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bor工作会议发言

时间:2022-07-23 04:10:00

Shibor工作会议发言

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会。Shibor运行一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和进展,我们为此而高兴。我想谈这样几点想法:

第一,Shibor是市场成员的Shibor。在启动伊始,可能需要中央银行从中予以推动,这是必要和必然的。但实际上Shibor属于市场,是市场成员的Shibor,是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基准。大家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以主人公的态度来看待Shibor的运行实践,各金融机构、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市场成员都应在Shibor建设中发挥作用。Shibor成功与否,关键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大一统时代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多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现在就中央银行的不同职能而言,二者关系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央银行是宏观货币当局,与商业银行是政策制定者与参与者、调控者与市场成员之间的关系;但在市场建设方面,二者并不简单地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市场框架下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这一大的定位和前提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今后大家会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一点。这要求中央银行更多地以服务、市场整体设计和监测的角度去工作,市场成员及协会以主人公和游戏平等参与者的角度去培育Shibor。

第二,Shibor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现在存贷款利率仍处于管制状态,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目前仍然是必要的,它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降低了商业银行出现恶性竞争的概率。但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金融机构对存贷款定价的研究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将越来越成熟。以前我们最担心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会恶性竞争,但现在一些大的商业银行都上市了,有董事会、独立董事、战略投资者(包括外资)等等,都会对商业银行的行为产生一些约束。现在商业银行可以花很少的资源在定价上,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定价必将是商业银行资源投入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其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究。实际上,Shibor可以提供一个基准。

Shibor必须要成为一个公认、权威的利率基准,来替代中央银行设定的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对利率的管制才能逐渐淡出。简单来讲,利率定价实际上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客户抱怨利率高时,商业银行就可以赖央行,因为利率下限是央行规定的。未来Shibor成熟后,大家可能就从赖央行变成赖Shibor。这一转变表面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合法性、权威性和说服性是非常重要的,含义颇深:即Shibor处于公认的、完全权威的基准性地位。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我原来的理解就是放松管制。但如果放松了央行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又没有其他可靠的替代基准,结果可能更坏。什么时候才能放松管制呢?就是新的基准基本成熟的时候,而Shibor就是一个重要的基准。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我对Shibor寄予厚望。

存贷款利率的格局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但利率市场化能否从贴现利率与Shibor挂钩开始呢?实际上贴现也是一种贷款,从此处打开一个突破口,对将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可以为以后的存贷款利率改革提供经验。

第三,Shibor与产品创新的关系。现在有很多以Shibor为基准的产品创新,希望将来看到更多。同时市场上还有很多应用其他基准的产品,例如以1年期法定存款利率为基准的浮息产品。以什么作为基准发行产品是发行主体的选择,但是在发行这种产品时,如果期限较长,例如10年、15年,发行主体就需要考虑到未来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当然,Shibor也有不确定性,应该多方面加以权衡。从国际经验来看,Shibor应该是一个方向。如果Shibor不成功,那就说明中国的货币市场不成功,债券市场不成功,人民币没有定价基准,人民币也不成功,中国经济也就不成功,所以Shibor建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没有退路。

按照全世界的经验,应该以Shibor为基准进行产品创新。当然Shibor现在还有一些缺点,很多产品创新还在应用Shibor之外的其他基准,例如七天回购等,从市场的角度不应该排斥,应持欢迎态度,因为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道理,同时也会和Shibor形成良性竞争,有竞争大家才可以相互比较、借鉴,才能真正树立Shibor的基准性地位,不应该用行政手段予以压制。

在市场发展方面,大家应充分考虑Shibor未来的发展趋势,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国际经验都是经过长时间市场检验摸索出来的,例如网上交易,发达国家就只有B2B、C2C、B2C等几种类型。当然,我们也可以自主创新,但也需要市场长时间的检验,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市场,所以大家在创新产品时,还是应该多学习国际经验。长远看来,Shibor对金融产品创新、衍生产品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把方向看准。

