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系统务求高效方面的党课讲稿

时间:2022-07-09 11:09:00

党委系统务求高效方面的党课讲稿

党委系统务求高效方面的党课讲稿

从什么时候开始,投资者不用捧着报告穿梭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盖章了,向企业伸手收费的现象不见了,走进菜市场的家庭主妇发现多了放心肉放心菜,眼皮底下乃至家门口的一项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让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政府就在身边,接踵而至的政策利好让每一个中山人享受到了地方发展带来的实惠。人们强烈地感受到,政府的脸悄悄在变。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廉洁勤政高效务实政府,最近召开的市政府组成人员会议再次强调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如今,一个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率型政府形象正在投资者和市民心中形成。

审批事项——精简四分之三

随着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行,随着中山成为全国首个探索全部审批项目上网的地级市,那种投资者带着报告四处盖章的情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人流稀疏了,部分政府部门人员带着手提电脑随时随地办公,建起了一个个流动办公室。

从2000年9月起,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此前,我市有审批事项1404项。然而,经过2000年9月、2002年3月和2003年共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仅保留了381项审批事项,其中包括审批106项、审核87项、核准153项、备案35项。共削减1054项审批事项,减幅达75.1%。通过三轮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精简了审批事项,规范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

我市不但在数量上大力压减审批事项,更在改革和完善审批方式方法上下了大的功夫。一是下放审批权限,减少了审批环节。市发展改革局、消防局、建设局、规划局、环保局等部门将一些市管审批项目统一委托镇区进行审批,简化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推行“窗口式办公”,规范了审批程序,在审批窗口公布了审批项目、审批时限、审批所需资料以及办事程序等,审批项目做到“一个窗口进出”,审批程序不断规范。三是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实行联合审批,明确了责任。我市自2001年3月1日起,正式对22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实行联合审批,这一措施较好地理顺了部门之间的审批事权关系,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近期,根据几年来的情况变化,加紧制定《中山行政审批事项联合办理暂行办法》和《中山市工商注册登记和联合年检的改革意见》,对联审事项进行改革,严格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程序开展工作。四是积极探索网上审批,提高了办事效率。如发展改革局通过“中山投资网”、环保局通过“中山环保网”处理审批业务,在资料齐备的情况下,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办理立项手续时间大大缩短。

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中,我市于去年4月29日,顺利开通行政服务在线系统,成为全国首个探索全部审批项目上网的地级市。据市发展改革局提供的资料,截至今年4月20日,33个部门140个审批事项上网运行,共完成网上审批26576宗,办结率超过94%。

网上审批让投资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企业项目办理登记备案,只需要在当地代办点提交申请和相关资料,代办点将资料录入电脑提交后,相关部门经过审核,就可以通过代办点出证。如以前投资者办理社会投资项目登记备案证至少需要4个工作日,如今却可以在10分钟之内办完。

民心工程——铸就百姓心中的丰碑

毫无疑问,服务型政府建设拉近了政府与投资者和市民的心理距离,而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更让人们从中得到了实惠。几年来,市区大街小巷换了容颜,遍布镇区的公路网不断延伸扩展,百姓亲眼目睹了身边的变化。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全民安居工程、扩大与促进就业工程、农民减负增收工程、教育扶贫工程、济困助残工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工程、全民安康工程、治污保洁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城乡防灾减灾工程。我市还于2000年正式提出并实施“五项工程”:即农田路网建设、内河整治、低产鱼塘整治、“一区三线”森林改造、缓坡山地种果和乡村四旁绿化工程,这是我市加强对农村、农业工作的一个具体部署。

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市斥巨资全面启动农村养老保险,此举在全国范围绝无仅有。此前,我市社会保险参保险种扩展至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市属公有企业退休干部补充养老保险等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体系,同时建立了包括综合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基本医疗保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此外还有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覆盖面由原市属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业户、社会灵活就业人员。然而,全面启动农村养老保险的意义在于,将占全市人口绝对多数的90万农民纳入社保,解决了农村人口老有所养的问题。

从1987至1997年的10年间,全市共建设解困房7288套(户),建筑面积63万多平方米,建设资金投入9亿多元,一大批无房户、拥挤户、调剂户、不方便户、困难户得以喜迁新居。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底,我市启动新一轮住房解困工作,696户居民接过政府送上的“金钥匙”,开启幸福生活。近年来,市政府加大解危解困力度,计划到今年6月解决c级危房,12月底基本完成危旧房屋改建任务。

