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共青团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01 01:19:00

小学共青团经验交流

白沙埠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孝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了孝文化特色活动,在该校的精心策划下,体验教育、雏鹰争章、手拉手、民族精神代代传等活动都融入了孝文化特色,更难能可贵的是,该校还精心设计开展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少先队活动,使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少先队服务岗位、时政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少先队组织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上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一、创新文化内涵,构建系列化、层次化的校园文化

该校少先队组织,以墙壁为依托,构建了系列化、层次化的校园文化,使面面墙壁说话,给少先队员以美的熏陶,智的启迪,行的规范,志的激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是构建了富有层次性的楼道文化。该校经过精心设计,使教学楼“一层一主题、层层有特色”。一楼设计了以“为了明天”为主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大型图片资料展。分为“社会关爱,健康成长”、“违法犯罪,发人身省”等四个部分,同时悬挂了20余幅世界伟人、领袖、科学家的名人教诲,这样的设计,图文并茂,既有反面警示,也有正面教育。置身于这种情境,每一位学生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憾,激励着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楼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雏鹰摘章榜”和“蓓蕾读书工程”习作展。每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奖章连同他们的图片都展示在这里,记录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激发了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蓓蕾读书工程”板面展示了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的收获,有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各类习作,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三楼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学生特长作品展示专栏”。分为“我的手抄报”、“我的书法”、“我的绘画”、“我的习作”等不同类型的板面,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席之地展示自己的各类作品,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一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丰富多彩的楼道文化,激励、引导、锻炼、教育了学生,学生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创作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构建具有鲜明导向的教室文化。该校通过班队集体讨论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他们喜爱并认同的班训,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刻制成字,张贴于教室前方,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把握现在,赢得未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后墙设立了黑板报并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特点设置了“小公民道德建设标兵”、“红领巾创作园地”等板块,还在墙壁上悬挂了名人名言。这种具有鲜明导向功能的教室文化,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使学生前进有目标,学习有榜样,做人讲道德,行为有规范。

三是体现创新精神的长廊文化。为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该校在校园中央主路旁设立了一座长80米的文化长廊,充分开发利用其功能,一面设置为铝合金玻璃窗,以“创办规范加特色校园,培养全面加特长学生”为主题,分成学校简介、荣誉集锦、校务公开、阅报栏、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及“我的手抄报”、“我的剪贴画”、“我的书法”、“我的绘画”等6大类20余个板块。一面设置为“涂鸦壁”,以“想写就写,想画就画”为主题来满足学生“小鬼当家”的愿望。内容以中队为单位,学生自主创办,各中队由各小队轮流主持,每月更换一次。板面的内容及编排设计均由各小队人人参与,集体创作,经各中队的小评委评选量化打分后择优选用,选中的作品由队员们自己将设计方案用粉笔写到板面上,展示给全校同学观看。板面每月更新以后,再由少先大队委员会对各班中队主办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文化长廊使学生自由书画的天性得以尽情释放,成为学生才艺大比拼的舞台,既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编辑写作能力。

四是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题的壁画文化。该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内容,分别设计了二十幅大型壁画,展现于100米的墙壁上,图文并茂,使学生易于理解,并给每个画面配备小讲解员,坚持每学年都向各年级学生讲解《规范》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特点及时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为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课,发挥了《规范》的约束、激励作用。

五是激励学生爱国情怀的乒乓球阵地文化。该校在教学楼后开辟了“乒乓球文化”文化阵地,培育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设置了9个乒乓球台,在周围墙壁上绘制了12幅有关乒乓球知识的壁画,内容包括“乒乓球运动史”、“乒乓球技法”、“世界乒乓球冠军简介”、“比赛规则”等内容,并在两边分别刷写了“积极参与体验,为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等标语,使学生在练球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沉浸在为国增光、拼搏奋进的浓郁氛围之中,把一个看似平常的体育活动场所,构建成学生放飞冠军梦想的地方。

