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时间:2022-01-17 10:17:00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发展乡村旅游必然会促进农民增收,总之。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推动五个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2020年,国际游客中有3%左右是出于乡村旅游动机而旅游的约2.1亿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的年增长率为6%高于世界旅游增长几个百分点。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因为外交需要而产生乡村旅游以来,也有60余年的历史。市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已经历3个发展阶段,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物《2020年旅游业远景:全球预测与市场解剖》中估计。即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家乐”阶段,90年代后的农村娱乐”阶段,以及目前正在进入的乡村度假”阶段。当前,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农民增收。

贫富差距是三大差距的核心。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增收难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难点。使得传统的农业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资源,可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良性结构。乡村旅游的开展使一部分农业资源增值。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农副产品可就地消费,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市场价值。每到旅游旺季,本地生产的农副产品供不应求,还要到邻村或场镇购买。乡村出现了与旅游市场对接的专业户、专业村,由传统农业为主转为现代农业。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和放心消费,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据笔者在县的几个农家乐调查得知,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年收入是当地从事种养殖业农户年收入的48倍,最好的经营户年收入达到4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0倍多,农民靠乡村旅游收入大大增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二)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发展慢。这是当前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岗位,能为社会创造5个以上的岗位。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能增加4.3元。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行业有24个,间接相关的行业有124个,从而产生极大的乘数效应。农业与旅游结合,导致农产品升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1个公职就业岗位可以带动3个乡村旅游就业岗位,并带动10个农村家庭受益,农民获得了乡村旅游的大部分就业机会。一般一个农家乐少则雇佣了13个服务员,多则达到数十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带动了与之相关的餐饮、娱乐、交通、住宿、商业以及旅游商品、土特产品加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三)缩小区域差距,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差距。乡村旅游的发展,主城与边远区县的区域差距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力的促进了农村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调动了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农民主动配合政府修路、改水、改厨、改厕,村容村貌大为改变,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边远区县与主城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短期看不太明显,从长远看会大大地缩小区域差距。

四)推动五个建设,有利于农村面貌改善。

不仅仅是主城区和各区县政府所在地的建设,五个建设。更是包括广袤的农村和广大的农民在内的五个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给当地带来旅游收入,还带拉动当地一连串行业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商业的发展,激活了农产品消费市场,乡村旅游与其他行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不同行业的交叉发展,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益。与此同时,农村交通改善、农村森林绿化率提高,农民向城里人学习文明的生活方式身体更健康、农村社会治安越来越好,整个农村变得更加宜居。

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年,旅游接待人数1.68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次占20%目前,乡村旅游业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促进消费的新热点。九龙坡是部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是四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县。由于乡村旅游得到国家和市的大力支持,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了不少深受市民欢迎的乡村旅游景点。例如被评为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黄瓜山百里果乡、金果园生态旅游区、古老城生态农业园区、皇田现代农业观光园、东升茶山农业观光园”6个景点,成为市民短期休闲的热门去处,今年5.1黄金周的旅游旺季甚至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南岸区的枇杷采摘节”合川区的古楼枇杷节”区歇马“樱桃采果节”区歌乐山森林公园“阳光踩岭”江津中山古镇“文化进中山”等乡村旅游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旅游人次节节攀升,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二)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市因地域性、民族性、生态性的差异。大致有以下几种。

这种模式主要地处城市郊区,1客源型。依托客源市场发展“农家乐”及配套服务。利用客源稳定、交通便利等条件,周末吸引大批游客。这种投资小,经营灵活,见效快的形式,深受农民欢迎。据初步统计,市主城区范围内就有“农家乐”3000多家。

利用当地生态、果园、花卉基地、民俗、古建筑、人文等资源组织进行旅游经营服务,2资源型。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形成新的景点。如垫江太平镇的牡丹种植有上千年的历史,太平牡丹过去长期仅限于药用生产,当地并没有观花的习惯。2004年4月,当地将牡丹花作为旅游资源,举办了首届牡丹节”以来,每年吸引了大量成、渝两地的游客去观赏。

又有资源优势地区,3客源—资源型。有客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包括车程不超过小时的乡村,特别是主城区城郊的缙云山、南山、歌乐山、铁山坪、玉峰山森林公园,因地处城郊,又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被称为主城区的肺叶”吸引了主城区城市居民经常前往。

这些景区周边的农民可直接参与景区的接待服务,4景区型。依托大型景区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市内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可加工旅游商品和农产品、土特产品。

