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03 09:12:00

农村合作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2010年省委省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在全省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的工作部署。是年12月,在全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上,时任省委书记习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需要把握的原则,提出了切实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要求。由此,全省18个县(市、区)“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区作为试点地区之一,市、区供销社和有关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调整农业经营机制,着力服务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试点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供销社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和上级社的联系沟通,争取相应政策和资金扶持,协调、指导试点工作开展。区供销社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提出工作方案。区成立了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区关于推进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尔后,区政府又连续两年召开全区“三位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确保试点工作有效开展。经过大量扎实工作,区成立了由区农办、区农林局、区供销社、区信用联社和区科技局共同发起,吸收全区各涉农部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部分种植、养殖、营销大户共67个成员参加的区农村合作协会,作为“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的协调运作机构,并逐步建立生产、流通、金融、信息、科技等的服务体系,开展多方位的合力扶农服务。

㈠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渔农产销组织化程度。近几年来,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较快发展,农林、海洋渔业等部门积极利用各自资源,把农户组织起来,以领办种植、养殖、加工各类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供销社更是利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体系、经营网络和相关人才优势,区和基层社联动,围绕各地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做好对一家一户农户的宣传发动,以投入资金产权连接着力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全区供销社已领办专业合作社14家,拥有入社和带动农户2800余户,社员股金536万元。同时,加强规范化建设,有4家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二是专业合作社针对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建设,提高产销能力。积极向全国供销总社、省、市社争取专业合作社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引导、扶持有一定实力的入社农户和周边农户发展不同主导渔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面积。龙头企业则加大投入,建设规模大、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对农户带动力强的基地。如马目泥螺专业合作社的泥螺养殖加工基地,皋泄香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翔羽鸭子养殖专业合作社鸭子养殖基地等已形成了相当规模。全区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已拥有种植养殖基地面积6550余亩。三是大力引进、研发和推广渔农产品新品种,种植、养殖新技术、加工新工艺,提高生产加工科技水平。如兴达果蔬食品专业合作社开发的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系列休闲食品,金塘李子贝母专业合作社开发的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李子酒,滃山高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引进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市场前景看好。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同时,注重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好产品绿色、无公害等认证,打造品牌,共有5家专业合作社产品获得注册商标。其中马目泥螺、皋泄香油、滃山玉米被评为省、市优秀农产品,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1-10月份,全区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收入2860万元。

㈡着力抓好农产品的经纪人协会建设,拓展农产品营销。供销社是立足城乡商品流通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中,区供销社加强联合与合作,注重系统内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与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主体的连接,在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各类农产品营销方面不断扩大双向流通。尤其是抓好领办的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一是把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育农产品经纪人作为基础工作抓好。区供销社积极与乡镇政府联系,做好各地农产品经纪人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于2010年上半年举办了全市首期供销社特有工种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班,经省供销社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老师系统授课,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并经考核,有58名学员取得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认证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2012年7月,又组织参加了市供销社举办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班。至此,全区获得国家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的已有74人,使广大经纪人更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提高营销本领。二是加强对协会工作的协调和支持、扶持。为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有序、有效运作,区供销社加强与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解决经纪人在农产品的收购、储存、运输、销售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争取工商、金融、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相应资金支持。区供销社还每年召开经纪人协会年会,交流工作、增加合作。做好对经纪人业绩考核,自行出资对协会成员按年农产品营销额给予相应奖励和运输费用补贴,近3年达12万元,充分调动了广大经纪人的营销积极性。三是提供各类农产品综合信息和供需交易平台服务。区供销社设立以农产品供求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供销信息网”,建立与本岛蔬菜、果品交易市场联系制度,做好与区内各类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大户、经纪人的信息沟通,并与“农民信箱”联网,实时收集、农产品供求信息,提供产品行情、技术指导、市场拓展、合作交流等信息服务。同时,多次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参加省、市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展示推销名优特农产品。2009年,区供销社还与全省13家县级供销社在萧山共同建立名优特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组织农产品经纪人扩大农产品市外营销。由此,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队伍不断壮大,功能更加完善,沟通产销、助农增收作用显著。协会的金塘农产品经纪人陆兆祥在金塘贝母营销中发挥了龙头作用,2011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供销总社领办的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成立大会,被选为理事;2009年又被评为“全国百佳农产品经纪人”。2012年马岙镇蔬菜、水果种植户因“和邦化工事件”引发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各方面营销渠道作用,着力帮助农户推销各类农产品,受到了当地政府好评。据统计,协会自2010年下半年成立至2010年10月底已累计推销水果、蔬菜、药材、畜产品等各类农产品26860吨,销售额达10590万元。

