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5 12:27:00

关于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调研报告

浙江精神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的阐发,标志着浙江精神的自我激励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浙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孕育了优秀的区域文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代浙江精神是由七千年浙江历史所积淀并且不断吸收、融通各种外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王世家的“保境安民”,到知府林启的“讲求实学”;无论是叶适为代表的“务实而不务虚”的永嘉学派,还是以陈亮为代表的“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无论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还是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王充强烈的批判精神,还是王阳明的开拓创新思想,等等,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浙江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史的背后,始终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他们的力量,正是浙江人民的精神。承前启后、历久弥新的浙江精神,始终是浙江人民奋发向上的动力。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浙江精神凝炼成了自己的观念、理性、胸襟、情怀、品行、气节和志向,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浙江人具有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志向,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在没有机遇中创造机遇,不为困难所慑服,不因逆境而动摇。浙江历史的客观条件,培养了广大浙江先民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际、尊重规律、讲究实效的理性思维。这是浙江人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浙江精神中最具本质的东西。有人认为,浙江东临大海,悠久的海洋文明哺育了浙江人民海一样兼容并蓄的襟怀。同时,浙江又山峦连绵,哺育了浙江人民坚忍、刚毅、负重的优良品质。浙江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浙江人民兼有农耕文化的勤勉淳朴和海洋文化的大气开拓的特质,形成了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强大内在动力。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优秀文化传承,更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的追求和向往。它一方面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寄情于人与人仁爱、人与社会和睦;另一方面培植“万物一体”的整体关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这种精神追求,使浙江历史上一直保持了较为和谐的状态。有人认为,浙江有悠久的重商传统,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浙江人笃信“义利双行”、“以利和义”的信条,形成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儒商文化。还有人认为,浙江的碧水青山孕育了无数坚贞不屈的气节之士,他们又反哺浙江使之增添了刚健有为的气度和坚贞不屈的气节。

总之,浙江精神的优秀历史传承不仅与浙江人民的历史生命相伴,而且与浙江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创造相随,是丰富发展浙江精神的不竭源泉。

浙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能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浙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被全面激活,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浙江精神对经济建设发挥了推动和支撑作用,成为浙江人民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浙江精神哺育了浙江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浙江人的创业热情,形成了浙江经济的活力,打造了浙江经济的实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浙江人不尚空谈,踏实苦干,讲求实效。面对质疑不争论,面对成绩不炫耀;对于探索中的尝试,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培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抓住了改革机遇,赢得了发展时间,形成了体制机制上的先发优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国有经济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格局。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推动浙江经济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从1978年到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跃过万亿大关,由全国省区市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5%,由第14位上升到第4位。据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浙江省在被评价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20位,是效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浙江精神对社会发展发挥了凝聚和激励作用,成为浙江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财富。浙江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全面进步,这同样得益于浙江精神的引领作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浙江精神的旗帜下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坚定,步伐更加一致。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形成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生动局面。全省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78年到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连续20年保持省区第1位。依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标准,目前我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51.2%,居全国第4位、各省区之首。全省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成为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推进。

浙江精神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张扬人的主体意识的浙江精神的引领下,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努力从法律、制度和程序上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同时,开展效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向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应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大大提高,在抗击“非典”、云娜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社会事件中,浙江精神的这种整合和激励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凝聚全省人民的灵魂。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省委适时提出了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对浙江人民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据有关权威机构调研统计表明,我省人民群众的稳定感、安全感达到90%以上,全社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浙江精神对文化建设发挥了引领和提升作用,成为浙江人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自觉。浙江精神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浙江生动实践的成果,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弘扬浙江精神的过程,就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的过程,就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浙江精神提升了浙江文化的品位,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了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浙江精神贯穿于形势任务教育、主题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城乡精神文明创建等思想教育活动之中,坚持用浙江历史教育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人民,用浙江经验鼓舞人民,用浙江精神激励人民,使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在浙江精神的引领下,文化大省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深入贯彻《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弘扬浙江精神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作为文化建设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越来越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提炼浙江精神的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带动了市、县对当地精神的提炼弘扬,促进了地域文化建设。杭州市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通过大讨论,概括出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宁波市经过多次大讨论达成共识,确定了“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曾孕育出“四千精神”,为总结提炼浙江精神作出重要贡献的温台地区,也在进行新一轮人文精神的大讨论,温州市提出了“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人文精神。绍兴市把区域优秀文化传统与新的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出“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新时期“胆剑精神”。嘉兴市提出了“敢为人先、和衷共济、负重拼搏、敬业奉献、振兴嘉兴”的嘉兴精神。金华市提出了“自信自强、负重拼搏、创新创业、奋力争先”的金华精神。丽水市提出了“勤劳质朴、坚忍不拔、负重拼搏、务实创新”的丽水精神,等等。在市地的带动下,县区也纷纷对本区域的优秀文化进行总结提炼,概括出各具特色的区域人文精神,如杭州市萧山区提出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绍兴县杨汛桥镇提出了“永不停步、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的精神,激励了全镇人民加快发展,一个镇就出了7家上市公司。全省广大企业、村镇、学校、社区在浙江精神的引领下,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炼企业(村镇、学校、社区)精神,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文化,让广大群众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增强了文化软实力。

