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23 02:42:17

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意见

一、落实“四有两责”,完善监管体系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建立统一权威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做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日常检查责任和监督抽检责任落实到位。

(一)强化党政同责。按照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把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指标,列入政府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对各有关部门民生幸福改善项目的范畴,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督查考核,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防控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强化牵头抓总、协调督促职能,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食品药品安全定期会商、信息通报、联合执法、隐患排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全面评估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及时协调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强化基层建设。进一步调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科学合理划分监管事权,确保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责权利相统一。坚持重心下移,确保镇(街道)派出机构建设全覆盖,并建成一批标准化的派出机构。镇(街道)政府要配备1~2名专职人员负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食安委及其办公室实体化运作,会同镇(街道)派出机构共同抓好执法检查、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每个村配备1~2名社会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护网”。

(四)强化经费保障。各地要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经费投入水平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加大镇(街道)派出机构办公经费、食安委及其办公室专项经费、执法经费、社会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工作经费、专项整治、科普宣传、信息化系统建设、抽样检测经费等保障力度,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落实“四个最严”,加大监管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坚持“严”字当头,不断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构筑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一是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举措,加快健全贯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并落实农业投入品监管、产地环境管理、种植养殖过程控制、包装标识、食用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等制度规范。鼓励发展“三品一标”安全优质农产品,着力打造品牌。二是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严格食品生产许可,推进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制度,提升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自检自控水平。强化小作坊监管,坚持改造提升和打击清除并举,切实规范小作坊生产,积极引导业态转型升级,坚决取缔“黑作坊”和“黑工厂”。严格监督和规范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相关产品生产行为,严厉打击生产环节非法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食品流通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入市、交易、退市监管体系,以经营者自律自查为基础,深入开展无证清理和持续符合许可条件情况监督检查,依据企业规模、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信用记录等因素,实施信用分类和风险分级管理,努力实现信用监管企业100%、个体70%的覆盖目标。签署食用农产品全程监管协议,严格落实食品交易场所开办者责任,督促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记录、市场准入等制度,强化食用农产品入市后的监管。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规范食品经营过程管理,全面提升食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化水平。四是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继续推进餐饮量化分级管理,提升A级单位比例。强化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养老机构、提供凉菜、生食海产品等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管,推进“明厨亮灶”,加快建立监督抽检、快速检测筛查模式,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五是加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建立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子档案,重点治理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宣传、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六是加强进出口等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进口食品收货人备案、销售记录、标签检验、风险信息预警和溯源召回等制度,加强对进出口高风险食品的疫病疫情、微生物、药物残留、添加剂等监控,坚决查堵和严厉打击疫区产品非法入境行为。加强粮食、食盐等市场监管,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完善城乡“放心粮油”供应网络。

(二)构筑从实验室到医院的药械安全防线。加强飞行检查、有因检查、突击检查,确保全部药品生产企业按照新修订的药品GMP进行生产,全部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符合重新公布的GSP要求,全部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医疗器械GMP进行生产。加大对各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是否按批准的处方工艺组织生产、原辅料购进、检验放行等方面的检查力度,强化基本药物、特殊药品监管,杜绝特药流弊等事件发生。贯彻落实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推进医疗器械企业分级分类监管,重点监管一次性无菌、植入类和体外诊断试剂类高风险品种的全过程生产环节、可追溯性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推行标准化规范监管,开展以疫苗为重点的冷链药品储运环节,以网络信息、销售药品为重点的网络经营环节,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民营医院、学校医务室为重点的药品使用环节的专项检查力度,切实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三)构筑从点到面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防线。各级公安部门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打击食药违法犯罪,通过开展飞检抽检、联合执法、公开曝光等方法方式,对各种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实施源头、过程、立体、纵横打击。完善“三联两防”协调联动机制、涉嫌犯罪线索或案件的移送程序、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机制,突出大案、要案查处,确保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责任追究到位。

三、落实“社会共治”,形成监管合力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巩固社会共治成果,推动社会共治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体系化。

(一)全面发动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巩固“161”社会共治成果,调整充实社会监督员、专家、青年志愿者、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员队伍,激发共治活力,增强共治合力。逐步推广社会共治网格化示范点建设的成果做法,稳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进一步融合好政府、部门、企业、市场、媒体、公众等多元化因素,用网格+网络化的方法把社会共治的触角延伸至食品药品安全的各个环节。

(二)切实增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合力。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联合,实现职能良性互补、政策紧密衔接、管理相互支撑。要合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加强软硬件建设,力争扬中市、丹徒区和新区率先通过考核验收,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启动第二批创建,做好争创全国食品安全城市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大力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生产经营。积极培育食品药品“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发挥以群教群、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作用,带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企业红黑榜制度,严格执行《市食品药品安全失信企业及个人处理办法(试行)》,严惩失信企业;逐步推广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员制度,积极开展安全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增强行业诚信自律基础,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安全意识。

(四)注重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以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活动为载体,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建设,广泛开展多形式、多载体、多途径的宣传活动,增强全市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定期召开新闻会,有效借助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告知市民食药安全状况,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在全社会形成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推动构筑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

四、落实“标本兼治”,提升监管水平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新方法、新机制,努力实现食药安全的长治久安。

(一)深化专项整治。坚持主动出击,以农村和城郊结合部食品药品安全、互联网销售食品、食品非法添加、药品掺杂使假、夸大虚假宣传等为重点,常态化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大力排查和治理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切实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

(二)深化制度建设。坚持解放思想,探索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网络经营食品药品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食品药品产品追溯监管、食品药品有奖举报、应急处置等制度,推进长效监管。

(三)深化智慧监管。按照“必需、管用、超前”的原则,强化顶层设计,把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纳入“智慧”的范畴,积极探索以“远程监控、追踪溯源、信息共享、便民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监管”监管模式,实现人防与技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四)深化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加快建设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基层快检能力建设,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确保镇(街道)派出机构快检室和快检设备配备率100%、农产品交易市场快检设备配备率不低于90%、农产品批发市场快检实验室建成使用率100%、食品抽检3批次/千人、药品抽检不少于1200批次的目标。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和食源性疾病管理,重点强化食品污染、食品中有害因素、食源性疾病、地产高风险食品等20个类别监测,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研判会商通报机制。搭建快速、高效的食品药品风险监测和报告网络,强化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加强舆情监控和分析,修订完善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信息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紧急医疗救治等配套制度,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五)深化能力建设。分层分级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大力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实施以现场检查为主、实验室检验为辅的监管方式,推动监管力量下沉。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突出大考核、大比武、大培训,着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廉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强化考核评价,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推诿扯皮、监管不力单位和个人,严肃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