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17 03:02:15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

一、抓好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一批突出问题和隐患。

(一)强化农药管理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全面落实农资经营者持证上岗制度和实名购药制度。积极推进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和连锁配送制度。农产品生产过程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蔬菜等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2.整治重点:在农药市场监管上,严厉查处生产经营违法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和无证经营、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等违法行为。在农药使用管理上,以蔬菜、瓜果、食用菌等食用农产品生产用药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使用六六六、DDT、甲胺磷等禁用农药及克百威、毒死蜱、氧乐果等限用农药的行为。

3.主要措施:(1)强化农药市场监督抽查。借助自治区农药监测与执法信息平台,开展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监督抽查。(2)强化农药经营管理。2016年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专柜销售、实名购买、台帐记载、溯源管理等制度。(3)加强残留监控。积极发挥全市检测体系的作用,认真做好蔬菜、瓜果、食用菌中农药残留的监测预警。(4)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强化农药监管法规制度的宣传和科学用药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加强农药使用环节监督指导。(5)开展对六六六、DDT等农药的专项调查。通过对生产基地土壤、水源和农药产品的抽样化验分析,查清六六六、DDT等禁用农药超标问题的根源。

(二)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根据《州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资市场打假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在春耕秋播、病虫害高发期等农资购销高峰时期,以农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农资展销会、重点企业、流动商贩为重点,加大对生产基地、区域交界处、游商活跃区的检查力度,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和套牌侵权、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生产经营违法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和无证经营、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禁用农药和随意销售限用农药行为;严厉查处复混肥料、水溶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加强“三品一标”获证产品的证后监管。严厉查处滥用、冒用、伪造“三品一标”农产品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等违法行为。

二、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2016年,全市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见附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申报综合基地。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生产经营大户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组织“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全年完成11个“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申报任务。其中,无公害产品8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做好绿色食品到期续展和绿色食品企业的年检工作。积极建立“三品一标”产品专柜或专卖店,大力宣传我州“三品一标”产品品牌,实现“三品一标”产品优质优价。

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区和瓜果蔬菜标准园项目,按照《市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瓜果蔬菜标准园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依托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为重点,积极创建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园、点),整体提升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三、强化监测评估预警,积极开展监督抽查。

(一)风险监测工作开展

根据《市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承担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任务,每月开展1次蔬菜检测,每次抽样不少于15批,要求涉及不少于10个蔬菜品种,全年共计开展12次。水果检测时间根据水果成熟期进行。谷物、油料及糖料全年开展1次监测,全年共计抽取不少于15个样品;承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全年开展4次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水产品监测。第一次1~3月、第二次4~6月、第三次7~9月、第一次10~12月。每次蔬菜40批、水果10批、食用菌10批、畜禽产品17批、水产品3批;承担“三品一标”监督检测,全年开展4次,共完成100批。

(二)快速检测工作开展

根据《关于市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方案》,市农业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市检测中心继续承担并认真完成自治区每月1次的快速联检任务,各乡镇监管站均开展自治区联检工作,监测数据均纳入全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联合检测信息平台,在规定的日期内按时上报检测数据。各乡镇监管站重点针对生产基地农产品,每周开展1次检测工作,市检测中心负责对乡镇监管站的原始检测数据(原始检测抑制率)进行统计汇总,并于每周五前将汇总结果上报至州农业局质量安全中心(州农业局监管办)。市农业局根据市、乡(镇)的风险监测结果,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疑似不合格样品,组织执法人员及时开展监督抽查。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依法进行处置。

四、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

(一)坚持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会制度。市农业局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监管工作例会,定期通报、分析和综合研判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学防范的措施和办法,及时指导生产,科学引导消费。

(二)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制度和农业部门的职责,在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同时,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特别是强化农药市场和农药使用环节监管,全力推行备案登记、持证上岗、定点经营、实名购药等农药管理制度和农药合理使用、安全间隔期、生产记录档案等生产环节各项制度。要根据农时季节,对农资市场和生产环节实施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纠正解决。

(三)认真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做好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登记备案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大户的登记备案工作,明确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对经营主体的法制宣传和培训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责任意识、诚信理念,进一步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他们依法、依规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积极营造工作氛围。

按照《市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方案》,2016年,要从五个层面开展培训。一是要认真组织市农业局所属单位管理人员、执法人员、检测人员和各类技术骨干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各类培训;二是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组织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农业执法人员、农产品检测人员、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员和检查员、村级监管员参加由州农业局统一对各县(市、园区)、综合业务培训和农业执法、农产品检测、产品认证专题培训。三是市农业局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负责人及其生产技术骨干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训。四是市农业局组织对乡(镇)、村(组)干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五是市农业局组织乡(镇)监管站对各村(组)农民群众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

为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环境氛围,要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全社会更加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支持、帮助、监督我们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六、创新工作机制,抢占农产品质量安全制高点。

一是要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调配合机制。在农业系统内部,通过例会制度、会商机制、业务考核,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调、信息互通、检打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同时,积极与市食安办和公安、司法、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沟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会商机制,及时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需要沟通会商解决的问题。二是要加快推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动市、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三是探索构建产地准出机制,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制度,全面落实生产经营者在质量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四是认真做好应急处置,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全系统的应急处置技能。五是进一步健全考核制度,将监管体系建设、宣传培训、风险监测、投入品监管、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等纳入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六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督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