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党组织设置和党建实施意见

时间:2022-04-06 11:03:00

优化党组织设置和党建实施意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现就进一步优化我乡党组织设置,促进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农村党员居住从业的分散性、多样性和流动性特点,以“便于管理、经常活动”为原则,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创新党员的管理和活动机制,激发党员队伍的活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确定工作目标

围绕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党员活动点”和“党员中心户”等形式,组织党员灵活、就近、经常性地开展党内活动;教育引导党员深入联系服务群众,吸引群众关注党内事务和党员的行为形象,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保证农村党员一年不少于4天时间的集中教育时间,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三、落实推进措施

1、合理设置党组织。要根据现有党员的分布集中度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支部设置的多种有效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置产业型党支部;依托党员在企业工作比较多的企业设置企业独立党支部,民营企业比较多的建立联合党支部。通过这些党支部的合理划分和优化配置,方便支部对党员直接经常管理,为改进党员活动方式、发挥作用奠定组织基础。

2、高标准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是党员开展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按照“双高双强”的要求,选拔政治文化素质高、群众威信高、服务意识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担任。要拓宽选人视野、畅通渠道,注意从现有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致富能手、复退军人、毕业回村青年中选拔。积极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通过组织推荐、党员推荐,选拔素质高、党员群众满意的负责人。

3、创新党员经常化活动形式。要以就近、方便、灵活、有效为原则,选好党员活动阵地,丰富党员的活动形式。可以利用村集体在自然村的建筑场所,以“党员村组家园”形式开展活动;企业支部或联合支部,可以在企业相对固定一个场所建立“党员活动点”开展活动;产业型党组织,可以在基地或专业经济组织、协会的公共场所建立“党员活动点”开展活动;对居住相对分散的党员,可以按照志趣相投、职业行业相近、年龄相仿的要求,依托党员骨干建立党员活动小组,在党员家庭以“党员中心户”形式开展活动。党员相对集中但不具公共场所的自然村、产业基地、专业经济组织、协会,也可通过建立党小组开展“党员中心户”活动。有条件的村,要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逐步向党员村组家园、党员活动点和党员中心户延伸,为农村党员活动创造良好的设施条件。

4、规范农村党员的活动管理。要指导党组织或党小组建立健全“”制度、党籍党费管理制度和发展党员制度。根据党员的不同需要,民主协商确定党员活动时间、活动方式、党课内容,保证党员学习有时间,教育有针对性,活动有吸引力,体现特色。切实加强党组织或党小组负责人的党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组织活动和服务党员的能力。

5、创新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载体。要结合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积极搭建农村党员先锋活动载体,使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深入开展党员联系农户活动,发动村组党员干部、“双带”党员,经常性收集普通村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村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引导先富起来的党员结好扶贫帮困对子,对困境中的党员群众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加强组织引导

1、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正确的方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调整,党员活动的创新改进,是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既要坚定信心,大胆实践,又要积极稳妥,正确分析利弊。在探索新体制、新方法的同时,对村级党组织管理中原有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要继续保持发扬

2、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尊重党员的意愿。在对村级组织设置和活动改进过程中,场所阵地的选择、负责人的产生,以及相关的活动制度的制定、活动内容形式的确定等,都必须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尊重党员的意愿,做到组织引导和党员个人自愿相结合。要从党员的最佳组合角度设置村级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小组,实现党员的分类管理,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外出党员建立流动党支部,定期联系党员和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在管理对象上做到不遗不漏。

3、坚持资源整合,保障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要通过整合村物业资源、党建活动资源和村组干部家庭资源,采取“挂靠、联建、共建”的形式,从多种渠道为创造场地、设施条件,确保党员有相对固定的活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