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13 04:53:00

关于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问题研究

“各级组织部门要特别重视在不断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的能力、抵制和纠正用人方面不正之风的能力上狠下功夫”。围绕《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问题研究》这一课题,*县委组织部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先后召开座谈会7场次,个别访谈30人次,对*县近年来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了认真总结,对进一步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一、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组织工作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组织工作资源是指组织工作所涉及到的人、财、物。广义的组织工作资源是指组织工作所依靠的客观的、主观的、物质的、文化的、体制的、观念的、历史的、现实的资源的总和。资源是与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功能,就会需要什么样的资源。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党员、管干部和管人才的职能部门,其功能主要有服务功能、参谋功能、执行功能、管理功能、指导功能和监督功能。组织部门的功能决定了组织部门必须将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单位党组织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党的组织工作资源的作用。

(一)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有利于增强党的组织优势。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是政治范围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一种组织形态,组织工作不仅有其运作的载体,而且有其特定的目标指向和社会稳定范围。雄厚的资源拥有是组织部门不可或缺的条件。做好组织工作,需要有与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人才、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工作体制和机制相匹配的资源。按照一般规律,组织规模大小、党员人才干部素质的强弱高低、作风纪律严懈、联系群众宽窄,都会直接影响组织工作。在经济社会结构大变迁、区域人口大流动和生产就业方式大变动中,在不同类型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由于其地位和作用不同,实际占有的人力、物力、信息、政策等可支配资源也不均衡,以致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的工作中缺经费、缺场地、缺人员,资源匮乏,难有作为,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党员的思想、生存和发展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对党的组织设置、组织功能、组织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等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组织功能的发挥。在3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见表1)。

(二)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有利于提高组织管理水平。近年来,组织部门通过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双满意建设年”活动(让党委满意、让群众满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双满意建设提高年”活动,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拓展了工作领域,提高了工作水平,朝着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要看到,对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组织部门有效整合运用组织工作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的能力还存在一些不足。调查表明,各单位党组织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经常做的占44.1%,有时做的占48.3%,没做的占6.9%。按照科学、民主、法治的原则,及时做好改革、调整、充实、提高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汇聚、整合、维护与开发组织工作资源,建立纵横协调、信息畅达、运转有序的组织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增强组织管理权威,降低组织管理成本。

(三)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有利于社会资源与组织资源的良性互动。社会资源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组织资源是党组织开展活动、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资源的本性存在着互容性和渗透性。一些党组织在开展活动中经常碰到资源缺乏的问题。例如:有的社区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缺乏场所,“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开展活动不仅缺乏活动场所,还缺乏党员教材和活动器材等。事实上在社会资源中大量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等经常被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场经济规则,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的手段和无偿、低偿、有偿等多种方式,对提供资源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回报,有效整合激活挖掘调动社会中闲置的、休眠的资源,提高利用率,形成党的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这有利于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从而使全体人民群众都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

(四)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有利于为*县“十一五”发展提供充足的组织保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2010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县将进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阿温联盟,合作发展”的格局,到“十一五”末*县要完成新型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至10000元的发展目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需要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从整体上讲,*县大多数党组织是好的,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发

展思路不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弱,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宏观调控、合理使用各种资源、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弱,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委及组织部门要紧紧围绕*县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对全县党的组织工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党的组织工作资源的最大化,为实现*县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构成要素

党的组织工作资源非常丰富,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覆盖面非常广,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组织工作资源,一种是无形的组织工作资源。有形组织工作资源包括领导班子资源、干部队伍资源、人才队伍资源、基层党组织资源、党员队伍资源;无形组织工作资源包括组织工作的制度决议、组织工作原则、组织工作行为、组织工作机制、组织工作程序以及各级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作风、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等。