三)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1从宏观管理看

因此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但目前各地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⑴管理机构不健全。乡村旅游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宏观管理失控、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出现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问题方面无人管理、互相推脱,最终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正常发展。

政府一方面应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⑵政策手段不完善。乡村旅游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之一.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来管理和保护管理者、经营者和游客等,以避免造成项目建设随心所欲、从业人员无序竞争、乱收费等现象随时、随处发生,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各地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一方面应当很好地借鉴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国台湾农政主管机关制定有《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休闲农场经营计划审查作业要点》非都市土地申请休闲农业设施所需用地变更编定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场项目辅导实施作业要点》等。

一般都是原有农业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⑶规划论证不合理。目前多数乡村旅游地区.同时,开发时仅仅看到本村、本乡的范围而看不到全区(县)甚至更大的区域,许多项目都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市场调查,但由于各区县缺乏协调,没有从整体上进行总体规划,造成各区县间的盲目竞争、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这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从经营管理看

缺乏必要的管理培训,1经营者素质不高。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明显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多数项目的经营并没有去适应或满足游客们心理需求,难以长期吸引回头客。此外,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从而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卫生状况不好。这是最突出的问题,2服务水平不高。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景区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有时甚至使游客望而却步或者“捂着鼻子匆匆过”,游览道路上也常有污物等,有碍观瞻。第二,服务质量不高。当地导游员和服务员接受系统培训的很少,绝大多数只能根据导游词照本宣科,除此之外,一知半解,经不起游人的追根求源,满足不了游人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多数服务员为当地农家子弟,对服务意识和服务技术的把握还不够熟练,服务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

垃圾、污水无法处理,林地逐年减少,污染加重,出现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污染严重和植被的破坏等现象,3环境保护不力。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官员和开发商的急功近利,普遍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不能充分认识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和民俗文化遗产的易损性,导致环境和民俗受到冲击。如主城区的歌乐山、南山、缙云山因农家乐、休闲山庄的过度开发。都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健康。2006年市政府已下文严禁在四大森林公园内修建经营性房屋。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出现了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和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被破坏的现象,这一方面影响了乡村秩序的安定,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城乡差别,降低了农村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而且与从事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收入差距拉大)困境等等,4农民参与不够。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扶贫,即使当地居民增加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绝大多数地区,由于指导思想或者管理上的原因,使得大多数当地居民在实际的旅游发展中并未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反而,要承受旅游所带来的负面的社会文化影响,承受日益上涨的物价压力,无法摆脱收入差距拉大(不仅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这无疑会使居民产生对抗情绪。居民的态度和行为,关系到旅游地形象特征,当地居民与人文旅游资源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如果当地居民以这种心态来看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纸空谈。

3从产品开发看

而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很少,1旅游活动少。目前乡村旅游的主体方式是观光旅游.整个观光过程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当地的民俗、文化内涵开发不充分,使人感觉观光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相似。丰富的各种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虽然已经注意到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使活动形式过于单调,落入了春季赏花,秋季摘果”模式。而乡村旅游属于专项旅游,能够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项目设计,但目前仅仅局限在观光层次,使之与传统的观光产品相比,只是观赏的对象不同而已,产品的特性没有充分体现,这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导致相互之间产品趋同,而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提炼与展现,2产品特色少。目前我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区的形象。观光果园、垂钓园、观光林场开发比较多,设计的一些旅游活动大多雷同,集中于观光、采摘、垂钓等活动。旅游项目缺乏特色,没能就地取材、发掘出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失去了吸引力。乡村旅游应该体现的乡村性,农村风光、农舍民情、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而不少经营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其实质,一味追模仿城市和其他农家乐经营者。未脱离观光的特征。

平时游客极少。这就造成了旅游旺季短,3游客数量少。由于农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乡村旅游也具有非常鲜明的季节性。一方面,一般夏、秋两季农业生产内容丰富,可吸引较多游客。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客源多是周边城市的城市居民,所以游客的旅游时间多集中在周末,游时有限。游客的数量总体也比较少,旅游收入也就相应减少。因此,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如何延长观光时间、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项目的变换是非常重要的

配备不完善。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4旅游投入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游客不能享受到货真价实”服务水平,从而影响游客体验质量。例如,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此外,还缺少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设备,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

三、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一)群众参与,政府主导.

