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和谐社会工作意见

时间:2022-12-29 03:31:12

促进和谐社会工作意见

“三项重点工作”既是政法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对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特点分析

近年来,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增加,上访、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频发。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且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使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矛盾问题增多。从我们***(地区)情况来看,利益之争是矛盾核心,资源纠纷(征地拆迁、承包经营)是矛盾焦点,群体性信访事件是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纠纷主体在不断变化;二是纠纷类型在逐渐增多;三是涉及面越来越宽;四是群体性越级上访量逐年上升;五是矛盾纠纷化解难度逐渐增大。

二、公安机关如何化解旧矛盾

(一)从公安信访工作来讲

古语云:“囹圄空虚公事减,州家无事更心宽。”这既是古人治国理政的经验之谈,又是现代社会管理目标所需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了维护公安访情持续平稳,公安机关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需要大力解决信访问题,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认真对待初信初访,严格信访受理环节。

总书记指出,要把正确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在接待受理案件时,要针对具体情况,仔细分析研究,提出解决信访问题的办法和意见。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思想,对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要抱着把信访案件当作刑事、治安案件办的认真负责态度,反复核实群众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不能简单的凭表象和推测进行定性,要通过换位思考,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要求,多一些理解和帮助,争取当事人的信任。要抓住其解决问题是最终目的的心理,春风化雨,润物有声,有效的化解怨气,解决矛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上访者的心坎上。

2、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落实信访协调制度。

公安信访工作涉及面广,错综复杂,解决信访问题仅靠公安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策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比如在处置因企业改制中形成的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冲突,因城市整体规划搬迁户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因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中集体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等等,引起的信访案件,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经济综合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参与,部门联动,整体互动,协作配合,综合治理,使闹访者看到,各级各部门依法公开、公正处理信访问题的决心,彻底打消少数别有用心人利用信访伺机作乱、伺机欲利的念头,妥善处理聚众信访案件。及时分析研究公安信访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查找工作不足,剖析深层次并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研究提出从源头上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的对策措施,使协调机制在信访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以公平保和谐,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3、减少民怨转化理念,创新信访思维模式。

重视异己的民众力量,领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深刻道理,追求“囹圄空虚公事减,州家无事更心宽”的社会管理目标,既是古人治国理政的经验之谈,又是现代社会建设所需研究的一个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和创新同志在1956年大力推崇的浙江省诸暨县“少捕人、多调解”的“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各级司法调解特别是基层司法调解工作,整合乡镇(街道)行政资源,努力建立集信访、政法、综治、司法、调解为一体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把发生在城镇街道、乡村社区、邻里弄巷、房前院后的日常生活矛盾,通过调解劝导,消化人际积怨,防止小事变大事、民事变刑事的矛盾升级,以钝化矛盾的和美之举促进社会成员和睦相处。“少捕人、多调解”,不仅要体现在信访实践、司法调解实践中,大量而艰巨的是要体现在公安、维稳、政法实践中,避免一些人异化为与社会对立的人,把对抗政府、反对社会、对现实不满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要切实总结一些非直接利益的人参与群体性,而借民怨、发民愤、借机闹事的教训。另一方面,要坚持司法公正,深化普法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地方立法,实行依法行政,健全监督体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法治与德治并举、惩处与转化并重的双轨运行机制,着力转化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把政治文明与社会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从公安行政复议工作来讲

一是健全复议机构,提升复议人员素质,回避个案提前介入,而只就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为提高公安行政执法水平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法律知照、应用性依据。将复议人员从具体的信访案件、个案研究中抽身出来,加强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保证行政复议案件的办案质量和客观公正性,避免“既在全场跑,又在场上吹哨”的现象发生。

二是各监督机构相互配合,分清职责,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各部门应正确引导申诉、申请人,宣传法律法规,通过合法、有效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杜绝互相推诿、法有明文规定不依等现象,在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基础上,共同形成合力,解决公安执法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在稳定中求发展。

(三)从公安队伍建设来讲

加强基层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建设,牢固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要利用我们正在开展的人性化执法活动,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执法理念,教育广大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要杜绝机械执法、呆板执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少抓人、慎处罚,避免与群众发生冲突,而成为群体性信访事件的导火索,争取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公安机关怎样预防新矛盾

一是要积极探索建立地、企、警的三位一体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公安民警要演绎好党委、政府了解基层的“信息员”的角色,通过深入农村、企业、社区,认真开展问题调查,矛盾纠纷排查,把走访、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汇总,形成走访报告,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汇报,准确及时地为党委、政府开展决策部署提供依据。二是要在社会矛盾排查过程中,积极确定工作的重点难点,将容易引起群体性信访事件的资源纠纷、征地拆迁等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工作力度,研究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并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坚持“预防走在发生前、控制走在演化前、化解走在激化前”的原则,落实大走访。民警应演绎好“宣传员”的角色。应当深入群众积极开展“政策法规进万家”活动,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在群众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帮助群众理解政策,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同时民警还必须当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勤务员”,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公安机关的热情服务送到百姓家中。民警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开展为人民群众送证上门、服务到家活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向广大农村送农业科技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关注老弱病残群体,为老弱病残送去关怀和慰问,努力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当前,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由于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矛盾问题不断增多,一些矛盾问题和不满情绪极易被无限放大。所以,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是公安机关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要提前预防;对已发生的社会矛盾要认真分析,把握动向,及早处置,不可掉以轻心,着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可能发生的社会矛盾努力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