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业现代化发展计划

时间:2022-05-15 10:07:00

农产业现代化发展计划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强力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特编制本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近年来,区按照“调结构、建基地、抓龙头”的思路,负重奋进,真抓实干,既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又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衔接、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15元,名列全市第一。

(一)主导特色产业全面发展。2008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9.2万亩,总产25万吨,其中日光温室蔬菜9100亩,百亩以上连片种植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0多个,成为全省蔬菜基地县(区)之一;大家畜、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13万头、10.8万头、52万只,规模养殖场(户)愈百家、养殖小区5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0.83、0.32、1.37万吨;苗木花卉面积1万亩,经营场户88家,其中百亩以上苗圃25家;果品面积5.2万亩,总产8.93万吨,其中优质杂果面积8600亩;红薯产业迅猛发展,以马庄、双照两镇为主的莽塬红红薯产品远销省内外,面积突破3万亩。

(二)“一村一品”工程稳步推进。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先后建成八里庄、押大村等省、市“一村一品”示范村11个,形成49个推进村。押大村、八里庄村被评为全市发展“一村一品”先进示范村,同时,八里庄村被市外专局认定为全市“一村一品”样板村。

(三)区域化布局进一步凸显。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基本形成了“南有苗菜花、北有果畜奶”的合理产业布局,即以渭河南钓台、沣东两办为主的蔬菜生产区(约占全区蔬菜面积的83%),以马泉办、马庄镇、双照镇为主的畜禽生产区(约占全区畜禽存栏的75%),以钓台办为主的苗木花卉生产区(约占全区苗木花卉面积的80%),以马庄镇、双照镇为主的果品生产区(约占全区果树面积的90%)和红薯生产区(占全区红薯面积的100%)。涌现出了精品蔬菜、莽塬红红薯、酥梨、渭兴生猪等一批农业品牌。

(四)产业化程度不断攀升。目前,全区涉农企业发展到30余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1个,拥有会员近2万人。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营销队伍多方齐动,强化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形成了政企联动,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充分做到了重心下沉、服务前移,为全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确保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的标准化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较低,质量水平不高,易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冲击;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化程度还较低,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利益联结为纽带,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为重点,突出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品牌培育、农产品销售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为实现全区“进位创强”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遵循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2、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突破行政区划,引导和鼓励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扶持和引导农民优先发展比较效益高、市场潜力大、有成熟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产品。

3、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扶持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潜力产业做强做优做大,重点培育、壮大和引进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4、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5、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与自然生态相和谐。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确保到201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年均增长20%左右。

1.主导特色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建设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典型引路,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2.龙头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壮大现有的,引进外来的”思路,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市场开拓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全区农户中的带动面达到50%以上。

3.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改造、完善、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购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加快发展壮大,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销售顺畅。

4.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使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8家,农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

5.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三品认证”、产地环境监测管理和商品注册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届时有5—8个在市场上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农产品,其中有省级以上著名品牌或驰名商标2—3个,14个以上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产业

根据全区资源优势和现有发展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着力发展的产业是粮食、蔬菜、畜禽、果品、苗木花卉。

(一)粮食产业。总体要求是稳定粮食产业。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按照“良种引路、良法配套、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工作思路,围绕小麦、玉米两大骨干作物,加快良种统繁统供、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集成配套,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粮食单产水平新突破。到2013年,全区粮食稳定在20万亩,总产稳定在8万吨。依托伍得利面粉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从面积扩张、加工增值入手,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到2013年底,全区红薯面积突破4万亩。

(二)蔬菜产业。蔬菜是我区农业的传统支柱产业,总体要求是品种优良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积极实施蔬菜上塬工程,以肖何庙为中心开辟第二阵地,稳定和发展全区蔬菜面积。严格执行无公害操作技术规程,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引进适销对路的名优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材料,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依托新阳光公司、万盛专业合作社等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拉动产业发展,搞活产品流通。到2013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9.7万亩,全部实现设施化,其中日光温室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