㈢建立农信担保公司,积极探索面向农业的金融服务。随着农村金融商业化、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融资难仍然是一个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在推进“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中,区把拓展面向农业生产经营的金融服务作为重点,组建农信担保公司,专门从事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农户提供农信贷款担保服务。2011年7月,由市供销社、区国资委和区供销社共同出资200万元(分别占25%、25%和50%),成立了区为民农信担保有限公司,核定最大担保额度为注册资本的6倍,即1200万元。自运行以来,公司坚持稳健经营,注重规范运作,着力以有效的农信担保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一是逐步扩大担保授信范围。农信担保公司利用分布在全区农村的基层供销社人员做好调查摸底,掌握各类生产经营户经营动态和对资金需求情况,对有发展前景生产经营项目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农户等进行贷款信用担保,自运作以来,担保授信范围不断扩大。2012年起还把“农家乐”经营列入贷款担保范围,扶持其发展。二是不断推进优质服务。在信贷担保运行中,注重根据各类经营户的需要,积极与农村金融部门协商,改进担保业务流程,简化手续,方便信贷,并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和担保收费,降低经营户资金使用成本。三是注重防范风险。遵循“到户调查”、“眼见为实”的原则,对每笔担保项目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并在操作中采用他人信用、无形资产、其他物权反担保等手段防控担保风险。对已授信经营户加强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资金使用和经营状况,进一步控制风险。公司成立3年多来,已累计提供农信担保96笔,为1711万元农信贷款提供了担保,且担保损失为零。带动被担保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农户实现产值5300余万元,助农增收显著。如永兴葡萄专业合作社在扩大基地面积及建造大棚中遇到资金困难,担保公司及时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使项目顺利推进,合作社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加。马岙镇白鹅养殖户利用获得的担保贷款,对屠宰房、冷藏室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并购优良品种母鹅,促进了生产销售发展。

二、“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成立的农村合作协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作为运作机构,区农村合作协会如向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中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缺乏有效举措,使参与各方没能更好地利用自身工作职能,发挥好合力助农的功能,且现有提供的服务,不管是内容或是方式都比较单一,亟待完善。

㈡专业合作社建设规模和质量需切实提高。专业合作社建设是“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的基础。尽管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由于受农业自然资源制约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着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且专业合作社依法规范化建设须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和自身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㈢农信担保尚处于初创阶段,进一步拓展有一定困难。为民农信担保有限公司由于自身规模小,使贷款担保的辐射面狭、总量小,且由于公司以服务为目的,担保收费较低,在运作中又有一定的费用产生,造成自我盈利、发展能力弱。同时如果长期不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很可能会出现公司股本金由于担保出现风险而亏空的情况。

㈣“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尚缺乏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涉及有关部门流通网络建设、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生产经营扶持等方方面面工作,但由于是注重社会服务效益,如没有统筹建立相应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则会出现工作力度不大或难以为继的情况。

三、对进一步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的建议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从我省先行一步并取得较好成效的瑞安等地实践看,“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就是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后盾,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和管理为保障,为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而结成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服务联合体。所以,这是市场经济加快发展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沟通城乡经济交流,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必要举措。从我市区的试点情况看,在我市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既有实际需要,也有现实的条件,为此对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㈠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形成推进合力。“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是推进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构建“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渔农业公共服务的良好机遇,按照逐步将公共服务交给社会中间组织承担的要求,加强对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和扶持,在不断完善区试点工作的同时,在我市稳步推进“三位一体”建设。要注重指导协调,按照省要求,建立由市渔农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发展渔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三位一体”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组织形成和运行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建立“三位一体”运作协调机构——渔农村合作协会要在相关部门设立精简的工作机构,明确参与各部门、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定期议事协商和日常工作协调制度,做好为渔农提供综合服务的组织、协调工作,开展切实有效的多方位服务。

㈡深化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改革,强化为渔农服务功能。供销合作社是立足城乡流通的综合性为渔农服务组织,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经营、服务创新,重点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服务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参与新型渔农业社会化服务。要统筹谋划制定我市供销社新一轮流通服务网络建设5年规划,面向系统内外发展以资本、品牌、管理等为纽带的合作,培育龙头企业,并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提高网络运行水平。着力做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通过农超对接、供销合作、订单生产等方式,积极搭建渔农产品流通平台,拓展渔农产品的高效流通。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是“三位一体”的金融支撑,要进一步把渔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经济活动纳入到信贷支持范围,在贷款授信、优惠利率、农信担保、结算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为渔农业产销提供优质服务。

㈢切实形成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合力,提升办社层次。专业合作社建设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渔农业的有效组织载体,要切实纳入“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之中,加强领导和工作协调,改变各自为政的状况,统筹利用各涉渔农部门和乡镇组织多方面优势和资源,合力引领和扶持各类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根据我市推进渔农产业化经营需要和现有专业合作社实际,要注重规范化建设,依法建立民主管理、风险防范、利益分配等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和生产经营大户的带动,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导渔农产品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科技水平,积极做好各项渔农业认证工作,打造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做强做大。

㈣加强农信担保服务,拓展服务广度与深度。农信担保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渔农业现有经营体制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我市实际出发,做大农信担保可以为民农信担保有限公司为基础,增资扩股,争取政府部门和供销社注资,增加资本金,提升公司实力,利用供销合作社在全市的经营服务网络,把农信担保面向全市辐射。将贷款担保的方向和结构向规模和效益渔农业项目倾斜,向在渔农业生产经营中积极创业的渔农户倾斜。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担保运行机制,开展多形式的反担保业务,争取合作的金融机构更优惠的贷款利率,防范好担保风险,使担保信贷资金在助推渔农业增产增收中发挥更大作用。

㈤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多的创新性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在流通网点建设用地、注册登记、科技指导、税收征收、组织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要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做好对各项工作的资金扶持。重点要增加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额度,以助渔农增产增收为目的,对专业合作社扶优扶强扶项目。建立农信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农信担保专项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农信担保公司出险后的风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