(一)领导班子资源。*县现有党政领导班子443个,其中县级领导班子6个,乡(镇)场领导班子244个,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310个,村级领导班子104个。近五年来,县委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县委班子在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始终坚持紧密联系县情,深入实际,勇于探索,为全县21万干部群众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出了表率(见表2)。同时,县委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结合县乡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和村党支部换届及村委会换届选举,大力选拔工作上有本事、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到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任职。*年以来,县委先后从县、乡机关选派了163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极大地改善了村“两委”班子的年龄、文化、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先后从乡镇优秀副职领导干部中,选派了14名干部交流到社区领导班子任职。结合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先后有6名干部走上县级领导岗位,30名干部到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领导班子任职。利用换届和届中调整,根据不同班子的情况,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的专业人才充实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和专业结构得到改善,提高了领导班子功能。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树立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艰苦奋斗、联系群众和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二)人才队伍资源。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县如今拥有各类人才5923名,主要分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县委、政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把人才的教育、培训、评价和使用、流动、激励和保障、整体资源开发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据统计,近三年来,组织部门牵头科技局、人事局、县委党校等单位举办人才培训班5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9000余人次,选派各类人才到地委党校、自治区党校、各类职业学院和上海培训1050人次,外出考察学习500多人次,同时将人才的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先后有100多名人才被提拔到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与业务骨干。在年终考核评优时,优先考虑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有1500多名人才先后被评为优秀。为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年县委、政府筹集资金30多万元,建立*县人才服务市场,人事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了管理,组织部门落实了1名人才工作人员的编制。人才市场建立以来,先后召开人才招聘会10多场,为社会、学校、企业和“两新”经济组织招聘各类人才1500多名,托管人才档案3000多份,引进各类人才50多名,有效地促进了各类人才在县域范围内的合理流动。结合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年薪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办32号文件的配套措施》等多项文件,每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为优秀人才发放1000-*元的奖金,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投身县域经济建设,100多名农业部门的人才都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并培育出了“宝圆”核桃、昆托米业、红富士苹果、红枣等一大批区内知名品牌,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有12名人才被纳入高层次人才队伍,作为拔尖人才由县委组织部直接进行管理。三年来,各类人才完成农业、林业、水利、医疗、绒山羊培育、棉籽油脂等科研研究50多项,被地区表彰有40多项,5项填补阿克苏地区空白,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见事例一)。

事例一:托乎拉乡在落实党管人才工作中,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农牧民学生进行补助,凡是考入高中的每人每年补助350元,考入中专的每人每年补助500元,考入大学的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年以来该乡先后有150多名农牧民学生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学成归来的有128人。到目前为止,归来学生中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和村委会副主任的有8人,村级后备干部有20多人,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有40多人,85%的归来学生成为本乡的致富能手。

(三)干部队伍资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目前,全县干部总数5496人,其中女干部2592人,少数民族干部3052人,科级后备干部420人,离退休老干部1505人。*年以来,*县结合贯彻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纲要》、《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大力实施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116名干部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38名。结合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选派了一大批工作上有本事、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年轻干部党员到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不断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三年通过党校集中培训、外派学习考察、异地挂职等形式,培训干部9000多名。出台了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社区管理办法,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邀请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监督员、督导员,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余热。同时,积极加强后备干部库建设,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四)党员队伍资源。截至*年底,全县党员已达到8064名,主要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农牧区生产一线(见表4)。新的历史时期,党员担负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任务。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各个时期,全县广大党员紧密团结在县委的周围,带领各族群众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队伍得到不断发展,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骨干。在党员队伍建设中,县委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狠抓落实,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县委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每年都下发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每年在县委党校和县教育培训中心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规定未经过党校政治理论培训和教育培训中心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不允许入党。建立了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积极疏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近三年来,先后有15名党员被清除出党,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广泛开展“三培双带”活动(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农村党员,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加大对农牧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1935名农村无职党员走上了18个岗位,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委不断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达到1562名。

(五)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全县现有454个党的基层组织,主要在乡镇、企事业单位和机关(见表5)。近年来,县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逐步规范完善,“两新”组织党的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机关、学校和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建设也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

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六)组织工作机制资源。制度建设有针对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县委和县委组织部按照“科学、规范、完善、实用”的原则,采取措施,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为目标,大力实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建立健全了选人用人工作机制。结合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干部考察、任前公示、年终考核、干部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教育管理为目标,建立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规范了党员教育培训、目标激励、自我纯洁等10项长效机制。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目标,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出台了《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巩固村级组织,加强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以密切联系群众为目标,建立了服务基层工作机制,规范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社区(企业)党建例会制度等。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目标,建立了组织部门争做公道正派和双满意的长效机制。通过组织部门的各项工作机制建设,明确了组织工作的程序,坚持了组织工作的原则,使组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七)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资源。长期以来,全县组织部门坚持党的三大作风与组织工作紧密结合,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对照“八荣八耻”和“十六字”部风规定,形成了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组工干部经常深入村(队)、社区、企业、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开放的组织工作。开展“千人评部”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开展联系贫困村、扶贫帮困等各项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年以来,组织部门先后为扶贫点捐款捐物近3万元,提供致富信息50多条,帮助建设致富项目3个,建设抗震安居房16户,深入基层调研50多次,为干部群众办实事100余件,真正塑造了组织部门“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的形象,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不论在地震、抗洪等大自然灾害的面前,还是在防治非典型性肺炎、抗击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事件面前,只要县委号召,组织部门率先垂范,各族党员干部群众踊跃投入到各项战斗中,为党的事业进行奋斗。

