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

时间:2022-05-21 08:12:15

教育局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坚持“德育为先、贴近实际、注重实践、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整体构建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推动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2015年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基点,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突出“四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师生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夯实“四项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德育品牌建设)工作基础,建立“两个机制”(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考核和激励机制)工作保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完成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强化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学段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分学段设立德育工作目标。

1.小学阶段重点抓习惯、重养成,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集体意识和安全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2.初中阶段重点抓体验、重实践,让初中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体验美德、健全人格、遵守公德,培养爱国情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高中阶段重点抓深化、重内涵,加强公民道德、民主法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引导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理想。

三、德育内容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扎实推进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活动。学校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化抽象为具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要求师生熟记24字核心价值观内容,在校园宣传栏、文化墙等设置24字标语,并使之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强化德育主题教育。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利用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班队活动课等时间节点,扎实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励志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三心”(红心、孝心、爱心)教育、“三节”(节水、节电、节粮)实践活动,以及“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中国梦”、“新三好”(在家庭做“孝敬父母,体验亲情”的好孩子、在学校做“文明友爱,健康成长”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传扬美德,奉献爱心”的好公民)争创等主题教育活动。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各级工作要求,每学月确定一个德育教育工作主题,围绕“期期有重点、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落实”的工作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每次主题活动至少要做到“五个有”,即有教育主题,有工作方案,有活动形式,有过程资料、图片,有教育实效成果,力求主题明确、过程务实、宣传到位、氛围浓厚、效果明显,充分发挥好教育引领作用。

(三)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德育主任(教导主任)、班主任等各类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定期深入学校督查、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各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专题讲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安排、有教材、有课时、有检查、有考核,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和学科教学中。县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要坚持深入中小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三是加强场所建设。县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和各中小学校要以乡村少年宫为阵地,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校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指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处理学习、成长、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加强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青少年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培养,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和《市中小学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学生在遵规守纪、文明礼仪、自主学习、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采取规范训练、榜样示范、过程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各校要结合学生实际,有序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仪、遵守规则、强身健体、自主学习、喜欢读书、坚持写作、讲究卫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合理作息、遵守公德的好习惯。

(五)强化师生法制教育。各校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开展“法律进学校十看”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和“法德并进”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活动,宣传《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引导青少年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敬法。各学校要及时调整充实法制副校长,保证全县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配备率达到100%,并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学校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12.4”宪法宣传教育日活动和法制讲座、禁毒一堂课、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现身说法、法制征文、“学生带法回家”、交通安全教育、网络道德、预防、环境保护、节能、反对迷信邪教等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师生提供平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扶工作,杜绝在校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强化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以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工作载体,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成果,创新思路,提炼特色,打造品牌,推动德育工作内涵发展。培育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品牌,开展“县优秀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县美德少年”、“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表彰、“千名志愿者在行动”社会实践、“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和“三心(红心、孝心、爱心)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各校要在扎实抓好德育常规管理的同时,挖掘校本德育资源,以德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细化、科学化、系统化、特色化为工作导向,促进学校加强德育品牌建设,争创德育特色学校,塑造先进典型人物,凸显德育特色。

(七)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德育处室、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建设,配齐配优德育干部、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重视班主任和团队辅导员队伍培训,提高班主任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班主任、团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成长。创造学习机会,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团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能力,丰富知识,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团队。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各校根据实际,制定并实施班级常规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每学月组织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评比和考核。要引导全体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研究,优化班级管理,拓展班级活动形式,打造班级建设特色,追求班级管理的高层次、高品位。各校要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建立鼓励优秀教师争当班主任的激励机制,具备条件的学校成立班主任工作考核小组,对班主任实行竞争考核上岗,重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工作,探索建立“星级班主任”评选考核制度,并将班主任星级考核情况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的必要前提。将班主任工作列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职务评审晋升的重要内容,使其工作实绩与表彰奖励、晋级晋职相结合,在晋级晋职中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和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切实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的地位和待遇,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班主任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占相应比例。建立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制度,优先提拔使用长期在德育工作岗位工作的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营造“人人愿当德育工作者,个个争做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八)强化活动阵地建设。加强校园德育阵地建设,为学生德育教育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乡村少年宫作用,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学生记者团、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体育运动队,成立书画兴趣小组、文学社等。完善校园活动阵地,建好学生活动场所,设立心理咨询室,建好“美德少年”、“五星学生”(礼仪之星、特长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进步之星)等荣誉栏。积极创造条件设立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体,加强对学校先进个人、班级美好人和事的宣传。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加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依托周边德育资源,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发挥乡村少年宫场所的育人功能,推进学校文体设施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开放。积极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及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活跃学生假期生活。

(九)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各校要以环境示范校、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素质教育星级学校、书香校园等创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加强校徽、校歌、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建设,建构具有特色性和教育性的校园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积极推进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戏剧文化、民俗文化、竹文化、奇石文化)进学校,打造“一校一景、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学校德育新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用优秀文化占领校园精神领地,构建文明书香校园。