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主要起主导作用,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德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经验是没有政府的主导,乡村旅游无法快速发展,没有群众的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不快。为促进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国际上。尽快实现缩小三大差距,建好五个的目标,政府既要主导,又离不开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投入。

乡村旅游就发展得不好。乡村旅游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1明确职责。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职责的明确是政府搞好乡村旅游工作的前提。凡是职责不明确的地方。相互之间要强化协调、管理、服务职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坚决杜绝有问题互相推诿,有好处互相争利,形成一种在职责范围内各自履职到位,职责范围外相互通力合作,一心一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献计出力。

乡村旅游才能发展得好。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整体规划。要立足产业发展,2做好规划。成功的规划是乡村旅游成功的一半。只有规划得好。把乡村旅游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权衡,切实做到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体现整体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区域分工,防止过度重复建设,杜绝相互模仿,注重建筑风格与文化景观特色保护,具有独特的乡村旅游特色,让人过目不忘,这样才能为的乡村旅游创立品牌。

推行年审和淘汰制度。乡村性的丧失就是乡村本身的丧失。制定乡村旅游分类管理办法,对乡村旅馆、特色餐馆、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池塘等实行分类管理,防止标准化导致的产品雷同,防止商业化、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推进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接待设施的适度集中与规模化,产生明显差异。成立乡村旅游协会,3规范管理。规范的管理促进规范的发展。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出乡村旅游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实行市场进入和退出政策。建立公平的客源分配制度,防止干部利用职权垄断客源,强化行业自律,支持互荐客源,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群众愿意跟着走的政府才是有公信力的政府。也只有群众的参与,才有乡村旅游生机勃勃的局面。因此积极帮助引导群众参与旅游。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部门,4引导群众。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会引导群众的政府是好政府。要对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发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旅游,使其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主体。同时,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如小额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直接补贴、减免税费、开展培训、扶持旅游协会、鼓励民间资金投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等,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最大程度留在当地,让群众得到实惠,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二)特色兴旅,科学开发.

开发的效益越明显。科学合理的开发就必须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1科学合理开发。开发越科学合理。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揉进民风民俗的中国文化原本,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这需要构建一种符合自然的农业景观,使其真正充满生机、原汁原味,而所体现的乡村文化也应根植于本土,而不是凭空捏造。同时,开发过程中要控制人工化、城市化倾向,保持景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

系列产品获得综合效益。因此,全方位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2开发系列产品。市场经济一条制胜法则是单一产品获得单一效益。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体验、趣味劳动、文娱节目相结合,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舞狮、龙灯、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也可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内容,如对学生团体增加农村生活常识、农业科技知识等教育性节目,并且对活动内容坚持低收费策略。

笔者分别到茶山竹海农家乐、壁山荷香苑度假村、合川石林千口岩休闲山庄、双桥生态果园农家乐和刘家大院等乡村旅游景点进行现场发放问卷,年6-7月。问卷填好后直接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各发放100份,总共回收问卷476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占回收问卷的99.1%。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者动机主要是休闲放松、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和社交动机四种。休闲放松类动机是消费者在乡村旅游中关注的重点,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休闲惬意、慢节奏的乡村生活离城市居民越来越远,因此这类消费需求应运而生,这应该是今后乡村旅游规划、产品设计重点关注的范围;乡村题材DC/DV以及美术创作、访亲探友、锻炼身体、增进感情等需求在本次调查中评分较低,但其标准差较大,数据变异较大,说明对这些方面的需求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少量的消费者将其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动机,同时这一部分消费者虽然数量较少,但由于其出游动机性较强,其消费能力和意愿也较强,因此在下一步的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可以考虑少量的这类主题产品,主推如攀岩、摄影主题乐园,私密性较好的乡间商务会所等,以满足这一部分的需求。

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乡村的历史发展过程,3开发特色产品。特色是旅游产品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之所在.从中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其表现形式,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天趣、闲趣、野趣融合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乡村旅游不能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能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而应注重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注重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

民风民俗不尽相同。如区、区的土家摆手舞、苗家的芦笙舞,市内各地乡村民间工艺。土家织锦和苗家的蜡染、扎染、刺绣;梁平年画、竹帘、梁山灯戏;綦江农民版画、巫山民歌、巴南区木洞的山歌、三峡的川江号子、夏布编织、铜梁龙舞等。应大力挖掘整理具有独特个性与内涵的传统文化,注意特色化发展。如可让游客参观、参与年画、版画的制作,解年画、版画的历史及制作手法、技巧,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使乡村旅游更具吸引力。