三、*县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的探索和不足

近年来,我县组织工作在上级组织部门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对县内的组织工作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初步形成了大组织、大党建的组织工作格局。

(一)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的探索

1、整合组织工作的领导机制。一是整合组织工作的领导机制。县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党务的副书记、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工会、妇联、团委、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明确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程序和工作原则,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党建工作。乡镇党委结合推行“4211”工作机制(四分之二的乡镇干部轮岗,四分之一的乡镇干部轮休,四分之一的乡镇干部轮训),成立经济发展办、党政办、党建办、精神文明与社会事务办、综合治理和民宗统战办和武装部(简称“五室一部”),由党建办主抓党建工作。村里设置了“四组两块”,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有机结合的组织工作领导机制。乡镇的学校、卫生院、水管站、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等部分站所实行垂管。二是整合“两新”组织的管理机制。下发了《经济口部门联系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两新”组织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了社区、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的领导(见事例二)。三是整合组织人事领导机制。组织部、老干部局、编办、机关工委4个单位成立联合党支部,组织部一名副部长兼任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支部书记,对组织、人事资源实行共享。

事例二: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年*县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会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镇党委召集辖区单位的党组织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召开联系会议。通报社区建设的情况,研究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联系会议,辖区单位向社区党组织提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0多条、捐赠办公桌椅10套和其他办公用品6万多元。社区党组织组织社区居民群众为辖区单位清除垃圾200多吨,组织文艺汇演50多场次。社区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一直延续至今。

2、整合党员队伍资源。县委组织机关党员与农牧民党员、群众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对213名下岗职工党员按照“便于组织管理、便于过组织生活、便于党员学习”的原则,分别划分到*镇六个社区党支部,由社区党组织进行管理。对“两新”组织中的43名党员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分别由城镇工商所、阿热勒镇工商所、五团工商所、克孜勒镇工商所和吐木秀克镇工商所党支部进行管理。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由机关工委督导企业党支部进行管理,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协助管理。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在每年“七·一”进行表彰,先后树立了吐木秀克镇帕瓦力村党支部书记吐热克·努力、公安局国安大队教导员贺新、上海援疆干部张树忠等7名优秀共产党员,组织宣讲团深入全县22个乡(镇)场巡回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1+1”扶贫帮困活动,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特别是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80多个县直机关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乡村联系点,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系点过组织生活会,为贫困群众捐款捐物献爱心,帮助贫困群体建设抗震安居房,利用休息日,走向街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了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3、整合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县委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乡村硬件设施建设,对村级的活动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和值班室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实现了村级阵地资源的共享,方便了群众。在全县重点实施“4211”工作机制的8个乡镇建设了6195.9平米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捐衣服9500余件、捐面粉10吨、电脑6个、电脑桌6个、捐清油5吨、打印机2台、捐大米6吨。投入阵地建设经费50万元帮助建设抗震安居房18000平方米、援赠办公桌椅20套、下派干部县乡机关干部驻村176人、捐赠楼房120平方米、互助机制党建研究会成员单位11个、组工信息成员单位81个、县直机关干部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13人、各类联席会议制度10个、各类党建工作领导小组11个,完成了6个社区的1754.7平方米的社区办公阵地和12个村的阵地建设。在社区建设中,辖区内的100多个单位,对闲置的房屋、办公桌椅、电教设备和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社区辖区内的党组织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向社区建设大力开展捐款捐物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达50多万元。教育局、畜牧局、工商银行、县政协、公安局等单位还将闲置的楼房腾出,捐赠给社区用于社区办公。教育系统的远程设施在满足教学之后还免费向所在地的乡(镇)党委、村(队)支部和社区党组织进行开放,实行教学设备的共享。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巩固。

