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干部问责实施方案

时间:2022-02-08 03:28:00

市领导干部问责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省行政程序规定》、《市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领导干部问责是指市委、市政府对各级各部门单位市管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较大、重大损失或不良后果和社会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条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公正公平、罚当其责,改进工作与追究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纪委、市监察局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市人大相关委室和组织、人事、财政、督查、法制、审计、信访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权限协同做好有关工作。

第五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问责内容

第六条领导干部在履行工作职责时,不依法依程序科学民主决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不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上主观盲目决策,不集体研究,不按程序办事,或出现严重失误,造成严重影响或较大损失的;

(二)违背科学发展规律,错误决策,造成重复建设、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严重污染,能源资源严重浪费以及其它重大损失的;

(三)其它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的。

第七条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时,执行政令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命令的;

(二)不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命令的;

(三)因履职不当,导致管辖或职责范围内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或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四)其他因履职不当,执行政策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第八条领导干部在履行工作职责时,违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违反规定修建、装修楼堂馆所,违反规定购买、更换单位公务用车的;

(二)违反规定干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转让、土地划拨和出让、招投标、金融信贷等活动的;

(三)借招商、考察、学习、培训等名义,变相旅游或违反规定擅自出国(境)旅游的;

(四)擅自驾驶公车的;

(五)其他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

第九条领导干部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未认真落实政务公开、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违规设立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违法实施行政、司法行为的;

(二)不坚持公开办事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有关管理规定,贻误工作的;

(三)不落实市委、市政府刚性收费和行政处罚规定的;

(四)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故意刁难、拖延,影响项目进程,或导致项目流失的;

(五)对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行阻工整治或处置不力的;

(六)不遵守工作纪律规定,工作时间擅离职守,自由散漫的;

(七)其它不执行市委、市政府有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的。

第十条领导干部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时,监管不力,发生安全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力,监督管理不严,或防范、整治煤矿等矿山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

(二)整治非法生产经营不力,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

(三)对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

(四)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

第十一条领导干部在履行工作职责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措施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严重,群众反响强烈的;

(二)巧立名目、滥用检查考核评比,增加基层负担,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对惠农资金不按政策及时拨付,或存在虚报冒领、截留、克扣、挪用行为的;

(四)其他因纠风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第十二条领导干部在管辖范围内或履行工作职责时,工作失职、平庸无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领导班子严重不团结或长期不团结,造成不良影响,或领导班子成员连续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

(二)本地区、本部门工作长期被动落后,在市委、市政府年度绩效综合考评中不合格的,或在政风行风测评中排名最后两位的;

(三)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重大问题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本地区、本部门存在其他突出问题,不认真解决,社会反响强烈的。

第十三条除本办法所列问责事项外,领导干部有其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情形应当问责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章问责方式

第十四条问责的方式:

(一)责令检讨;

(二)诫勉谈话;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停职检查;

(六)引咎辞职;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合并适用。

第十五条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确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轻较,损害和影响较小的,采用责令检讨、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采用停职检查、引咎辞职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采用责令辞职、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因徇私而故意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的;

(二)一年内出现两次及以上被问责或连续两次暗访、督查均有行政问责情形的;

(三)经市委、市政府两次督办,无正当理由仍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任务的;

(四)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五)干扰、阻碍、不配合问责调查,影响公开实施问责的;

(六)打击、报复、威胁、陷害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其它有关人员的;

(七)拒不承认错误或拒不纠正错误的;

(八)有其他应当从重情节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三)及时承认错误并纠正过错,或者有其它立功表现的;

(四)有其他可以从轻问责情节的。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情节显著轻微,或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未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二)因不可抗力造成难以履行职责或原因复杂、无法认定责任的。

第十九条受到问责的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党组)、政府按干部管理权限予以适当安排。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

第四章问责程序

第二十条通过以下渠道反映有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情形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领导批准后进行初步核实:

(一)省级、市级机关及其领导和我市市级领导的指示、批示和通报;

(二)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及党代表提出的问责建议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问责的议案、提案、建议;

(三)行政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等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线索具体的举报、检举、控告和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五)各种评议、测评、考评、考核结果和检查、督查、巡视结果反映的问题;

(六)其它渠道反映的问题。

第二十一条需要启动问责程序的,经市纪委、市监察局主要领导同意,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调查。

被调查的领导干部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提请暂停其职务。

第二十二条适用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问责方式进行问责的,由市纪委常委会或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研究,作出问责决定。

适用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五)项至第(八)项问责方式进行问责的,由市纪委常委会或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同意后作出问责决定,按以下程序执行:

(一)停职检查的,由任免机关执行。停职检查期限一般为1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经市纪委常委会或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研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可以延长1个月。停职检查期满后,由市纪委、市监察局根据其停职检查期间的表现情况,及时提出解除停职检查或进行其它调整的意见,由任免机关按有关程序作出决定;

(二)引咎辞职的,被问责人以书面形式向任免机关提出辞职申请,由任免机关按有关程序作出决定;

(三)责令辞职和免职的,由任免机关按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领导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四条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二十五条《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10日内,送达领导干部本人及工作单位。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应当派专人与被问责的领导干部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问责情况应告知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六条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在接到书面申诉后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错误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被问责人的名誉。

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七条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八条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人员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作出错误问责决定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非市管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需要问责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各级各部门单位可依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问责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党纪政纪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信访工作问责,按《市信访工作问责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