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村庄环境治理总体意见

时间:2022-03-24 11:59:00

全县村庄环境治理总体意见

为加快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意见》(苏发〔2011〕28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通政发〔2011〕86号),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组织推进、群众参与的原则。各镇(区)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推进的责任主体,要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的原则。不断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充分彰显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区域特色等要素,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倡导集约建设,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四)坚持健全机制、协调推进的原则。坚持以块为主,建立县、镇(区)、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区)清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投入,配置必备的环卫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同时,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2012年,全县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区)、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二)整治生活污水。合理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的设施正常运行。整治农村户厕,加快户厕无害化卫生改造步伐。2012年和2013年分别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各9.5万座,2013年底前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25%的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各镇(区)、村要进一步完善河道台帐资料,做到一村一图、一河一档。要在等级河道与主要道路交叉口明显位置设立河道管护公示牌,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督促管理。2013年,全县村庄河道沟塘在基本疏浚一遍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建立完善农村河道轮浚和长效管理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对实际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套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2013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加强农村绿化工程建设,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重点抓好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和经济林拓植工程,在铁路、省道及县、镇(区)主要道路两侧营造绿色通道;加强滩涂、圩堤、水系防护林建设,改善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花草树木,培育盆景,全面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抓好桑园面积稳定、果园面积拓植与花卉苗木典型培育。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不断加强树木的抚育,提高树木的成活率。落实树木管护责任制,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林权,由村统一经营的公益林要明确树木管护责任人,做到一栽就管,确保存活率。2013年,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长江饮水工程建设,开展陈旧管网改造,加强备用水源的安全监管。通过引江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实现区域联网供水,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长江区域供水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结合农村基础设施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2013年,全县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开通镇(区)、村公交的镇(区)比例达50%以上。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原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以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为手段,以实施环境优美达标镇、达标村为抓手,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舆论宣传引导与制度规范入轨相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队伍管理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督查考评机制。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建设水平。

四、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根据“全面启动、三年完成”的要求,我县2011-2013年对全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到2013年12月底全面完成233个行政村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

1、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2、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3、乡村特色更加鲜明。沟渠水田林路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田园风光、村庄风貌、乡村风韵更加明显。

4、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

1、2012年2月15日前,各镇(区)对照省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标准选择一个示范村上报县整治办。2012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30日前全县45个行政村按要求整治到位,为通过省级验收做好准备。6月底前,全县53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主要集中在城镇周边和园区及其周边以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行政村。年底前,全县62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

2、2013年底前,全县全面完成行政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全县完成环境整治的233个行政村中,对有条件的规划布点自然村(俗称小组),要通过省三星或二星级“康居乡村”验收。每镇(区)申报三星级“康居乡村”不得少于1个。掘港镇、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镇、沿海旅游经济开发区)、岔河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大豫镇、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镇、镇申报二星级“康居乡村”每镇(区)不得少于6个,其余镇(区)申报二星级“康居乡村”每镇(区)不得少于3个。所有规划布点自然村均要达到省一星级““康居乡村”的标准。所有的非规划布点自然村要通过省“环境整洁村”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县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县整治办负责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工作。要明确县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工,并落实相关工作牵头责任。整治生活垃圾由县“四位一体”办公室、城管局负责;整治生活污水由环保局负责;整治乱堆乱放由城管局负责;整治工业污染源由发改委和环保局负责;整治农业废弃物由环保局、农委及农机局负责;整治疏浚河道沟塘由水务局负责;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由住建局负责;提升绿化美化水平,确保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2013年前达35%以上由农委负责;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由住建局、水务局共同负责;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由交通运输局负责;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由住建局负责;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由“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负责。2013年前全面完成户厕无害化卫生改造由卫生局负责;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编制由县规划局负责。要强化全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把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镇(区)、各村(社区)是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推进措施,完成整治任务。

(二)强化工作指导,提供技术服务。根据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各成员单位既要整体联动,切实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工作,又要主动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重点问题现场会办、协调制度,简化程序,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上狠下功夫。相关职能部门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三)注重整治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县财政要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对当年列入整治范围,通过省验收的行政村,省、市财政对每个行政村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同时,县财政对通过省验收的行政村给予5万元的补助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整治。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30%左右要用于村庄环境整治。

(四)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美化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督查推进,严格考核奖惩。各镇(区)以及相关部门要将全年的目标任务迅速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推进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措施和责任人。要切实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按照序时进度,确保整治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县四套班子领导要加强督查指导,促进挂钩村、蹲点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各部门、各单位与镇(区)挂钩共建单位的考核内容,合力支持村庄环境整治。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更高水平小康、科学发展、党政领导干部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对镇(区)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并向社会排名公示。对完成村庄整治任务的镇(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的镇(区),进行通报批评。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由村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和分解责任任务对相关镇(区)进行指导、协调、督查,强化时点控制,通过周推进、旬督查、月点评、季评比、年终考核等办法确保全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