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管理改善工作意见

时间:2022-02-07 04:04:00

小型农田管理改善工作意见

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区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洪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构建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欠账多、建设滞后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群众致富增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了加快推进全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争取用5至10年时间使我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十五”以来。全区各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加强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欠账多,建设滞后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

一)水利工程供水供需矛盾突出

全区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28255处,截至2010年底。其中;山坪塘7915处,有效库容5846m3引水堰317处,引水流量0.5m3s灌溉泵站218处,装机10980kw提水流量2.9m3s蓄水池(窖)19888处,有效容积596万m3渠道6350km排水沟441km控制有效灌溉面积约19.14万亩,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的38.4%供需缺口大,矛盾突出。

二)老化失修严重,已成工程建设标准低。

工程建设标准低,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5080年代。加上当时的历史背景,基本上是群众性突击施工,质量较差,遗留问题较多,基本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过几十年的使用运行,老化、病险多,隐患严重,输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目前,全区现有渠道总长6350公里,工程完好率仅35%已防渗2977公里,占46.8%沿途渗透损失大,输水利用效率低;山坪塘二、三类坝为6688座,占山坪塘总数的84.5%。

三)工程分布极不平衡

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区域内水源工程开发较好。取水建筑简陋,数量不够,可控性差,缺乏管理,存在有水输不出去、农田无水灌溉的现象。

四)农业产业基地基本没有配套的水利设施

基本都是群众自发性建成的农业基础性项目建设投入极少,区已建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有蔬菜基地、葡萄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只有上世纪5080年代建成的带病运行的少数水利设施,基本没有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水利设施。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小微型为主、抗旱防洪生态并重的小型水利建设方针,以大幅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配套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为支撑,统筹城乡水利水务改革与发展,以更强的改革精神、更实的工作作风、更大的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问题。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坚持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民办公助、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坚持体制和科技创新,坚持调动一切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因素,坚持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确保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今后一个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

1.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32.5%提高到7.6%提高15.7%

2.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由32.6%提高到41.2%提高26.4%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由9%提高到21.3%提高137%

3.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工程面积比例达到66%。

4.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8

5.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3%。

明确工程产权到村、社,6.由相关部门颁发产权证。建立由用水户参与的灌溉用水者协会,经村、社委托进行建后管理。

三、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一)强化前期工作

后有项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仍需树立先有规划。然后按规划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思路。区已于2009年9月编制了市区(20092020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目前正在编制《市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区建设方案》为了保证前期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保证前期工作经费的落实;二是确定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前期工作计划;三是设计成果通过相关部门评审或审批。

二)种植面积大,加快与“三大基地”配套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区的蔬菜基地、葡萄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分布面广。种植品种多,地形特征差异较大,基地内已有的水利工程多种多样。因此,加快与“三大基地”配套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依据各种基地的种植规模、区域、习惯及特性,结合该区域已成的水利设施,根据基地的需水情况配套建设相应的喷灌、滴灌、灌排渠道、山平塘、蓄水池、提水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以保证基地作物能灌能排,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基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的投资局面。

三)加快对已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整治

建设标准低,由于全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于上世纪5080年代。加之年久失修,因此,必须加快对已成的山坪塘、石河堰、蓄水池、泵站、灌排渠道、石河堰等工程的维修整治,消除病险,使其正常发挥效益。

四)解决易旱缺水地区的水源保障问题

这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区北部山区水源较充足,区地形在境内北部有“一山两岭一槽”岩溶槽谷地貌。南部山区易旱缺水的特点,这部分区域往往是山多、地势高、水源工程少,农业灌溉用水基本无法保证。因此,要加大力度,因势利导,以现代水利的科学技术解决我区易旱缺水地区的水源保障问题,多建小微型的水源工程。

四、强化水利投入和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区、街镇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从今年起,水利是以公益性、社会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区财政每年应安排不低于6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先建后补的启动,并按国家要求落实区级配套资金。

二)积极争取中央和市里的支持

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和市级有关部门争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支持。对部分项目可以采取先建后补的形式,区级有关部门要全力配合。先建好工程,得到市级有关部门认可后再争取市级以上投资。

三)强化项目投资管理

切实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区发展改革、水务部门要加强项目管理。认真实行招投标制度,严格控制概算,统筹安排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区财政、水务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水利资金管理办法,妥善安排,节约支出,确保重点,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区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资金的审计监督,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整改,严肃处理。

五、加快建立水利建设新机制、新体制

一)实行政府支持和业主投入相结合;以经营性为主的水利工程,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建立放活市场、政府监管、多渠道融资的投资体制。

二)建立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占用、损坏补偿机制。按照“谁破坏、谁补偿”原则。

三)积极鼓励各街镇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探索“以水养水、以多经养水、以资源换水利”有效途径,不影响水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依法出让资源、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筹集水利工程建设管护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