4、整合教育培训力量。县委采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党费帮扶等措施,先后筹资30多万元,用于县委党校、佳木镇党校、阿热勒镇党校、依希来木齐乡党校的硬件设施建设。采取从县、乡党校交流、人才招聘等方式,为县乡党校配齐了13名专职教师。采取县直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兼职的措施,建立了20多人的党校兼职教师队伍。依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按照市场化运行的规则,对县委和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承担党员干部教学任务进行了整合。县委党校主要负责政治理论培训,县教育培训中心和农广校主要负责农牧民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村干部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上突出八荣八耻、法律法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坚定各族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使党员干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积极利用援疆干部资源,三年来外派了150名干部到上海、北京进行了培训和考察学习。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建立健全了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管理办法、干部调训制度、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年县委又颁发《科级领导干部外派学习(培训)考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其中规定:外派学习(培训)考察的科级领导干部要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学习(培训)考察结束后要形成调研报告,并到县委党校进行讲学。该办法颁布执行以来,已有30名外派学习的科级干部学习结束后,在县委党校为学员讲解了城市规划、现代设施农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章解义等方面的内容65场次,培训学员2450人次,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

5、整合上海援疆、兵团力量。从*年开始上海对口援疆工作以来,*县作为受援单位,已接受上海援疆干部5批28人,接受上海银龄专家2批8人次。上海援疆干部和上海银龄专家到*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把上海的先进理念带到*,扎实地开展了援疆工作,为*县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县境内还有农一师五团、六团和地区实验林场等单位,县委先后向兵团选派挂职干部71人,接受兵团干部到*县挂职2人。通过挂职干部渠道,各乡(镇)场组织向兵团劳务输出5000多人次,帮助兵团拾花、植树、挖渠。通过劳务输出,平均每人每年增加收入800多元,使兵地关系更加密切,实现了互助双赢。

6、整合组织部门制度。近年来,县委组织部通过“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双满意”建设年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双满意建设提高年”活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保持有用的、完善不足的、删除没用的”原则,对组织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整合,重新规范了组织工作程序、文档整理、服务基层等5大类32项制度,使组织部门的办事程序更加规范。

(二)整合组织工作资源存在的问题

1.人才工作的大环境没有完全形成,人才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在人才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总量不足,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还未完全形成,客观上影响人才流动的身份、户籍等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打破,行政机关单位存在有编制缺少人员的现象,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由于没有公务员身份无法调进行政机关单位,一些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才由于不适合工作岗位要求,调进来不能胜任工作。公务员的招录由自治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且每年招录一次,地方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没有招录公务员的权限。用人单位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聘用人才时,受用人环境、工作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较大,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引不进来,本地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平均每年有近8名中高级职称、4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从*县流失。适合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煤炭、矿产、石油、化工、勘探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2.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资源较分散,有条块分割现象。县直机关、乡(镇)场、社区、学校、“两新”组织、村(队)拥有的组织资源不相等,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空间的跨度距离较大,有的村与村之间达到30多公里。垂管单位的资源不能很好地实现共享,在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上管不了。“两新”组织党组织无权直接支配党员的时间,不拥有相应的经济资源,活动经费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行政领导的支持,普遍存在党建经费来源不足、组织活动不能按时进行、缺乏活动场所、人员召集困难等。不同单位党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还要以结对共建、参加各类研究会、联席会、党建工作小组会议和以私人关系为纽带的松散整合。我县基层党组织的资源分割与类型构成多元化并存,影响了党组织的有效运作和组织职能的良好发挥。调查表明,96.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如今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有难度。

3.党务干部在城乡分布不均匀。从党务干部分布来看,机关、事业单位拥有的党务干部资源丰富;社区、“两新”组织和村拥有的党务干部较少。乡(镇)场党务干部主要有党委书记、党务副书记和组织干事组成。社区、学校和村党支部书记不是专职,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党务、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都要抓。企业党支部书记兼任副经理或监事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的待遇比行政领导低,党支部书记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定位模糊。由于两新“组织”自身的性质决定了“两新”组织中的党支部书记不仅是兼职,而且经常换,甚至有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光选书记就来不及,党支部书记经常变动,使“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影响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4.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的经费不足。*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年全县财政收入为635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497.3万元,财力较薄弱。全县各单位工作经费都是按人头下发,没有党务工作的专项经费。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划拨。社区经费实行一年1万元包干制,社区工作的所有开支都包括在里面,用于党务开支的经费较少。而辖区内较多单位经费困难,无法支持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工作,资源整合有难度。

四、进一步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的思考和建议

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要立足于构建大组织、大党建的工作格局,从组织工作的机制和体制入手,对全县的有形和无形组织工作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努力实现组织工作资源共享,为组织部门更好地履行组织工作职能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

