中。这些合作共建园区模式多样、成效明显。

4、产业承接层次逐步提升。当前,科学承接已普遍成为示范区产业承接的主题,各市在产业承接中,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层次。马鞍山示范园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引领招商选资。截至10月底,新引进工业项目39个,总投资28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95%以上,工商注册企业205家,注册到位资金41.05亿元。芜湖市坚持“挑商选资”,严把项目准入关。仅今年上半年,就因为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原因,果断地将钴产业基地、胶短纤维等数个大项目拒之门外,舍弃项目投资总额达百亿元。怀宁县加大项目调整清理力度,积极推行科学承接新模式、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打造资源节约型园区。出台了《县工业园企业闲置工业用地及房产处置有关问题处理意见》,对签约不能及时开工投产的企业,果断调整新项目;对经营困难无发展前景的企业,予以整体转让重组,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5、承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激烈的竞争中,为抢占先机,示范区各市,充分结合本地经济特点,突出地方个性和特色,不断创新招商方式。马鞍山市积极探索“无地招商”新模式,突破传统的“招商引资,土地先行”的惯例,采取“不等增量,用活存量”工作方式,通过推行“腾笼换鸟”,改善土地供给结构;推广多层厂房,提升土地集约利用;鼓励企业扩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升级,提升土地集优利用等措施为抓手,闯出了一条“无地招商”的新路子。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不唯招商而招商,狠抓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着重做好“两个研究”:一是研究承接地产业和产业区域布局,各产业的规模、产业链及产业链上重点企业基本情况。了解该区域的竞争优势有哪些,相比较自身优势在哪里,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亟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二是研究企业和企业家团队。研究产业链重点企业的技术水准、经营状况、投资意向以及所投资项目与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关系;研究企业家团队的项目运营、管理能力;主要团队负责人的经历、性格、爱好等,并与之建立密切联系,展开招商工作。

6、发展环境创优不断深化。承接产业转移,比的是环境,靠的是服务。服务至上,已经成为示范区各市共识。芜湖市通过加快培育博士后工作站,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服务。按照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电子电器、特种显示、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26名,带动培养企业创新创业科研人才100多人,为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怀宁县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打造服务效能型园区。坚持招商与安商并重,设立开发区招商服务中心,实行全程,为入园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优质服务。为优化发展环境,部署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促进效能提升、加速跨越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清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标准,坚决纠正超标准收费行为,实行“一费制”,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7、区域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当前,在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铜池一体化、芜马同城化已经取得明显进展。7月28日,铜池一体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铜陵市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铜池一体化工作协调会章程》、《铜池一体化高层会商会议制度》、《铜池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标志着铜池一体化从战略构想正式迈入操作实施阶段。会议对铜池通信一体化、开通城际公交、建设快速通道、开展工作宣传、社会保障一体化、互派干部挂职六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11月13日,芜湖市、马鞍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马鞍山市会议中心举行。根据合作框架协议,马鞍山、芜湖两市本着“优势互补、务实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市场环境、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八个方面展开合作。为推进合作,双方协议建立两市主要领导定期磋商机制,研究重大决策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下设专责小组,协调推进合作事宜。

二、进一步加快我市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当前我市示范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是承接平台建设加快。前三季度各类承接平台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6.1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其中:市集中示范园区完成投资6亿元;金安区投入开发区和重点乡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亿元以上,新增建成区达10平方公里;舒三工业集聚区加快推进,舒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9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舒茶合成革产业园开工建设;市开发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3.2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新桥产业园获批筹建省级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6亿元,起步区3平方公里工业熟地已经完成,园区初步框架基本形成。二是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前三季度,示范县区实际到位内资155亿元,其中舒城县到位47.3亿元,同比增长95.6%;金安区到位49.9亿元,增长83.6%;市开发区到位27.2亿元,增长32.8%;市集中示范园区意向性项目39个,投资规模达500亿元,已签约项目4个,到位资金5410万元;寿县新桥产业园签约入园项目28个,总投资229亿元,实际到位30亿元。三是示范县区经济增长加快。前三季度,舒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8亿元,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24.8%;财政收入6.2亿元,增长35.7%;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增长33%。金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9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26.9%;财政收入5亿元,增长28.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亿元,增长34.6%。市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企业产值77.4亿元,增长55.5%,工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57.3%;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46.7%。

