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效能监察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04 05:50:00

全市效能监察经验交流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提升作风标杆、打造效能为目标,积极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效能监察,力促效能建设,全市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机制保障。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层层动员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市纪委主要领导对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多次作批示、听汇报、提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作为“一把手”工程,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二是层层动员部署。先后召开了全市深化“三学三创”转变干部作风动员大会、市直部门践诺承诺大会、政风行风热线升级扩版等专题会议,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在市纪委监察局设立优化办、作风办,与市纪委投诉中心、效能监察室合署,从有关部门抽调了10多名同志集中办公,充分发挥了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各级各部门不断完善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形成了上下互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对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助推作用。一是拓展宣传广度。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专栏692期。对十佳十差基层单位评选活动、作风建设规范性文件及时进行刊播。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部门承诺践诺评议、服务窗口评议等会议活动,都通过电视向全市直播。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覆盖面广、灵活性强的特点,大力宣传我市作风建设进展情况和做法。全市共编发工作简报602期。二是挖掘宣传深度。新华社对我市作风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专题采访,以《作风建设成为整合发展优势的最佳催化剂——“效能”调查》为题,对我市2010年作风建设的做法进行了刊登;《大众日报》以《:转方式必先“转干部”》为题的长篇报道在头版刊发。三是扩大宣传效果。发挥正反典型的引导或警示作用,公开通报13件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案件的查处情况和6个先进典型,举行全市“十佳”服务窗口事迹报告会,2万余名干部收听收看。

三、构建制度体系,促进规范运作。注重发挥制度的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作用,促进效能建设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制定制度。围绕“马上就办”、行政服务限时办结、行政许可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办法、首问负责、行政效能投诉整改公示、一次投诉查实待岗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将近年来63项效能和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编纂成册印发给各级各部门。二是宣传制度。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宣传和教育,提高各级各部门的制度意识,熟悉制度内容,努力形成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社会环境,增强把握政策、执行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三是落实制度。把制度落实、提高执行力作为作风建设工作的主线和切入点。研究在制度执行中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加强对制度执行、决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有效防止了“中梗阻”现象发生。

四、强化专项整治,提升整体水平。围绕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以突破短板提升整体水平。一是围绕“三重”项目建设开展专项督查。组织15个督导组,对56个市级“三重”项目指挥部建设情况进行多轮次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37个,提出建议52条,督促制定整改方案。实行“现场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全力全速推进“三重”项目建设。二是围绕企业生产秩序开展专项整治。对收费、罚款、检查事项和乱办班、乱培训、乱发证等变相“三乱”问题全面清理整治,对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专项清理整治,全市涉企检查收费罚款备案932件次,拒绝不符合规定的备案68次。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天数由原来的58天下降到15天。三是围绕施工环境开展专项整治。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执法活动,加强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治理,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阻挠重点工程正常施工的各种路霸、市霸、工程霸,打掉霸头恶势力260个,抓捕破坏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分子1084人。

五、开展公开评议,增强监督实效。一是组织部门公开承诺践诺评议。由47个市直部门一把手把上年承诺内容落实情况和当年承诺事项通过电视直播向社会公开,评议代表现场投票并公布结果。各县市区也都组织了部门承诺践诺评议活动,把部门工作推到阳光之下让公众参评监督。二是开展市直部门单位服务窗口公开评议。组织450名社会各界代表对64个市直部门的100个服务窗口进行公开评议,评议全程电视直播,现场填票、现场汇票、现场公布得分排名,社会反响良好。三是组织“双评”活动。组织万名代表,对163个市直部门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单位履行职责、优化环境、为民服务、党建工作、廉洁勤政等情况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四是评选十佳十差基层单位。起草了评选活动方案,举办了新闻会,开展了网络评选等工作,在媒体了公告,召开民主评议会议。对评选出的十佳十差基层单位公开通报。五是发挥群众监督评议团的作用。组织监督评议代表参加各种评议、新闻通报会、明查暗访等活动,全市群众监督评议代表参加各种监督评议活动共计12600余人次。六是建立环境监测点评价体系。市县两级从企业、建设工地、个体工商户中选择设置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1717个,组织监测活动45次,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高和干部作风的转变。

六、深入明查暗访,严格督察问责。一是经常开展明查暗访活动。组织工作组不定期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明查暗访,集中督查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午餐禁酒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市县两级先后开展明查暗访1229次,发现问题726个,通报违规单位225个,下发整改通知书38个。二是整合行政效能投诉平台。建立效能作风建设联动联办制度,整合投诉渠道,市县乡三级都设立作风效能投诉电话,与市长、县长公开电话、直播民生、行风政风热线、部门投诉电话加强信息沟通协调,实行“集中受理、分类办理、跟踪督办、及时反馈、定期通报、责任追究”运行机制。2010年全市共受理投诉举报335件,查结269件,处理87人。三是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效率低下、“三乱”、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全市共查处案件12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71人。四是加大问责力度。对违反效能建设、作风建设规定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批评教育31人、书面检查13人、通报批评9人、行政告诫4人、调离岗位3人、辞退4人,其他处理15人。通报案件79起。

七、着力改革创新,突出抓源治本。一是深化“一费制”改革。继续落实涉企“一费制”,将改革范围扩大到房地产行业。印发了《市房地产项目“一费制”改革的意见》,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形成了“一组两办”的工作机制。全市“一费制”制纳入企业1038个,签订缴费协议书3513份,实际缴费583亿元,减少收费4363万元。加快房地产和城建项目审批审查速度,成立联合审批办公室,建立行政审批、图纸审查联审联办机制,组织行政服务中心、国土、规划、环保、建设、文物等有关部门联合对公开出让的18宗地块进行实地踏勘。二是全面推行首违不罚。全市共计33个部门197个项目纳入首违不罚,落实首违不罚事项12100余件,减轻当事人负担400余万元。三是推进行政审批项目“三集中、三到位”。51个市直部门单位按要求努力缩短审批时限,平均压缩办理时间1/3。全面公开职能职责、权限范围、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承诺时限、办理结果等,增强了审批透明度。

八、坚持科技防腐,强化电子监察。监察市直50个部门单位受理审批业务40608件,办结39230件。即办件办结率达到100%;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到98%。对监察发现的超时办理和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发出监察建议书16份,通报批评15个单位71人次,责令报送整改报告32份,诫勉谈话处理4人,调离工作岗位3人。一是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系统。组织市招监办开发了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视频音频监控和招标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二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依托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开发开通了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对政府各部门单位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完整性、及时性进行实时监察。三是认真清理审核行政权力事项。制定印发了《市级行政权力清理审核工作实施方案》和《编制市级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行政权力清理审核工作会议,开展了行政权力清理审核工作,建立了全市行政权力数据库,将清理审核确认的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开。四是建设“三重”项目管理和监察系统。对86个“三重”项目工作计划、完成进度、资金使用和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电子监管。五是开发涉企“一费制”电子监察系统。制定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将业务流程固化为计算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