(一)拓宽组织工作思路,树立大组织、大党建观念。

整合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资源,首先要拓宽组织工作的思路,要敢于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旧框框,树立“大组织、大党建”的思路,对党的组织工作进行科学的定位。

1.围绕组织工作的功能,树立大组织的观念。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职能优势,把组织工作放到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大背景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谋划,把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提高组织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紧紧围绕*县“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为契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继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充分利用组织部门服务对象涉及各行各业的特点,树立大党建工作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聚集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党的组织建设工作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学会充分挖掘整合这部分资源,促进党组织工作力量的不断壮大。要打破组织部门“单打一”的做法,学会发现、挖掘、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联合社会各界,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化、立体式的组织工作开放式大系统,形成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3.充分利用资源的再生性,树立组织工作资源的再利用观念。凡是有利于组织工作、能够促进组织工作的人、财、物和空间都是组织工作的资源。资源本身具有可利用性和再生性的属性。在组织工作中,要不断的对社会各界闲置的人、财、物和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合理开发,使社会闲置资源在组织工作中不断的得到再延伸、再开发,实现组织工作资源的再利用。

(二)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变换工作岗位,其主要特征是发生了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的变动。人才流动是有效解决人才供求矛盾、优化人才结构、整合人才质量、促进人才使用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制约人才流动的因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来自于体制方面的障碍。突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要围绕建立人才产权制度这个核心,打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对人才身份的限制、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人才职称评审制度等人才流动的制度体系进行配套的改革和完善,改进人才市场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市场,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1.改革创新人才管理和评价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用好的机制和好的作风选人。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不拘一格,用人所长。既要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要制定相应对策,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资源,广泛吸纳人才,更好地为发展县域经济服务。要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研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

2.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制定专门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加快构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和农村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3.建立人才流动的有效激励保障机制。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符合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结合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股权分配激励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县委、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等工作。

(三)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增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和服务能力,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是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众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客观要求。

1.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要坚持党委领导,行政组织配合,群众组织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服务群众,凝聚社会。通过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构筑上下相通、左右联动的党建工作网络,使不同部门、单位和党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社会资源在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平台上找到各自的着力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党建工作,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各族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2.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以社区为网络,以“两新”组织、居民区自治组织为主要对象,以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为主要目的,整合与党建工作相关的各种资源,明确各部门、单位、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等在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区域性大党建的合力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3.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有关各方的职责

⑴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是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的领导机构,下设党建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负责具体协调推进区域性大党建的日常工作。⑵县委各工作部门的职责。县委各工作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为推动和加强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出力;要按照中央和县委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确定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针对当前全县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并提出促进、服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对策和具体措施,整体推进全县区域性大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

⑶政府各部门党组(党委)的职责。政府各部门党组(党委)要立足本部门的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增强为党建工作服务的意识。特别是公安、税务、工商、社保、民政等行政执法部门要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合理地为所涉单位或组织的党建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其他各垂直条线的部门、单位党组织也要主动为块区基层党建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必要信息,教育督促本部门、单位的党员干部把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视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⑷群团组织的职责。县总工会、团县委、妇联等要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推进党建与工建、团建和妇建的联动,提出具体工作意见和建议,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有效性多做工作。

⑸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职责。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利用与所联系成员关系密切、组织网络健全、信息交流快捷的优势,发挥其协调指导和桥梁纽带作用,寓党建工作于履行社会组织的职能之中,把党的声音传送到所联系群体之中,引导成员单位参与和支持党建工作的开展。

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条战线党员的职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党员都要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和执政意识,牢固树立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为党建工作服务的自觉意识,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统筹协调。

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行政部门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直机关工委具体负责“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和创建“五个好”企业支部工作,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积极参与,协同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1.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县纪检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县经贸委、工商局、招商局、民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联、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和乡(镇)等相关单位(部门)为成员,*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直机关工委。根据我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际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给县直机关工委再增加4个编制,配备1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职副书记,适当增加办公经费。县直机关工委除负责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外,还将负责全县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开展“五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县“两新”组织领导小组一般情况下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例会。全县各有关单位党组织要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及时掌握情况,经常分析研究,加强督促检查。乡镇和相关单位(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也要设立相应机构,明确职能,以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齐抓共管,努力形成“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领域,需要纪检、组织、宣传、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环保、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工、青、妇、工商联等相关单位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抓紧抓好。纪检和组织部门主要抓好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和对县直机关工委的指导督查工作。宣传部门要着重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先进经验的宣传报道,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舆论支持。工商、环保、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要通过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工商部门着重做好在“两新”组织登记、年检、验照时进行的摸底调查,协助做好党组织的组建和改建工作。民政部门要着重做好在新的社会团体的登记时协助做好新的社会团体的党建工作。税务、质检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在引导“两新”组织依法纳税、保证质量和维护“两新”组织职工劳动保障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协助抓好“两新”组织党建的督查和指导工作。其它涉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组织也要发挥各自优势,切实负起责任,共同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抓,“两新”组织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分工负责制和联系会议等制度,沟通情况,齐抓共管,形成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使党的工作及时有效地覆盖到“两新”组织,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五)建立党内互助机制。

