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强化教学管理经验交流

时间:2022-05-15 08:39:00

党委强化教学管理经验交流

镇位于市中南部,面积9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9947人,党员干部840人,现有镇、村光纤接收站4个,村卫星接收站1个、村光盘播放点2个,农村中小学卫星接收站8个,覆盖了全镇所有行政村和中小学。

远程教育站点建成开通后,我镇紧紧围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这一主线,坚持以“管、学、用”为重点,念好“保、强、增、促”四字经,健全机制运行规范、强化管理促进教学、积极创新增强效益,推动了全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两年多来,我镇累计投入远教经费7万多元。到目前,远程教育工作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管、学、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三项补贴”保运行

一是村级站点工作“经费补贴”。村级办公经余庆县镇党委

自2003年6月以来,我镇相继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光纤接收站2个,卫星接收站9个,信息站1个,播放点3个,形成了覆盖全镇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站点开通后,我镇积极探索远程教育长效机制,强化教学组织与管理,累计培训党员干部14000人次,培训群众16000人次,有效地推动了远程教育深入发展。

一、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我镇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抽调了3名同志具体办公。为有序推进远程教育工作,我镇对远程教育工作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站点制度。要求班子成员每年到联系站点指导工作8次以上,并参与站点学习,填写听课记录表,对教学辅导人员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二是建立了工作督促检查制度。领导小组每月到远教站点检查一次远教工作,填写《远程教育检查情况登记卡》,对工作滞后需要整改的,在登记卡上注明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间,责令按期整改。

三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采取发放《远程教育学习内容需求表》、走访等形式收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信息,由站点管理人员根据多数人的需求作出教学计划,提前准备课件,组织群众学习。同时,要求各站点每月报送一篇以上信息,及时总结远教工作经验,针对性地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四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镇党委以远教站点所辖人口数为基准,以每年每人0.5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站点运转的必要开支。由于经费保证,两年多来,我镇依托远程教育,在全县率先建成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为3个站点拉通了电信宽带网,开发了《镇的民本‘官’念》、《花灯之乡:》等5个乡土课件。

五是建立“村校共建共用”机制。我们坚持管理共同负责、经费共同承担、培训共同组织、考核共同实施,开展了“村校共建共用”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站点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扩大了远程教育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六是建立了远程教育考核办法。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村的综合考核,并设置远程教育工作单项奖,对达到县“五好站点”标准的,给予1000元奖励;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二、抓队伍建设,确保站点正常运转

一是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各站点均配备了2名以上熟悉计算机知识的管理员,先后组织50人(次)参加了市、县两级举办的远程教育骨干培训班培训。同时,还利用中学信息站举办了三期管理人员培训班,确保管理人员会操作、懂管理。制定了《镇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人员考核细则》,镇党委与管理人员签定责任状、协议书,对站点设备运行正常、培训工作开展好的管理员每年给予360元岗位津贴,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的管理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同时,严格遵守县委组织部关于管理人员更换报批制度,保证了管理人员队伍稳定。

二是抓设备维修队伍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聘请了4名专业计算机人员组成镇远程教育技术支持队伍,与他们签定协议书,明确职责,负责全镇远教设备的维护,实现了小维修不出镇,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是抓教学辅导队伍建设。坚持从镇的技术骨干中聘请教学辅导人员,并以镇党委的文件固定下来。同时制定了《镇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员管理细则》,规定每个辅导人员每年必须开展教学辅导活动4次以上,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完不成辅导任务的辅导员扣发年终奖,并把教学辅导工作任务纳入股站所百分制考核内容,严格兑现奖惩。

三、多形式开展学习培训,确保学有成效

一是分类编班学。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将乡镇站点的培训对象分成了政法、农口、党政三个班,村级站点的培训对象分成了种植班、养殖班、烤烟班、果蔬班、市场经济营销班等,并进行编班学习。在培训过程中,对基础好、悟性高的教育对象,注重引导开展个性化学习;对底子差、年龄偏大的教育对象,课后由辅导员组织到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上进行实地辅导。截至目前,全镇已办培训班45期,培训党员干部群众3000余人次,群众4500余人次。

