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管理工作安排

时间:2022-07-15 10:07:35

司法局管理工作安排

2011年区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狠抓基层基础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一、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1.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司法所的管理。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的文件精神,按照《区司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有关要求,落实司法所工作人员编制,加强对基层司法所政治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及正规化建设的指导。

2.深化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继续推进社区司法工作室建设。统一司法所标识,巩固已建成的市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各类业务软件资料,规范司法所业务台帐,不断深化基层司法所的职能职责,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影响力。继续抓好社区司法工作室建设,2011年,力争新建10个社区司法工作室。

3.发挥人民调解优势,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在开展经常性矛盾纠纷化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积案化解攻坚行动”专项活动,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预防和化解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各类民间纠纷。做好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各类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工作部署中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2011年,全区人民调解案件数量力争比上年增长15%。

4.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宣传活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发展。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落实人民调解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不断增强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5.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健全完善有效衔接、协调配合、运行畅通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通过典型推动、目标分解等方式,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三调联动”、“诉调对接”、“公调对接”和“个案补贴”以及司法联络员等工作机制。开展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的规范化建设,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行业化、专业化。进一步总结和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工作,创造条件,积极拓展和延伸其他领域人民调解工作。

二、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6.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三三制”工作体系。围绕“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三项任务。以社区矫正工作手册为载体,努力形成分阶段、分类型、分级别等矫正模式,矫正风险、矫正成果、社会成果等评估指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理等矫治手段的“三三制”工作体系。力争已交接的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在2%以下,脱管失控率为零。

7.逐步完善社区矫正队伍保障机制。全面推进社区矫正三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和狱所干警“社区矫正辅导员”专业队伍的主导作用。积极吸纳政法退休干警和专家、学者、社工等社会志愿者,对社会服刑人员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和行为矫治。广泛动员“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建立最基础的帮教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到因人施教,增强帮教的针对性。对三支队伍分别进行培训,年内培训率要达到98%以上。

8.深化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深化“一体化工程”,规范服刑在教、刑释解教、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传递、文件会办、现场移交、情况通报等制度,实现信息“点对点”对接、人员“面对面”交接、管理“无缝隙”衔接。扎实开展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生存状况调查,围绕住房、就业、婚姻、家庭、心理健康等民生问题,全面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生存质量和问题隐患,及时调整安置帮教工作措施。

9.进一步推进安置帮教社会化。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发挥民间安置实体的优势,在原有社会安置帮教组织的基础上,新建一批社会安置帮教实体。鼓励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协调有关部门在资金贷款、项目运作、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刑释解教人员帮助和支持。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率达到92%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三、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深化法治城区创建

10.全面总结“五五”普法,启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筹备召开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做好《区2011—2015年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规划》的论证、出台、启动工作。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参与并组织开展“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班,推进“六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11.切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根据省、市“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以“法治文化节”为抓手,以“八个百”法治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我区法治文化建设。继续推进“法律五进”活动,抓好重点青少年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关爱到物业”、“关爱到广场”、“关爱到家庭”等系列“关爱延伸”活动,力争年内新建10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针对不同行业、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12.认真实施法治创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法治创建组织体系,抓好工作责任落实。探索建立法治创建长效机制,围绕建设法治,深入开展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区等创建活动,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以“八到物业”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小区”创建工作,年底根据工作进展情况,评选出10个法治小区,酌情进行表彰奖励。要认真做好法治创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对“法治区市”创建情况的自查、督查,确保民主法治社区创建率达到95%以上。

四、强化法律服务职能,拓展法律服务领域

13.加强律师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专项检查活动,加大律师投诉查处力度。根据新修订的《律师法》,加强和规范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加大对律师事务所贯彻执行《律师接谈笔录制度》、《收案收费审批制度》、《诚信执业八项制度》和《执业律师档案管理制度》等监管力度,确保落到实处。

14.扎实推进律师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设立“区律师论坛”,开展征集论文、业务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律师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律师行业党的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律师开展“百名律师服务民生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律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

15.加强公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公证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公证队伍中开展“零错证、零投诉、零上访”竞赛活动,主动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赢得群众信任。推进公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公证法律服务品牌,努力提升办证质量,加强公证法宣传,力争使区公证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6.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系统以及“法援在线”网络平台,实现法律援助案件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实时监控,对案件实现动态监督管理,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建立劳动维权案件诉前调解机制,积极协调劳动部门对涉及劳动关系案件进行诉前调解。探索拓展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工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服务和援助请求。丰富和完善“12348”法律服务专线的功能,进一步将其打造成为便民利民的民生法律服务热线。

17.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把基层法律服务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群众的平台,发挥好便民、利民优势,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2011年,全区基层法律服务办案数量比上年增长10%以上。

18.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质量规范执业检查活动,实行当事人评议制度,加强执业监督,推进行业规范化建设,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提升法律服务行业形象。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

五、突出主题教育,加强队伍建设

19.强化正面引导,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政法系统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和区委开展的“基础建设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讲传统、学党史、读经典、唱红歌、看影片、重温入党诗词、书画摄影比赛、主题演讲和征文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人员的政治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

20.强化基层党建,扩大行业党建工作影响力。重点培养树立基层先进党组织和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党员模范人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对部分党支部进行改选,在全系统开展争创“五好党支部”、“五好党员”活动。在建党90周年前夕,将推荐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21.强化品牌创建,建立“党员律师茶座”长效机制。将各法律服务所、司法所与各社区“结对”固定下来,定期提供法律服务,年底对各基层单位开展创建活动进行一次督查考核,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奖励。

22.强化队伍素质,将“抓学习、抓作风、抓工作”活动落到实处。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消除庸、懒、疲、散的现象,在机关形成“创先争优、争当一流”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作风正、纪律严、业务强、素质高的司法行政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