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隐患整治及安全管理工作方案5篇

时间:2022-07-15 09:25:18

火灾隐患整治及安全管理工作方案5篇

第一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5.28”电视电话会议、市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和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重大火灾隐患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株消安[2014]7号)精神,有效推动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水平,确保我市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决定自2014年6月3日起至10月10日,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学校全面负责,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工作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凝聚一切力量,扎实推进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努力实现“4个100%”的目标,即现阶段重大火灾隐患清查率100%、能够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按期整改销案率100%、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分步整改方案制定率100%、临时性防范措施落实率100%。

二、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三、整治范围和判定标准

(一)整治范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重点是学校(幼儿园)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室)、体育馆、食堂、餐厅、集体宿舍、实训楼、科技楼、礼堂(大会议室)等。

(二)判定标准。凡属于违反国家消防法律法规、不能立即整改,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并可能造成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后果和严重社会影响的下列情形的,均纳入重大火灾隐患整治范围:

1、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的;

2、防火设施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3、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4、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

5、其它违反消防法规的情形的。

四、工作任务

(一)立即进行动员部署。各单位要立即召开专门会议,逐级动员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和措施。各校(园)长要切实负起学校专项整治行动的领导责任,亲自研究部署本校(园)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并组织力量针对重点问题、重点对象和薄弱环节严密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二)广泛开展教育演练。各单位要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消防宣传工作职责,结合《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充分利用好墙报、板报、宣传标语、电子屏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宣传。学校放假前,要组织开展1课时以上的消防安全专题教育,组织一次师生全员参与的紧急疏散逃生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和防范自救能力。

(三)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各单位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帐,并及时研究整改方案措施,立即进行整改。

五、工作步骤

(一)部署阶段(6月20日前完成)。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召开专门会议,逐级动员部署,落实工作任务、责任和措施。

(二)摸底排查(6月25日前完成)。各单位对各项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如实记载检查人员的姓名、检查时间、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并将自查自纠情况由排查负责人署名后分别报主管部门、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

(三)隐患整治(9月28日前完成)。各单位针对摸底排查出来的隐患,召开专题会议,签订责任状,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和整改资金。对整改难度不大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尽快在规定时限内,逐个消除;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方式,逐项消除隐患。

(四)总结阶段(10月10日前完成)。各单位对专项行动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并于9月30日前报送工作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好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亲自研究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管领导要亲自带队督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专刊等宣传阵地,开展“专项行动”宣传,加大学校“四个能力”建设典型宣传力度,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安全防范与管理水平,为开展“专项行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三)落实责机制,严肃责任追究。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凡因组织不得力、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和较大或亡人火灾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倒查,并取消单位年终评先资格。

第二篇

今年6月是第十三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安委办〔2014〕7号)、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湘安﹝2014﹞4号)以及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株安发〔2014〕13号)精神,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安全生产月活动部署要求,以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创新形式、注重实效,积极开展系统广泛参与、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安全能力,有效防范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全市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活动主题和时间

(一)活动主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二)活动时间:20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三、组织机构

市教育局成立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钟燕局长任组长,李建国副局长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安科,负责指导、协调各县市区、市直学校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各县市区、学校要成立相应活动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果及时上报。

四、活动内容

“安全生产月”活动要紧密结合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和“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及近期下发的安全工作文件,突出主题,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讲求实效。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形势实际,突出道路交通(校车)安全、防溺水、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校舍安全、防汛防雷雨、门卫管理等重点,县市区教育局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警示教育片集中观看、一次警示教育图片展、一次安全教育大讨论、一次安全专家讲座。各学校采取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事故反思会、主题班队会、安全宣誓、签名和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剖析各类事故案例,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二)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开展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活动,各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发放学习辅导资料、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推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当地政府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国务院安委办确定每年6月16日为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向公众发放校园安全注意事项等资料。

(三)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宣传、安全培训、法制教育活动,宣传安全法律法规,传播校园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校门口悬挂以“安全生产月”为主题的宣传横幅标语(参考内容见附件),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教育专栏,利用电子显示屏重复显示“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以班级为单位出一期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开展“同唱一首歌”活动,学唱、传唱《生命守护神》、“生命之歌”等安全歌曲,颂读校园安全“三字经”,使“安全”二字深深印在每个师生的心中,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浓厚氛围。积极参与市安委会在在日报开设“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专栏的投搞,宣传教育系统安全生产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积极参加“安康杯”竞赛、“平安校园”等活动。

(四)开展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要严格落实教育部下《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严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防灾逃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演练时,要注意保留相关影像资料,做好总结和评估。

(五)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严格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认真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目前已进入夏季,正值用电高峰期,各学校要立即行动,对空调、电风扇等电器和线路进行拉网式排查,避免因电路老化、短路、超负荷以及突然用电集聚等问题造成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杜绝“三无”食品等进入校园。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5月底前制订好高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组考方案和安全预案,对全市所有高考、中考考点学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是对考点门卫安全保卫、校园消防安全、食堂食品安全、接送高考、中考考生的车辆安全等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对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县市区、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安全生产月”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各单位领导小组要制订活动方案,落实活动经费,组织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把“安全生产月”活动纳入年终考核。