六是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的经典文化。该校将《三字经》、《千字文》等流传千古的经典文化,图文并茂制作成瓷板壁画,并增辅小学阶段学生课本中30余首配图古诗和32个国内国际性传统节日的标志及日期,构建成50米长的“画卷”,配合学校校本教材《道德教育手册》的使用和经典文化考级制度的实施,使学生从小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

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宿舍文化。该校创编并在学生宿舍内张贴了“寝室三字歌”,将行为习惯要求融入其中,同时要求学生用具叠放做到“八个一”,即:被子一样方,枕头一样放。床单一样展,鞋放一样平。毛巾一样齐,缸把一样顺。牙刷一样歪,碗筷一样摆。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名言、警句和体现自己理想志向的左右铭张贴于床头,使宿舍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

八是体现时代精神的网络科技文化。该校依托电子阅览室,在室内用喷绘的形式制作了文化版面,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计算机发展史、Internet等相关知识,同时将室内微机组建成局域网,安装了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丰富的资料。尽管是小小的“室内局域网”,但学生们也同样能感受到了网上冲浪的乐趣,锻炼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创设的校园文化先后被《德育报》、《齐鲁少年》、《希望月报》等媒体予以推广报道。

二、创新时政活动,把准时展的历史契机

多年来,该校少先队组织把准时展的历史性契机,在学生中及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时政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总书记发表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讲话后,该校少先队组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对广大少先队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的支点,为尽快在全体少先队员中掀起学习实践“荣辱观”的高潮,大队委迅速召开会议,制定了“知荣辱,明是非,树理想,做新人”为主题的“四个一”教育活动,即:唱响一组歌谣,将“八荣八耻”内容改编成《荣辱观之歌》和琅琅上口的《八荣拍手歌》歌谣,由教师教给学生,使其成为课间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使人人会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知荣辱”;开展一次“知荣明耻”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身边鲜活的故事,既有对现实生活中“荣”之行为的褒扬,又有“耻”之行为的鞭挞,使学生“明是非”;读《知荣明耻从我做起》系列从书,学校为学生配备了《知荣知耻从小做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用先模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树理想”;做一件自己引以为“荣”的事情,使学生为学校,为家庭,为社会做一件服务他人快乐自己之事,引导学生“做新人”。这一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校园内率先唱响了荣辱歌,新华社、《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在3月15日当天同时予以报道该校的做法,随后《半月谈》、《少先队小干部》媒体也分别予以报道。

三、创新体验岗位,搭建广阔的体验平台

该校少先队组织“放开”队员的活动范围,设置了多种体验、服务岗位,使广大少先队员在实践中体验,在锻炼中成长。

学校“放开”了校内阵地。一是放开广播室,开展“争当广播小台长”活动。先由各中队在队内开展“擂台赛”,选出本中队台长候选人,然后在全校竞争上岗,最终选出一名正式台长,主持每天两次的校园小喇叭广播台的全盘工作。此后,小台长再通过竞选的方式招聘各栏目小记者、小编辑、小播音员,向全校及时广播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的动人故事。同时,还在广播中设置了“知识园”、“历史长廊”、“校园之声”、“每周一歌”等栏目。这些“小精英”们每天都自己采访、自己编辑、自己播音,每位有幸竞争上岗者,都在紧张而有意义的自主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当一名小记者、小编辑、小播音员的艰辛和乐趣。二是放开特色校园文化阵地,开展“争当最佳小讲解员”活动,为学校各类校园文化配备解说员。大队委制定出明确的竞赛程序,先由小队逐个演讲,选出优秀者参加中队比赛,再由中队选出优胜者参加全校竞赛,最后优中选优,选出校级小讲解员,将其分为三组轮流执勤,负责向全校少先队员宣讲,让学生在讲解实践中体验当讲解员的感受,并以此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该校在“放开”校内阵地的同时,又进一步“放开”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分批组织学生到蔬菜大棚去实践,让学生观察、体验、动手、动脑,使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还成立了“爱心献温暖”假日小队,队员们轮流到敬老院、汽车站、厂矿、企业义务清理卫生,使学生体验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学校还积极争取成立了中国少年报县镇中心小学记者站和希望月报县镇中心小学记者站,先后发展了300余名报社小记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体验的舞台。学校的这些做法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