我市示范区建设在取得了较好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不优,各园区产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对较少,产业链整合能力不强,缺乏互补和联动优势;各园区产业错位化发展不明显,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特别是市经济开发区、金安开发区、市集中示范园区由于位置毗邻,功能定位特色不鲜明,导致一些产业相似度较高;园区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市经济开发区创部级开发区仍在申报之中,市集中示范园区产业承接项目开工少,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作用目前仍不明显,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刚刚起步,金安开发区、杭埠工业园等省级开发区发展规模也较小。另外,各园区生产和生活型服务设施相对滞后,配套能力不强,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还不相适应。特别与全省示范区建设的快速进展相比,我市更是面临着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和转型升级、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加快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因此,建议借鉴示范区其他市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快我市示范区建设:

1、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承接平台建设。一是创新园区建设投入机制。要在继续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努力通过实施资产抵押、动产抵押、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信用担保方式,以及积极运用BOT、PPP、BT等新型融资、开展土地一级市场合作等运作模式,解决开发区及企业发展资金困难问题。二是加快承接平台扩容升级。围绕我市合六工业走廊和舒三工业集聚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一轴双翼”产业承接布局,加快推进市集中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市经济开发区争创部级开发区工作步伐,突出打造产业承接主平台;抢抓省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开发区扩区工作机遇,加快省级开发区扩区升级申报力度,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三是推进园区整合发展。跳出开发区“小圈圈”,立足区域性主导产业,按照产业链的要求,以“一区多园”和“政区合一”为抓手,大力实施“一区多园”整合试点,加快整合乡镇工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区,有效解决开发区“小而全”的问题,实现开发园区的空间拓展与产业整合。四是改善产业承接基础条件。重点抓好312国道升级改造、合六南通道、206国道舒城段升级改造和济祁高速等道路建设;积极推进经济圈合作共建,加快合六一体化进程,不断优化产业承接外部环境,提升我市产业承接优势。

2、切实坚持科学承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一是优化产业承接结构。坚持走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路子,围绕我市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加快承接壮大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机电家电、建材等主导产业,同时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引进,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步推进。二是加强产业承接布局引导。突出产业布局,明确各园区产业定位,引导各开发园区重点发展2-3个主导产业,构建示范园区分工有序的产业体系,促进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三是强化产业整体承接。把握当前产业集群转移趋势和特点,抓住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引进,发挥核心企业带动作用,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着力构建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格局。四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在引进项目时,严格坚持环评准入制,加强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坚持环保优先、节能优先,坚持做到“三同时”。

3、积极创新承接方式,着力推动园区共建。一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借鉴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各市招商先进做法,充分利用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权,积极探索“飞地”建设、园区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多种合作模式,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继续抓好招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驻外招商机构和在外人才协会、商会及委托招商机构等组织,坚持专业招商与全民招商相结合,活动招商与小分队招商相结合,政府招商与企业招商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与委托招商相结合,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招商活动。三是积极推进园区共建。按照“政府搭台、园区支撑、企业运作、项目带动、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借鉴“园中园”、“托管园”、“共建园”等先进做法,推进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园区。同时积极通过与沿海地区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利用沿海开发区的品牌优势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市示范园区运作和发展水平。

4、深入破除要素瓶颈,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抓好要素市场培育。强化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教育培训、设计研发、信息中介等服务支撑,加快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人才聚集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建设劳动力培训,创新人才供给新空间。积极推进与等地区的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整合做大县域发展投融资平台,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增强融资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健全项目效益评价机制,严格根据投资强度、建设进度和投资效益实行项目分期供地,切实避免低效供地情况;提高工业园区的建筑密度、层数、容积率,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改善土地供给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三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健全产业承接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努力营造重商、安商、亲商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