(二)注重活动实效。要结合实际,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与今年学校综治安全工作要点及近期下发的安全工作相关通知精神相结合,围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的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使“安全生产月”活动更扎实、更具体、更有效。认真查找、整治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筑牢校园安全责任网、监督网、保障网,全力实现年初签定《2014年维稳综治安全工作责任书》所确定的目标。同时,要做好7月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和省(市)“安全生产行”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的巡查、抽查、考核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信息报送。要注重总结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发掘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活动中的亮点、特色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并及时报送市教育局,以便在全市宣传和推广。“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

第三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秩序,促进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简称“打非”),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责任,完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健全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加大惩处力度,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工作领导组:

三、重点范围

(一)校园安全

1.校舍安全。学校C、D级危房管理情况;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防雷设施情况;校园周边山体、河流、水塘等容易遭受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防范措施情况;其他可能危及师生生命安场所的管理情况。

2.校车及交通安全。

(1)校车使用许可证、标志标牌办理情况;

(2)校车驾驶员取得校车驾驶资格情况;

(3)校车登记、建档管理工作情况;校车管理档案中录入校车类型、乘员数(包括驾驶员、学生及跟车教师)、行车路线、站点以及学校和幼儿园名称情况;校车登记造册,逐校(园)、逐车建立校车管理档案情况;

(4)对不合格校车停运、对不具备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取消其从业资格情况;

(5)对所有校车驾驶员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签订三方校车安全接送责任状,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情况;

(6)校车超载超速、社会个体车辆非法营运接送学生治理情况。

3.消防安全。

(1)消防安全教育、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

(2)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3)日常防火检查巡查落实情况;

(4)校内消防设备设施配备、管理情况;

(5)违规用电、用火和电线老化等隐患整改情况。

4.饮食卫生安全。

(1)自备水源办理水质检测合格证情况;

(2)食堂从业人员定期体检落实情况;

(3)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以及食品原料采购、存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4)传染病疫情预防、监控及报告制度落实情况。

5.校内安全管理。

(1)低幼儿童交接管理情况;

(2)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示证登记情况;

(3)师生涉毒及涉邪教等情况;

(4)有基础建设的学校,施工场地隔离带安全警示情况。

6.特种设备设施管理。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节能灶、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等检测、管理情况。

7.教育教学设施管理。

(1)体育活动场所、教学器材及设备、健身器械及设备等安全查检落实情况;

(2)学校实验室、实验室人员管理以及有毒有害实验用品购买、领用、登记制度、自动监控等落实情况。

8.校内安全保卫管理。

(1)对校内重点部位安装的监控设施的技术性能与设备运转、监控记录情况;

(2)学校安全保卫力量建设情况;

(3)警用钢叉、长警棍、对讲机、辣椒水、防刺背心、手套等必要的警用器械配备情况。

9.规范办学情况。

(1)检查无证民办中小学生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情况;

(2)检查无证民办幼儿园情况。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动员阶段(4月底前)。各地各校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确定打击重点,制订工作方案,全面安排和部署行动。

(二)自查整改阶段(5月上旬—6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各地各校围绕工作重点,集中时间,组织专人开展自查工作。要建台账,明确隐患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师生安全。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我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

(三)检查落实阶段(6月中旬、11月下旬)。教育行政部门派出工作组,对各地各校和幼儿园进行抽查。

五、工作职责

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下发《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按照职能和分工,认真开展“打非”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抓好本地本单位“打非”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地各校(幼儿园)要严格落实把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将工作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工作领导组;各学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职责,周密部署工作。

(三)落实责任,严肃纪律。各单位要本着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部署,将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因开展行动不扎实、工作不到位、整改不落实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产生不良影响的,要依法依规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抓好整改,注重实效。各单位要摸清本学校、本单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措施、标本兼治,建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确保实效。对严重危及安全的重大问题和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对能现场整改的问题必须现场整改到位;对现场难以立即整改的问题,要逐条研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妥善制订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跟踪监控到位。

(五)加强宣传,畅通信息。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自有媒体,如校内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每3日前及时报送上月《打非工作信息月报表》。

第四篇

一、任务和责任

(一)省为民办实事3项

1.完成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0所。责任单位:基教科、县市区教育局

2.完成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添置学生床位12410个。责任单位:计财科、县市区教育局

3.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1所。责任单位:学特科、县市区教育局

(二)“民生100”工程5项

1.完成资助家庭贫困学生2.8万人。责任单位:资助办、县市区教育局

2.完成建设公办幼儿园10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0所。责任单位:学特科、县市区教育局

3.完成市二中整体搬迁。责任单位:市二中、办公室

4.启动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责任单位:市特校

5.启动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市科技馆)建设。责任单位:市实验学校

二、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1—3月)

确定全市教育民生实事建设项目,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分解考核指标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11月)

实施项目“月调度、季自评、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制度。

3月,制定子项目实施方案,召开子项目工作布置会,完成项目立项、选址、勘探和设计。

4月,完成建设项目报建和工程招投标;组织现场集中办公,集中解决一批重大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