第四,Shibor与内部转移定价的关系。Shibor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它一头连接着市场,一头连接着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我们很多商业银行都是全国性大银行,在区域、产品、存贷款、资产负债之间有很多内部转移价格,存差行和贷差行会不断地给总行施加压力,例如存差行会要求提高上存利率。总行靠什么说服大家内部转移定价是合理、令人信服的呢?只有将Shibor引入内部转移定价,才能科学、合理、令人信服地平衡各部门、分行之间的利益关系,因为Shibor是客观的,是连接内外的价格。

内部转移定价是内部管理、系统管理、风险管理、包括经济资本、各项指标算法的依据。如果行内对Shibor认识比较统一,同时在定价方面又有一些核心技术的话,可以将其应用到内部转移定价中,这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Shibor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人民币是中国的主币,这一点我们在考虑货币市场发展时必须牢记。原来我们只关注国内,但现在必须从全球的视野考虑。全世界很多货币都有其基准利率,例如Libor、Euribor、Tibor等。由于Shibor的推出,货币市场交易量去年有了大幅提高。比较而言,虽然我们货币市场的容量还不能与伦敦、纽约相比,但人民币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货币,所以要稳步推进中国资本项下的可兑换。现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有大量资金流入,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个人都在看好中国经济,增持人民币资产。实际上,货币市场就是将来逐步确立人民币在全世界地位的基础性建设。

因此,一定要对Shibor充满信心。Shibor能否成为基准、能否被广泛运用,直接标志着人民币市场建立、资本项下逐步可兑换、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全世界是否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等等。在这点意义上,应该逐步确立Shibor的基准性地位。

第六,Shibor还将是其他许多产品和制度安排的基准。现在有很多产品都与人民银行制定的某种利率挂钩,人民银行调整利率时,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平衡利益关系,要求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和调控能力。但是,平衡利益关系涉及不同的利益集团,情况会越来越复杂,就需要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客观的基准,那就是Shibor。

所以我提倡,以后更多的产品,小到内部公积金、公益金、内部信托,大到理财、住房公积金、券商存管等,都应该多与Shibor挂钩。

第七,Shibor报价的真实性和质量问题。一年来,看到Shibor进步很快,我非常高兴,同时也高度关注Shibor报价的质量和真实性。3个月以内的Shibor与交易价之间的价差较小,市场交易比较活跃;但3个月以上的中长端Shibor报价与实际交易成交价之间的利差仍然较大。Shibor是银行间市场的基准,银行间市场已经成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主力军,它的一些老问题也反映在Shibor上。例如,有的交易价包含了一些超出市场安排的因素在内,包括与对手方的其他利益安排、利益调整等,所以能和这个对手方成交的价格,并不能与其他对手方成交,现在类似的情况依然存在。

我们希望Shibor报价能够更单纯,而能否成交属于授信问题。银行根据对手方的不同信用加上风险溢价,这样是最规范的。我们不希望交易价中有其他更复杂的因素,包含利益输送、利益转移等,使得交易价与报价相差甚远。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授信、分行授权等等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关于交易价的透明度问题,有人说不透明不行,太透明了也不行。太透明,跟一家成交后,其他人都知道我的价格了,但实际上给小行加点、加风险溢价是正常的。怎样使得透明度合适呢?你既可以向全市场交易信息,也可以通过一个小窗口与个别交易对手进行交易,我们可以提供像路透等一样的系统便利。但从报价行的角度来讲,应该逐步使自己的报价和内部管理更加清晰,将价格中正常风险溢价之外的其他利益输送、利益安排等噪音排除出去,通过其他合法的非价格途径解决。

报价与交易价之间的差异、尤其是3个月以上的价格差异仍然是影响目前Shibor报价质量、可信度、权威性的主要因素,需要进一步改进。希望大家研究为什么3个月以上报价与同业拆借成交价关联度不高?怎么提高?中长端Libor与拆借成交价的关联度有多高?我们与它的差距有多大?

总之,同志们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包括培训等,都很重要。Shibor进步已经很快了,我相信现在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比较快地得以解决,使得Shibor能比较快地成为货币市场基准,成为中国收益率曲线短端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