围绕“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三个层面,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党内互助机制,寓党员的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内互助的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党内互助以党组织和党员为出发点,在党内形成关怀和服务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解决基层党组织党建资源缺乏的现状,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高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2.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互助网络,扩大党内互助的内涵。

⑴建立党内需求的表达机制。上级党组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开座谈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党内需求进行摸底。同时,可在组织部门开设互助热线、互助咨询中心,配备互助信息员,使党组织和党员能随时反映需求,提高党内互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⑵建立多层次的互助平台,扩大党内互助的覆盖面。按照党内互助对象的不同,至少建立三级互助平台:一是通过联动机制,建立组织与组织的互助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标;二是通过关怀与服务机制,建立组织与党员的互助平台,以关心、帮助党员为目标;三是通过互动机制,建立党员与党员的互助平台,以相互关爱,共同进步为目标。通过三级互助平台,使党内互助不再局限于党组织对困难党员提供帮助,而是扩大到党内各类群体间的互助。

⑶拓宽党内互助的内容,满足不同需求。党内互助不仅要解决部分党员的生活困难,而且要注重党员的思想倾向和精神需求。可以在党建网站开设党员聊天室、倾诉热线;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组织类型多样的文化活动或学习班,丰富党员的业余生活,吸引党员走出家门融入群众。此外,可以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党员提供陪聊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3.完善党内互助的参与机制,实现由受助到互助的转变。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变援疆工作的援助方式,实现从单一的物资、技术援助向互动的项目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转变。要大胆提拔使用援疆干部,敢于把援疆干部放到党政“一把手”正职的位置上,构建援疆资源与本县党组织资源的互助机制;要大力开发兵团资源,用足用好兵团资源,构建兵地双方合作共赢的互利机制。

(六)促进党务干部在城乡间合理流动。

对党务干部要进行合理的调配,促使党务干部在县直机关单位与乡(镇)场、企业与事业、村与村之间合理流动。

1.逐步完善基层党群工作者选拔使用机制。结合县乡领导班子届中调整、届末换届选举,从县直机关部门选拔优秀的党务干部充实到乡镇工作。同时对乡镇年龄较大,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务干部也可交流到县直机关部门工作。

2.逐步完善专职党群工作者轮岗交流机制。通过交流、轮岗等措施,扩大基层专兼职党群干部的来源,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着力解决当前基层党群干部力量不足的问题。

3.建立健全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聘专职党群工作者制度。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基层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资格条件、招聘程序、管理培训、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资待遇等,逐步形成专职党群工作者“有作为、有地位”的社会氛围。着力打造一支人才辈出、充满活力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

(七)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大力开展村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先进村党支部和落后村党支部联建、机关党支部和社区(村)企业党支部、地方党支部和兵团党支部、接受援疆干部的党支部和援疆干部派出单位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在共建活动中要明确共建目标,签订共建责任书,建立双方互动的共建机制,定期开展活动,交流经验,促进共建双方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通过共建活动开展“四位一体”(党的建设、发展经济、扶贫帮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出金点子,治疑难症,办实在事,双方优势互补,双向获益。

(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速度、覆盖面和影响力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并被社会群众广泛接受。组织部门要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组织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重大社情民意和重要事件,并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把大量零碎分散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做出量的分析和质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批有深入思考和分析的有价值信息,为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各级组织部门应充分运用简报、内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党建网站和互联网等信息工作载体,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归纳和利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和调研成果的转化制度,使信息成为组织工作的显示屏、情报部、晴雨表和警报器,推动组织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九)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整合组织工作资源提供财力支撑。

整合组织工作资源需要财力的支持,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各级党组织应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围绕地区“6122”工程,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努力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县域经济发展了,财政实力强了,整合组织工作资源的财力也就坚实了。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大对组织工作的投入,逐步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为整合组织工作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