可以借鉴法国经验,凡是取得“法国住所合格证”和欢迎到农村来标志资格证的农户对房屋进行翻修,可以获得由法国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的翻修成本50%公共补助金。要解决好交通、通信、厕所等问题。应与交通、通讯等部门通力合作,4建好基础设施。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行业与乡村旅游业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规划设计时,要加大对设施方面的投入,要加强乡村旅游区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比如在住宿上。开辟旅游专线,打造信息平台,保证游客可以通过电话或因特网办理预约任何一个乡村旅游的服务,为城市游客出游提供方便。食宿设施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原则下,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需求,设计专门的与当地环境协调的旅店、娱乐场、购物场所等,打造旅游者的第二个家”农民成旅游者的家人,农家是旅游者的第二个家,农田是旅游者的家园,农产品是旅游者带回去的家礼,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愉快、走得高兴。第二个家”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趋势,欧洲人“第二个家”拥有率从最高的瑞典人达22%最低的英国人达2%大都市周围,大多数第二个家就是周末之家,作为城市住所的补充。目前也有不少城里人到农村购买农家院。政府应该鼓励和出台相应的土地和相关配套政策。

乡村旅游就没有效益,5提高重游率。没有回头客。乡村旅游必须有较高的重游率。只有最忠诚的回头客才能让乡村旅游健康的生存下去,因为重游游客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同时,还可以通过他口传提高景点的知名度,扩展潜在市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笔者在长寿但渡镇碧园农家乐、南岸岚苑度假村农家乐、大足楼外楼农家乐、江北铁山坪铁坪山庄农家乐、巴南区知青山庄的游客调查问卷,年6-7月。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647份,剔除漏答关键信息及出现错误信息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27份,回收比例89.6%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各类型旅游者的特点,基于不同影响因素的乡村旅游重游者被界定为偏好型41.8%冷淡型27.6%以及无所谓型30.6%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乡村旅游有着广大的重游者队伍,乡村旅游要提高重游率,必须针对这三类人群进行产品设计。稳住偏好型,抓住无所谓型,争取冷淡型。

三)服务指导,加强管理.

有其特殊性,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现代的管理知识。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是旅游服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1抓好人才。新世纪旅游行业的竞争.都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否拥有高素质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保证人才的投入,招揽高级人才,加大现代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注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应具备独特的眼光、清醒的商业头脑、丰富的农业知识、管理经验和环保意识,只有这样的经营者才能发展好乡村旅游,才能使得其发展能赶超国际水平。

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搞好培训。培训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最便捷的渠道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要大力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他外出学习、考察,学习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一方面扩大他视野,提高欣赏水平,另一方面培养服务人员的好客度、服务意识和水平,以加强软环境建设,使他能够真正承担开展乡村旅游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全体农民的旅游教育和环境意识,营造和谐亲善的旅游环境。

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定期集中处理。推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等在农村的使用。服务人员应注意对旅游地和接待食宿的农户家的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用水及公共娱乐场所进行经常性和规范性杀菌消毒处理。3管好卫生。卫生的好坏决定了旅游者的多少。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卫生习惯上还存在一些差异,乡村的一些地方,其基础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因此要吸引游客加强卫生工作势在必行。积极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只有安全的地方才能留住游客。安全工作在安全方面,4建好安全。安全无小事。安全能留住游客的脚步和心。除了一般旅游共有的治安、食物等安全问题外,由于乡村旅游参与性强,所以还要在这方面加以督导,以保证游客参与活动项目的安全。

四)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改造中,瞬间失去了千百年来关于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的积淀成果。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既是有别于城市景观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乡村旅游得以兴旺发达的根基;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前提,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和活动空间。但它既容易受到自然力的破坏,又容易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破坏,具有很大的脆弱性。乡村的现代化与城市的现代化一样。

好的意识使人产生善的行为,坏的意识使人产生恶的行为。一种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正确的宣传。无论生态环境还是文化环境的保护,都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宣传,1强化保护意识。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提高乡村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的环保和文化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了保护生态环境,2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可以借鉴挪威的经验,推行“生态博物馆”借鉴日本的经验推广“田园空间博物馆”借鉴奥地利和法国,推行“绿色村庄计划”欢迎到农场来”等。观念上树立“历史很重要与差异很重要”理念,保住乡村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多样性。

也是决定各种竞争胜负的最后最关键的资源。要加强环境保护,3保护文化环境。文化资源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除了保护生态环境外,更重要的还要保护乡村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就要求乡村旅游开发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激发其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以保持乡村旅游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乡村文化景观真实的再现理念,推行乡村大舞台景观保护模式,再现乡村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让游客有一种了解的愿望,产生一种“一睹真容”旅游欲望,享受乡村大舞台带来的文化教育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