大家认为,“十六字”浙江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已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是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应进一步弘扬光大。

新的历史时期浙江精神必须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浙江精神的内在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包括基层的干部群众,在充分肯定“十六字”浙江精神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调研中我们切实感到,广大干部群众和社科工作者对省委提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这个命题高度赞同。大家普遍认为,浙江精神在传承浙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较好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干部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过程中的精神状态,要充分肯定其在浙江改革开放中发挥的巨大能动作用。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世情、国情、省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很多新的进展,省委提出了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重大决策,实践的内容大大拓展,认识也有新的提高。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书记对浙江提出了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殷切希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用更宽广的眼界,按照时代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浙江精神,是当前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省委提出浙江精神要与时俱进,对于深入总结浙江经验、进一步开拓浙江未来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调研中许多同志认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使浙江精神与时俱进、与世同行,使之成为推进浙江新一轮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浙江精神能否引领未来,关键在与时俱进。有学者认为,在深入研究浙江精神时,要以科学精神提升浙江精神,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注重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协调,注重对浙江人身上欠缺的、未来需要的精神素质的引领性,要特别注意把握“时”的内涵和“进”的方向。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增强开放意识。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兼容并蓄,适应世界潮流,不断开拓创新,与形势俱进,与世界俱进。要更大气更开放,用浙江精神激励全省上下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熟悉国际规则,加快发展,创新创业。

适应建设“平安浙江”的需要,增强和谐意识。我省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社会矛盾突显,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省委提出的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全省人民的高度认同。各市响应省委号召,也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如杭州市提出了“和谐创业”的战略构想,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在浙江精神中突出和谐的要求,使浙江精神成为激励全省人民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适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增强诚信意识。诚信不但是道德修养之必备和立身处世之本,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更是治理国家的基本要求。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诚信社会任重道远。要充分发扬中国文化的诚信传统,使之与现代市场经济精神有机结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道德文化,使诚信成为浙江走向中国、迈向世界的通行证。

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图强意识。浙江要继续走在前列,既要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又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尤其面临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我省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和环境制约,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在思维方式上要更具开放性、战略性,在行为方式上要更加认真更加精致,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安全发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飞向新高。

研究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必须注意的几个关系

调研中许多同志还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深入研究浙江精神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本身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要高度关注世界发展的趋势、时展的趋势,全面了解客体对主体的要求,使研究的过程成为深入认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成为自觉体现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精神的过程。浙江精神作为规律性的认识、时代精神的体现,就要发挥其能动性。在提炼概括时,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全面与重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实现客体与主体的互动,代表浙江历史、现实、未来,为大多数人接受、认同。总的说来,在深入研究浙江精神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浙江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最稳固、最持久、最强烈的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孕育的结果,又为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浙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前,就形成了自成一系的“越文化”。自唐以来,特别是吴越国和南宋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浙江不仅逐渐确立了重要的经济地位,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浙江精神的务实、求真、坚忍等鲜明的个性特色,对浙江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研究浙江精神,既要注重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更要突出其独特鲜明个性。

