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关于关于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时间:2022-08-29 04:26:00

某矿关于关于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化企业“三基”建设,进一步提高班组长队伍管理水平,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奠定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根据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强各单位区队班组长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各单位强化班组长队伍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企业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保证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但个别单位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班组长待遇落实不力,部分班组长自身创新能力不强、管理理念滞后、职责权限不清等。在加快推进企业创业发展新的形势下,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需要。煤炭生产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十分重大。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全矿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任务。加强基层班组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组长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作用,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其次,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是提高基层战斗力的需要。班组长既是班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班组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区队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的效果。通过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基础保障作用。第三,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是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当前,正值企业稳步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创业发展战略的有序实施,企业出现了产能规模扩张、经营区域扩大、投资主体多元、组织体制调整等新的发展变化,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化、技能化的复合型技术职工队伍,班组长队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提高班组长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有利于保证总体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工作职责,全面提升班组长队伍整体素质,为企业实现持续安全生产、提高管理绩效、推进战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上下共同关注和支持班组长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确保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绩效全面提升,基层执行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班组长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打造一支懂安全、善管理、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班组长队伍。

三、进一步明确班组长的职责和权力

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明确规定班组长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力。

(一)班组长的职责

1、安全管理职责。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本班组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建本质安全型班组;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措施,抓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当班人员持证上岗,负责排查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和问题,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严把安全生产第一道关口。

2、生产管理职责。负责领导本班组切实增强“精细、高效、文明”的生产意识,分解落实生产经营任务,科学安排劳动组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搞好现场精细化管理,狠抓节支降耗,提高生产效率,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质量管理职责。负责领导本班组牢固树立“质量就是安全、质量就是品牌、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和工作质量水平。

4、其他职责。负责领导本班组的团队建设,争创学习型班组,打造优强品牌团队;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管理工作,关心并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提高班组整体业务素质;落实区队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自身建设,注重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做到自身技能过硬,带头完成生产任务,为班组树立榜样。

(二)班组长的权力

1、安全管理权。有权检查职工安全作业情况,制止和处理职工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在遇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自身无力解决时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以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和安全生产。

2、生产组织权。有权根据区队生产目标要求,制定计划,分配任务;有权进行现场指挥协调,合理配置生产资料,科学调配劳动力。

3、考核分配权。有权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和上级规定,对班组成员工作绩效设定考核指标,有权按照班委会研究意见提出本班组职工分配和奖励的主导建议,对违反工区或本班规定的职工提出处罚建议。

4、其他工作权力。有权制定本班组工作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向区队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权推荐或选拔副职管理人员、推荐本班组优秀职工参加上级组织的评先、疗(休)

养、学习培训等。

四、进一步明确班组长的任职条件、产生办法及聘任

(一)任职条件

班组长必须是思想道德好、工作作风正、管理能力强、技术业务精、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文化基础和身体素质好的管理或技术骨干。

(二)产生办法

1、公开招聘。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制定班组长选拔的程序和标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择优选拔德才兼备的管理或技术骨干到班组长岗位上来。班组长既可在本班组内产生,也可在外班组招聘。

2、民主选举。由各单位区队组织,组织、劳资部门参与,经拟竞聘班组民意测评后,确定拟聘人选。

(三)聘任

对经公开招聘和民主选举确定的拟聘人员,由各单位进行聘任,并颁发聘书。

五、进一步提高井下班组长待遇,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一)提高待遇标准

按照责任风险与享受待遇对等的原则,对各矿井井下生产及井下辅助单位的成建制班长、行使班长权力的工作组组长、工作性质等同于班组长的井下辅助单位车间主任,建井采掘及从事井下安装单位的成建制班(组)长适当提高待遇,具体待遇规定如下:

1、班组长岗位津贴每班不低于10元。

2、推行班组长月度安全质量绩效工资制度,标准不低于每人400元/月。

3、实行班组长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根据各单位自行的标准和办法执行。

4、担任班长一年以上或连续担任副班长两年以上的在职劳务派遣工可优先转为全民合同制。

5、班组长可优先参加组织的学历教育,优先从优秀班组长中选拔科(区)级干部。

6、班组长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不低于一周时间)由集团公司组织的脱产学习培训。

7、班组长每两年至少享受一次外出疗(休)养。

在以上基础上,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班组长相关待遇,矿井采掘、准备、巷修等区队班组长可适当提高标准。

(二)健全考核机制

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设置安全、质量、生产任务、班组文化建设等项目的考评权重,建立健全井下班组长工作业绩考评标准,加大安全奖惩力度,实行考评结果与收入、待遇紧密挂钩。

1、对生产指标的考核。当月本班未完成生产任务的,不享受当月岗位津贴。

2、对安全质量的考核。月度内每查出1人次一般“三违”,扣除当班班组长安全质量绩效工资的20%;每查出1人次严重“三违”或发生轻伤事故扣减当班班组长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质量绩效工资的50%;发生重伤事故不享受当月岗位津贴及安全质量绩效工资;发生死亡事故除不享受岗位津贴、安全质量绩效工资外,按安全事故处理文件执行。季度安全评估低于a级或质量标准化检查工程质量达不到一级且不能认定责任的,每降低一等级减发当班班组长月度绩效工资的50%;属直接责任的,扣除当月全部安全质量绩效工资。

3、对班组建设的考核。班组文明创建氛围不浓,缺乏团队精神,班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视影响程度给予班组长相应处罚。

4、对工作能力的考核。工作能力不强,履职不到位,出现严重违章指挥及发生重大生产责任事故的,解除班组长职务,并按规定追究责任。

在以上考核基础上,各单位可视实际情况对考核办法作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六、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班组长队伍建设是全矿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任务,各级组织要健全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统一规划、分层负责、共同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健全组织领导

矿成立班组长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某某担任组长,某某、某某任副组长,组织部、生产部、安监部、经管部、工资部、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对班组长队伍建设进行统一领导,负责研究确定相关总体规划、目标及重要制度等。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做好班组长队伍建设的日常组织、管理、协调和考核,领导推进本单位班组长队伍建设工作。同时,要注重加强班组长编制管理,合理设置配备班组长,做到既要满足安全生产和劳动组织需要,又要保持队伍精干高效。

(二)落实工作职责

各单位要组织班组长认真贯彻落实精细化、规范化、准军事化管理的要求,充分调动班组长积极性,促进发挥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基层主体的作用,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各单位区队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指导所属班组长搞好班组建设。

(三)抓好班组长培养

各单位要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在抓好安全生产和技术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强化班组长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班组长逐步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由单一业务型向全面管理型转变。要善于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及时培养和发现班组长后备人才,促使其快速健康成长。要通过工作会、总结会、现场会等形式,定期总结分析班组长工作情况,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推进提高班组长队伍整体水平。矿将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班组长队伍建设工作交流会,命名表彰一批优秀班组长,促进班组长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