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镇机构改革指导安排方案

时间:2022-06-26 09:57:00

县乡镇机构改革指导安排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乡镇机构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乡镇职责任务,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权责一致的原则。从有力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出发,明晰县级政府和乡镇的职责权限,着力解决权责脱节问题。

2、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乡镇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人员分类管理。

3、重在转变职能的原则。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合理设置机构,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提高效率。

4、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乡镇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

5、平稳推进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转变乡镇职能

乡镇党委、政府要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搞好服务。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好乡村发展规划,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引导农民珍惜土地、增加投入,发展集约经营。落实强农惠农措施,确保农民受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推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做好防灾减灾、五保供养、优抚安置、低保、扶贫救济、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救助工作。发展农村老龄服务。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的服务工作,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和宗教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协助县级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劳动监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是推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做好乡镇人大、群团、国防教育、兵役、民兵等工作。指导村民自治、完善民主议事制度,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把转变职能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改进经济工作方式,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上来。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一站式”服务、办事制等多种方式,方便群众办事。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理顺县乡职责权限。法律法规明确由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不能转嫁给乡镇;需要乡镇配合推动的工作,县级政府部门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并依法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完善考核办法,对乡镇的考核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统一组织。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探索建立以农民等服务对象意见为主的新的考核机制。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工作和领导干部的“一票否决”事项,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二)推进撤乡并镇

县现有乡镇8个,按照省上撤并30%的比例要求,应撤并乡镇2个。结合该县实际,撤并方案如下:撤并高桥乡、南头乡。(1)将高桥乡新城堡村、桃林寨村、小泉村、公庄村、四知村5个行政村并入秦东镇,将高桥村、税村、北营村、南营村、三河村、张尧村、樊家村、布施河8个行政村并入城关镇;(2)将南头乡整体并入代字营镇。撤乡并镇后县共有城关镇、太要镇、秦东镇、桐峪镇、代字营镇、安乐乡等六个乡镇。

(三)加快重点镇建设

对于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重点镇,要积极探索依法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建立重点镇财政体制,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优先安排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企业和农民向重点镇集聚,努力实现镇居人口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

(四)统筹党政机构设置

2万人以上的镇:城关镇、太要镇、秦东镇、代字营镇可以设置党政办公室、宣传文化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等5个机构。2万人以下的乡镇:桐峪镇、安乐乡设党政办公室(含宣传文化办公室职能)、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含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职能)。乡镇党政机构主要职责见附件1。

注重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在社会管理办公室加挂综治办牌子。乡镇纪检、监察和人民武装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设置,日常工作确定人员负责。乡镇财政所维持原体制设置不变。

(五)改革乡镇事业站所

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乡镇设立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文化综合服务站4个事业机构。乡镇事业单位主要职责见附件2。乡镇事业站所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部门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县级部门派驻到乡镇或按区域设置的事业机构也要相应进行改革,整合资源,逐步下放乡镇管理,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六)创新公益服务形式

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农村公益服务项目可以由公益性事业机构或岗位承担,也可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向经营实体或社会服务组织购买服务。探索新的农村公益经费投入机制。

(七)严格控制机构编制

1、根据陕编办发〔2006〕113号文件精神,按照人口、面积等因素,将镇分为一、二、三类。

2、乡镇行政编制在省上下达的编制总额内,按照一类乡镇35名左右,二类乡镇30名左右,三类乡镇25名左右的标准由县上具体负责核定。

3、乡镇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按照一类乡镇26名左右,二类乡镇22名左右,三类乡镇18名左右的标准由县上根据实际具体负责核定。

4、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职数控制在7名以内。乡镇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1名,党委副书记兼乡镇长1名,党委副书记1名,纪委书记1名,人大副主席1名,副乡镇长2名。其中城关镇增配2名副镇长,秦东镇、代字营镇、太要镇各增配1名副镇长。

5、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全面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做到编制、岗位、人员相对应。乡镇不得自行设置机构,不得超编制配人,不得超职数配备领导。

(八)优化人员结构,分流富余人员

乡镇机关按新核定的编制和岗位要求,在现有公务员中实行公开竞争,择优上岗。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人事制。加强对乡镇干部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多渠道妥善安置富余人员。一是加强和充实县级统计调查队伍;二是提倡到村组任职;三是安排到镇文化站等公共服务单位;四是鼓励领办创办为“三农”服务的经济实体。到村组任职和领办创办经济服务实体的人员,工资和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不变,正常晋升工资,工龄连续计算,到达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尚未安置的富余人员通过自然减员等途径逐步消化。超编的乡镇不得新进人员。

三、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乡镇机构改革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精心安排,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成立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编办,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2、落实责任。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做好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拟定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拟订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定岗定员等配套政策;财政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清查、移交和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各项财经纪律,杜绝突击花钱、私分财物等问题的发生;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机改期间各项纪律规定的监督检查工作;民政部门负责撤乡并镇、行政区划的管理和调整工作;审计部门负责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各项审计工作;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档案移交和管理的指导工作。

3、严明纪律。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禁止突击调人、突击提拔干部;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禁止转移资产、私分财物。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乡镇机构改革,不得以资金拨付、达标评比等理由要求乡镇设置对应机构、配备专职人员。4、稳步推进。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增强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正确对待个人的岗位变化,自觉服从组织决定。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乡镇干部。要注意发掘和培养乡镇优秀人才,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落实好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要正确引导舆论,确保干部思想不散、工作秩序不乱、改革平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