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职优化工作意见

时间:2022-02-25 05:18:00

毕业生就职优化工作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3号文件)和全国、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结合实际提出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围绕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列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对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将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年,我市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要动员更多的毕业生报名参加,鼓励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今后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进一步清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在我市就业非本地户籍的毕业生,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云政发〔〕137号文件)、《省公安厅对〈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解释》(云公治〔〕259号),凭本人毕业证书、与用人单位签订的1年以上劳动合同,可在工作单位合法产权的驻地或本人的合法固定住所地申请落户。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等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对外来投资企业,要鼓励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除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鼓励国有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和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在实施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员工队伍的工作中,要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年内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教育、财政、工商、税务、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措施。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鼓励支持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各县(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劳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建设创业文化,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推动创业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树立一批创业典型。对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

五、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充分发挥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功能。一是加强就业信息收集工作。主动加强与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高度重视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单位的信息收集工作,及时向毕业生公布;开设专门窗口,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二是积极举办各类招聘会。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场次和规模要多于往年。加强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六、建立完善就业培训制度,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认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工作,将就业培训纳入整个职业教育的规划,建立完善就业培训制度。采取措施,提升就业能力。组织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毕业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毕业生需要,提供专场或其他形式的职业鉴定服务。各高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场地和经费。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努力使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毕业生需要,及时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七、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毕业生,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他们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的活动。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将他们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八、加强宣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进一步增强自主择业、自主就业的意识;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艰苦地方就业,异地就业、企业就业的意识;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增强诚信意识。要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和创业的成功事例,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

九、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组成部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专门机构,落实经费和人员,层层抓落实。市级有关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并研究制定优惠措施。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全市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确定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区)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