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察工作总结与工作打算

时间:2022-04-05 10:30:00

行政监察工作总结与工作打算

2011年以来,在省纪委、省监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和中央、省、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一二三四向前进”的总体思路和“扬廉勤正气、建幸福”的工作主题,紧扣“1+6”两篇大文章的工作部署,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目标定到争先进上,把精力放到抓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求实效上,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市行政监察工作呈现出“思路清晰、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为打好“三大战役”、建设幸福提供坚强保障。

一、深化“三项治理”,服务保障科学发展

紧跟部署不掉队,领会意图不偏离,执行决策不含糊,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确保政令畅通。

(一)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制定了《市2011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点》,明确了7方面22项具体举措。组成6个专项检查组,对国土、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治理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检查。在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总结、完善、提高、推广”的思路,全面推行了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形成了以网站、电视、公开栏、显示屏为主要公开载体的立体式、全覆盖的项目信息公开网络,接受社会监督。

(二)深化土地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召开了全市闲置建设用地清理处置工作会议,组织4个检查组对全市11个县(区)和金巢经济开发区的闲置建设用地和违规供地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下发督促整改通知书12份,并将违规用地整改到位,取得了“两降一升”效果,即闲置土地宗数由66宗4176.12亩下降为12宗914.46亩,欠缴土地出让金由29570.5万元下降为5114.63万元,供地率上升为77.64%。

(三)深化防范资金风险管理工作治理。严格落实省里《关于严格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市严格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工作实施方案》,采取自查、督查、重点检查和整改落实四个阶段,全面推进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工作。组织了4个检查组开展了监督检查,建立问题台账,逐个整改到位,堵塞了资金管理漏洞,提高了资金使用安全。

二、实施“双千双百”,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按照全省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开展“双千双百增效提能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影响行政效能损害发展环境行为处理办法》,全面实施“十推行、十严禁”规定,以优质的服务提升效能,以务实的举措转变作风,以严格的政策保护企业,全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一)办好千件实事,“点对点”公开问效能。每个市、县(区)直机关公开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建立承诺事项公开台账,对办理情况进行督查、公示和考核。目前,98个市直单位和922个县(区)直单位共承诺群众办理事项1109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创业难、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难、办事难等方面的“七难”问题。同时,坚持“五化”建设标准,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健全政务服务平台,着力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个富有效率、方便群众的政务服务体系。

(二)评议千个机关,“面对面”互动评效能。实行“四个一批”工作机制,组织市、县(区)直机关与群众、监测点面对面互动,评议单位效能。成立一批监测小组,对市、县两级监测点进行优化组合,成立6个监测小组,互通监测信息,提高监测水平;建立健全一批监测制度,完善监测点信息报送、收集整理、及时反馈、督办通报等10多项制度,1—11月份共及时回复处理监测信息36416条;调整一批监测点,实行动态管理,调整充实68个监测点;测评一批内设机构。召开全市创建最优发展环境内设机构测评大会,对116个内设机构进行集中测评,下发整改建议书24份,对排名靠后的内设机构及单位限期整改。

(三)查找百个问题,“一对一”整改促效能。先后组织了150余人次,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15次,发现56个单位和部门存在干部作风散漫、机关效能低下等问题;走访了全市12个工业园区126家重点企业,召开客商座谈会12次,收集梳理客商企业反映的问题54个,下发《督查书》24件。1-11月份共受理效能投诉316件,落实整改突出问题65件,处理103人。特别是严肃查处了在行政管理和审批中吃拿卡要,滥用自由裁量权和强制手段损害企业利益等典型案件8起,对16名责任人员进行了调查处理,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人,并首次在市委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进行通报,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机关干部中产生了很强的震慑。

(四)帮扶百个企业,“一加一”结对提效能。每个市直单位结对帮扶一个企业,了解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并定期向市效能办通报帮扶情况。1-11月,98个市直单位共为98个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56个。

三、落实“四个100%”,强化权力运行监督

按照“四个100%”要求,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及网上监察平台建设,完善了与省网互联互通的行政审批系统和视频监察系统,确保办事在网上公开、权力在网上行使、资源在网上交易、资金在网上运行,打造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阳光政府”。到目前为止,网上审批事项总办件量达147973件,其中市本级网上审批总办件量达31483件,位居全省前列。