浙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中央号召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当代浙江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要充分重视这种历史的传承性,又要面对现实,与时俱进。要深刻认识到,浙江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深化认识浙江精神,注意研究现有浙江精神在新的形势下还缺点什么,应该加些什么。总之,浙江精神与时俱进,既要反映浙江人的性格和族群特征、文化品格、心理素质等,又要赋予新内涵,体现浙江人新的精神素质、新的精神面貌;既要注重历史传承,保留传统精华,又要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既要切合当前要求,又要反映新的发展趋势,做到总结历史、指导当前、引领未来的有机统一。只有认真解决好浙江精神的“时”与“进”问题,才能使浙江精神既丰富又发展。

浙江精神与浙东、浙西人文精神的关系。浙江人既有坚忍、刚毅、负重的品性,又有宽容、平和、柔慧的特点,既有闯滩、冲关、冒险的意识,又有守成、从容、适性的传统。两浙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原因,精神品质虽有共性,也有差异,历史上就有“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的说法。相对而言,浙东人的开拓较多地体现在经济领域,其人文精神具有爆发力的特征;而浙西人的开拓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人文领域,其人文精神具有持续力的特征。研究浙江精神,就要把历史上这种“两浙”人文精神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有专家指出,随着形势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既要继续弘扬浙东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更要培育和弘扬浙西文化中崇文厚德、宽厚诚信、兼容和谐等优秀品格。

浙江精神与历代精英学术思想、社会大众文化精神的关系。民间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精英提炼总结学术思想的基础,再经过长期的传承、教化,才能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浙江历史上的学术精英对浙江的社会文化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更不能忽视社会大众群体对推动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创造和积累,还要注意浙江精神汲取各类文化营养、包容兼蓄、融汇创新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商业文化和浙江企业家的精神取向,是浙江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化贡献的最有特色的部分。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研究浙江精神时,必须有大众情怀。人民群众的社会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生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注意总结浙江民间文化中的精神因素,包括要分析研究宗族中以亲属、亲情、亲缘为基础的理性文化,以及渗透在人们思维、行为、心理上的文化因子。

浙江精神与经济因素、人文因素的关系。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不能单纯以经济标准进行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定性,还要注重生存环境的变化,关注社会生活质量,关注大众的幸福感。要倡导一种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观,在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充满内省精神的浙江精神,把浙江精神从经济层面提升到人的全面发展层面。还有人提出,在肯定人的主体意识,注重效率、理性、效益的同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社会结构从冲突型转向协调型的变化,更多地关注社会秩序、文化因素、精神需求等,使浙江精神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注重协调,着力提高人的素质,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概括

提炼概括浙江精神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没有止境,对浙江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也没有止境。形成对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概括,不是对原有的浙江精神的否定,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研究,要立足于原有基础,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进行与时俱进的概括和提炼。根据书记“继续深入探讨,逐步统一认识,不断归纳提升,可以形成与时俱进的概括”的指示,调研中专家学者和广大干部群众对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表述提出了不少建议。总的来说,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浙江精神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有新的提炼和升华。比较认同的词语是:自主、求真、务实、图强、诚信、讲义、崇文、和谐、兼容、公平、正义、卓越、开放、创新、大气、奋进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综合调研结果,我们建议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该表述具有重点突出、比较全面的特点,较好地反映了浙江精神的历史传承,又体现了面向未来的精神追求。“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浙江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靠的就是浙江人善于把握发展机遇,遵循发展规律,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务实”,就是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充分反映了浙江人一切从实际出发、自主自强、知行合一的优良品格;“诚信”,就是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言必行、行必果,充分反映了浙江人全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业和信用个人,遵纪守法、诚信友善、信用至上的精神风貌;“和谐”,就是总书记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包含了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全部目标,涵盖了政治经济、民主法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开放”,就是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发扬光大过去浙江人“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开拓精神,学习、吸纳和借鉴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图强”,就是敢为人先、奋发进取、走在前列的宏大志向,充分反映了浙江人认真体悟和领会中央对于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深切期望和要求,努力将“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实到浙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项工作中,不仅要把浙江的事业做大,更要做好做强,真正做到抓住机遇不松劲,坚持发展不动摇,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美好的未来。

“求真”、“务实”是浙江人最具本质的东西,是浙江人一以贯之的精神诉求。“诚信”、“和谐”是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开放”、“图强”是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和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