(三)畜禽产业。畜禽业是我区农业发展的短腿,总体要求是规模扩张,发展的重点是生猪、奶牛、家禽。积极落实能繁母猪补贴等扶持政策,激发农户积极性。加快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技术,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质量。狠抓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和检疫监督工作,确保畜禽健康生长和产品质量安全。发挥渭丰公司、绿源公司、永安堡奶牛的带动作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到2013年,全区养殖小区达到10个,养殖专业村达到10个,生猪存栏16.2万头、大家畜存栏1.5万头(其中奶牛1万头)、羊存栏1.5万只、家禽存栏6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0.55万吨、2.46万吨。

(四)果品产业。我区非果品优生区,总体要求是结构合理,效益提升。积极实施以苹果“四大”关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优果工程”,不断提高果品优果率。结合林业工程,采取“项目带动、企业推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建设名优鲜杂果经济林带。以双照镇毛村为示范,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设施杂果,提高果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到2013年,全区果品面积达到6万亩,总产9.2万吨以上,其中优质杂果面积达到1.4万亩。

(五)苗木花卉产业。苗木花卉是我区的朝阳产业,总体要求是走精品化道路。组织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坚定信心,再掀产业发展高潮。坚持“企业带农户、大户带小户”的工作原则,适时举办各类花展,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带动作用,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适宜城乡绿化美化的中高档苗木花卉。积极引进有资质的龙头企业,依托园林花卉协会,拉动产业发展。到2013年,全区苗木花卉面积达到2万亩,名优品种达到100多种。

同时,注重拓展农业功能,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型、农家乐型等多种型态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主导特色产业的有效载体。按照《区2009—2012年发展计划》的有关要求,采取区级领导包抓镇办、部门包抓村组的方式,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坚持“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做好示范村的发展工作。通过示范带动,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标,促使优势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进而形成片、连成带。通过努力,确保到2013年建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0个,建成“一镇一业”示范乡镇2个,使我区广大农民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关键所在,抓住了龙头企业就抓住了产业化发展的命脉。一方面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编制项目,落实优惠政策,实施叩门招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我区投资建厂。塬上、半塬四镇办重点引进畜禽生产、深加工型龙头企业,沣东、钓台两办重点引进蔬菜、苗木花卉生产、流通、加工型龙头企业,同时,注重在马庄、双照两镇引进果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抓住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为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积极争取扶持资金;认真做好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支持帮助企业申报市级、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力争每年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2—3户,新增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5户。到2013年全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家。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也是转变政府对农业投入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按照《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要求,一方面加强对原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组织制度、利益联结和运作机制,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努力提高运行质量;另一方面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规范一个”的思路,成立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发展利益捆绑型,联结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方式,从过去的直接划拨到各镇办到现在的直接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把其做大做强,真正架起一座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有效桥梁。力争到2013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8个,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率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能力、带动农户能力和农民增收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构建以区镇公共服务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要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农业保险,从技术、信息、流通、金融、食品安全等方面形成“多元主体、多元投资、多元途径”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领导。农业产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区上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农林、工商、财政、水利、农发、信用联社等部门及各镇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镇办和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为农业产业化组织提供主动、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全力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台阶。

(二)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一是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从2009年起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贴息、以奖代补或补助等形式重点投向建设标准化基地、实施“三品”认证、注册品牌、壮大龙头企业、支持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各镇办也要在预算中列支一定数量的专项扶持资金。中省、市安排的农发、水利、科技等项目资金也要向农业产业化倾斜。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特别是区信用联社,要把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重点支持规模型、特色型、科技型的产业和龙头企业,扶持种、养大户从事集约化规模经营。要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适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综合授信额度,适度降低贷款利率,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努力解决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鼓励、支持非农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突出搞好招商引资,积极争取金融部门信贷支持。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人才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严重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瓶颈。要紧紧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探索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教学机制等方面的新路子、新方法和新思维。把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的成长作为建立农业产业化内在运行机制的中心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托,进一步加强企业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的培养力度。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和农产品营销队伍,使之成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四)强化考核。为了确保农业产业化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区政府将其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月检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形式,按照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对各镇办和部门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以客观、科学的评价,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镇办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工作不力、成绩滞后的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年终各项先进的评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