二是分散自助学。站点建立了个性化学习服务制度,每月定期向群众发放节目预告单或便民服务卡,党员干部和群众随时可到站点自助学习,管理人员必须尽力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为他们做好播放工作和上机指导。目前,全镇采取个性化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已达1000余人次,下载资料2000余篇,运用远程教育网络信息82条。共青林场场主祝常亮依托远程教育站点从网上下载水果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科技资料,了解水果市场价格,同时根据网上信息调整种植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送教上门学。为了满足偏远山区群众的收看需要,我们在农村能人党员家中设置远教示范户播放点,每月按照学习计划定期向他们发放文字资料和光碟,委托他们组织当地群众收看。同时,采取“1+1+3”模式开展远程教育服务工作,即1名辅导员联系帮扶1名农户,负责从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服务,把其培植成远程教育示范户;远程教育示范户联系3名农户进行结对帮扶。目前,全镇共建立示范户播放点23个,培植远程教育示范户18户,向群众发放光碟2000余张,发放文字资料6000余份,利用示范户播放点培训群众6000余人次。官仓村新塘村民组农民冉启余,在远程教育辅导员的服务支持下,葡萄种植技术得到很大提高,2005年,他种植的2亩葡萄收入达5000余元,比往年增收1000多元。费少,站点运行难,易导致培训工作脱节现象。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镇每年补贴每个村级站点1000元运转经费,并对新建的金坪山和山村站点分别补贴10000元工作经费。二是村级站点管理人员“岗位补贴”。针对村级站点管理员为村干部兼职,报酬少、工作量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镇每月给予每名村级管理人员10元岗位补贴,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三是远程教育示范户“项目补贴”。为发挥远程教育的惠民作用,我镇把生猪、乌骨鸡养殖等项目与远程教育“示范点”建设结合起来,实行“项目补贴”,对30头规模的生猪养殖户贷款贴息、对200羽规模的乌骨鸡养殖户种苗对半补贴、对2亩以上的稻田养鱼户种苗全额补贴,调动了农民参加远教培训的积极性,促进全镇产业化发展。

二、“四项制度”严管理

一是实行月检修。要求站点管理人员每月对设备器材使用以及网络状况进行1次全面检查,对设备清尘、测试,做好检修登记。二是实行周反馈。要求村级和学校站点每周向镇远教办反馈1次工作信息,包括网络设备运行和组织培训的情况以及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站点管理等方面,由镇远教办综合分析,及时整改完善,提升站点服务功能。三是实行季督查。镇远教办坚持每季度对站点设备维护、学习培训、站点值日、示范基地建设等情况进行1次全面督查,形成教学组织管理评估报告。四是实行年考核。镇党委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对各村年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综合评估,给予奖励或通报批评。

三、“五分培训”强教学

为扩大远程教育站点辐射功能,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增强实效性,我镇在实行集中学习和分散培训基础上,深化教学组织管理,创新实施“五分制”教学法,把不同需求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分成五个平台开展专题培训。一是以党员为主体,分层面培训。突出机关、学校和农村3个层面党员的行业特点,分别由镇光纤站、中小学和村级站点组织专题培训。二是以干部为主体,分小组培训。以单位进行组合,全镇分为5个远教学习小组(即党政组、农业组、财贸组、工建组、司法组),每小组每月组织干部学习1次以上。同时,镇远教办还根据中心工作的开展,分期举办各类村级干部培训班,使全镇村干部年内轮训1遍。三是以骨干为主体,分阶段培训。从提高站点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教学服务水平入手,积极与学校协调配合,利用学校管理老师培训村级站点管理人员,每年分6期对村级站点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四是以大户为主体,分类别培训。针对种养大户的实际需要,镇党委不定期组织各类专业大户集中培训,使全镇所有大户每年至少轮训1次;同时各村站点不定期组织大户培训农业适用技术。五是以农民为主体,分季节培训。结合农时季节的需要,及时组织农民群众培训。如今春造竹中进行栽竹技术培训。2005年至今,全镇累计开展先进性教育、农业技术等专题培训83场,参训人员达2180多人次。

四、“两种模式”增实效

我镇在推进远程教育工作中,始终把“用”作为远程教育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实施“远教+大户”、“远教+协会”等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远教+大户”模式。“远教+大户”即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平台,以产业大户为对象,通过远教信息联络员与各类专业大户结成“对子”,有针对地收集、传递各种信息,指导大户运用资源,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促进全镇产业化建设。我镇在涉农站所中明确7名农技辅导员作为信息联络员,分别负责联系一类专业大户,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大户的生产需求,利用远教网络资源,向他们传递适用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同时,按照“适用实效,分类指导”的原则,信息联络员带着大户学、指导大户用、帮助大户干。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全镇规模化生产呈现良好的趋势,兴红村和星光村建立起生猪、乌骨鸡养殖和稻田养鱼示范基地,3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养殖户达131户。星光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铁匠炉村建立花卉种植基地,三块村和凤凰村建立竹编生产加工基地,每年可销售竹席80多万根。

二是“远教+协会”模式。为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逐步解决“空壳村”问题,我镇积极探索实施“远教+协会”模式。该模式以产业为依托,远教为载体,协会为抓手,发挥村党支部组织引领作用。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建立村级经济组织协会,创办经济实体,支部利用远教平台组织会员学技术、获信息,协会连接市场、促销售,以发展村级经济增加积累。2004年,星光村党支部采取这一模式建立养殖协会,兴办一间乌骨鸡养殖场,到去年底已出栏10000羽,增加集体收入20000元。通过探索实践,我镇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我镇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