5月,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力争全年项目开工三分之二以上。

6月-8月,项目集中实施。

9月,组织“项目集中销号月”活动,集中解决项目难点问题。

10月,开展“重大问题重点督办”活动,对进度相对滞后的重大项目、重点问题以交办函的形式报告相关领导,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11月,组织“项目集中竣工月”活动,力争全年项目竣工90%以上。基本完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的前期报建工作。

(三)验收考核阶段(2014年12月)

组织项目年度考核活动,全面考核项目完成情况。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和实施

调整教育为民办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领导。教育为民办实事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全面实施,所有项目必须做到半年任务过半,11月底全面完成。12月按照标准进行评估验收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机关科室考核、直属单位评价、县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监督和检查

责任科室要将落实民生实事作为年度工作重点,确保实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各责任科室和县市区教育局要确定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络的联络员,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汇总相关信息。所有实事项目实行月报制度,各责任科室应于每月22日前汇总、审核、上报当月完成情况数据。

(四)强化总结和宣传

各责任科室应及时发现并总结实事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推介工作典型。要大力宣传实事成果,让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和温暖深入人心。各项目在本地媒体上的宣传报道不少于1次,向实事办提供的工作信息或经验材料不少于1篇。

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建设目标

到2015年,培养一批教育技术应用骨干(其中省级应用骨干100人,市级应用骨干300人,县区级应用骨干600人),教育技术中级全员培训率达到80%,并启动教育技术能力高级培训;到2020年,完成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教育技术能力高级培训率超过50%。

三、建设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突出学习与使用结合、突出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突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二)实践性原则。以中小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案例为载体,落实“观摩-解读-研讨-实践-评估”的培训流程,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

(三)针对性原则。立足本地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以课例为研修对象,突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依据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标准》,遴选和建设一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省级培训基地10个,市级培训基地20个,县区级培训基地30个)。建立由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构成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

(二)组织开展各级教育技术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市级培训基地负责培训者培训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县级培训基地负责本辖区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组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组织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参加省项目办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和综合考评,成绩合格者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证书。

(四)建立教育技术能力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相关的配套政策,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证书作为教师专业资格再认证、教师聘任、教师职务晋升以及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的必备条件,构建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试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五、工作安排和实施步骤

(一)工作安排

2014年在全市启动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争取用2~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考试认证工作。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和校本研训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依托市、县、校三级培训基地,充分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进行培训。

(二)实施步骤

1、遴选培训基地。2013年12月底前完成省级培训基地遴选和推荐工作,2014年年初进行市级和县级培训基地的评估与认定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2014年年初召开工作会议并印发实施方案,部署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

3、培训市级骨干。2014年上半年组织市级骨干培训,为各县级培训基地培养主讲教师,组建一支参加过部级骨干培训、省级骨干培训和市级骨干培训的优秀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

4、开展全员培训。2014年开始全面启动全员培训,各培训基地按计划、分批次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每名学员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集中培训40学时,远程培训30学时,校本研训10学时)。

5、组织考试考核。按照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的安排,分批次组织教师参加全省统一的上机考试。依据省项目办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学员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水平的综合考评。

六、培训与考试

(一)培训对象

全员培训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下同)专任教师、中小学中承担教学任务的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已获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高级证书的教师可直接参加教育技术中级培训与考试。已接受“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核心课程7.0及以上版本教材)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可免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二)培训考核内容及标准

全市统一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省教育厅颁布的《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的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培训统一使用我省组织专家编写的《省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版本教材。

初级培训。主要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编写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媒体、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中级培训。主要学习教育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掌握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资源整合与应用、教学评价与管理方法。

高级培训。培训内容及要求待教育部颁布教育技术高级培训大纲后另行确定。

(三)培训分工

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市级教育技术应用骨干和县区级主讲教师的培训。

市级培训基地:负责全市高中学校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县级培训基地:负责县级教育技术应用骨干和本辖区初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校:负责组织学员在完成集中培训后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指导学员运用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积极配合培训基地做好学员应用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综合考评工作。

省、市、县三级应用骨干教师应担任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和校本培训指导教师。

(四)考试和证书颁发

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考试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相应等级的认证由培训考核、上机考试、综合考评三个环节组成。在完成培训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报名参加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考试并申请认证。

1、培训考核。由培训基地根据教师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综合评定。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

2、上机考试。由省项目办统一组织。考试内容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确定,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上机考试工作由市教育局教师科统一领导,实行培考分离,考务工作由市教师培训中心具体负责管理。市区考点设置在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城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级考试,原则上每个县区考点设置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级考试。

3、综合考评。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能力、资源整合和利用(课件制作)能力、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水平进行综合考评,考评成绩满分为100分。

初级由所在学校负责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报县市区项目办审定。中级由县市区项目办组织综合考评,报市州项目办审定。高级由市州项目办组织综合考评,报省项目办审定。(培训考核和综合考评的具体办法及评分细则另行制定)。

4、颁证。培训考核、上机考试、综合考评三项成绩均在60分及以上,等级考试合格。等级考试合格者,由省项目办颁发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相应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