(一)分类管理,审批单位100%进厅。下发了《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及网上监察平台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硬件建设作了具体要求,推行行政服务中心硬件标准化创建,确保各职能单位“进得来、坐得下、稳得住”;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每一个具有行政审批的职能单位“应进必进”。到目前,全市共有368个单位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公,进厅率达100%。

(二)充分授权,审批人员100%到位。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单独设立审批窗口的单位,进厅业务骨干不少于2人;成立行政审批科(股)室,各单位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股)室集中,设立审批科(股)长或首席代表,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并确保每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授权到位。到目前,全市各级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工作人员达826人,人员到位率达100%。

(三)流程再造,审批事项100%上线。在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的基础上,将市、县两级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录入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预约服务制和限时办结制,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防止办事群众“两头跑”现象。到目前,全市已经录入审批系统的行政服务事项达3276项,上线率达100%。

(四)提速增效,审批系统100%运行。强化对窗口工作人员应用网上审批系统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审批系统的操作技能。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内部监管制度,加强对进驻中心窗口单位考核,督促各窗口单位对已经录入系统的行政服务事项,全部使用新系统办理,属条管单位在数据端口未实现对接之前,也要求利用新的审批系统对当日发生事项进行二次录入,确保了每个窗口单位100%使用统一的审批系统进行网上办公。

四、狠抓“三个重点”,探索源头防治腐败

围绕制度、机制、载体建设,从惩防体系框架构建、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规范“三公消费”行为等方面入手,紧盯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探索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新途径。

(一)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带全局的工作方法,抓好责任分解,创新构建模式,整体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八大体系”。以构建工程治理长效机制为抓手,建立科学发展保障体系;以完善廉政阳光工程为重点,建立权力阳光运行体系;以廉能风险防控为载体,建立权力运行监控体系;以查办大案要案为关键,建立从严惩治腐败体系;以四级纠风网络为平台,建立维护群众利益体系;以廉洁修身教育为基础,建立反腐倡廉教育体系;以健全“1+N”制度为目标,建立制度创新评估体系;以落实责任制为龙头,建立基本框架保障体系。市本级和市直重点部门都建立了“一图一表一台账”,即基本框架模式图、制度建设一览表、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台账。

(二)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巩固深化去年腐败风险防控工作的成果,不断拓展延伸廉政建设与效能建设相结合的内涵,全面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突出党政“一把手”岗位、公共资源配置岗位、执法司法岗位、国有资金管理使用岗位、重点工作项目岗位、公共服务岗位等“六类关键岗位”,将廉能管理工作向关键岗位深化。以县级党政正职、中层干部为主要对象,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开展“防范风险、保廉提能”主题教育活动,将廉能管理工作向重点对象深化。在去年市直单位共查找五类风险点31286个、绘制风险防控流程图1267个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廉能风险评价机制,对干部廉能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将清权确责后的部门和岗位责权,进行流程再造,将廉能管理工作合预警深化。

(三)规范“三公消费”行为。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全市县级干部持有的193个因私出国(境)证照实行统一保管,建立了涵盖全市所有县、科级干部的国家工作人员出入境管理数据库。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采取逐车情况自查方式,全面核查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并派出7个督查组,对县(区)和市直单位登记上报情况进行审查核实,督促整改到位。推行公务消费监管体系改革。在东乡县开展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改革试点,对公车运行、公务接待、公务用品采购、公务会议申报、公务消费行为实行定点管理、网络监控、刷卡消费及机打发票报账制度。将公务卡结算、机打发票报账等制度向全市推广,目前已有8个县和市本级推行使用了公务卡结算及机打发票报账制度,并安装了POS机设备和电子化监控管理软件,有效防止了“真发票、假内容”现象。

五、打造“四个平台”,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紧紧抓住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以关注民生为核心,以落实政策为重点,以专项治理手段,以健全网络为载体,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密切了干群关系。

(一)打造惠民政策落实平台。结合崇仁县石庄乡农民建房乱收费的事件,全面开展了民生领域三个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加强了对强农惠农政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清理涉及金额12.05亿元,上缴和退回乱收费资金720余万元,纠正和整改违规问题6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人,诫免谈话4人。开展了财政资金管理的专项清理,全市151个乡镇上报涉农补贴财政专户732个,撤并账户174个,保留账户558个,确保财政资金封闭运行,一个漏斗向下。