(十)强化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帮扶。学校要建立完善特殊群体学生“1+1”帮扶制度,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残障家庭、流动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制定专门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教育档案,定期组织召开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研讨工作会,商讨教育策略。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支持,主动联系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文广新旅等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排查社会青年与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四、管理保障

(一)强化组织管理。学校要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建立校长负总责的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强有力的德育工作机制,每期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类人员责任,强化考核,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作用。建立定期研究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学校校长每月要召开一次党政相关人员参加的德育工作会议,德育主任(教导主任)、班主任每周要召开班级德育工作例会,就具体问题进行研判分析、安排部署、互相交流班级德育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德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教育系统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每时每刻、每一教育环节都是德育教育时机。各校要建立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在年度考核中既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又考核育人工作,不断增强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德育意识,明确教职员工通过课程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管理、行政服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不同岗位上共同担负起育人责任。建立中小学班级教导会制度,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教师参与、家委会代表配合的班级教导会,定期研讨解决班级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德育活动课程常规管理。各校要认真落实好《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计划》,扎实抓好德育活动常规管理,重视仪式教育,规范开展学期开学典礼、散学典礼、学生入学集训、入队、入团、毕业、成人及升旗仪式等各类仪式教育活动。要进一步规范学生集会、例会制度,重视开展好学校艺术节、运动会、“大课间”阳光体育等活动。重视主题班会管理,将主题班会课程化。充分利用班会课、地方课、晨会或团(队)活动上好主题班会课,保证每周一课时,围绕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要将主题班会落实情况列入对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局将学校德育常规活动开展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四)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引领作用。各校要维护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贯彻落实各级部门“扫黄打非”工作要求,引导少年儿童自觉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坚持以优秀的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集中整治中小学校园内各种出版物,着力清查含有妨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内容的校园互联网音视频、游戏、小说、动漫等。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责任人和目标要求,要统筹安排好同期开展的其他德育工作及校园“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确保校园清查、网络监管、宣传报道等环节同部署、同行动、同督促,取得实效。

1.正确引导中小学生阅读行为。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倡导正版生活和绿色阅读行为,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专栏、校园广播等媒介大力推介和组织阅读优秀少儿出版物;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增强自觉抵制有害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的能力,防止有害读物在校园传播蔓延,要切实发挥好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功能作用,加强管理,定期开放,有序组织各班级学生阅读各类优秀图书,以优秀文化占领学生的阅读阵地。

2.开展校园出版物清查。各中小学要建立完善校园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刊物台帐;突出清点,大力清理收缴校园内涉及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有害内容以及非法出版的少儿出版物。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学校要及时安装相关绿色上网监控软硬件设施,防止互联网有害信息侵入校园,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深入查办校园内涉及青少年类非法有害出版物案件信息,积极发动师生举报传播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行为,对外公布学校及县教育局举报电话,强化与有关部门的衔接,切实做好举报线索收集、上报、反馈工作。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各中小学校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积极主动与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文广旅新等部门紧密联系,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对校园周边的网吧、书屋、摊点等进行专项检查,防止有害内容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侵害。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和监管责任,依照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对措施不落实、问题不解决的学校,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广泛开展“绿书签•护苗20l5”行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以“扫黄打非”护助幼苗成长为主题的“绿书签”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师生绿色阅读、健康上网,抵制网上不良信息。

5.深入开展督导检查。县教育局将适时联合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整改情况作为德育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各校要利用学期开学和“六一”国际儿童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6.加强情况信息报送。各中小学校要及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开展相关工作,于4月3日前将工作方案及工作开展情况上报教育股(可通过教育股德育群上传),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各中小学校要在每月25日前报送当月各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遇重要情况随时报送。专项行动总结于9月20日前报送。

(四)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各校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完善家长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要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创新家长学校工作模式,通过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方空间、家校QQ群互动交流平台、家访、设立家长接待日和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密切学校(班主任)与家庭(家长)的联系,主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各校要完善家访制度,明确家访对象、家访目的、家访办法,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学校开放制度,设立学校开放日、开放周,通过家长现场听评课、专题讲座、典型案例交流、学生作业展示、学生成果展示、参与主题班队会、家庭知识竞赛、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家校沟通。

(五)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各学校要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校园侵害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突出问题,落实人员力量,组织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推出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德育论文评选活动,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开辟德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德育工作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教育局将德育课题研究纳入各级课题管理中,研究成果按相关规定纳入职称评选和考核评价体系。

(六)加强交流学习。组织开展每季度一次的德育工作现场会,采取“学校申报、县局确定、组织实施、补助经费”的形式,选取德育工作具有亮点、创新和特色的学校,实施承办现场会工作,促进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同时,加强与先进地区学校的交流合作,采取送培学习或请进讲授等形式,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

(七)增加德育工作经费投入。积极争取设立全县德育工作专项资金,保障德育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各校(园)也要设立并逐年增长用于德育工作的经费,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场所设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八)建立德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建立并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考核办法》,把德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两个清单”内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形成长效机制,强力突出德育为先的教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