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支行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意见

时间:2022-05-31 04:23:00

区支行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省政府办公室《转发省金融办省银监局关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36号)精神,引导全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各金融机构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真正做到思想到位、机制健全、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力争年度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和全市平均贷款增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二、基本目标和原则

(一)基本目标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民间资金为补充,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保障的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县域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信用征集、评估等功能完善的县域信用体系,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新途径、新模式,积极开发适合县域经济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县域和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作用,形成引导各方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长效机制。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区、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资金需求满足率达到60%以上。

(二)原则

金融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金融市场主体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适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重在实际效果。三是坚持风险可控和优化服务的原则。积极运用现代商业网络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完善信贷管理办法,强化内控机制,合理分散风险,改进和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三、加大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动做好重大项目信贷资金配套工作。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按照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规划,切实做好各项重大建设项目的信贷资金配套工作,特别是要重点支持那些采取商业化模式

运作、未来收益有保障的政府投资项目,在有效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快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要进一步创新信贷管理方式,争取更多的贷款规模,对经过科学论证、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条件比较成熟的重大项目,采取集中报送、审批的办法,加快重点项目贷款审批步伐,尽快投入信贷配套资金。

(二)全力满足“三农”信贷资金需求。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高度重视“三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供求矛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的总量,力争全年涉农贷款增速高于金融机构全部贷款增速。

1、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放的重点:一是与中低产田改造有关的农村水、土、田、林、路、电等符合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的比重,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二是农民饮用水保障和安全工程,便民利民,改善民生;三是农村、农业生产用水体系建设,特别是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等,增强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四是农村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及环保建设项目,包括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污水处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和符合条件的农村小水电、沼气等清洁能源生产以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2、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一是支持以发展苹果、樱桃、花椒、核桃等种植为主的现代果业;二是支持以发展奶牛、生猪、秦川牛、绿色蛋鸡等畜禽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三是支持以发展中药材、蔬菜、肉蛋禽、花卉、水产养殖等产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四是支持种子工程、沃土工程、高产示范工程的实施;五是支持农产品加工、营销和品牌建设项目的实施。

3、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支持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大力支持果、牧、药、菜等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业主和专业大户逐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加大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拓宽销售网络、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以达到提升农产品增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4、支持农村服务业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大力支持农技推广、包装储运、信息咨询等农业服务行业的发展。以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为重点,积极推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品的连锁经营和绿色通道网络建设,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按照农业结构特点和产品优势,支持建设具有行业优势的专业市场如果、菜、优质禽畜、花卉花木、水产品等批发销售市场,吸引客商搞活农产品贸易,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5、支持农村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具体项目包括农村文化室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新路子,确保贫困大中专学生不失学。支持农村教育设施、农民工培训和基层职业技术教育、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公共卫生、新型合作医疗等建设,帮助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支持“三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6、支持农村居民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以支持“家电下乡”工程为重点,通过消费信贷支持农村居民扩大住房、汽车、住房装修的消费,推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三)大力支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工业主导产业现状,及时掌握了解企业资金需求情况,适时提供有效信贷保障,促进工业经济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1、支持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紧紧围绕建设以现代建材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城市这一目标和能源、电解铝等优势行业、主导产业,通过信贷资金的投放,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倾力打造水泥、煤炭、铝业等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明确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方向。要将围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建材、电解铝等优势行业和主导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依托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在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围绕高科技产业终端环节或外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和重点客户进行长期培育,积极主动地提供优质信贷服务,帮助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

3、构建区别对待的多层次信贷支持体系。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在提供融资性租赁或承包与贷款相融合的“捆绑式”金融服务的同时,可对其发放以合法有效的有价单证、依法可转让的股权等权利进行质押的质押贷款。对一时经营亏损,但产品有销路、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要帮其出谋划策,改善经营管理,并适当注入信贷资金支持其生产经营,加快结构调整,增强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使之尽快扭亏为盈。同时,选择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市场前景明朗、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入,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在提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层次中的重要作用。利用风险溢价和利率定价机制,按照信用评定情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利率。

4、支持县域小企业发展。要将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单独列出名单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进行组织架构和流程再造,建立专门的小企业授信管理部门和专业队伍,建立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单独考核的制度和办法,建立适应小企业授信特点的授信审批、风险管理、激励机制、人才培训和内部控制机制。

(四)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按照“做大城市、发展乡镇”的思路,各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以城区为核心、以210国道和周边资源富集区、产业积聚区建制镇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重点加大对坡头、董家河、孙塬三个工业强镇,照金旅游名镇和庙湾工矿商贸型城镇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要大力支持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广播、新型能源、饮水工程、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要积极为订单生产、多种经营、个体工商等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发展。保险机构要大力发展县域城镇化工程保险、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积极参与县域公路、水利、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风险保障。

(五)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把信贷支持服务业放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支持“照金红色游、绿色生态游、香山佛教游、医药保健游”四大旅游产业;重点支持“药王养生文化、柳范书画文化、照金红色文化、耀窑青瓷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开发工程,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大力扶持餐饮、住宿、商业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和信息、物业管理、中介、物流运输等现代服务业,使服务性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四、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政策合力,确保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有力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金融工作。要把金融作为重要产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切实的发展规划;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解决金融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政、银、企关系;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和改善金融服务的各项试点推进工作,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金融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配套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加快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合力。

(二)完善健全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搭建平台,逐步建立重要业务信息共享、重点项目进展通报、重大政策出台前磋商的沟通协调机制,并通过适时组织金融形势分析会、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的有效方式和双赢途径,切实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环保政策等的有效衔接,尽可能避免信息不对称和政策不协调给金融机构经营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实现政策合力效应的最大化。

(三)大力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联动机制,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由人民银行牵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建立银行信息与非银行信息结合的企业和个人综合信用档案;认真组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在信用乡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活动;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对开展创建信用乡、镇活动进行评估,力争用三年时间创建一大批整体信用环境优良的乡、镇。以省农村信用联社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不断扩大农村经济主体的信息采集范围,健全农村信用社信息征集机制;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研究信用户评级模型,建立农户信用评级体系。鼓励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利用农户信用评级体系,积极开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并适度开发适合农村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对守信用、按时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实行贷款优惠利率、扩大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和涉农企业提高信用意识。

(四)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各金融机构应坚持覆盖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金融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根据自身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特点和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准确的方法,对“三农”和企业贷款进行准确风险分类。财税部门要协同工商、公安、审计、法院等部门,支持银行加大对“三农”和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简化核销程序,依法及时核销贷款损失。

(五)建立考核机制,发挥财政金融的协同效应。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县域经济增加信贷额度、开设新的信贷品种、实行较低利率、提供便利服务等。设立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奖,对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较大贡献的金融机构进行表彰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整合各项支农资金,统筹规划,统一使用,增加金融资源向农村投放的吸引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财政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等指标对接挂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