(二)打造群众诉求反应平台。建立市纠风工作网,与“市廉政网”链接,实行群众诉求网上运行;在损害群众利益易发多发的学校、医院、市场管理、公共服务等单位和部门,建立群众诉求监测点;统一印发《纠风工作联系卡》,公布各级政府纠风部门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通信地址,向全市农户和社区居民发放,实现群众诉求“一卡通”,畅通了维护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三)打造行风问题治理平台。强化教育乱收费问题治理,全市共查处各类学校乱收费问题28个,涉及金额130.05万元,已清退违规收费金额116.05万元,受党纪政纪处分3人,受其他处理53人。强化公路“三乱”治理,全市“绿色通道”年减免通行费26666车次,减免金额116万余元;共查处公路“三乱”问题9起,党纪政纪处分3人,其他处理5人。深入开展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和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取消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6个,节约经费18.9万元。对面向基层“一票否决”进行清理,保留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四项“一票否决”。

(四)打造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全面开展医药医务“阳光行动”,建立了药品购销网上阳光运行、医德医风阳光评议、检查用药阳光收费、基本医疗阳光服务“四个平台”,打造了医药医务阳光透明运行机制。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共退回“红包”26.7万元,查处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各种乱收费行为的问题6个。全市阳光行动廉政账户入账资金达81.85万元,收缴违规资金260余万元。到目前,全市医疗机构共集中采购非基本药品1.33亿元,占医院用药总额的88.62%;集中采购基本药品1.99亿元,占医院用药总额的88.62%;集中采购药品降价总金额为2072.84万元,降价幅度为15.6%。住院患者人均费用由2039.8元下降至1821.7元,降幅达10.69%;门诊费用由103.2元下降到78.4元,降幅达24.03%,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六、建立“三项机制”,推进查办案件工作

从拓展案源渠道、创新办案机制、增强办案合力、提高案件质量等方面入手,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维护了党纪国法的权威。1-11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166件次,立案682件,同比增长6.32%,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6件,涉及乡科级干部60件;处分562人,其中县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58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人。

(一)建立案件线索分析排查机制。市监察机关每月对全市监察机关信访件进行集中梳理、分析,对有价值的信访件实行上管一级、集中排查,提高成案率。同时,推行“三带一驻点”信访机制,实行市监察局领导“带责督导、带队督查、带案督办、驻点接访”的信访机制,有效突破了一批案件。

(二)建立三级联动办案工作机制。实行重要信访线索上管一级,防止压案不查、查办不力;实行信访初核下查一级,加强市县、县乡联合办案,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异地交叉办案;实行责任追究上追一级,对瞒案不报、有案不办、查案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三)建立办案督促指导工作机制。从市直单位纪委(纪检组)、监察室抽调一批政治素质、政策水平较高,且具有办案经验的纪检监察干部,组成廉政督查队,采取“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办法,对县(区)办案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并对一些典型、有影响的信访件进行直接查办,有力地促进了办案工作。

七、推行“三网保廉”,促进基层依法行政

建立农村基层“三资”监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三个网络平台,促进了农村基层行政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一)建立“三资”监管网络。建立以“一站两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站,财务核算中心、经济合同审核中心)为主体的监管平台,全面推行“三议三审三公开”工作法,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流程化、常态化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市所有县(区)、乡镇、行政村的“三资”监管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制度+科技”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新模式。目前,全市151个乡镇、1794个村已全面完成“三资”清查核资工作,各县(区)网络监管平台已搭建完成。

(二)建立基层政务公开网络。对市农村廉政网“三务公开”专栏进行了改版,优化栏目,整合资源;坚持日常式、互动式、点题式“三式联动”和长期、定期、逐段、即时“四个结合”的公开模式,提高公开效率和水平。目前,全市151个乡镇、1794个村委会(社区)都建立了政务公开栏,并将政务公开信息在廉政网“基层党务公开”栏中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建立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代办点、便民服务联络员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带动农业产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加工企业+农户四方联动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便民服务、为民理财、帮民致富、促进和谐四大功能。同时,积极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全市有18个乡镇中心建立了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