斥巨资建设的中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产后,平均日处理污水量由投产初期的5万立方米增加到近10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的中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即将建设的珍家山一期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规模也为10万立方米/日,这些工程建成后,城区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将从现在的10万立方米上升到3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中心城区的排污量需要。目前,各镇区正积极筹划建设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5亿元的火炬区污水处理厂已奠基。当人们享受着花园城市的美景,憧憬着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和谐中山”时,对市政府“努力使全市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舒适的房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理想倍感亲切。

干净干事——“阳光政府”取信于民

群众对窗口行业的服务相对满意,对党政机关的认可程度较高,去年基层对党政机关、窗口行业的满意度达到94%,比上年提高1.46%,达到并超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a级标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政府形象。

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服务型的诚信政府,把这作为建设“诚信中山”的重中之重,以诚信政府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构建“诚信中山”这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在加快建设服务型的诚信政府中,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要求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属于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都要主动向社会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一些重大决策出台前,尽可能采取旁听、听证、讨论等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我市实施多年的“阳光作业”,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环节。除建设行政服务在线系统外,还建设有形土地市场、有形建筑市场,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土地市场和建筑市场。并严格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市政府采购中心自1999年5月成立,对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各类物品实施政府采购,当好政府的管家婆、出纳和买手。“阳光作业”在杜绝暗箱操作、清除腐败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市水利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中山市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全市水利工程投资计划的制定和下达程序,资金筹集办法,资金划拨、管理、监督、验收管理等具体要求,对投资超过50万元的水利工程一律要求进入市有形建筑市场,通过公开招投标好中选优,杜绝“人情工程”、“腐败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多年来节约了大笔建设资金。

为了确保政府政令畅通,我市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市政府投诉中心,面向基层单位和群众开放,成立以来收到群众来电来信来访数以千计,反映的问题涉及城市管理、机关公务人员办事作风、乱收费、部门间办事推诿、基层干部不依法行政等,大部分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办公室的专门督查机构,连续4年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今年首次将“建设政府形象”列为一个方面的工作,将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绩效评估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等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体现了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决心。

其实,市民从“市长专邮”、“市长信箱”、“市长接待日”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局长接待日当中,时刻感受到政府就在自己身边。如每月15日的“市长接待日”已实施多年,不管多忙,都会有市长或副市长专门接待群众。按照规定,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三天内反映到有关部门,下个月10日前一定答复办理结果。一位经常坐公共汽车的基层公务员给市长写信,反映公交车线路不太合理,并提出建议,市长收信后当即批示市政府分管的副秘书长研究其建议,次日,有关部门领导就聚到一起进行专门研究

魅力所在——企业感受深

企业家也许是最能感受所在地政府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有行走在世界各地的经历,在比较中更能发现一个城市的优势和魅力所在。不少外商反映,中山市政策非常宽松,政府理念先进,办事效率高,政策吸引力很大,这么好的投资环境,如果不来实在可惜。

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投资中山两年,年销售额就突破10亿元大关,创造了一个“中山速度”。该公司负责人对比其他分公司的经营环境时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政府部门人员没有上门收费的,只有上门提供服务的。”联成化工到中山投资前,听说各地都有乱摊派的费用,或者是一些根本想不到的限制,但来到中山后发现根本没有。

有一个“一个电话办好一间工厂”的故事在企业间流传。香港中山乡亲黄广流回乡设厂,租好厂房后,因为在香港的生意繁忙,两地跑动又不方便,于是打电话给大涌镇外经办,希望他们协助办理工厂的证件。没想到只是一个电话,大涌镇外经办就一口答应。没多久,外经办就将公司注册、营业执照、银行户口等等一系列相关证件、手续代办好了,送到香港。受到感染的黄广流从此在家乡陆续开设了多间工厂。

澳门商人邝活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在中山沙溪投资设厂,从最初一间只有40多台衣车的小厂,发展至现今1000多人的大厂。最初租几间小厂房创办的通伟电脑车花制衣厂,几年后厂房不够用了,邝活源向当地提出,能不能帮忙找个大点的地方。没想到就这一句话,地方马上派人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并按照通伟的发展计划建起了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