八、着力“三个优化”,提升干部履职能力

坚持把优化干部结构、优化干部素质、优化工作机制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行政监察机关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一)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纪律的监督检查的同时,市监察局带头严格执行中纪委和中组部“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等规定,确保在换届之年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创新不减。强化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充实调整了县(区)纪工委监察分局人员,确保机构、编制、人员“三落实”。实行多岗位培养和锻炼干部,对14名机关干部进行轮岗交流,轮岗交流比例达23%,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得到优化。

(二)干部素质进一步优化。在全市行政监察机关开展“四实四创”活动,建立“中心讲坛”、“廉政大课堂”等学习交流平台,开展“读书讲评”活动,坚持“每月一命题、人人谈体会”学习制度,先后学习了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总书记“七一”讲话、尚勇同志《当代创新力》论著,促进机关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方法、落实工作的措施,提高了行政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推行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项目化管理,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室、一名责任人“五个一”工作责任机制,抓好一个试点单位、培养一个先进典型、创造一套有益经验、打造一个特色品牌、争取一项上级先进“五个一”工作促进机制,开展“十面先进红旗”、“十大创新成果”、“十大执纪模范”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市行政监察干部真抓实干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行政监察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纪违法案件仍然易发多发;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行政监察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制度规范,抓好统筹协调,不断提高行政监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012年全市行政监察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工作方针,坚持维护核心、服务中心、顺应民心工作方向,坚持“扬廉勤正气,建幸福”工作主题,着力在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干部廉洁、打造诚信机关、维护群众利益、坚决惩治腐败、加强源头预防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打好“三大战役”、建设幸福提供坚强保证。在做好省纪委、省监察厅部署的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第一,在保障政令畅通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维护国家行政工作纪律,围绕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督促各级政府及部门抓好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强化对干部执行力的监督检查。对干部在执行政策、落实工作、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方面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落实问责制,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效能低下等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坚决杜绝敷衍塞责、拖拉推诿、执行政策变形走样等不良现象。

第二,在维护群众利益上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意见(试行)》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办法》,积极探索科学民主决策、重大决策执行监督、跟踪问效、决策失误纠错等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防止因决策不当而损害群众利益。畅通民意反映渠道,采取领导接访、视频对话、网络问政等方式,搭建民生问题沟通服务平台。完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重点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健全群众利益调处机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纠风网络,构建民生问题协调解决平台。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以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为杠杆,督促各级政府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第三,在提升机关效能上取得新突破。认真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通过动员部署、学习教育、自查自纠、明查暗访、受理投诉举报、严格问责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作风中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中的“假、浮、蛮”,为政不廉的“私、奢、贪”,行政审批中的低效率,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乱作为等五个方面十九种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全面开展“效能亮剑”专项行动,加大对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行“十推行、十严禁”。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先进,抓好正面典型宣传。同时,集中查处一批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反面典型。

第四,在加强源头预防上取得新突破。推行“三公消费”阳光运行。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三公消费”阳光运行,着力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公务接待定点管理、办公用品定点采购、公务开支刷卡消费、机打发票报账等制度。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着力抓好管理体制、交易行为、中介市场、标后监管四个规范。实行网上报名、资格后审、电子评标,推行有效最低价和有效最高价中标制度。推行“交钥匙工程”,切断业主与建筑商的利益链。

第五,在权力阳光运行上取得新突破。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网络,扩大覆盖面、拓展监督领域,建立科技防腐新平台。完善监督平台,建立“两横一纵”的电子监察网络,实现市电子监察网络与市直部门政务网络横向链接,县(区)电子监察网络与县(区)直部门横向链接,省、市、县、乡四级纵向链接。拓展监督领域,将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三公”经费、机关公务员考录等重大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范围。推行网络化运作,推行土地等公共资源网上交易,药品采购、政府采购、专项资金拨付等实行网络操作。

第六,在推进科技化办案上取得新突破。依托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加强科技化办案系统建设。构建安全文明办案系统。建立全数字监控、网络指挥交流、多媒体谈话同步示证、立体安全控制等多个平台,完善办案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提高安全文明办案水平。构建办案信息支撑系统。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数据库、重点领域监督数据库、案件线索管理数据库、办案人才数据库,依托数字化电子办案指挥系统,为办案工作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构建多维警示教育系统。建立展览厅、影视厅、电视电话会议室、多媒体编辑播放室等警示教育载体,利用重大案件和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件,教育干部群众,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